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自己動手製作蜂箱
蜂箱製作方法如下:
蜂箱製作材料准備:
樹齡較老的木材若干 製作工具一套 釘子若干 尺子一把 圖紙一張
蜂箱製作步驟教程:
1.用尺子按圖紙的尺寸量出合適的尺寸,然後用專用的製作工具把它取出來。
2.把取出來的材料放到有陽光的地方曬幾天讓它裡面的水分揮發干。
3.用專用的製作工具把曬乾的木材取出適量做成箱身,要4塊哦,在介面的地方用釘子釘起來。要保證表面平。
4.把需要打洞的木料用電鑽按圖紙打出合適的孔洞。
5.把已經做好各部分開始拼接起來,用釘子釘緊。
6.蜂箱的外形已經做成的,裡面就開始隔開分成若干小格了。
7.對著圖紙來畫線,然後取出木料做成隔板。
8.打洞配對就可以了。
蜂箱製作步驟教程提示:
1.每一個蜂箱的做法都是有差別的,你需要畫出圖紙,然後對著圖紙來做。
2.材料要選用得合適,堅固耐用,而且還要不容易變形。
3.耐心決定工藝的精美,自己掌握。
4.裡面的布置自己做合理的安排,要盡量把空間用得合適。
❷ 關於養蜂怎樣詞養中蜂
「豆腐格子蜂箱」與「方格小繼箱」養蜂法探秘
(首先說明:這是我在網上給你找的)
本帖最後由 蜜蜂雜志 於 2011-1-20 09:21 編輯
「豆腐格子蜂箱」與「方格小繼箱」養蜂法探秘—對中韓兩國東方蜜蜂非活框多箱體飼養法的思考
中韓兩國,運用具有各自特色的小蜂箱,成功地 實現了東方蜜蜂非活框多箱體詞養的實踐,具有非常 重要的理論意義,給人以啟迪和無限的自由思索空 間。現依據相關歷史文獻資料,將上述兩國養蜂法作 一簡略介紹,並對其中的成功之道進行初步剖析,以 便和關心中蜂、飼養中蜂的蜂友們共同探討。
1中韓兩國非活框多箱體養蜂法探秘
1.1我國古人的「豆腐格子蜂箱」多箱體養蜂法簡介
據紀天祥先生所著《中蜂飼養的歷史與實踐》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一書介紹, 由明清之際書賈輯錄編寫的《增補農圃六書�6�1畜牧�6�1 蜜蜂》卷中,借春秋末陶朱公范蠡之口,講述了我 國湖南和長江下游部分地區的蜂農採用「豆腐格子 蜂箱」並疊加的方法,成功地實現了中蜂多箱體飼 養。據該書介紹,其箱體為木製方格,長、寬均為 一尺,高四到五寸;在箱的內壁上下適中處,橫置4 根竹條,相交作進井字,頗似制豆腐的格子;底部 有活動底板,上面有活動箱蓋。
用「豆腐格子蜂箱」飼養的蜜蜂,始於底箱內。 當群勢發展滿箱後,再加一格於其下方,如此循序 漸進,有加至十餘格者。取蜜時,從上往下敲動箱 體驅蜂,然後將上面的若干格,從箱與箱之間的連 接縫隙處,用細線橫穿截斷巢脾,將上部之箱體取 回家中破蠟榨取蜜汁。餘下各箱之巢脾,因有竹條 支撐,故不致下墜。在取走榨蜜箱體的同時,迅速 將箱蓋蓋在留下的箱體之上。由於蜂群具有向上儲 蜜、向下築巢育兒的習性,故上層所取之蜜皆為封 蓋的成熟蜜,取蜜時也不會損壞卵蟲。每年僅取蜜2 次。
1.2韓國當代的「方格小繼箱」多箱體養蜂法簡介
《蜜蜂雜志》2002年第12期刊登的《韓國東方 蜜蜂養蜂場考察紀行》一文介紹:2002年7月4日, 該文作者在韓國農村振興廳和養蜂組合官員陪同下, 對全羅北道全州市任實郡一個養蜂大戶的蜂場進行 了實地考察。該場飼養韓國本土蜜蜂270群,■的蜂 箱被稱之為小蜂箱」,規格是長20cm、寬20cm、 高10 ~ 15 cm的木製小蜂箱。其飼養管理方法:越冬
群一般保留3 ~4層,當群內的巢脾延伸到下部時, 在最下部的第一和第二箱之間,加一個同規格的空 繼箱。依此類推,最多可疊加到14個小繼箱,形成 一個高1 ~ 2 m的多箱體。蜂群在箱內造6 ~ 7張長達 1~ 1.5 m的巢脾。每群每年僅取蜜1次。取蜜時,將 蜂驅趕到下部,上部的貯蜜箱搬下,根據銷售的需 要,或割蜜脾作巢蜜,或擠濾分離蜜。每小節可取 蜜2.4 kg,每群可取天然成熟蜜10 ~ 25 kg。每個越 冬群可自然分群3 ~6群。
2中韓兩國非活框多箱體養蜂法揭秘與啟示
上述2種方法雖同為舊法飼養,但卻充滿了現 代蜂業氣息——多箱體飼養管理;優質、高產、高 效和省工。僅以韓國養蜂大戶飼養管理的蜂群為例: 所謂優質,所取的蜜為成熟蜜;所謂高產,每年每 群取蜜10 ~ 25 kg;所謂高效和省工,一年僅取蜜一 次,一個家庭蜂場飼養蜂群多達270群,還能得到 數百群自然分蜂群』何其樂矣!
