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崩仙逆道_by雨暮浮屠_txt全文閱讀,百度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作者:雨暮浮屠
類型:玄幻
連載狀態:已完結
字數:12213176字
簡介:該小說講述了古老洪荒大陸,埋葬了多少秘密。曾經仙道的文明已經逝去,而如今是科技的橫行時代!有強悍天穹戰甲,動輒屠神滅魔;有憾世時空要塞,泯滅聖靈妖皇。
2. 崩仙逆道_by雨暮浮屠_txt全文免費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4WEKySh3AL24dMyHd2e7BQ
3. 嶗山道士的全文翻譯
縣里有個姓王的書生,排行第七,是官宦之家的子弟,從小就羨慕道術。他聽說嶗山上仙人很多,就背上行李,前去尋仙訪道。
他登上一座山頂,看見一所道觀,環境非常幽靜。有一個道士坐在蒲團上,白頭發垂到衣領上,神情相貌清爽高超。
王生上前見過禮並與他交談起來,覺得道士講的道理非常玄妙。便請求道士收他為徒,道士說:「恐怕你嬌氣懶惰慣了,不能吃苦。」王生回答說:「我能吃苦。」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的時候都集攏來了。王生一一向他們行過見面禮,就留在道觀中。
第二天凌晨,道士把王生叫去,交給他一把斧頭,讓他隨眾道徒一起去砍柴。王生恭恭敬敬地答應了。過了一個月,王生的手腳都磨出了厚厚的老繭,他再也忍受不了這樣的苦累,暗暗產生了回家的念頭。
有一天傍晚,他回到觀里,看見兩個客人與師傅共坐飲酒。天已經晚了,還沒有點上蠟燭。師傅就剪了一張像鏡子形狀的紙,貼在牆上。一會兒,那紙變成一輪明月照亮室內,光芒四射。
各位弟子都在周圍奔走侍候一個客人說:「良宵美景,其樂無窮,不能不共同享受。」於是,從桌上拿起酒壺,把酒分賞給眾弟子,並且囑咐可以盡情地暢飲。王生心裡想,七八個人,一壺酒怎麼能夠喝?於是,各人尋杯覓碗,爭先搶喝,惟恐壺里的酒幹了。
然而眾人往來不斷地倒,那壺里的酒竟一點兒也不少。王生心裡非常納悶。過了一會兒,一個客人說:「承蒙賜給我們月光來照明,但這樣飲酒還是有些寂寞,為什麼不叫嫦娥來呢?」
於是就把筷子向月亮中扔去。只見一個美女,從月光中飄出,起初不到一尺,等落到地上,便和平常人一樣了。她扭動纖細的腰身、秀美的頸項,翩翩地跳起「霓裳舞」。接著唱道:「神仙啊,你回到人間,而為什麼把我幽禁在廣寒宮!」那歌聲清脆悠揚,美妙如同吹奏簫管。
唱完歌後,盤旋著飄然而起,跳到了桌子上,大家驚奇地觀望之間,已還原為筷子。師傅與兩位客人開懷大笑。又一位客人說:「今晚最高興了,然而我已經快喝醉了,二位陪伴我到月宮里喝杯餞行酒好嗎?」於是三人移動席位,漸漸進入月宮中。
眾弟子仰望三個人,坐在月宮中飲酒,胡須眉毛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人照在鏡子里的影子一樣。過了一會兒,月亮的光漸漸暗淡下來,弟子點上蠟燭來,只見道士獨自坐在那裡,而客人已不知去向。
桌子上菜餚果核還殘存在那裡。那牆上的月亮,只不過是一張像鏡子一樣的圓的紙罷了。道士問眾弟子:「喝夠了嗎?」大家回答說:「夠了。」道士說:「喝夠了就早去睡覺,不要耽誤了明天打柴。」眾弟子答應著退了出去。王生心裡驚喜羨慕,回家的念頭隨即打消了。
又過了一個月,王生實在忍受不了這種苦累,而道士還是連一個法術也不傳授,他心裡實在憋不住,就向道士辭行說:「弟子不遠數百里來拜仙師學習,即使不能得到長生不老的法術,若能學習點小法術,也可安慰我求教的心情。
如今過了兩三個月,不過早上出去打柴,晚上回來睡覺。弟子在家中,從沒吃過這種苦。」道士笑著說:「我本來就說你不能吃苦,現在果然如此。明天早晨就送你回去。」王生說:「弟子在這里勞作了多日,請師傅稍微教我一點兒小法術,我這次來也算沒白跑一趟。」
道士問:「你要求學點什麼法術?」王生說:「平常我見師傅所到之處,牆壁也不能阻擋,只要能學到這個法術,我就知足了。」道士笑著答應了。於是就傳授他秘訣,讓他自己念完了,道士大聲說:「進牆去!」王生面對著牆不敢進去。
道士又說:「你試著往裡走。」王生就從容地向前走,到了牆跟前,被牆擋住。道士說:「低頭猛進,不要猶豫!」王生果然離開牆數步,奔跑著沖過去,過牆時,像空虛無物;回頭一看,身子果然在牆外了。
王生非常高興,回去拜謝了師傅。道士說:「回去後要潔持自愛,否則法術就不靈驗。」於是就給他些路費,打發他回去了。
王生回到家裡,自己誇耀遇到了仙道,堅固的牆壁也不能阻擋他。他的妻子不相信。王生便仿效起那天的一舉一動,離牆數尺,奔跑著沖去,頭撞到堅硬的牆上,猛然跌倒在地。妻子扶起他來一看,額頭上鼓起大包,像個大雞蛋一樣。妻子譏笑他,王生又慚愧又氣憤,罵老道士沒安好心。
異史氏說:聽說王生這個故事的人沒有不大笑的,殊不知世上的「王生」還真不少。
