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後一抹藍——我的韓國留學日記》最新txt全集下載
最後一抹藍——我的韓國留學日記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2月23 星期二 雨雪
飛機著陸時,韓國時間2點一刻。從青島到釜山只有1個小時零5分的航程。鄺美常開玩笑道,打個哈欠,還沒閉上嘴,人就落地了。記得第一次出國來釜山讀書時,媽媽常自我安慰道:「這么近,就當是又回青島讀研究生了。」其實從家到青島坐火車最快也要12個小時呢。
天上開始飄起細碎的雪末。釜山的雪下不大,冬天氣溫在零下的時候很少,比青島要暖和濕潤。取了行李,第一件事就是開機給家裡打電話報平安,媽媽若知道釜山在下雪不定又急成什麼樣呢。所以我回家從不提前告訴母親航班日期 ,怕她擔驚受怕,影響到血壓。釜山的國際機場很小,但井然有序。離大學開學還有2周,又是星期二,機場很是冷清。出境手續不到10分鍾就辦完了。給我辦手續的海關人員,一個頭發斑白的大叔,檢查完我的護照,竟然用中文對我笑道:「新年好! 」
一隊穿羽絨服背小包的老頭老太太從我身邊悄然經過,不看也知道肯定是日本的旅遊團。有人曾笑談,在機場,凡是規規矩矩安靜的……
❷ 日記如果我出國留學了300字
假如我出國留學,我認為這是對我是個很好的機會,或許我的人生會就此不同。 我可已在很好的環境中學習,學習那些與國內不同的教學手段和不同的國家文化,這樣不僅增長了我的眼界,更讓我學到了不同的社會經驗。
假如我出國留學,我會到另一個文化的發源地從而讓我進一步了解與中國文化的不同,我學到一些新的東西,我懂得怎樣才能更好的與外國人溝通,怎樣做才能接近完美。這會讓我變得沉著,變得冷靜。一個陌生的城市,一場完全不同的生活,一些陌生的面孔和一個人寂寞的生活,我不會缺少朋友,我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結識那些不同皮膚,不同文化的朋友。這給我的是勇敢,是信心,困難的問題我會想辦法解決它們。這就是我來到另一個地方給我的經驗。
假如我出國留學,在沒有家人的幫助下,你需要依靠自己去改變.每當我遇到麻煩,我會告訴自己不要打電話給父母,我不希望將自己的困難加在父母的身上,這會讓他們擔心,在我的生活里,那是一些畢經歷的問題。正是它們的存在,我不畏懼打擊,通過這些問題,就像在陽光滋潤下茁壯成長的大樹,我變得堅強。
留學的另一方面,讓我學習了很多。讓我看到我在同一世界是不同的生活。與我攜手的朋友,讓我的友誼得到更好的美化,成功的到來,敲響了我生命的鍾聲。
這一切需要我的付出才能換回成功的賀禮。我會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我出國留學後的所得。我堅信。假如我出國留學,未來也與變得不同。
❸ 澳洲留學生活日記:如何面對這六大挑戰
吃的講究
在悉尼那些日子,吃喝技巧方面長進不少。比如,參加澳大利亞人主辦的聚會最好先墊墊肚子,而赴中國同學之宴,則要懷揣酵母、山楂,以寬松休閑裝取代緊身的牛仔。
平日里,同學之間總在抱怨:沒的可吃!一見麵包、土豆胃就飽;一聞香腸、乳酪頭就大。結論:沒勁!這里長期機械化飼養的結果就是:牛肉不腥,羊肉不膻,豬肉柴,雞肉粗。
汕頭來的梁同學,在我們學生公寓的公用廚房是公認的「第一把(勺子)」,爆炒清蒸外加一鍋鮮湯,常引得各色鄰人駐足而立,口水大咽。就這樣,梁同學還說:「吃得太差,吃不消哇!」
廈門來的小黃笑眯眯地燉他的「啤酒雞」:「在家時,都是全家人吃一隻雞,在這里我自己吃一隻,好過癮」。「啤酒雞」是小黃的「周末一道菜」。轉過天來見他臉發了綠:「吃傷了!我可再不要吃雞了」。
對這兒的中國留學生來說,主要是誰也沒那麼多時間和興趣貓在廚房裡蒸煮燉炸。有些人在餐館打工,自家不起灶,好與壞全憑老闆和大廚高興。大多數人是靠周末或聚會時打牙祭。平日里有條件的,中午吃得起食堂。學生用餐可以打折,經濟實惠,省時省力,但味道有如嚼蠟,實難恭維。早上很多人寧願多睡覺省錢,也不願啃麵包。晚上,有意學人家的「瀟灑」:冰箱里拎出啤酒麵包香腸乳酪,再扯兩片生菜葉。時間久了,人沒有長,肚子卻先大了起來。不是因為那事,別想歪了!