那麼,上述管理模式何以能順利地實現優質、 高產和省工呢?奧秘何在?對今天活框飼養的中蜂, 可以學習、借鑒和感悟到點什麼東西呢?筆者認為: 2.1小蜂箱起了大作用
中韓兩國飼養的本土蜜蜂,同屬東方蜜蜂種群。 東方蜜蜂與西方蜜蜂的代表蜂種義大利蜜蜂相比較, 在同等蜜源和同等管理條件下,前者蜂王產卵量僅 及後者一半左右,故是個「小群勢蜂種」。「豆腐格 子蜂箱」、「方格小繼箱」就其單個箱體來講,的確 小,筆者認為,好就好在一個「小」字上,正好與 中韓兩國飼養的本土蜜蜂的蜂王產卵量相吻合、相 匹配,從而為上述模式的飼養成功打下了堅實的物 質基石出。
中韓兩國非活框多箱體飼養東方蜜蜂的成功實 踐,對當今的中蜂活框飼養業來講,啟示之一,筆者 認為,就是蜂箱的設計和製作不能照搬意標箱。其 實,印度等亞洲國家活框飼養東方蜜蜂時,使用的蜂 箱並不大。印度A型箱不到意標箱的一半,B型箱僅 及意標箱的一半左右,且所加繼箱均為淺繼箱。
筆者的觀點是:活框飼養中蜂的蜂箱,宜小不 宜大。
2.2群勢管理上,實現了動態平衡
群勢管理過程中,能否循序漸進,實現動態平 衡,是蜂群飼養成功的又一關鍵因素。中韓兩國非活 框多箱體養蜂法,在群勢管理過程中,切實實現了動 態平衡:當外界蜜源枯竭或群勢弱小時,蜂群被壓縮 於基礎箱內,從而充分滿足了東方蜜蜂喜好結球保暖 的生物學特性需求;隨著季節的變化和蜜粉源的充 沛,群勢處於增殖期,適時添加繼箱用於擴巢,不斷 為蜂王產卵擴大地盤,為外勤蜂創造寬裕的棲息和休 閑空間。這種對蜂群的動態管理運作,筆者認為是非 常科學的。
2.3蜂群管理模式上,充分滿足了東方蜜蜂「喜新厭
舊」和「軎靜忌動」 二大生物學特性
對巢脾的「喜新厭舊」,是東方蜜蜂在進化過程 中自我保護的重要特性。這種特性,體現在蜂王上, 則是對產卵巢脾的選擇極為挑剔。蜂王決不輕易在陳 舊的巢脾上產卵。對老、舊巢脾,工蜂咬而毀之,或 用於儲蜜。中韓兩國非活框多箱體養蜂法對巢脾的管 理,極為新奇,具有兩大特色:第一,從蜂群下方擴 巢。這一管理措施,與蜂群向上儲藏粉、蜜,向下造 脾育兒的習性是吻合的。第二,帶箱割巢脾取蜜。由 於舊的儲蜜脾都在繼箱體的上部,每年取走上部的儲 蜜箱體,故巢內無一年以上的老舊巢脾,從而使蜂王 始終處於蜂群不斷營造的新環境之中,極大地調動了 產卵積極性,使整個蜂群不斷地處於興奮之中。所 以,這種養蜂法群勢極旺,疊加的箱體多達10餘格, 高達1-2 m
現代活框飼養的中蜂,其一整套管理模式均「移 植」於西方蜜蜂。中蜂活框多箱體祠養法,運用的同 樣是從巢箱上方添加繼箱,巢箱與繼箱之間使用隔王 板。在蜂群群勢發展期,每隔5~7天,就要進行巢 箱與繼箱之間某些巢脾的對調和查看繼箱內是否有急
造王台,這對蜂群的人為干擾和勞動量可想而知。再 者,關於怎樣上繼箱,又有一大套學問:低溫期如何 上,高溫期如何上;群勢發展期怎麼管,群勢收斂期 怎麼管?這些學問三言兩語講不清,故非技術嫻熟者 極難把握和運用。而本文所述的中韓兩國養蜂法,如 何加箱體易學易懂,即使養蜂初學者,一聽就懂,一 看就會。
中韓兩國非活框多箱體養蜂法飼養東方蜜蜂的成 功實踐給現代活框飼養的又一啟示是:東方蜜蜂原來 還可以這樣管理——從蜂群箱體下方添加巢箱。從巢 箱下方還是從其上方添加箱體擴巢,表面上看只是 「上」 「下」 一字之差,但對蜂群的管理來說,卻是 具有本質區別的2種截然不同的蜂群管理模式。
從蜂群巢箱的下方添加箱體擴巢,給養蜂者帶來 的是一種全新的思維視角和全新的管理模式。這種逆 向思維方法,如果恰當地與中蜂活框技術「嫁接」, 極有可能會帶來中蜂飼養的一次根本性變革,我們應 該好好珍惜、發掘和開發利用。
東方蜜蜂是一個「應激感應型」蜂種,「喜靜忌 動」是其又一個重要生物學特性。那麼,中韓兩國的 非活框多箱體飼養法又是如何減少、乃至不幹擾蜂群 的正常生活的呢?第一,從蜂群巢箱下方擴巢;第 二,活動箱底,便於飼養者幫助蜂群清掃生活垃圾; 第三,取蜜僅「分其贏而已矣」——每年僅取蜜1 ~ 2次。正是上述種種配套的管理措施,從而形成了蜂 群脾新、蜜足,蜂王年輕健壯。而「脾新、蜜足,蜂 王年輕健壯」是成功飼養東方蜜蜂的三大要素。
中韓兩國東方蜜蜂非活框多箱體飼養法的合理內 核中,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我們科技工作的任務在於 對其進行深人發掘,並給予科學的詮釋,以實現「古 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目的。
晉華貴 (雲南省安寧市東湖路12號銀聚典當行,雲南安寧 650300)
❸ 救救我的蜜蜂
1972 年中蜂囊狀幼蟲病( 以下簡稱中囊病) 在
全國暴發。該年冬季我的蜂場在岳陽采柃花時傳染
上此病, 有500 多脾中蜂, 第二年春季中囊病暴發,
有一次集體逃亡20 多群蜂, 當時治病無方, 蜂群所
剩無幾。此後用過許多中草葯都只能起控製作用,
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到頭來蜂群群勢越來越弱, 始
終沒有找到特效葯。我想, 中囊病這么嚴重而中蜂
並沒有絕種, 這應歸功於大自然的生存法則。中蜂
感染中囊病是難免的, 於是我多年來以自然淘汰生
存法為准則, 加上人為管理進一步加以控制, 收到
良好效果, 使中囊病降低到最小程度。現將我的方
法介紹如下。
以湖南為例, 中囊病發病高峰期在早春, 以春
分為中心, 延至小滿結束。晚秋以秋分為中心延至
越冬停產止。
任何生物都有其遺傳特性, 中蜂的遺傳特性表
現為抗病力、產卵力、採集力、造脾力、耐寒耐熱、
性情等性能的優劣。即使是一隻已經過兩個中囊病
高發期沒有病史的蜂王, 它的後代也只能達到母本
抗病力的80%, 還有20%的後代即使平時不生病,
但到了早春或晚秋中囊病高發期也會生病。因為處
女王在空中交尾, 人工無法控制父本的選擇, 所以
選種不但要選母本, 同時必須長期注意盡量防止易
感病群雄蜂的產生。因此需將全場每個產卵王編號,
作好長期記錄, 一旦病情發生, 才會有條不紊地控
制中囊病。
早春開產的第一批子就選擇了2~3 群經過2 個
中囊病高發期無病史的作母本群, 調整群勢, 使它
提前產生分蜂熱, 要求保證在春分季節, 也就是在
中囊病高發期要有大量的成熟王台。提前分蜂的雄
蜂比正常分蜂的雄蜂要健康得多, 可提高一定程度
的選種效率。
產卵王剪一片翅及另一邊也剪一片翅和一隻後
足, 將產卵王剪一邊翅是為了防止工蜂因病飛逃。
將病王人工緻殘是因為病王還有利用價值: 第一,
它能穩定工蜂情緒, 不會出現工蜂產卵現象; 第二,
介紹王台進去後處女王不會咬殺殘王, 待處女王交
尾成功之後再除去病殘王。這個辦法是根據夏秋兩
季產卵王產卵力不行而出現自然交替王台的母女共
巢原理而得來的。我的方法可使它在早春和夏秋時
一樣母女共巢而達到治病目的。
介紹王台方法: 殘王病群如蜂數足, 王台安放
在巢框上樑上。如蜂數不足, 為防止凍壞王台, 可
安放在靠近巢門的第二張巢脾中心。在第二張巢脾
和第三張巢脾中間放一塊木隔板, 第三張巢脾這邊
是大半邊由產卵王占據, 使它絕不會爬過隔板咬毀
王台, 處女王出台後再將隔板抽出, 這樣就形成母
女共巢。一旦新王交尾成功, 馬上除去病殘王。
分蜂季節過了沒有自然王台怎麼辦?
