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女主角的空間種田文
《剩女的夢幻庄園》,《宅女的魔力空間》,《桃花女王:種田修仙》,《天啟悠閑生活》,《庶女攻略》,《我是小農女》,《棄婦的沒好時代》,《帶著空間誘美男》,《帶著兒子談戀愛》,《重生只不做黃臉婆》
再介紹兩本男主的空間種田文:
《帶著空間上大學》,《隨身裝著一口泉》
B. 有誰知道增廣賢文全文的意思的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將心比心。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運去金成鐵,時來鐵成金。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相逢不飲空歸去,洞中桃花也笑人。為人莫作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當時若不登高望,誰知東流海樣深。兩人一條心,有錢堪買金;一人一條心,無錢難買針。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紅粉佳人休使老,風流浪子莫教貧。黃金無假,阿魏無真。客來主不顧,應恐是痴人。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誰人背後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鬧里有錢,靜處安身。來如風雨,去似微塵。長江後浪催前浪,世人新人趕舊人。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以照古人。先到為君,後到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莫道直中直,須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自恨枝無葉,莫怨太陽傾。大家都是命,半點不由人。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再三須重事,第一莫欺心。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山中也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力弱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平生莫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士者國之寶,儒為席上珍。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積金千兩,不如多買經書。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如養豬。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人不通古今,馬牛如襟裾。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美酒釀成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百年成之不足,一旦敗之有餘。人心似鐵,官法如爐。善化不足,惡化有餘。水太清則無魚,人太察則無謀。知者減半,愚者全無。在家由父,出嫁從夫。痴人畏婦,賢女敬夫。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寧可正而不足,不右邪而有餘。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竹籬茅舍風光好,僧院道房終不如。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初。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雲任卷舒。會說說都市,不會說說屋裡。磨刀恨不利,刀利傷人指。求財恨不多,財多害人子。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有福傷財,無福傷己。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若登高必自卑,若涉遠必自邇。三思而行,再思可矣。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小時是兄弟,長大各鄉里。嫉財莫嫉食,怨生莫怨死。人見白頭嗔,我見白頭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頭死。牆有縫,壁有耳。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賊是小人,知過君子。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貧窮自在,富貴多憂。不以我為德,反以我為仇。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頭。成事莫說,覆水難收。是非只為多開口,煩腦皆皆因強出頭。忍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懼法朝朝樂,欺公日日憂。人生一世,草木一春。黑發不知勤學早,轉眼便是白頭翁。