導航:首頁 > 免費閱讀 > 般若全文免費閱讀

般若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時間:2023-02-04 02:09:53

1. 般若心經全文是什麼

佛教《心經》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經有260字。

全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1)般若全文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即是《大般若經》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故名為《心經》。此經由淺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義理精要。

該經曾有過七種漢譯本。 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宣揚空性和般若,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一經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廣知最流行的佛教經典。英國佛經譯者Edward Conze認為這篇經書屬於般若波羅蜜教派發展四階段的第三階段時期著作。

另一方面,同為該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羅蜜心經》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對大乘佛教的發展影響深遠。同時《心經》與禪宗的經典有異曲同工之處,而《金剛經》則被禪宗奉為至高無上的經典。

2. 《般若》txt全集下載

般若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希望每個喜歡這本書的讀者可以支持關中,希望看完書的你們能將手裡多餘的紅票,多餘的收藏位給一個,我也是讀者過來的,知道有些讀者看完書沒有投票收藏的習慣,只是你們不知道一張票一個收藏對作者的鼓勵有多大,將心比心便是佛心,你們支持的越給力作者更新的也就越給力,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新人不比大神,他們需要支持……ps。求給力,求拍磚,求在書評亂風騷……
(快捷鍵:←) 上一頁返回目錄(快捷鍵:回車) 下一頁(快捷鍵:→)
如果您喜歡,請點擊這里把《般若》加入書架,方便以後閱讀般若最新章節更新連載.
如果您對《般若》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點擊這里發表個人觀點。
剛和朋友們一起在打牌,閑來無事上網去縱橫看癩蛤蟆更了沒有,看到是推新書,瞄了一眼,我勒個去了,……

3.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覺,非從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這二百六十個字,已經夠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難徹了。這個經,最主要是說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說的空,那是斷滅空,他們誤解佛法是消極自了的。

(3)般若全文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般若經》共有九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勝天般若》、《勝天王般若》、《文殊問般若》、《金剛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波羅蜜多」, 梵文為Paramita,意為"度", "到彼岸"。 亦即意在說明"度生死苦海, 到涅盤彼岸"。 所謂"彼岸"是對於"此岸"而言的。 生死便喻"此岸"。 它指三界內的眾生由於妄念邪心而造業, 因而不得不輪回於生生死死當中, 永住於煩惱苦海中。 只有修行才能擺脫輪回, 永超生死地。