我認為不可用急造王台, 應選擇一隻經過春分
和秋分無病史並具有產卵力、採集力等狀況較佳的
蜂王將它人為傷殘, 逼迫其馬上造交替台, 用它的
台按上述方法介紹到病群里治病和更換其它老王,
一般老王產卵力越強, 母女共巢期越短。老王產卵
力越差共巢期會越長, 夏秋兩季用此方法就會出現
大量的抗病力強的母女共巢群, 這時發現早春成功
的個別新王生病應立即將病王殺死, 馬上從優質母
女同巢群里提出老王介紹到病群中去, 接著按上述
方法介紹王台, 使老王二度母女共巢。這樣循環進
行, 既能使全場蜂群抗病力保持在較高水平, 又能
使蜂王在數量上達到較好的狀況。
有飛逃意念的病群是指爛子達50%的蜂群, 並
且蜂王腹部縮小了或飛逃過的蜂群處理方法: 殺掉
病王後切不可單獨介紹產卵王或王台, 如果介紹進
去, 蜂群還是照樣飛逃, 要先將病群的爛子脾全部
抽出, 只留2 張空脾, 再將病王殺死, 第二天晚上
介紹健康的蜂王和一張健康子脾, 才能有效消除蜂
群的飛逃意念。
每年10 月份鹽膚木花期結束後, 野菊花和柃花
開花前這段時間會進一批甘露蜜及油茶蜜, 在越冬
前必須全部搖出來, 換上優質白糖作為越冬飼料,
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來年開春時蜂群的抗病
力, 有利於春繁。
一年中除早春要降低蜂群分蜂熱外, 都應保持
蜂多於脾的狀態, 並且還要保持蜜粉充足, 這樣會
大大提高蜂群的抗病力。
本人做過多次試驗: 在中囊病高發期, 將一個
爛子50%的子脾放入一個經過兩個中囊病高發期無
病史的群內, 工蜂清巢後, 該脾產的第一批子只爛
幾粒, 產第二批子就痊癒了, 說明抗病力特強的種
性就具備這個優勢, 它既不需換箱換脾, 也不需停
產清巢, 也不依賴任何葯物。我有朋友將中囊病爛
子脾放入意蜂箱用意蜂幫助清巢, 那是再好不過了。
另外, 我還多次做了第二個試驗: 一強群生病, 爛子
達50%, 它的巢脾全部是好新脾, 我殺死病王後,
馬上介紹一隻度過兩個中囊病高峰期無病史的老王進
去, 老王產的頭批子, 其爛子不超過10%, 第二批
子就痊癒了。我又多次做了第三個實驗: 同時成功的
一對新王雙王箱, 一邊健康, 一邊產2 批子後爛子率
達50%, 處理簡單, 殺死病王拆除隔板就無病了。
以上3 個試驗, 說明病群里的好新脾不要輕易毀掉,
以免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蜂群患不患中囊病及病情的輕重, 我個人認為完
全取決於蜂王抗病力的優劣程度。
防治中蜂囊狀幼蟲病的心得
賀祥林
蜜蜂雜志(月刊) JOURNAL OF BEE (Monthly) NO.1 2008 Jan.
中蜂囊狀幼蟲病是囊狀幼蟲病毒所引起的傳染病。
這種病具有很強的傳染力, 常造成大量蜜蜂幼蟲發病死
亡, 嚴重的威脅著中蜂的發展, 給養蜂生產帶來巨大損
失, 中蜂囊狀幼蟲病自20 世紀70 年代初在我國大面積
暴發以來, 迄今仍有本病發生。據我們對飼養蜂群的多
年觀察, 在中蜂的病毒性傳染病中以本病危害最大。為
養好中蜂, 對本病必須認真防治, 我們採取了綜合性的
防治措施, 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說明了只要方法得當, 措
施正確有力, 是可以控制和撲滅本病的發生和流行的,
茲將我們採取用中醫結合的方法防治中蜂囊狀幼蟲病
的點滴經驗和體會報道如下:
1 病原及流行病學狀況
囊狀幼蟲病是中蜂囊狀幼蟲病毒( Morator aetatulae
Holmes ) 所引起的, 這種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力, 1 個患
囊狀幼蟲病死亡的幼蟲屍體內所含病毒可使3 000 個
以上的幼蟲染病。本病在離開活體後的失毒溫度和時間
為在59 ℃的熱水中為10min, 在陽光直射下, 乾燥狀態
的病毒可存活4~6h, 在室溫條件下, 懸浮在蜂蜜的病毒,
可存活1 個月。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在我區常流行3~5 月, 從
蜂群群勢方面看, 無論強群或者弱群都可感染發病。但
各種不同的品種和蜂群之間對本病的抵抗力有顯著的
差異。因此, 各群發病程度輕重不同。本病在蜂群中的傳
播, 主要是通過蜂群互相的採集活動或蜂場上的盜蜂和
迷巢蜂, 將病毒帶到健康的蜂群里。病毒可在工蜂體內
增殖而不表現症狀, 但可污染蜜粉等飼料並通過哺育幼
蟲活動使幼蟲染病擴大傳染或人為的將患病群的子脾、
蜜脾調給健康群。
2 症狀
1~2 日齡幼蟲病後多在5~6 月死亡, 約1/3 死於封
蓋前, 2/3 死於封蓋後, 剛染病的幼蟲體表滲出液比健康
幼蟲多, 在放大鏡下可見到流動的皮下滲出液, 除此之
外並無多大差異。隨著病情的發展, 幼蟲頭部離開巢房
壁、上翹, 形狀如龍船, 被稱為「勾狀幼蟲」。這時幼蟲的
體色也變為蒼白色到淡褐色, 皮下滲出更多, 用小鑷子
夾出來時呈一囊狀幼蟲病, 最後, 幼蟲逐漸乾枯, 並脫離
巢房蜂蛹拖出後剩下的空房, 使整個子脾花花踏踏, 形
成雜色子脾。由於蜂群得不到充足的羽化出房的幼蜂補
充, 因此群勢很快下降, 蜂群出現凋零衰敗的局面, 如不
及時治療, 可能導致全群覆沒或蜂群飛逃的危險。
3 防治方法
囊狀幼蟲病的傳播迅速, 危害性大, 要著重以預防
為主。首先應該執行嚴格的檢疫制度, 對於未發病的地
區要嚴格加以保護, 杜絕病源的傳入。對已發病的地區,
要及時採取措施, 進行隔離治療。
3.1 加強飼養管理
早春和晚秋, 外界氣溫較低應注意蜂群保溫, 調整
蜂群內蜂脾關系, 使蜂數略多於巢脾或保持蜂脾相稱,
使蜜蜂密集並減少開箱檢查次數, 過弱的蜂群可進行
合並, 有利於保溫。當蜂群內飼料不足時, 要及時補充
飼喂, 以保證蜂群正常生活需要。在蜂群大量繁殖期
間, 應補充營養物質, 如花粉, 維生素以增強蜜蜂對疾
病抵抗力。
3.2 嚴格消毒措施
換箱時, 對蜂箱和巢框可用1%~2%氫氧化鈉水
溶液洗刷消毒, 亦可用沸水澆淋消毒, 已發病的蜂群,
將巢脾提出, 用小鑷子夾去病死蟲、蛹, 然後用2%的
碘酒塗擦消毒巢房, 再用75%酒精脫碘。空脾的花粉
用冰醋酸蒸氣密閉熏蒸消毒, 方法是將箱內巢脾框上
鋪1 層草紙, 然後將冰醋酸滴在草紙上, 每個標准箱
用冰醋酸80ml, 密閉熏蒸48h, 敞開後, 等冰醋酸蒸氣
散盡即可應用。
3.3 斷子
將母蜂用鐵紗罩罩在脾上, 迫使母蜂停止產卵7~
10d, 在一段時間內斷子, 以減少病源重復感染機會。
3.4 選育抗病蜂種
這是比較成功的辦法, 就是選擇無病群或病後的蜂
群作為種用群, 培育蜂王和種用雄蜂, 對其子進行抗病
能力的觀察, 又選擇抗病能力強的作為種用群, 淘汰那
些抗能力弱的蜂王, 換上抗病能力強的蜂王, 經過系統
選育, 就會使病情減輕, 發病的反復性也較小。據觀察,