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路逢險處難迴避,事到頭來不自由。葯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人貧不語,水平不流。一家養女百家求,一馬不行百馬憂。有花方酌酒,無月不登樓。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深山畢竟藏猛虎,大海終須納細流。惜花須檢點,愛月不梳頭。大抵選他肌骨好,不擦紅粉也風流。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莫待是非來入耳,從前恩愛反成愁。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釣。休別有魚處,莫戀淺灘頭。去時終須去,再三留不住。忍一句,息一怒;饒一著,退一步。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近尋死路。生不認魂,死不認屍。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得寵思辱,居安思危。念念有如臨敵日,心心常似過橋時。英雄行險道,富貴似花枝。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來有冷時。送君千時里,終須一別。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見事莫說,問事不知。閑事休管,無事早歸。假緞染就真紅色,也被旁人說是非。善事可作,惡事莫為。許人一物,千金不移。龍生龍子,虎生虎兒。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十載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養兒防老,積谷防飢。當家才知鹽米貴,養子方知父母恩。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入門休問榮枯事,觀看容顏便得知。官清書吏瘦,神靈廟祝肥。息卻雷霆之怒,罷卻虎狼之威。饒人算之本,輸人算之機。好言難得,惡語易施。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路逢俠客須呈劍,不是才人莫獻詩。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欲昌和順須為善,要振家聲在讀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人有善願,天必佑之。莫飲卯時酒,昏昏醉到酉;莫罵酉時妻,一夜受孤凄。種麻得麻,種豆得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後。寧添一斗,莫添一口。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後。不求金玉重重貴,但願兒孫個個賢。一日夫妻,百世姻緣。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殺人一萬,自損三千。傷人一語,利如刀割。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將相頂頭堪走馬,公侯肚內好撐船。富人思來年,窮人思眼前。世上若要人情好,賒去物件不取錢。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擊石原有火,不擊乃無煙。為學始知道,不學亦枉然。莫笑他人老,終須還到老。和得鄰里好,猶如拾片寶。但能依本分,終須無煩惱。大家做事尋常,小家做事慌張。大家禮義教子弟,小家凶惡訓兒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貞婦愛色,納之以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日子未到。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當先。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人道虛,千人傳實。凡事要好,須問三老。若爭小可,便失大道。家中不和鄰里欺,鄰里不和說是非。年年防飢,夜夜防盜。好學者如禾如稻,不好學者如蒿如草。遇飲酒時須飲酒,得高歌處且高歌。因風吹火,用力不多。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任他酒價高。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終受惡人磨。會使不在家豪富,風流不在著衣多。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為善最樂,為惡難逃。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不信但看檐前水,點點滴在舊窩池。隱惡揚善,執其兩端。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人生知足何時足,到老偷閑且是閑。但有綠楊堪系馬,處處有路透長安。既墮釜甑,反顧何益?反復之水,收之實難。見者易,學者難。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寬。道路各別,養家一般。從儉入奢易,從奢返儉難。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彈。點石化為金,人心猶未足。