4.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釋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釋義)
僧人把自己連同整個廟宇一起藏在深山裡修行,意欲參透世間萬物大法。佛心嚮往的是普渡眾生,但若不將自己投身於眾生之中,體味世間萬般苦難,只會脫離塵世隱匿,終日誦經伴佛,何來的大徹大悟?大慈大悲?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心經全文,一起來看看吧!
【般若波羅蜜多原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剩?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釋義】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覺,非從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這二百六十個字,已經夠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難徹了。這個經,最主要是說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說的空,那是斷滅空,他們誤解佛法是消極自了的。今把此經判分七段,用白話來逐字逐句解釋,使世人明白空的真義,不至誤會造業。由此斷一切苦厄,並可發大悲平等心救世,證明佛法在社會上的大用,實是開發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寶。
【般若】 (bō rě),這是梵文,我國名為大智慧。因為中國文字難盡其義,所以仍用原文,並且尊重這幾個字,所以不譯。這個般若,全是說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眾生,無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論其性體,是不生不滅的金剛;論其相貌,卻是無形無狀的實相;論其妙用,乃是不可測知的圓通神妙。這個般若,是人人有分的,佛和眾生都是平等的;不過佛是開了般若慧,眾生是有而不開,被無明所蒙住了。至於般若兩個字,解釋卻有許多字,當雲「通達世間法出世間法,融通無礙,恰到好處,而又不執取諸法的大智慧。」才能盡其義。因為世間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覺義,能覺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盡了人道,才可成佛。總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顛倒煩惱,貪嗔痴迷,是六道眾生的心;如能空凈自在,不固執,便是佛菩薩的心。所以離世法,便沒有佛法;離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分了。
【波羅】 此言彼岸;因為有個度字,所以假定一條生死河,眾生在苦惱的此岸,要度過到清凈的彼岸,用來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蜜】 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盤,涅盤就是清凈。
【多】 是上面的意思。到彼岸之上,才是究竟。現在假分五步:第一步在此岸;第二步入流,是下了渡船了,是初發心的人,亦是初果羅漢;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間,如聲聞緣覺;第四步到了彼岸,是十地以下的菩薩,終不是究竟;必第五步上岸,「多」捨去了船,即是捨去了法見,掃除了執心,斯是了無掛礙的等覺菩薩和佛。
【心】 心是什麼?是個影子,不能說有,不能說無:所以無形段,不過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相對起了認識,叫做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所以是集起的。就是心同外境集合而緣起的幻影,即名幻心;心中起的道理,叫做幻法;執住個幻我成個幻見,於是成熟了,就有六道生死。但造成這個生死的是幻心,要開般若智慧了脫生死的,還是要用這幻心;成到佛(涅盤),也是用這幻心,你既然知道是幻的,那麼就有幻心造成幻法,一切人事等等,六道生死涅盤,還不是一樣是幻的?由此可覺本來沒有生死,都是冤枉造作。既無生死,就用不著涅盤了,所以說諸法空相,涅盤生死等空華,即是此意。但又為什麼分真心妄心呢?這是不得已而替初學的人說,其實心,根本不有,不可得,又分什麼真和妄呢?不過幻心不能除,人事上一切的幻用不能廢,所以權分真心妄心。真心是無心之心,何以叫無心之心呢?即是不起念時,而見聞覺知仍舊了了,卻無分別,寂然不動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別人事,而可以心不顛倒,亦不逐境流浪,頓然歸到無心本位,此還是真心。至於念念流浪,不覺漸漸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體勿失的。這部心經,就教你凜覺的法子,用智慧觀照什麼是心?什麼是苦厄?又如何回歸到清凈寂滅無心之心的本位?所以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經】 有許多意思:如「路」,指示我們回復真心之路的;「法」,一切方法;「貫」,貫通前後的義理;「契」,契合各人的機,各事的理,有這幾種解釋。現在二百六十個字,是文字般若,指示我們觀照般若的方法;照此去做,實證實相般若的究竟,總不出眾生心行中事,所以經是完全指我們自身而說的。