我們曾經發病的蜂群, 以綜合治癒後, 已獲得了抗病能
力, 在第2 次本病的流行過程中, 已不再發病。
3.5 葯物治療
葯方: 山烏龜20g、甘草6g、虎杖6g、多種維生素5~
10 片。用法: 將葯用冷開水浸泡30min 後, 用大火煮沸,
然後用小火煎熬5min, 濾出葯液, 再熬1 次, 和並濾液按
1: 1 的比例加入白糖配成糖槳, 再把研細的多維粉加入,
調勻後喂蜂。每1 劑可喂10~15 箱蜂, 隔日1 次, 連喂4~
5 次。經我們對發病蜂群的治療觀察, 經2 個療程, 並配
合上述的綜合措施, 即可控制病情的發展。
4 討論及結果
山烏龜以塊根入葯; 性味功能: 苦、涼; 清熱解毒,
散淤止痛。虎杖為蓼科蓼屬植物以根入葯。性味功能:
苦、酸、涼, 清熱利濕, 通便解毒, 散淤活血。該葯對種細
菌, 如金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均
有抑製作用。甘草, 性味甘, 平, 其清熱解毒作用已為
DD 家所熟知, 維生素輔助葯物能增強蜜蜂機體傳染
病的抵抗力。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 發病的10 群蜜蜂
均治癒。而別外幾群發病蜜蜂, 由於沒有採取防治措
施, 則全群覆滅。
防治中蜂囊狀幼蟲病中西醫結合效果好
鄒國洪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07 年第11 期
蜜蜂囊狀幼蟲病又叫囊雛病、囊狀蜂子病。在養
蜂生產上時有發生, 發病輕時, 出現近百隻幼蟲死
亡, 工蜂採集活動正常; 發病嚴重時, 蜂群只見幼蟲
增多卻不見成蜂增加, 造成大批幼蟲死亡, 工蜂表現
不安, 採集力明顯下降, 甚至整群飛逃, 給蜂農造成
嚴重損失。
1 病原
經查明, 蜜蜂囊狀幼蟲病的病原物為囊狀幼蟲
病病毒, 該病毒主要感染幼蟲使其致病死亡。一般在
1~2 日齡小幼蟲階段侵入, 在5~6 日齡大幼蟲階段出
現明顯的症狀, 也可在成蜂體內繁殖, 但不表現出症
狀。囊狀幼蟲病病毒對外界不良環境的抵抗力不強,
在59℃熱水中只能生存10 分鍾, 室溫乾燥情況下可
以存活3 星期, 在病蟲屍體可以存活1 個月, 如果病
蟲屍體腐敗只能存活7~10 天。據資料報道, 在蜂糧
中可存活100~120 天, 殘留在巢房壁上的病毒夏季
能存活80~90 天, 冬天則可存活90~100 天。陽光直
射4~7 小時可以殺死。
2 症狀
發病幼蟲多在6 天死亡, 30%死於封蓋前, 70%
死於封蓋後。發病初期出現「花子」, 接著即可在脾
面上出現「尖頭」, 幼蟲頭部離開巢房壁翹起, 形成
鉤狀幼蟲, 體色由珍珠白變黃, 繼而變褐、黑褐色。抽
出後蟲體呈現典型的囊狀袋。封蓋的病蟲房蓋下陷,
工蜂將房蓋咬一小孔或啟開拖出巢房; 未被拖出的
死幼蟲, 體色由淡褐色變為深褐色或黑色, 後期呈一
乾片, 似龍船狀。病死蟲體干後不翹, 無臭, 無粘性,
易清除。
3 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
3.1 發病規律
3.1.1 蜜蜂囊狀幼蟲病的發生與氣候有關每當氣
候變化大, 溫、濕度不穩定, 蜂群又處於繁殖期時容
易發病。如在我國南方, 中蜂囊狀幼蟲病每年出現2
個發病高峰, 廣東、福建在3~4 月和11~12 月, 江西、
湖南出現在4~5 月和10~11 月; 北方發病較晚, 一般
出現在5~6 月。夏季病情逐漸減輕, 強壯的蜂群, 病
情可以自愈, 但在秋後或翌年春季又會復發。
3.1.2 蜜蜂囊狀幼蟲病的發生還與蜜源和巢內貯蜜
以及蜂數密集程度相關早春蜜源缺乏, 特別是蜂
群內缺少貯蜜, 而幼蟲又缺乏蛋白質飼料時容易發
病, 且病情較重; 相反, 當外界蜜源豐富, 巢內貯蜜和
花粉充足, 蜂群內蜂數密集( 蜂、脾相稱或蜂多於
脾) , 發病較輕並且容易自愈。
3.1.3 蜜蜂囊狀幼蟲病和蜂種也有關系不同蜂種
間, 抗病性差異很大, 西方蜜蜂比東方蜜蜂抗病力
強, 就是在東方蜜蜂同一品種之間, 也存在抗病性不
同的種群。
3.2 傳播途徑
研究查明, 蜂群中的病死幼蟲以及被污染的飼
料( 蜂蜜和花粉) 、巢脾和蜂具是囊狀幼蟲病的主要
傳染源, 而患病蜂群內帶毒的工蜂是病原的傳播者。
當工蜂在清理病死幼蟲屍體時感染帶毒, 在飼喂幼
蟲時, 將病毒傳播給健康的幼蟲, 使其發病。實踐證
明, 囊狀幼蟲病病毒是通過消化道侵入, 而通過成年
工蜂飼喂和清理巢房活動時傳播的。病害在蜂群間
的傳播是通過蜜蜂採集活動中的相互接觸將病毒帶
給健康蜂群, 此外, 蜂場上的盜蜂和迷巢蜂以及巢脾
的相互調動等人為活動也可傳播。
4 診斷方法
4.1 箱外觀察法
當蜜蜂外出活動採集時, 可以看到蜜蜂從巢箱
內拖出病死幼蟲; 在蜂箱前也可觀察到零散的死亡
幼蟲, 可疑為本病。
4.2 蜂群檢查法
打開蜂箱, 提出封蓋子脾, 發現巢房蓋有大量不
規則孔洞或已被工蜂開啟露出患病幼蟲上翹的頭
部, 挑取病蟲, 可見蟲體末端明顯的囊狀袋, 蟲體蒼
白色, 無味、無粘性, 可初步診斷為本病。
4.3 樣品送檢法
①成蜂標本的寄送。對患成年蜂病的蜂群可取
蜂群內巢脾上或蜂箱底部帶有典型病狀的蜜蜂及在
蜂箱前面爬行的垂死蜜蜂和死亡蜜蜂20~30 只。裝
入小紙袋內, 作好記錄和標記, 然後將標本裝入小木
箱內郵寄, 注意不要用酒精浸泡。
②幼蟲標本寄送。第一, 割取一小塊有病蟲或死
蟲的巢脾, 裝入小木盒內寄送。第二, 挑取單個幼蟲
若干只裝入已消毒的小玻璃管內, 封口後寄出。注
意, 凡是供作微生物檢驗的標本, 均不能加任何防腐
劑, 也不能用化學劑處理。
5 防治措施
5.1 以防為主
保持蜂場清潔, 蜂場及四周可用5%漂白粉液或
用10~20%石灰乳定期噴灑, 最少春、秋各1 次。陰濕
的場地可直接撤石灰粉, 蜂屍及其他臟物清掃後要
燒毀或深埋。
刮除巢框、蜂箱內的殘蜂蠟、殘蜂膠物, 並對蜂
箱、蜂具進行嚴格消毒處理。
5.2 隔離病蜂群
執行檢疫制度, 保護未發病地區, 患病蜂群禁止
流動放蜂, 嚴防病原擴散, 不到疫區放蜂。
發現患病蜂群應迅速將其遷移到離蜂場1~2 千
米以外的地方。對患病蜂群先緊脾, 抽出患病子脾化
蠟換新脾, 將蜂群連脾換入已消毒的蜂箱, 並進行葯
物治療。
5.3 加強飼養管理
加強保溫, 以減少蜂群內溫度變化的幅度, 非繁
殖期可幽王斷子; 群內留足飼料, 使幼蟲發育正常;
取蜜勞作要快、輕、穩, 減少幼蟲受溫、濕度影響及機
械損傷程度。具體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 早春和晚秋, 外界氣溫較低, 應注意蜂群
保溫, 晴天翻曬箱內保溫物, 以增加蜂群溫度。減少
檢查蜂群次數, 以免影響巢溫。調整蜂群內蜂脾關
系, 使蜂數略多於巢脾或保持蜂脾相稱。
第二, 當蜂群內飼料不足時, 要及時補充飼喂,
以保證蜂群正常生活需要, 尤其在蜂群大量繁殖期