信了肚,賣了屋。誰人不愛子孫賢,誰人不愛千種粟,奈五行不是這般題目。莫把真心空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上最難得者兄弟。與人不和,勸人養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河狹水激,人急計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路不鏟不平,事不為不成,人不勸不善,鍾不敲不鳴。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靈山朝世尊。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滅卻心頭火,剔起佛前燈。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合理可作,小利莫爭。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欺老莫欺少,欺少心不明。隨分耕鋤收地利,他時飽暖謝蒼天。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相論逞英豪,家計漸漸消。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一人有慶,兆民咸賴。人老心不老,人窮志不窮。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殺人可恕,情理難容。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貧難改舊家風。座上客常滿,懷中酒不空。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遇打頭風。筍因落籜方為竹,魚為奔波始化龍。曾記少年騎竹馬,看看又是白頭翁。禮義生於富足,盜賊出於賭賻。天上眾星皆拱北,世間無水不朝東。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順天者存,逆天者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夫妻相和好,琴瑟與笙簧。有兒窮不久,無子富不長。善必壽考,惡必早亡。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過恐生殃。富貴定要依本分,貧窮不必再思量。畫水無風空作浪,綉花雖好不聞香。貪他一斗米,失卻半年糧;爭他一腳豚,反失一肘羊。龍歸晚洞雲猶濕,鹿過春山草木香。平生只會說人短,何不回頭把己量。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人窮志短,馬瘦毛長。自家心裡急,他人不知忙。貧無達士將金贈,病有高人說葯方。觸來莫與競,事過心清涼。秋至滿山多秀色,春來無處不花香。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清清之水為土所防,濟濟之士酒所傷。蒿草之下還有蘭香,崴茅茨之屋或有侯王。無限朱門生餓殍,幾多白屋出公卿。醉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萬事皆已定,浮生空自忙。千里送毫毛,禮輕仁義重。世事明如鏡,前程暗似漆。架上碗兒輪流轉,媳婦自有做婆時。人生一世,如駒過隙。良田萬傾,日食三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千經萬典,孝弟為先。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八字衙門向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富從升合(升、合[音gě]都是較小的容積單位——筆者)起,貧因不算來。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家無讀書子,官從何處來。人間私語,天聞如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一毫之惡,勸人莫作;一毫之善,與人方便。欺人是禍,饒人是富;天眼昭昭,報應甚速。聖賢言語,神欽鬼服。人各有心,心各有見。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眼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嬌。利劍割體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消。有人堪出眾,無衣懶出門。公道世間唯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苗從地發,樹由枝分。父子親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官有公法,民有私約。閑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幸生太平無事日,恐防年老不多時。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池塘積水須防旱,田土深耕足養家。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學在一人之下,用在萬人之上。一字為師,終身如父。忘恩負義,禽獸之徒。勸君莫將油炒菜,留與兒孫夜讀書。