此經共有七個翻譯,這是唐朝三藏大師玄奘所譯,文是簡單的,義是深奧的。雖有七譯,意義是一樣的。讀經當重意義,不可徒在文字上死執。此經是替大乘菩薩登佛位說的,表至高無上的佛境,意境只有自己曉得,說不出的,所以叫做無字真經。並不是真的無字,願學人自己領會自己的境界,到了如何地位;至於佛的境界,卻不是二乘人或十地以下的菩薩可以測知的。我們東土人,大乘根器多而厚,所以不論男的女的,識字不識字,都喜歡讀這個經;譬如人聞香,個個人知道香味好,但多半不知道是什麼香;而受薰是平等的,所以不可思議。以上釋題竟。
【觀】 定下了心,運想那個道理叫做觀。這個觀,是已證到果地圓成的妙觀,不是因地初修作觀的觀,是大自在觀,般若的大機大用已經啟發,心無能觀,亦無所觀,是能所雙忘的妙觀。
【自在】 是無可無不可的自在,不是自由。自由是不肯受拘束的,但環境不如你的意思,便苦了。獨有自在,是到處能安,自然地不受環境所困,一切好壞隨緣;樂亦不喜,苦亦不惱,知道他是本來空,自己有主宰的。這個自在,是指大自在。
【菩薩】 是菩提薩?實募虺疲?能自己覺悟,再能覺悟人的謂之菩薩;所以是人天的導師,為三界的善知識。三界是:(一)欲界,由人的一部分下至五道;(二)有色之界,指天道;(三)無色之界,指禪天;總是在六道中。菩薩分在家,出家,地前,登地,十地等覺,最高是一生補處菩薩,就是佛退位後,他來接位的,如此土的彌勒佛,西方的觀世音大士。這個菩薩,是指十地等覺將登佛位的大自在菩薩。
【行】 心行,心中起種種妙觀妙行的大用,作種種自利利他二事業。
【深】 不是深淺的深,是不可測量的意思,圓遍廣大,究竟無上的妙行。
【般若波羅蜜多】 上面已經解釋過了,就說菩薩的功行,已到究竟地,登彼岸之上了。
【時】 這時字關系甚大,顯明到了這個境界的時候,正是果位的時候,已經斷除一切煩惱,度盡苦厄,沒有掛礙的了。在下兩句「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之後的意境,點明大自在的光景,不可草草。
【照見】 朗然覺照,徹見無余的意思,是無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覺照,心神會通的了。
【五蘊】 指色、受、想、行、識,這五事蘊結不分,叫做五蘊。此言心和外境相蘊合,統名曰色。一個色字,包括五個字在內,並且包括外面一切一切有相相形形色色,內面無相相思想方面都在內。外境原是色,而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外色和內色接觸了,就有個受;既受了,就要去想像他,這是想;想到了,心中一行轉念,這是行;轉出那知識來,就是識;所以受想行識四個也還是色,總是幻心幻起的作用,成就種種的幻法。這個五蘊,是眾生造孽受苦成立六道生死的資本,但也是開般若,除習氣,度苦厄,了生死的工具,也就是佛菩薩成大覺度眾生的工具。同要用五蘊,只是佛菩薩能照見本空,可以善用,不被所轉,眾生反被所縛;是在覺不覺,明空不明空之別,不要指定為不好的東西,反生了偏見。
【皆】 統統包盡無余,就是一切的意思。不但人空,法亦空,連照見亦空,因為照見亦是五蘊,所以稱皆。
【空】 世上的人,往往不明白空的道理,籠統說:空就是沒有了。不知「空」有空間、虛空、空相、空義種種的分別。今分為兩種:一空相,是有相的,如空屋,人滿了,空相破了,所以「有」與「空」是相對的,這就是世人說的沒有就是空了。經上另有十八空義,不必盡說。
至於佛經上所說的「空」,是空義,是性空,是本來空,是與一切萬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對的,不是沒有的,是有而空的。要明白這個空的意義,先得明白幾點:所謂宇宙間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動物和我的身體,都是有相相;還有我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樂,都是無相相;一切包括在內,總名曰色,在因地上總是空的。因為以上一切色,尋不出一件是有獨立自性的。第一說有相的:拿布來比,布沒有獨立自性,變成為布的,須依於紗線而成;紗線不能自為紗線,必待棉花;棉花不能自有,必由種子;種子不能自種,必賴人工天時地肥等等。不必分析開來才空,在未成布成紗前,及正有布有紗時,他的本身是由眾緣和合而成;因為是因緣生,所以無有實體,求其究竟相,畢竟不可得,身體亦是如此。所以一切一切,無自性,無實體,因緣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第二說無相的:拿心來說,心是什麼?根本是不有,但只集起的是心。譬如夏天涼爽的席上,人睡得甜美之極,這時候便沒有我,沒有心;忽然蚊蟲咬了一口覺得了,這覺得的便是蚊蟲和我集合而起的心。此外一切都同此理,所以心也是無自性,因緣生,無實體,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因此物和心,無一不是空。但是有而空,是幻有的,這是性空,和一切一切分不開的;不是心物之外另有個空,也不是這個是空,那個不是空的。所以說到色,即不能離開空;說到空,就不能離開一切色。但要認明卻是緣生幻有,又須切實知道這個空是因地本來空,是性空,非眼耳可以見聞,其義實空。