間, 應補充些營養物質, 如花粉、維生素以增強蜜蜂
對疾病的抵抗力。
第三, 將病群內的蜂王用籠扣起, 暫時斷子。巢
脾上的病死幼蟲被工蜂清除, 減少病原的積累, 打斷
傳染鏈, 減輕病情。
第四, 蜂箱可用1~2%氫氧化鈉水溶液洗刷消
毒, 空脾可用4%甲醛溶液浸泡消毒24 小時, 花粉脾
可用冰醋酸蒸氣密閉熏蒸消毒。目前多採用高效巢
脾消毒劑進行蜂具消毒。高效巢脾消毒劑是一種廣
譜性含氯消毒劑, 對蜜蜂安全, 消毒效果較高。具體
消毒做法是浸泡消毒, 將100 片葯溶解於2 000 亳升
水中, 浸泡巢脾20 分鍾後用搖蜜機將葯液搖出, 另
換清水浸泡2 次, 每次5~10 分鍾, 爾後晾乾備用。
5.4 選育抗病品種
從發病蜂場選擇抗病力強的蜂群, 培育新王, 同
時淘汰病群中的雄蜂。培育的蜂王用於替換病群中
的蜂王, 這樣經過幾代選育, 可降低中蜂囊狀幼蟲病
的發病率。
5.5 適時換王
針對2 個高峰期適時換王, 特別是中蜂, 換王也
是生產上的需要。
換王抑制病害的意義: ①斷子, 箱內缺少寄主,
切斷傳染的循環, 減少主要傳染源; ②體內帶毒工蜂
無蟲可育, 出巢採集, 新出房的工蜂因群內無病蟲,
無需清除病蟲, 不會受到感染, 在哺育下一批新王產
卵孵化的幼蟲時不成為傳染媒介; ③通常新蜂王生
活力強, 帶毒少。
5.6 葯物防治
對於患病蜂群可選用下列葯物防治。
方1 半枝蓮( 又名狹葉韓信草) 的乾草50 克,
煎湯, 過濾取濾液, 按1: 1 的比例加白糖配成葯液糖
漿喂蜂, 可治10~15 框蜂。
方2 五加皮30 克、金銀花15 克、桂枝9 克、甘
草6 克, 煎湯, 過濾取濾液, 按1: 1 的比例加白糖配
成葯液糖漿喂蜂, 可用於40 框蜂的治療。
方3 華千斤藤( 海南金不換) 干塊根8~10 克,
煎湯, 過濾取濾液, 按1: 1 的比例加白糖配成葯液糖
漿喂蜂, 可用於10~15 框蜂的治療。
方4 貫眾50 克、金銀花50 克、甘草25 克, 煎
湯, 過濾取濾液, 按1: 1 的比例加白糖配成葯液糖漿
喂蜂, 可用於10~15 框蜂的治療。
方5 抗病毒862, 系抗病毒葯金剛烷胺和中草葯
的混合制劑, 治療蜜蜂囊狀幼蟲病效果可達84%
~87%以上。
實驗證明, 應用抗病毒862 結合巢脾消毒和更
換蜂王等綜合措施, 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取1 袋
葯( 4 克) 用少量水溶解後, 再加入2 000 克1: 1 糖
水, 混勻, 喂蜂4 群, 每4 天喂葯1 次, 連續喂5 次。
蜜蜂囊狀幼蟲病的發生及防治
張今會馬軍德
養殖技術顧問2007年9月
❹ 兒童補充營養可以吃蜂蜜嗎
那不是有好處,是相當有好處。我找點資料給你。你也可以看我的博客鏈接:請看蜂研筆記,學習蜂蜜知識
【書摘】嬰幼兒吃蜂蜜有哪些益處?
■蜂蜜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嗎?
現代研究表明,兒童常食蜂蜜,可助長發育,牙齒和骨骼會長得快而堅實,並可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有人觀察:讓兩個兒童,一個食用含蜂蜜的食物,一個食用不含蜂蜜的食物。經過1個月後測出,食用蜂蜜的兒童,血紅蛋白含量增加13%,而未食用蜂蜜的只增加4%。
美國醫生休魯茲和諾特曾對幼兒做過試驗,結果發現:在牛奶中摻入蜂蜜後喂養嬰兒,礦物質的利用率大大增加,尤其是嬰兒對鈣和鎂的吸收量大大增加。東京大學的托摩武人教授做過規模很大的臨床實驗,結果表明:喂蜂蜜的幼兒與喂砂糖的幼兒相比,其體重、體高、胸圍和皮下脂肪增加較快,皮膚較光澤,並且較少患痢疾、支氣管炎、結膜炎和口腔炎等疾病。這是因為兒童的生長發育快,生長也很旺盛,他們的物質代謝的同化過程強於異化過程,這個時期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而蜂蜜中不僅含有全面的營養,而且還含有豐富的能量,它比白糖和牛奶等更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蜂蜜能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
據《蜜蜂雜志》1993年7期上《蜂蜜使我的小寶健壯聰明》一文介紹:山西聞喜縣一小孩出生後,因無母乳而用牛奶喂養,從哺乳期到斷奶後,一直在牛奶中添加蜂蜜,再未吃過什麼高級營養液,如今孩子已兩歲多,連一次感冒都沒患過,個頭比同月齡的孩子都高,食慾非常好,智力更喜人,能熟練地讀寫出漢語拼音的26個字母,這都是沾了蜂蜜的光。【摘自《蜂產品醫療保健500問》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年1月版郭芳彬/文】
■嬰幼兒吃蜂蜜比吃白糖好
目前,在一些家庭中用牛奶喂養嬰兒時,往往加入白糖。能否以蜂蜜替代白糖呢?兩者究竟用哪一種更好呢?據分析,嬰幼兒食用蜂蜜比白糖好。其理由如下:
1.蜂蜜營養成分比白糖高:蜂蜜中除了含有80%左右的糖類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無機鹽、有機酸、轉化酶(澱粉酶、蔗糖酶)及有活性的生物素。這些都是白糖所無法相比的。
2.蜂蜜比白糖易於消化、吸收:蜂蜜中的主要成分是單糖(葡萄糖和果糖),單糖不需要經過消化而被人體直接吸收。況且蜂蜜中含有多種酶類,酶是食物的催化劑,能幫助食物消化。而白糖主要成分是蔗糖(雙糖),蔗糖必須經過蔗糖酶的轉化才能變成單糖,這無疑增加了胃腸負擔。白糖中也無酶類,故不能幫助消化。
3.蜂蜜利於生長發育:蜂蜜中含有利於小兒生長發育所需的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如丙氨酸、精氨酸、組氨酸等。小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氨基酸在蜂蜜中幾乎都含有,在白糖中則無蛋白質和氨基酸。
4.蜂蜜有殺菌作用:蜂蜜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能殺死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白糖不但無殺菌作用,常食還會引起齲齒。
5.蜂蜜屬於鹼性食物:蜂蜜中含有0.03%~0.9%無機鹽。在人體內,蜂蜜中的無機鹽可與酸性成分結合,從而有利於酸鹼平衡,同時還可以消除機體的疲勞感。而白糖無此作用,且食人體內呈酸性。【摘自《蜂蜜的保健功能與葯用便方》金盾出版社2008年5月版劉強/編著】
■嬰兒食用蜂蜜會不會引起中毒
自從國外報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生嬰兒食用蜂蜜中毒事件,並且從該種蜂蜜中檢出肉毒桿菌芽孢後,這種含有多種有益成分、具有多種保健功用的營養佳品,就幾乎變成未滿周歲嬰兒的禁忌食物了。