現在有那麼一個匹夫,喜歡別人阿諛奉承不喜歡忠言勸諫,於是那些阿諛迎奉的小人就呈上那些可以逞威揚暴的伎倆,來迎合他,並騙他說:靠著這個本事,就可以橫行無阻了。一開始試驗都小有靈驗,於是就說天下之大,都可以像這樣橫行,真是一個不碰南牆不回頭的人啊!
作品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原文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聞勞山多仙人,負笈往游。
登一頂,有觀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團上,素發垂領,而神光爽邁。叩而與語,理甚玄妙。
請師之,道士曰:「恐嬌情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門人甚眾,薄暮畢集,王俱與稽首,遂留觀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一斧,使隨眾采樵。王謹受教。過月余,手足重繭,不堪其苦,陰有歸志。
一夕歸,見二人與師共酌,日已暮,尚無燈燭。師乃剪紙如鏡粘壁間,俄頃月明輝室,光鑒毫芒。諸門人環聽奔走。
一客曰:「良宵勝樂,不可不同。」乃於案上取酒壺分賚諸徒,且囑盡醉。王自思:七八人,壺酒何能遍給?遂各覓盎盂,競飲先釂,惟恐樽盡,而往復挹注,竟不少減。心奇之。
俄一客曰:「蒙賜月明之照,乃爾寂飲,何不呼嫦娥來?」乃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纖腰秀項,翩翩作「霓裳舞」。
已而歌曰:「仙仙乎!而還乎!而幽我於廣寒乎!」其聲清越,烈如簫管。歌畢,盤旋而起,躍登幾上,驚顧之間,已復為箸。三人大笑。
又一客曰:「今宵最樂,然不勝酒力矣。其餞我於月宮可乎?」三人移席,漸入月中。
眾視三人,坐月中飲,須眉畢見,如影之在鏡中。移時月漸暗,門人燃燭來,則道士獨坐,而客杳矣。幾上餚核尚存;壁上月,紙圓如鏡而已。道士問眾:「飲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寢,勿誤樵蘇。」眾諾而退。王竊欣慕,歸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並不傳教一本。心不能待,辭曰:「弟子數百里受業仙師,縱不能得長生術,或小有傳習,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閱兩三月,不過早樵而暮歸。弟子在家,未諳此苦。」道士笑曰:「吾固謂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當遣汝行。」
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師略授小技,此來為不負也。」道士問:「何術之求?」王曰:「每見師行處,牆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傳一訣,令自咒畢,呼曰:「入之!」王面牆不敢入。又曰:「試入之。」
王果從容入,及牆而阻。道士曰:「俯首輒入,勿逡巡!」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大喜,入謝。
道士曰:「歸宜潔持,否則不驗。」遂助資斧遣歸。
抵家,自詡遇仙,堅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為,去牆數尺,奔而入;頭觸硬壁,驀然而踣。妻扶視之,額上墳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漸忿,罵老道士之無良而已。
異史氏曰:「聞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為王生者正復不少。今有傖父,喜痰毒而畏葯石,遂有舐吮癰痔者,進宣威逞暴之術,以迎其旨,紿之曰:『執此術也以往,可以橫行而無礙。』
初試未嘗不小效,遂謂天下之大,舉可以如是行矣,勢不至觸硬壁而顛蹶不止也。」
寫作背景
嶗山道士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藉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康熙十八年春,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為《聊齋志異》,《聊齋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餘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