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莫怨天來莫怨人,五行八字命生成。莫怨自己窮,窮要窮得干凈;莫羨他人富,富要富得清高。別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等我回頭看,還有挑腳漢。路外有飢人,家中有剩飯,積德與兒孫,要廣行方便。作善鬼神欽,作惡遭天遣。積錢積谷不如積德,買田買地不如買書。一日春工十日糧,十日春工半年糧。疏懶人沒吃,勤儉糧滿倉。人親財不親,財利要分清。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與兒孫,若要十分都使盡,遠在兒孫近在身。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好學者則庶民之子為公卿,不好學者則公卿之子為庶民。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記得舊文章,便是新舉子。人在家是中坐,禍從天上落。但求心無愧,不怕有後災。只有和氣去迎人,那有相打得太平?忠厚自有忠厚報,豪強一定受官刑。人到公門正好修,留些陰德在後頭。為人何必爭高下,一旦無命萬事休。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白水變酒賣,還嫌豬無糟。貧寒休要怨,富貴不須驕。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已招。奉勸君子,各宜守己,只此呈示,萬無一失。
C. 女主叫小草。男主是個打獵的 住在山上 和村民們不合群 男主臉上還有道疤 是個溫馨種田文
獵戶家的小娘子
D. 法國女作家喬治桑
喬治桑:田間的一縷陽光
在法國文壇上,出現了一批優秀的作家,如莫伯桑,莫里哀,巴爾扎克,小仲馬,但如果說起田園小說,則應首推女作家喬治桑。
喬治桑用她細膩的筆為我們描繪了法國農村的田園風光。在她的故事裡,看不見硝煙彌漫的戰場,聽不到喧囂迷亂的都市鶯歌,更觸不著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兩面三刀。她筆下的世界,永遠都是詩一般的風景下,恬靜與閑適滋潤出的男男女女在上帝慈愛的目光下相互愛惜的生活,努力勤勞的工作,可能在生活中會遇見一點點的小麻煩,但在大家陽光般的心懷下,這點不快也如盛夏日頭下的一點冰屑,迅速融解了。同她的好朋友巴爾扎克不同,她主張在文學作品中塑造自己理想化的人物,表達善良高尚的情操。她認為:「藝術不是對客觀事物的研究,而是對理想真實的追求。①」而她的作品正像她所期待的那樣,成為了一部部理想和信念的寫照。
在其諸多作品中,《田園三部曲》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明朗的色調,成為她最具特色的代表。而在其中的細膩優美的詩樣情調,也為法國文壇吹來一股清新的空氣。喬治桑藉助山水田園悠閑的背景下,交代了她對人生的種種理想
《魔沼》:內心的自我認知
在她的第一部作品《魔沼》中,她藉助一段極為簡單的愛情故事,表達了自己的愛情觀。熱爾曼的妻子過逝後,岳父讓他再娶,並為他提了親。但熱爾曼由於機緣巧合與臨家女孩瑪麗困與一片沼澤中,通過接觸他發現瑪麗的真誠善良,美麗大方,是他的真心所屬,最終他放棄了富有的小姐而與瑪麗共結良緣。
故事雖然平凡,但喬治桑的高明與獨特之處在於,她並沒有讓任何巨大的阻力出現在這對戀人之間,無論是門第,財富,年齡,還是外界的壓力,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如果說真的要阻擋他們愛情的,恐怕只有他們內心自己在掙扎。而這種掙扎本身的動機則是來緣於對自己是否能給對方帶來幸福的一種質疑。於是一部可能成為階級斗爭或是奇巧曲折的書,變成了一部自我凈化,自我提高的生活故事,伴著田間悠悠白雲,碧水青山,讓人回味無窮。
這也注入了喬治桑自己的愛情理念:真正的愛情是沒有權貴,地位,年齡之分的,而能讓愛情遲疑彷徨的只有人的內心,內心的純凈和真誠決定了愛情的堅固與長久,而這種純凈和真誠則是一個人善良與寬容的體現。
小說中的魔沼,其實只是一個隱喻,即給戀愛雙方一個可以交流和考驗的契機,這既是一種必然,也是一種巧合。就彷彿現實生活中男男女女的邂逅,這就是上帝賜給他們的一個個魔沼,既可以抓住,也可以放棄,一念之差就改變了人的一生;但如果是懷著真摯而虔誠的態度面對愛情,面對生活,怎樣的魔沼都會帶來幸福的結局。
同時,喬治桑在《魔沼》流露了一種淡淡的反叛情結,如故意讓男主角以一種奇妙的心態排斥岳父安排給他的女人,隱隱的也透露出一種她對現實的不滿。
但總之,《魔沼》還是一個很簡單透明的故事,就象王維的詩,清淡宜人,含蓄雋永。
《棄兒弗朗索瓦》:命運的自我選擇
比起第一部《魔沼》的簡單,《棄兒弗朗索瓦》顯得有些奇特,甚至帶了點傳奇的色彩,但仍然繼承了第一部明朗清澈的特點,讓人讀後津齒留香。故事講述了少婦馬德萊娜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善待比她小九歲的棄兒弗朗索瓦,但遭到別人甚至丈夫的誤會。弗朗索瓦為了馬德萊娜的名譽遠走他鄉,通過努力取得了名聲和地位。當他回到故鄉時,發現馬德萊娜的丈夫已去世,只留下債務,他幫助馬德萊娜解除困境,並發現已深深愛上她,最終兩人沖破阻力喜結良緣。
同第一部的環境純潔化一樣,喬治桑依然在故事中為男女主角設置了一方凈土,但為了讓人物性格更加復雜豐滿,他在人物身上注入了更多的矛盾體。在這一部中,有兩個矛盾體始終與主角命運緊緊相連。一是弗朗索瓦對瑪德萊娜深深的愛(我們姑且不理會這種感情的性質)和擔心這種愛對瑪的困擾之間的矛盾;另一個則是瑪德萊娜對弗朗索瓦關愛之切與擔心丈夫會因此不快之間的矛盾。整個故事在兩組矛盾的帶動下慢慢的前進,並且我們的主角也在矛盾下痛苦的煎熬。
2008-5-10 21:18 回復 喬治桑 0位粉絲 2樓