主張嬰兒禁用蜂蜜的理由:一是蜂蜜中可產生肉毒桿菌,而目前國內外蜂蜜生產工藝中又無法破壞這種桿菌芽孢;二是嬰兒腸道內生物生態平衡不穩定,抗肉毒桿菌的屏障尚未形成,難以抵禦這種細菌生長、繁殖。
美國偶然發生的嬰兒食用蜂蜜中毒事件,並不能肯定蜂蜜即是肉毒桿菌的孳生基。實際上,由於蜂蜜本身含有抗生素,因而具有較強的殺菌力,加上蜂蜜含水量少,而含糖量和酸度均較高,所以肉毒桿菌及其他細菌是難以生存、繁殖的。美國從引起中毒的蜂蜜中檢出肉毒桿菌芽孢,原因很可能是在加工、運輸、存放或銷售環節中污染所致。因此,搞好這些環節的衛生和質量檢查是十分必要的。
從蜂蜜本身的營養成分和保健功能看,找不出任何不適於嬰兒食用的理由。世界上有些國家早有用牛奶、奶油、蜂蜜和水混合哺嬰的傳統。據報道,國內有人曾做過如下試驗:給30名嬰兒每日加喂2匙(5毫升)蜂蜜,連續6個月後,發現體重較不喂蜂蜜的對照組嬰兒明顯增加,血紅蛋白增多8.5%,紅細胞也較對照組高,這說明蜂蜜對嬰兒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是有促進作用的。
祖國醫學總結蜂蜜有「五功」:即清熱、補中、解毒、潤燥、止痛。實踐證明,蜂蜜有助於胃腸對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尤其有利於嬰兒胃腸對乳、蛋的消化,從而避免消化不良。蜂蜜對小兒因缺鐵、銅、錳等而發生的貧血,對新生兒黃疸及嬰兒嘔吐、感染、便秘等,均有治療效果。【摘自《蜂蜜的保健功能與葯用便方》金盾出版社2008年5月版劉強/編著】
編者註:這文章的前提是,你買到了足夠好、足夠純的蜂蜜。如果你買的蜂蜜不純,水分含量過高,天一熱就發酵;或者是買了用糖漿、澱粉製成的假蜜,那就另當別論了。這篇文章強調的「食用蜂蜜不會中毒」的前提就不存在了。編者的意見是:既然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你對自己買到真蜜又沒有絕對的信心,那麼,1歲之前的嬰幼兒,就不要讓他們食用蜂蜜。
■兒童保健話蜂蜜
筆者對常食用蜂蜜的十幾個兒童觀察分析,認為兒童在生長發育期常吃蜂蜜能有效地預防感冒和減輕感冒症狀;有增強食慾、促進發育的作用;由於蜂蜜中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物質,所以有提高免疫功能、預防多種疾病發生的作用。總之,兒童長期堅持服用蜂蜜是保證健康成長的有效措施。
以上充分說明,兒童食用蜂蜜的好處,但必須注意的是:一要選購合格的成熟蜂蜜;二要天天堅持食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起不到作用的;三是食用蜂蜜千萬不要用開水沖服,因為蜂蜜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質,如酶類物質、維生素等,在高溫下會被破壞,影響蜂蜜的功能。正確的方法是用40℃以下溫開水送服。用量無明確規定,大體每日可服用20~50g。
另外,部分家長擔心孩子吃蜂蜜上胖,對這點大家可放心,蜂蜜不含脂肪,不經過體內分解,可直接吸收進入血液,它與白糖有著本質的區別,白糖是蔗糖雙糖,進入人體後需經消化酶分解成單糖,人體才能吸收,在分解過程中產生脂肪,所以白糖吃了胖人,而蜂蜜不會使人發胖。
【摘自《少年天地(小學版)》2007年第5期】
❺ 中國蜂業雜志有哪些
1期刊名稱:中國蜂業
主辦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中國養蜂學會
2期刊名稱:蜜蜂雜志
主辦單位:雲南省農業科學院
3期刊名稱:養蜂科技(已停刊)
主辦單位:江西省養蜂研究所;江西省養蜂學會
❻ 有關蜜蜂的論文題目
[1]. 徐衛濱, 無選擇策略的改進蜜蜂群演算法. 太原科技大學學報, 2011(05): 第343-347頁.
[2]. 陳璇與胡福良, 調控蜜蜂采粉行為的遺傳因素. 中國蜂業, 2010(11): 第13-15頁.
[3]. 汪明明等, 蜜蜂工蜂卵巢發育的影響因素. 中國蜂業, 2010(10): 第5-7頁.
[4]. 曾鳴等, 基於混沌量子蜜蜂演算法的機會約束輸電規劃.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 2010(22): 第1-7+14頁.
[5]. 安建東與陳文鋒, 全球農作物蜜蜂授粉概況. 中國農學通報, 2011(01): 第374-382頁.
[6]. 陳璇與胡福良, 雌性蜜蜂級型決定的分子機制. 蜜蜂雜志, 2011(04): 第1-7頁.
[7]. 侯春生與張學鋒, 生態條件的多樣性變化對蜜蜂生存的影響. 生態學報, 2011(17): 第5061-5070頁.
[8]. 陶德雙等, 中華蜜蜂為石榴授粉效果研究. 蜜蜂雜志, 2010(03): 第10-11頁.
[9]. 李兆英與奚耕思, 中華蜜蜂工蜂復眼的胚後發育研究.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3): 第60-64頁.
[10]. 嚴盈, 彭露與萬方浩, 昆蟲卵黃原蛋白功能多效性:以蜜蜂為例. 昆蟲學報, 2010(03): 第335-348頁.
[11]. 周亮等, 蜜蜂囊狀幼蟲病RT-PCR快速檢測方法的初步應用. 蜜蜂雜志, 2010(06): 第9-10頁.
[12]. 李兆英, 中華蜜蜂工蜂視葉胚後發育過程中的細胞凋亡. 昆蟲知識, 2010(04): 第680-684頁.
[13]. 沈登榮等, 蜜蜂作為病原物載體的研究進展. 中國生物防治, 2010(S1): 第118-122頁.
[14]. 周亮等, 蜜蜂囊狀幼蟲病RNA依賴的RNA聚合酶部分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中國畜牧獸醫, 2010(11): 第50-52頁.
[15]. 鄭肇葆, 產生最佳Tuned模板的蜜蜂交配演算法.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09(04): 第387-390+435頁.
[16]. 李偉強, 徐建城與殷劍鋒, 蜜蜂群優化演算法用於訓練前饋神經網路.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9(24): 第43-45+49頁.
[17]. 周丹銀等, 蜜蜂為油菜授粉效果初步研究. 蜜蜂雜志, 2010(01): 第3-5頁.
[18]. 薛晗等, 空間機器人隨機故障容錯規劃的蜜蜂演算法. 信息與控制, 2009(06): 第724-734頁.
[19]. 張成翠與曾建潮, 蜜蜂群組決策方法的建模與模擬. 太原科技大學學報, 2009(06): 第452-455頁.