剛來澳大利亞不久,一日見房東太太將自家花園里種的鮮靈靈的瓜果青菜呼啦啦往垃圾桶里倒,大驚。「你沒聽說最近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再次泄露了嗎?」可我怎麼也想不通,何以商店賣的菜能夠防輻射?看來房東太太:高,實在是高!
去年又有報載,匈牙利一帶的青椒有遭核污染之嫌。商店馬上掛牌正名:本店是「西班牙青椒」,看上去確實跟「西班牙女郎」似的均勻烏亮。
雞蛋營養豐富,但吃多了不但不吸收,據說還增高膽固醇。近又爆出新聞:澳大利亞一最大的雞蛋供應商被捕,原因是飼料中添加了尼古丁,以達到省飼料、增加蛋產量的目的。據說吃了這樣的蛋會傷害人的神經系統。相當一段時間內不少澳洲家庭早餐桌上的煮雞蛋消失了。
總之,歸納起來,吃在澳大利亞,實在不敢消受。可畢竟這是自己真正自立的日子,但是很多時候鬼才想再去面對這樣的成長。生活的變化帶來喜悅,但是對於希望有個安定生活的我來說,做飯實在是件疲憊的事。當時常常想起在國內的時候,八大菜系,聽著就爽!
打工與租房
在悉尼留學更不簡單,因為除了學習,你還得生活。要生活,就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和問題。比如說,怎樣才能在悉尼找一份工作資助學習和生活,怎樣才能租到合適的房子或公寓,周末怎麼過,諸如此類的問題會使初來乍到的你汗顏肝兒顫,應接不暇。
澳大利亞政府對留學生打工有詳細的規定,每周最多隻能打20個小時的工,打黑工則可盡隨你的心情,打100小時也沒有人管,只要你能安排好學習、休息和工作。大多數留學生能夠找到臨時的工作,但工資很低,大概1小時10—15澳元吧(稅前工資)。這點兒錢對於在悉尼的消費來說真可謂杯水車薪。讓我們先來看看悉尼的生活消費水平究竟是怎樣的吧!普通的房租大概每周要300澳元。為了省錢,很多學生就二三個人一起合租,這樣每人每周均攤100澳元;水、電、煤氣和電話費也一樣,每人每周要均攤40澳元。除此以外,我們還得准備吃飯、坐車的錢。如此計算下來,如果你能夠在學習之餘找到一份臨時工(20小時以上)做的話,還將就能夠應付日常的生活開銷。
找工作和租房都有人為你代勞(當然要收錢的,別想沒用的!)。在悉尼市裡有很多代理公司可以為你提供就業服務,他們擁有大量的臨時工的招聘信息。通常學生們都是到這些代理公司登記注冊,然後由代理公司提供工作的信息。一旦找到工作了,代理公司就會向你收取一定數額的服務費——大概是你第1周酬金的一半吧,而你的臨時工作通常也就能幹三四天。代理公司特別喜歡留學生,因為他們有理想,樂於奉獻!而且,從不誇誇其談(一句英語整話都不會,怎麼誇誇其談?)。
還有很多代理公司願為你提供租房服務,只要你還有「錢」力可挖。如果想省下這筆錢,你就可以通過有關房屋租賃的報紙獲得信息。就像我剛才說過的,可以二三個人在一起共同租房(一定要慎重,輕易別玩火!),分擔費用。但如果交租時,有一個沒錢交(或不想交),你就也只能乾瞪眼; 如果另兩個都沒錢交(或不想交),那你就最好還是交完三份錢後,趕緊搬家。否則,可能會有雖然第一次替交了錢,但卻不能(或不願)持之以恆,堅持三個代表與時俱進,而有被那兩位損友飽以老拳變成國寶的危險!