面對矛盾,兩個主角選擇了不同的態度,瑪德萊娜選擇了讓丈夫快慰而讓弗朗索瓦離去,而弗朗索瓦則選擇了讓瑪德萊娜快慰決定離去。看似不同的選擇下其實隱藏的都是相似的動機——就是犧牲自己讓別人幸福。這種犧牲略帶著基督徒的特有的救贖,作為同一時代也是虔誠的基督徒的喬治桑自然也把這種濃厚的宗教理念注入到她的理想之中。
但喬治桑心中的理想是與幸福相連的,於是數年之後,她所操縱的男女主人公又走到了一起,她除去了瑪德萊娜的的丈夫這個最大的阻力,讓男女主人公面對一個更加純凈的環境重新做一個選擇。在這一次的選擇下,沒有任何外界的壓力,完全是人物對內心的一種挑戰和探索。弗朗索瓦終於正視了自己的內心選擇了瑪德萊娜,而瑪德萊娜也接受了他。兩個人之間的矛盾體不復存在,故事也便得以告一段落。
在這一次的選擇中,喬治桑把人的內心放在主要位置,她認為理想的愛情是應該勇於面對真實的自我,真實的情感才是婚姻的基礎。
同第一部淡淡的反叛情結相比,喬治桑在《棄兒弗朗索瓦》中流露出濃厚的反叛個性。這種反叛體現在對當時傳統倫理的兩個質疑。第一個質疑是弗朗索瓦所愛的人是一個有夫之婦,而且年齡比他大九歲,這在當時社會無疑是不可接受的;第二個質疑是瑪德萊娜與弗朗索瓦之間的感情是由母子之情轉化而來的,這在當時更是傷風敗俗的。然而喬治桑用輕描淡寫的方法將這兩個沖突淡化,甚至忽視,用瑪德萊娜的丈夫的死解決了第一個沖突,至於第二個沖突,似乎全村的人都開放而坦然的接受了這個現實。
可以說在這里喬治桑再一次表現了她理想化的世界的准則,純潔,真誠,以寬容的態度面對一切。只要兩個人是相愛的,而且是真誠相愛的,他們就是可以被接受的。
或許說,從心理學和論理學角度挖掘《棄兒弗朗索瓦》能詮釋出作者內心更多的東西,但喬治桑本人也不願理會這些吧。正如她表現的那樣:「這一組組牧歌式的愛情,完全擺脫了金錢,地位,年齡,容貌等世俗,物質的考慮,體現了一種高度凈化的精神境界。②」僅僅就是如此吧。
《小法岱特》:人性的自我凈化
如果把第一部第二部的風格比作王維的詩的話,那幺第三部《小法岱特》就象孟浩然的詩,依然是秀麗的田園風光,卻驀然多了份惆悵的情調。作者的筆下,依然是平靜祥和的村莊,雙胞胎西爾維內與朗德什在眾人的關愛下成長,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成長的過程中,兩人分別被親情和愛情所困擾,最終得到了解脫。
在這部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變得前所未有的復雜,與明快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雙生子西爾維內與朗德什實際是人的兩個側面,西爾維內代表了懦弱,而朗德什代表了堅強。
盡管他們都是善良的,但西爾維內由於懦弱因此對弟弟朗德什有了極強的獨占欲,就彷彿人類自身軟弱的地方會依賴於自身強大的一面,西爾維內總想由弟弟陪著他,和他在一起,實際上也是在變相的掩飾自己。而朗德什則始終對他的弟弟是妥協的,他總是為了自己的弟弟放棄了自己一個又一個的權利。這和我們人類自身對缺點的妥協是多幺的相似呀。於是兩個人誰也離不開誰,但在一起時又常常痛苦。就彷彿人類自身的矛盾體,我們厭惡缺點,卻無法擺脫;渴望優點,卻無法時時體現出來。
直到小法岱特的出現,西爾維內與朗德什才有所解脫。小法岱特是一個普通的女孩,但她身上擁有一種別人沒有的東西——面對現實。她冷靜的分析了西爾維內與朗德什的關系,指出了西爾維內性格中的不足;這些是原來誰也不願意說出來的。在處理和朗德什的感情上,她也表現的異常冷靜,她象是一盞明燈,把雙生子迷茫的十字路口照亮,告訴他們前進的方向。在生活中,她就好象人們的良師益友,讓我們一個個雙重身份的人格變的成熟,變的完善。
在故事的最後,西爾維內選擇了離開,因為他也深深愛上了小法岱特(有點象《鍾無艷》的一句台詞:「我最愛的男人,愛上了我最愛的女人,我怎幺辦,只有離開。」:P),這似乎也預示著人們的缺點終將離開,因為它們會被生活中的善良所感化。
在這一部作品中,喬治桑收掉了反叛的衣襟,選擇了人性的一種回歸,這種回歸是她對理想認識的一種更高境界——既除了追求純粹,認知自我外,更多的時候還要學會舍棄。只有這樣,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才能被擴大,美好的理想也才有可能實現。
理想是一種夢,美好而不真實;理想是一捧星光,眩目而無法抓住。喬治桑自己也承認,她的理想與現實是有很大差距的,她筆下的優美,僅僅是她筆下的生命。田園未必永如詩畫,田園之中也有追逐,淚水,人性的泯滅。喬治桑也曾因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而情場失意,無論是和肖邦還是謬賽;喬治桑也曾因革命的失敗而氣餒,怨艾。但無論如何,她都沒有放棄理想,她始終微笑著用仁愛面對一切,就象她筆下的人物一般,善良,寬厚。
我們承認巴爾扎克的偉大,喬治桑也承認,但她同時認為對現實深刻的分析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巴爾扎克就夠了,而她只要告訴人們一個美好的憧憬,這本身不也是一種同樣偉大的事業嗎?
或許,在很久很久以後的某一天,那時的人們的心真的變的像天一樣蔚藍清澈,田間的一戶農家院落內,一個女孩捧著一本小說走過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的草坪和被掃得一塵不落的庭院,對著她的正在做針線活的母親說:「媽媽,看,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作家寫過我們的生活。」一陣風吹過,片片胭紅的蝶衣飄落在院子里的櫻花樹下,陽光下劃出點點香痕,空氣中彌漫著沁人的味道,和著遠處汲水的風車,淡淡的雲,一切都是美好的。