[20]. 周婷等, 蜜蜂巢房大小影響狄斯瓦蟎的繁殖行為. 昆蟲知識, 2006(01): 第89-93頁.
[21]. 歷延芳, 閆德斌與葛鳳晨, 蜜蜂為塑料大棚西瓜和田間西瓜授粉試驗報告. 蜜蜂雜志, 2006(01): 第6-7頁.
[22]. 王成菊等, 阿維菌素及其混配製劑對蜜蜂的安全性評價.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6(01): 第229-231頁.
[23]. 黃智勇, 蜜蜂全基因組出籠前後. 昆蟲知識, 2007(01): 第5-9頁.
[24]. 姜雙林與李博平, 隴東地區不同生境下蜜蜂的種類及其生態分布. 草業科學, 2007(05): 第89-91頁.
[25]. 王志江與魏紅福, 蜜蜂α-葡萄糖苷酶的分離純化及其酶學性質研究. 食品科學, 2007(07): 第304-308頁.
[26]. 羅阿蓉等, 後基因組時代的蜜蜂QTL研究. 昆蟲學報, 2007(09): 第950-956頁.
[27]. 何鎧光, 劉佩珊與蘇鴻基, 台灣蜜蜂的螺旋菌質病研究. 蜜蜂雜志, 2007(S1): 第3-7頁.
[28]. 許益鵬等, 蜜蜂囊狀幼蟲病毒病的Nest-PCR檢測. 科技通報, 2007(06): 第824-827頁.
[29]. 林小麗等, 農葯對蜜蜂的風險評價技術進展. 農葯學學報, 2008(04): 第404-409頁.
[30]. 劉之光與石巍, 中國甘肅東北部地區東方蜜蜂(Apis cerana)形態學研究. 環境昆蟲學報, 2008(02): 第97-102頁.
❼ 誰知識有關於蜜蜂的雜志急急!!!!!!
《中國蜂業》出版單位:中國農科院蜜蜂所
《Apidology》
《American bee》
❽ 蜂王漿的雌激素會導致乳腺癌嗎
坊間一直流傳“蜂王漿富含雌激素,可能導致乳腺癌”的消息,甚至電視台也有相關報道:
▲ 乳腺癌的風險評估模型[6]
至於蜂王漿么,從目前來看,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它對乳腺癌有特別的壞處。想吃就吃一口吧,不過,也別迷信它的功效、用它取代葯物。
真相: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吃蜂王漿會導致乳腺癌。一級親屬有乳腺癌史、初產年齡晚、初潮年齡早才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建議定期篩檢。
---------------------------------
參考文獻
【1】陳明虎, 陳坤. 淺析蜂王漿的激素效應[J]. 蜜蜂雜志, 2010, 9(9): 12–14.
【2】梁明, 梁小光. 蜂王漿中有機酸成份的性激素樣作用[J]. 中國醫葯學報, 1999, 14(3): 22–23.
【3】趙揚冰, 史宗道. 成都地區女性乳腺癌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1999, 20(2): 91–94.
【4】袁寶君, 戴月, 史祖民等. 婦女乳腺癌與服用蜂王漿保健品等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 江蘇預防醫學, 2005, 16(1): 4–6.
【5】王啟俊, 周燕榮. 中國城市居民乳腺癌危險因素的研究[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0, 21(3): 216–220.
【6】柳光宇, 沈鎮宙. 乳腺癌高危婦女的評估與預防策略[J]. 中國癌症雜志, 2000, 10(5): 438–442.
凡來源署名為「蝌蚪五線譜」的內容,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本網發布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如有侵權,文責自負。
作者:趙言昌
❾ 我國有哪些養蜂科研與教育機構國內外有哪些重要的養蜂學術期刊
我國養蜂科研與教育機構比較健全,研究機構中規模最大、學科最齊全、設備最先進、人才最集中的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設有蜜蜂育種中心、昆蟲授粉中心、蜂業技術開發中心、養蜂系、蜂產品系、《中國養蜂》雜志編輯部、圖書室等機構,科研工作者主要由具有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的人員組成。此外,每年還根據科研工作的需要,招收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農業部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中國養蜂學會辦公室也設在所內。
此外還有,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甘肅省養蜂研究所、江西省養蜂研究所、北京市蜂產品研究所、江蘇省連雲港市蜂療研究所等專業研究機構。
我國設有專門從事培養養蜂行業專門高級人才的高等院校,有20多所院校開設有蜂學類課程,10多所院校設有養蜂教學研究機構。其中,福建農業大學蜂學學院是全國高等院校中惟一一所能夠面向全國招生、培養蜂學碩士研究生、本科生的高校。此外,還有浙江大學蜂業研究所、雲南農業大學東方蜜蜂研究所、山東農業大學養蜂教研室等,其中,浙江大學動物科學院是全國惟一一所能夠招收蜂學專業博士的高等院校。
國內外比較重要養蜂學術期刊有:《美國蜜蜂雜志》(Ameri-can Bee Journal);《養蜂研究雜志》(Journal of Apicultural Re-search);《養蜂文摘》(Apicultural Abstracts);《蜜蜂世界》(Bee World);《養蜂動態》(Apiacta);《養蜂集錦》(Gleaning in Bee Culture);《養蜂學》(Apidology);《蜜蜂科學》(Honeybee Sci-ence);《中國養蜂》(China Apiculture);《蜜蜂雜志》(Journal of Bee)等。
❿ 中蜂蜂箱繼箱怎麼養
豆腐格子蜂箱」與「方格小繼箱」養蜂法探秘
(首先說明:這是我在網上給你找的)
本帖最後由 蜜蜂雜志 於 2011-1-20 09:21 編輯
「豆腐格子蜂箱」與「方格小繼箱」養蜂法探秘—對中韓兩國東方蜜蜂非活框多箱體飼養法的思考
中韓兩國,運用具有各自特色的小蜂箱,成功地 實現了東方蜜蜂非活框多箱體詞養的實踐,具有非常 重要的理論意義,給人以啟迪和無限的自由思索空 間。現依據相關歷史文獻資料,將上述兩國養蜂法作 一簡略介紹,並對其中的成功之道進行初步剖析,以 便和關心中蜂、飼養中蜂的蜂友們共同探討。
1中韓兩國非活框多箱體養蜂法探秘
1.1我國古人的「豆腐格子蜂箱」多箱體養蜂法簡介
據紀天祥先生所著《中蜂飼養的歷史與實踐》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一書介紹, 由明清之際書賈輯錄編寫的《增補農圃六書??畜牧?? 蜜蜂》卷中,借春秋末陶朱公范蠡之口,講述了我 國湖南和長江下游部分地區的蜂農採用「豆腐格子 蜂箱」並疊加的方法,成功地實現了中蜂多箱體飼 養。據該書介紹,其箱體為木製方格,長、寬均為 一尺,高四到五寸;在箱的內壁上下適中處,橫置4 根竹條,相交作進井字,頗似制豆腐的格子;底部 有活動底板,上面有活動箱蓋。
用「豆腐格子蜂箱」飼養的蜜蜂,始於底箱內。 當群勢發展滿箱後,再加一格於其下方,如此循序 漸進,有加至十餘格者。取蜜時,從上往下敲動箱 體驅蜂,然後將上面的若干格,從箱與箱之間的連 接縫隙處,用細線橫穿截斷巢脾,將上部之箱體取 回家中破蠟榨取蜜汁。餘下各箱之巢脾,因有竹條 支撐,故不致下墜。在取走榨蜜箱體的同時,迅速 將箱蓋蓋在留下的箱體之上。由於蜂群具有向上儲 蜜、向下築巢育兒的習性,故上層所取之蜜皆為封 蓋的成熟蜜,取蜜時也不會損壞卵蟲。每年僅取蜜2 次。
1.2韓國當代的「方格小繼箱」多箱體養蜂法簡介
《蜜蜂雜志》2002年第12期刊登的《韓國東方 蜜蜂養蜂場考察紀行》一文介紹:2002年7月4日, 該文作者在韓國農村振興廳和養蜂組合官員陪同下, 對全羅北道全州市任實郡一個養蜂大戶的蜂場進行 了實地考察。該場飼養韓國本土蜜蜂270群,■的蜂 箱被稱之為小蜂箱」,規格是長20cm、寬20cm、 高10 ~ 15 cm的木製小蜂箱。其飼養管理方法:越冬
群一般保留3 ~4層,當群內的巢脾延伸到下部時, 在最下部的第一和第二箱之間,加一個同規格的空 繼箱。依此類推,最多可疊加到14個小繼箱,形成 一個高1 ~ 2 m的多箱體。蜂群在箱內造6 ~ 7張長達 1~ 1.5 m的巢脾。每群每年僅取蜜1次。取蜜時,將 蜂驅趕到下部,上部的貯蜜箱搬下,根據銷售的需 要,或割蜜脾作巢蜜,或擠濾分離蜜。每小節可取 蜜2.4 kg,每群可取天然成熟蜜10 ~ 25 kg。每個越 冬群可自然分群3 ~6群。
2中韓兩國非活框多箱體養蜂法揭秘與啟示
上述2種方法雖同為舊法飼養,但卻充滿了現 代蜂業氣息——多箱體飼養管理;優質、高產、高 效和省工。僅以韓國養蜂大戶飼養管理的蜂群為例: 所謂優質,所取的蜜為成熟蜜;所謂高產,每年每 群取蜜10 ~ 25 kg;所謂高效和省工,一年僅取蜜一 次,一個家庭蜂場飼養蜂群多達270群,還能得到 數百群自然分蜂群』何其樂矣!