既決定知道一切一切是本空而幻有,那又何必執取當他是實呢!但世上一切人事,如何可廢,我仍隨緣應付;不是麻木無心,只是勿住,行雲流水的到處自在,這才是真心空。佛說空是這個道理,世上盲目妄加批評,豈不可惜!世人果能明空,自然心勿執取,那貪得心,嗔恨心,痴迷心,自不會深入,天下沒有極端的爭奪了。佛法豈不是社會上最大的利益,有什麼迷信可說呢!又修行人往往有口頭禪,說:「莫著了空!」這是怕他執著空見,正因為他根本不曾明空,總在空有二見上作道理,格外攪擾不清了。所以明空則破色,破色則心空,這是斷苦厄的第一法門!
【度】 超脫的意思,就是登彼岸之上,法見都凈了也。
【一切】 包羅所有,凈盡無余,凡有相無相,人我法我種種苦厄,盡包在內。
【苦厄】 身上的痛苦,心上的不安,有相無相,粗細微細,都是苦厄。其實全由心起,我果無心,苦在何處?心果無見,厄在何處?不是不知,不是不受;因為有智慧知道本來空,能夠知而有若無知,受而等於不受;譬如兩個人同時受苦,一個擋不住,甚至苦上加苦,因苦成病;一個卻無所謂,心不著意,便無苦厄了。
以上四句判為總持分,是第一段,總三藏十二部經一切法,持無量義,亦是此經綱領。通了這四句,就明白心經宗旨了。照此做去,自然度苦厄,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綽乎有餘的了。凡不明心要的人,總在文字上會,不肯從自心上會;弄得沒有辦法時,只好今日求佛,明日求法;下此者,求福報,求神通,死要一個有相的憑據,離佛道更遠了。深入迷途,豈不可痛!
【舍利子】 佛弟子的名字,即是舍利弗;在聲聞乘中,他是智慧第一。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首四句實是一個意思,總是說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說不異,說沒有兩樣的,還是方便的說;後說即是,是說就是一個,不能分的,是究竟說;斬金截鐵,毫無猶豫。色一個字,不單是代表五蘊,連外面宇宙萬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內。因為宇宙萬有,就沒有離了我的性海,渾同一體,盡是色;而我的受、想、行、識,是無相相,也是色。這內外兩種色,都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現下雖是幻有,畢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並不是色之外另有個空。參透上面所說的空義,就知道這個意義了。所以心的形形種種,亦是五蘊流轉;而色的形形種種,全似空華的亂起亂滅,如電影的一幕一幕,總是有而不可得。你莫把這四句看作玄妙,實是極普通極尋常的道理。你只認明「一切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所以是性空」。不但色如是,受、想、行、識四蘊也如是;不但五蘊如是,宇宙萬有的有相相,和下面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法,六度萬行的智得等,是無相相,一切皆復如是的性空。但是凡夫執有,所以說色不異空;二乘又執空,所以說空不異色;還有菩薩未曾會通不二的,所以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總是破他們的法見。倘明白法見也是本空,就了無掛礙的了。
以上七句判為色空分,為第二段,用以會通色空不二的道理。
【舍利子】 此時要點到本來上,在緊要關頭了,故又呼其名而告之,是鄭重的意思。
【是諸法空相】 法是什麼?是心影,是心中緣起的種種道理。如果沒有對象,也就沒有心沒有法了,所以是因緣生、生而不生,無自性,無實物,不可得,本來是空,不是造作出來的空。古人說:心生法生,心滅法滅,心既是幻,法豈是真!諸法是說一切法,就是一切心。世上的人,總是以心緣心,以法緣法,不知本空,遂當他實有,彼此固執住了,爭執就此多了。這個相字,應作義字解,下面正點到不生不滅的原理。
【不生不滅】 佛經上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這一句,須知宇宙間一切一切連我的思想五蘊等等,都是不生不滅的。因為一切是:
(一)不自生,如上面說布不能自生為布,是無自性的,須賴眾緣和合而生。
(二)不他生,不是單靠他緣,還不能離我這個布,所以也不是他生。
(三)共生的了?不!也不是共生,因為兩面也都是緣生,兩無實體,只是一個偶合,所以也不是共生。
(四)不無因生,現在的假相,似乎是生,但必由因成果;沒有可以成布的因,就沒有成布的果。以此類推,一切一切是不生的,現在雖有相,終是生而不生的。既不生,即不滅;但現在的假相,卻有個假滅,只是不自滅,如布燒成灰,布不能自燒;不他滅,雖有火燒,終不能離了布;不共滅,不無因滅,都是一個理,可以推想得到的。