E. 陶淵明先生的《閑情賦》全文 還有大體意思!
1、全文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盪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於諷諫。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並觸類,廣其辭義。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於俗內,負雅志於高雲。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於百年,何歡寡而愁殷!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餘好,攮皓袖之繽紛。
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調將半,景落西軒。悲商叩林,白雲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神儀嫵媚,舉止詳妍。激清音以感余,願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為愆;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
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願在發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
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
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願在竹而為扇,含凄飆於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考所願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
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於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餘陰。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於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斂輕裾以復路,瞻夕陽而流嘆。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慘而矜顏。葉燮燮以去條,氣凄凄而就寒,日負影以偕沒,月媚景於雲端。
鳥凄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飄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於時畢昴盈軒,北風凄凄,炯炯不寐,眾念徘徊。起攝帶以侍晨,繁霜粲於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
意夫人之在茲,托行雲以送懷;行雲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而自悲,終阻山而滯河。迎清風以怯累,寄弱志於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召南》之餘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於八遐。
2、釋義
早先張衡寫作《定情賦》,蔡邕寫作《靜情賦》,都是摒棄華麗的辭藻、崇尚恬淡澹泊的心境,文章之初將功名場里的思慮發散開來,末了則歸總到自製中正的心緒。這樣來抑制流於歪邪或墜於低鄙的不正當的心念,想來也有助於諷喻時弊、勸諫君主。
綴字成文的雅士們,代代承繼他們的傳統寫作這種文賦並將之發揚,又往往從某些相似點推而之廣言及其他,把原來的辭義推廣到更開闊的境地。平日閑居里巷深園,多有閑暇,於是也重提筆墨,作此情賦;雖然文采可能不比前人精妙,大約也並不致歪曲作文章者的本意。
她的綽約風姿多麼瑰麗飄逸,而與眾不同、秀麗絕倫。她的美貌可謂傾城傾國、絕艷殊色,她的美德的傳聞又令人心生嚮往。只有叮當作響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純潔,只有高潔的幽蘭才能與她一較芬芳。於是我將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將高雅的情志寄於浮雲。
悲嘆著時光易逝晨曦又到了遲暮,如何不讓人深深感慨人生艱勤;同樣將在百年後逝去的那時終止,為何人生中歡欣如此難得而愁緒卻是時時不斷!
那時她撩起大紅幃帳居中正坐,撥泛古琴而為之欣欣,纖長的手指在琴上拂出佳音,雪白的手腕上下作舞使我目為之迷。顧盼之際美目中秋波流動,時而微笑言語而不分散奏樂的心神。
樂曲正奏到一半,紅日緩緩向西廂那邊沉。略作悲傷的商宮的樂聲在林中久久回盪,山際雲氣繚繞白煙裊裊。她時而仰面望天,時而又低頭催動手裡的弦作急促的樂聲,神情那麼風采嫵媚,舉止又那麼安詳柔美。
她奏出的清越樂聲使我心動,渴望與她接膝而坐作傾心的交談。想要親自前往與她結下山盟海誓,卻怕唐突失禮受之譴責,要倩青鳥使遞送我的信辭,又怕被別人搶在前面。心下如此惶惑,一瞬間神魂已經不知轉了多少回。
願化作她上衣的領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發出的香馨,可惜羅緞的襟衫到晚上便要從她身上脫去,長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還未發白!願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帶呵,束住她的纖細腰身,可嘆天氣冷熱不同,變化之際又要脫去舊衣帶而換上新的!
願化作她發上的油澤呵,滋潤她烏黑的發鬢在削肩旁披散下來,可憐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經受苦煎!願作她秀眉上的黛妝呵,隨她遠望近看而逸采張揚,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畫才好,卸妝之時便毀於烏有!
願作她卧榻上的藺席呵,使她的柔弱軀體安弱於三秋時節,可恨天一寒涼便要用綉錦代替藺席,一長年後才能再被取用!願作絲線成為她足上的素履呵,隨纖纖秀足四處遍行,可嘆進退行止都有節度,睡卧之時時只能被棄置在床前!
願在白天成為她的影子呵,跟隨她的身形到處遊走,可憐到多蔭的大樹下便消失不見,一時情境又自不同!願在黑夜成為燭光呵,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煥發光彩,可嘆平旦日出大展天光,登時便要火滅燭熄隱藏光明!
願化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涼風,可是白露之後早晚幽涼便用不到扇子,只能遙遙望佳人的襟袖興嘆!願化身成為桐木呵,做成她膝上的撫琴,可嘆一旦歡樂盡而哀愁生,終將把我推到一邊而止了靡靡樂音!