那麼,上述管理模式何以能順利地實現優質、 高產和省工呢?奧秘何在?對今天活框飼養的中蜂, 可以學習、借鑒和感悟到點什麼東西呢?筆者認為: 2.1小蜂箱起了大作用
中韓兩國飼養的本土蜜蜂,同屬東方蜜蜂種群。 東方蜜蜂與西方蜜蜂的代表蜂種義大利蜜蜂相比較, 在同等蜜源和同等管理條件下,前者蜂王產卵量僅 及後者一半左右,故是個「小群勢蜂種」。「豆腐格 子蜂箱」、「方格小繼箱」就其單個箱體來講,的確 小,筆者認為,好就好在一個「小」字上,正好與 中韓兩國飼養的本土蜜蜂的蜂王產卵量相吻合、相 匹配,從而為上述模式的飼養成功打下了堅實的物 質基石出。
中韓兩國非活框多箱體飼養東方蜜蜂的成功實 踐,對當今的中蜂活框飼養業來講,啟示之一,筆者 認為,就是蜂箱的設計和製作不能照搬意標箱。其 實,印度等亞洲國家活框飼養東方蜜蜂時,使用的蜂 箱並不大。印度A型箱不到意標箱的一半,B型箱僅 及意標箱的一半左右,且所加繼箱均為淺繼箱。
筆者的觀點是:活框飼養中蜂的蜂箱,宜小不 宜大。
2.2群勢管理上,實現了動態平衡
群勢管理過程中,能否循序漸進,實現動態平 衡,是蜂群飼養成功的又一關鍵因素。中韓兩國非活 框多箱體養蜂法,在群勢管理過程中,切實實現了動 態平衡:當外界蜜源枯竭或群勢弱小時,蜂群被壓縮 於基礎箱內,從而充分滿足了東方蜜蜂喜好結球保暖 的生物學特性需求;隨著季節的變化和蜜粉源的充 沛,群勢處於增殖期,適時添加繼箱用於擴巢,不斷 為蜂王產卵擴大地盤,為外勤蜂創造寬裕的棲息和休 閑空間。這種對蜂群的動態管理運作,筆者認為是非 常科學的。
2.3蜂群管理模式上,充分滿足了東方蜜蜂「喜新厭
舊」和「軎靜忌動」 二大生物學特性
對巢脾的「喜新厭舊」,是東方蜜蜂在進化過程 中自我保護的重要特性。這種特性,體現在蜂王上, 則是對產卵巢脾的選擇極為挑剔。蜂王決不輕易在陳 舊的巢脾上產卵。對老、舊巢脾,工蜂咬而毀之,或 用於儲蜜。中韓兩國非活框多箱體養蜂法對巢脾的管 理,極為新奇,具有兩大特色:第一,從蜂群下方擴 巢。這一管理措施,與蜂群向上儲藏粉、蜜,向下造 脾育兒的習性是吻合的。第二,帶箱割巢脾取蜜。由 於舊的儲蜜脾都在繼箱體的上部,每年取走上部的儲 蜜箱體,故巢內無一年以上的老舊巢脾,從而使蜂王 始終處於蜂群不斷營造的新環境之中,極大地調動了 產卵積極性,使整個蜂群不斷地處於興奮之中。所 以,這種養蜂法群勢極旺,疊加的箱體多達10餘格, 高達1-2 m
現代活框飼養的中蜂,其一整套管理模式均「移 植」於西方蜜蜂。中蜂活框多箱體祠養法,運用的同 樣是從巢箱上方添加繼箱,巢箱與繼箱之間使用隔王 板。在蜂群群勢發展期,每隔5~7天,就要進行巢 箱與繼箱之間某些巢脾的對調和查看繼箱內是否有急
造王台,這對蜂群的人為干擾和勞動量可想而知。再 者,關於怎樣上繼箱,又有一大套學問:低溫期如何 上,高溫期如何上;群勢發展期怎麼管,群勢收斂期 怎麼管?這些學問三言兩語講不清,故非技術嫻熟者 極難把握和運用。而本文所述的中韓兩國養蜂法,如 何加箱體易學易懂,即使養蜂初學者,一聽就懂,一 看就會。
中韓兩國非活框多箱體養蜂法飼養東方蜜蜂的成 功實踐給現代活框飼養的又一啟示是:東方蜜蜂原來 還可以這樣管理——從蜂群箱體下方添加巢箱。從巢 箱下方還是從其上方添加箱體擴巢,表面上看只是 「上」 「下」 一字之差,但對蜂群的管理來說,卻是 具有本質區別的2種截然不同的蜂群管理模式。
從蜂群巢箱的下方添加箱體擴巢,給養蜂者帶來 的是一種全新的思維視角和全新的管理模式。這種逆 向思維方法,如果恰當地與中蜂活框技術「嫁接」, 極有可能會帶來中蜂飼養的一次根本性變革,我們應 該好好珍惜、發掘和開發利用。
東方蜜蜂是一個「應激感應型」蜂種,「喜靜忌 動」是其又一個重要生物學特性。那麼,中韓兩國的 非活框多箱體飼養法又是如何減少、乃至不幹擾蜂群 的正常生活的呢?第一,從蜂群巢箱下方擴巢;第 二,活動箱底,便於飼養者幫助蜂群清掃生活垃圾; 第三,取蜜僅「分其贏而已矣」——每年僅取蜜1 ~ 2次。正是上述種種配套的管理措施,從而形成了蜂 群脾新、蜜足,蜂王年輕健壯。而「脾新、蜜足,蜂 王年輕健壯」是成功飼養東方蜜蜂的三大要素。
中韓兩國東方蜜蜂非活框多箱體飼養法的合理內 核中,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我們科技工作的任務在於 對其進行深人發掘,並給予科學的詮釋,以實現「古 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