【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因為不生不滅,所以垢凈、增減、長短、是非、好壞、來去,一對一對的都是因分別而緣生,統統是幻有不可得,所有的相,本來是空相;因世事無一不由相對而成,苦惱也由相對而立。倘知根本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根本是生而不生,不過暫時有這個虛妄相,那又何必執為實體呢?既不執有,亦不廢有;即一切法,離一切法;既此用,離此用;心如長空萬里,包羅一切,自在無住,此是諸法空相的本來面目,亦即無心可心的本來面目。但眾生久已不知的了,有全不知者是六道眾生,半知者是二乘,知而未徹者是菩薩,都是有掛礙。所謂有五部,有此岸,有入流,有中流,有彼岸而未登岸上種種。
以上五句,判為本來分,為第三段,修行人最要緊是這一點,切勿忽過。
【是故】 此是決定的口氣。
【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既明白了空中的道理,那麼空之中還有什麼實體可得呢?這「無」字有兩個解釋:一是無有,是根本不有的意思。二是毋的意思。因為現在雖有幻相,但畢竟是無,毋庸執取以為實有而生法見,添許多煩惱。所以五蘊(色、受、想、行、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十二入,再加上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共為十八界,都是不可得;因為是緣生的,無自性的,無實體的,不可得的。然而人既有此幻身,自有幻心作用,不能斷滅;佛菩薩也要用以度眾生,救世間無量苦,我人正要用此以開般若,了生死,出三界,不過聖人明白本來空,所以無法執;眾生迷了,遂生顛倒,這是眾生的大掛礙。因為地獄眾生,掛礙在具足多分貪嗔痴,鬼道掛礙於多分的`貪,畜道掛礙於多分的痴,魔道掛礙於多分的嗔,人道掛礙於半分的貪嗔痴,天道掛礙於少分的貪。這貪、嗔、痴三毒,都由六根六塵六識而起,只一空字可以化除一切煩惱掛礙。化除了,當下即是菩提;所以煩惱菩提,同是這個東西。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這是緣覺(即辟支佛,是不曾聞到佛法而借因緣覺悟的)執取十二因緣法而生掛礙,他不知道諸法空相。既說是因緣,可見是緣生不實,但伊不能明空,被法見縛住了,不得自在。那十二因緣即是:
一、無明:是過去的根本煩惱,只要碰到緣就動了。緣就是轉下去的意思。
二、無明緣行:行是行動,做種種或善或惡的行業。
三、行緣識:由於過去的行業,而起現世受胎的一念,是因認識而成為果的。
四、識緣名色:在胎中已有形體而有名色。
五、名色緣六入:是六根具足,可以和六塵相對的了。
六、六入緣觸:是出胎後對於一切有所接觸了。
七、觸緣受:接觸之後,就受苦受樂而生種種感覺。
八、受緣愛:如成年以後,就有強盛的愛欲。
九、愛緣取:有了愛欲,就想去取得,心去四面馳求。
十、取緣有:取得就有了,是有業成就的果位。
十一、有緣生:這是成立了,生生不已,轉入未來。
十二、生緣老死:有生就有滅,一切本是夢幻泡影,終必變滅,老死是這一段生死的果。但只是無明未滅,再來一轉,生生世世轉輾不已,遂有六道輪回,總是無明作祟。乃至兩個字,是由無明跳至老死,中間略去十位。
這十二因緣,位位都依據無明作主,不知皆是妄心幻法緣起,根本無有。盡者,極也,就是無之極也,言無亦無有也,是絕對不可得的意思。所以無明非有實體,如空中華,夢中事;夢中非無,及至夢醒,了不可得。可惜眾生不能斷無明,緣緣而下,無有窮期,無非是惑業苦。緣覺雖已悟到十二因緣,原是假有的一合相;但以為是定法不移,所以法見不凈而生掛礙。
【無苦集滅道】 這是聲聞執取四諦法,而生掛礙。苦、集、滅、道,是名四諦,就是四種重要的道理。苦是身心逼迫不安。眾生身有三苦:老、病、死。心有三苦:貪、嗔、痴。後世有三苦:地獄、鬼、畜。更有三災八難苦、壞苦、行苦、苦苦、不知足苦、不安命苦、心無寄託苦,這是苦諦。卻是三界六道生死苦果,無不由心和境集合而成,這是集諦。滅是消滅的意思,斷一切苦,歸到清凈寂滅。因為結業既滅,則無生死的患累,這是滅諦。但要滅除那集合的諸苦,必得有個道理,道是正道;做到正道,必要助道,助其離一切苦,到涅盤樂,這是道諦。聲聞執此法見以為究竟,所以分段生死,或者可了,變易生死卻不易了。倘明本來空,知此四諦法,不過一時的緣生;不但是果上色空,實是因上色空,不必執取,便無掛礙了。

閱讀全文

與般若全文免費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上怎麼下載班智達的軟體 瀏覽:1148
無痕跡消除圖片軟體 瀏覽:712
免費小票軟體 瀏覽:944
華為在哪裡設置軟體停止運行 瀏覽:952
用電腦鍵盤調節聲音大小 瀏覽:1250
自動刷軟體賺錢 瀏覽:1252
古裝連續劇免費版 瀏覽:1407
工免費漫畫 瀏覽:1139
手機軟體專門儲存文件 瀏覽:1500
uos如何用命令安裝軟體 瀏覽:1307
有線耳機插電腦麥克風 瀏覽:639
侏羅紀世界3在線觀看完整免費 瀏覽:987
單個軟體怎麼設置名稱 瀏覽:713
鳳凰網電腦版下載視頻怎麼下載視頻怎麼下載 瀏覽:1377
明白之後如何免費獲得無人機 瀏覽:823
如何解禁軟體菜單 瀏覽:841
副路由器連接電腦視頻 瀏覽:1344
內置wifi電視如何裝軟體 瀏覽:1091
手機換零免費雪碧 瀏覽:1579
國行蘋果如何下載美版軟體 瀏覽: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