幸與不幸之間
對一部分學生來說,因為想盡早結束噩夢(學業),所以得在周末進行額外的學習。在悉尼留學的好處之一是學生可以在一個學期里選學更多的課程(期末考試沒通過,後悔可來不及),這樣就可以縮短獲得學位的時間。許多中國學生都選擇這種方式,周末也就自然成為他們加班加點的日子了。所以,學習、打工和額外課程的學習把中國學生每周的7天時間填充得滿滿的。當然,除了學習,中國學生偶爾也在一起聚聚,吃飯、開個Party或者去附近的風景區郊遊。在這里留學最好應該捨得花錢結交幾個酒肉朋友(滿世界到哪兒去找真朋友呀,悉尼也不例外,還是現實一點兒吧),否則就有可能先被孤獨擊潰。因為中國學生比較難突破隔閡,畢竟兜里沒錢,講話又嗑嗑巴巴,當地的文化交際圈子也從未犯賤,拉我們入伙。
我屬於幸運的一類,因為在上學之前已經有一份工作了,在悉尼還有一個很舒服的窩。但是,對大多數持留學簽證而來的中國學生來說,在打工的時候會有很多的限制。此外,房租也不會很便宜。在我們班上有一個中國學生,他每周要打30小時的工才能支持他的學費和生活費。按照澳洲政府的規定,每周20小時是留學生打工的最高限度,所以,這位同學額外的那10個小時的工作實際上是非法的。他白天打工晚上上課,當打工的時間和上課的時間出現沖突時,就不得不犧牲上課的時間了。因此,我經常會碰到他開課1個小時了才姍姍來遲,不得不對老師道對不起。這對於那些隨身沒有帶很多錢來的中國學生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與銀行打交道
留學生到澳大利亞後,一旦安頓下來,最重要的事就是和銀行打交道。在澳大利亞主要有四家大銀行:國民銀行(National Bank),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和澳紐(ANZ Bank)銀行。其中西太平洋銀行和澳紐銀行在相當多的營業部都雇有講普通話的華人職員,並且澳紐銀行素有親學生的好名聲,對學生儲戶不收或少收賬戶管理費。
首先,要去開一個銀行賬戶,有了賬戶才可以存錢,也可以讓國內的親友把錢匯到你的賬戶上。開好賬戶後你就得到一張ATM自動取款卡(可不是信譽卡,不能透支!)。澳洲所有銀行的取款機都是聯網的,在全國范圍內通存通兌,而且分布極廣,24小時開放。日常小開銷的錢可通過ATM提取。但如想提取超過1000澳元的錢,你就非得到銀行櫃台辦理了。在澳洲,銀行的營業時間是周一至周五,上午9:00 到下午4:00。
你在銀行開戶後,銀行會定期通報你的收支情況,每周或每月都會寄給你一張Statement。澳大利亞的利息表非常復雜,你如果想存錢,最好先向銀行工作人員詢問最佳的存款利息方案。你也可以開一個支票賬戶,經手大額交易如交學費時用支票比較方便,但銀行會根據支票的金額在你的賬戶里扣除一定的支票手續費。
國內有外匯管制,因此許多留學生換不到足夠的澳元,而需要到澳洲後再換。在澳大利亞,去銀行換外匯是最合理和安全的。不同的銀行開出的匯率是不同的,一些大銀行如聯邦銀行、國民銀行等的匯率往往壓得低,不如小銀行理想。留學生可在銀行里按當日的外匯牌價,賣出美元,購入澳大利亞元,沒有金額大小的限制。
❹ 求《胡適留學日記(上、下卷)》電子書免費百度雲網盤下載地址
胡適留學日記(上、下卷)胡適.mobi
鏈接:https://pan..com/s/1560WAKUgbDayfw4znV3S1w
❺ 留學生的故事
這篇文章可能對你有所幫助。
http://www.white-collar.net/wx_bzj/xslc/990105_13.htm
不知你看沒看過郁秀的花季雨季。這個作者還寫過一本書,叫做太陽鳥,是有關留學生的。
http://www.xxsy.net/xd/y/yuxiu/tyn/
言情小說作家亦舒寫過一部小說,留學生日記
http://www.xiaoshuow.com/dsyq/125/
還有老舍先生的不朽之作,二馬。不過,嚴格來說,這是部說中國人在外國的小說,可能不合你的要求。
❻ 藤校留學生日記:一流美國大學讀本科是什麼體驗
一流美國大學讀本科是一種鍛煉實際技能的體驗。
❼ 留學日記胡適日記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胡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學者。1910- 1917年留學美國,回國後在北京大學任教,並參與《新青年》的編輯工作。30年代時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北京大學教授。抗戰時期出任中國駐美大使。1946―1949年任北大校長。1957―1962年為台彎「中央研究院」院長。「五四」時期的胡適是首創文學革命及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也是提倡白話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主將;他是白話新詩的首寫者,他的新詩創作在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胡適自1910年開始記日記,直到去世之前,前後堅持半個世紀。本書主要選收胡適「五四」前後及二三十年代的日記,少量選收了40年代日記片斷。這些日記是胡適思想流程和尋知求識的記錄,是他參加文學活動的真實再現,也是他的的事追蹤和交友的實錄。本書是「中國現代作家日記」叢書之一。
❽ 英國留學日記:你交地方稅了嗎
你交地方稅了嗎?