推詳我的願望都不能如意,徒然一廂情願地用心良苦。為情所困的心情卻無人傾訴,緩緩踱到南面的樹林。在尚帶露汁的木蘭邊略作棲息,在蒼蒼青松的遮蔽下感受涼蔭。
若是在這里與心儀的人對面相覷,驚喜與惶恐將如何在心中交集?而樹林里空寞寂寥一無所見,只能獨自郁悶地念想而空自追尋。
回到原路上整理衣裾,抬頭已見夕陽西下,不由發出一聲嘆息。一路走走停停流連忘返,林中景色凄凄慘慘。身邊葉子不住離枝簌簌而下,林中氣象凄凄戚戚。紅日帶著它的最後一絲影子沒入了地平,明月已在雲端作出另一幅美景。
宿鳥凄聲鳴叫著獨自歸來,求偶的獸只還沒有回還。在遲暮的年紀憑吊當年,深深慨嘆眼前的美好光景頃刻就會終結。回想夜來夢中的情景想要再入夢境,又思緒萬千不能定心,如同泛舟的人失落了船槳,又似登山者無處攀緣。
此刻,畢昴二宿的星光將軒內照得透亮,室外北風大作聲音凄厲,神智愈加清醒再也不能入眠,所有的念想都在腦海里迴旋。於是起身穿衣束帶等待天明,屋前石階上的重重冷霜晶瑩泛光。司晨的雞也還斂著雙翅棲息而未曾打鳴,笛聲清嘹憂郁的聲音往遠處盪揚。
起初節奏細密而悠閑平和,最終寂寥清亮中又含了頹敗的聲音。在這樣的光景里思念佳人,請天上的行雲來寄託我的心懷。行雲很快流過不語,光陰也如此荏苒而過。徒然殷殷思念著獨自體味悲心,終是山阻腳步河滯行。
迎風而立,希望清風能掃去我的憂慮疲累,將那柔弱的情思付之退潮的流水。譴責《鄭風·蔓草》中那樣的私會,吟誦《詩經·召南》留下的合乎正道的長歌余風。還是將萬千雜慮坦然釋懷,只存下本真的赤心,讓心情在遙闊的八荒空遐外休憩流連。
3、作者朝代
東晉
(5)農家棄女之秀麗田園全文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這篇賦作的寫作時間,一說是陶淵明年輕時的作品,一說大約完成於作者任職或歸隱期間。據袁行霈考證《閑情賦》是陶淵明十九歲時所作,而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年譜》認為作於晉太元十六年(391年)陶淵明二十七歲時。
2、賞析
此賦描寫了一位作者日夜懸想的絕色佳人,作者幻想與她日夜相處,形影不離,甚至想變成各種器物,附著在這位美人身上。全賦沿用比興手法,情思繚繞,逐層生發,詞藻華麗,變化自然,既寫出美女的姿色,又寫出了美人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志趣。
3、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晉宋之際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東晉名臣陶侃曾孫。少貧病,有高尚之志,博學善屬文。晉孝武帝太元末,曾任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職,自免歸。
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表意易讀懂,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實秋曰:「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鑿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如農家口語,但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卻生動鮮明。
蘇軾雲:「淵明詩初視若散緩,熟讀有奇趣。如噯噯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又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無斧鑿痕,不知者則疲精力,至死不悟。」
體現了一種「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安石語)的巧妙構思。他善於以白描及寫意手法勾勒景物、點染環境,意境渾融高遠又富含理趣。語言精工本色,樸素真率,筆調疏淡,風韻深厚。
但陶詩並非只有飄逸悠然、自然沖淡一種風格,也有金剛怒目的慷慨豪放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的「精衛銜微木」等。陶詩還善於將興寄和自然美融為一體。他筆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徵意義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實有之景。
如《擬古》其七「日暮天無雲」中所寫「雲間月」、「葉中華」,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對人生最美好酣暢的短暫時光的比喻。陶淵明筆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歸鳥、孤雲,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物,也是詩人高潔性格的象徵。
陶淵明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而這田園生活也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其中的優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願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
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於爽朗之勝,語言質朴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寫景、議論緊密結合,情景交融,從中反映了作者的個性,他的清高自賞和不與世俗同習。
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時候,重陽節這天,陶淵明沒有酒喝,就在東籬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東籬旁邊。過了一會,陶淵明望見一個穿白衣的人過來了,原來是刺史王弘給他送酒來了。淵明當即小酌一番,大醉而歸。
顏延之在當劉柳後軍功曹這個官職時,曾經在尋陽和陶潛交情很好。後來顏延之在始安郡這個地方當官,在經過陶潛住的地方時,便天天去陶潛家。要走的時候,顏延之留下二萬錢給陶潛,陶潛全部把錢送到酒家,以便以後去拿酒方便些。
無論貴賤人等,去造訪陶潛,他有酒的時候便設酒宴一起飲酒,如果陶潛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說:「我喝醉了,想去睡覺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