活了快26年,人生中第一張法院傳票就被無私的獻給了大英,前後來了三張。
那一年,在倫敦電視上初識了雷帝gaga,還是那一年,在倫敦家中初逢了雷帝Council
tax。想必ga姐就不用我多說了,那咱就聊聊我的崎嶇Council
tax吧。在北京的時候,就知道得交物業費,沒想到在大英就成了地方政府稅,還上升到了法院傳票的程度。活了快26年,人生中第一張法院傳票就被無私的獻給了大英,而且前後來了三張。
那一年,剛來倫敦,我還簡單,還學語言,只知道上學下學回家,只知道買東西前£先換算成¥,不好奇不湊熱鬧不招事不惹事。那一年,我天真的以為,只要老實待在家,就不會被麻煩砸著。確實,麻煩沒來敲我門兒,直接扔我信箱里了。
催賬信
親,你知道嗎?Council tax的催賬信,有白色的,綠色的,還有粉紅色的,五彩斑斕~信封上未必有你的名字哦~我的就寫著Flat
xxx。我一直提醒自己,出門兒不能讓人給騙了,再加上對大英的生活了解微乎其微,把那些信當宣傳單一樣塞進碎紙機了。直到粉紅色的『最後通牒』出現,我才拿著它找到我房東太太咨詢。
她的回答也很簡單,讓我找學校開一封在讀證明,給Council寄回去就成了,因為學生免繳。於是我就傻了吧唧的把粉色通牒和學校證明信原件給寄回去了。不過,怎麼那麼寸!信Council就沒收到,怎麼就那麼寸!在一段時間之後我又發現了新的粉紅通牒。於是還得去學校開一張並且多復印了一份兒,親自登門拜訪Council小樓。
Council小樓的下班時間可早了,排號兒的人可多了,不過服務態度還不錯,不知是不是因為大家都來交錢的緣故。跟辦公室的女士連說帶比劃解釋半天,女士讓我填了個表兒,拿走了我的復印件。另外讓我補交了在開學前兩天,我已經到達倫敦准備調時差的£5來錢兒。那一年,是我剛來倫敦的第一年,一待就是一年多。
未住也要交稅
英國法院的傳票
在那一次學習結束後,我就回國辦簽證了。沒想到剛好趕上縮減留學生數量,這個假一放就是個意外,長達半年。那段時間我還沒退房子,交著月供。半年後,我在倫敦的叔叔和姐姐接我回到那一畝三分地兒,信箱都滿了,我來都邊閑聊邊拆封。突然!叔叔驚呼道「哎呀閨女,你怎麼還有兩張傳票呢?!欠了Council小£800,好幾個月前就讓你上庭了」。當時我就一懵,首先想到的我這種不去也不通知的行為算不算蔑視法庭,還有我下一次的續簽,這要是有點兒什麼事兒,那我可以直接卷鋪蓋卷兒回老家了。
於是隔天再次登門拜訪小樓,朋友替我向辦公室的先生一通解釋,不過都不奏效。先生說,這些稅錢是不管你在不在英國都要交的,我說我對這個區的人力物力資源都沒有消耗,先生說你租著就得交。軟硬兼施都沒轍,想來還是傳票為大,交了錢Council就撤訴。於是,在我的概念中,我一套沒捨得給自己買的化妝刷,就這樣無私的貢獻給了這個區的環衛勞動者,給汽車貼條的勞動者等等,那些比我更需要這些錢的朋友們(不管閱讀的朋友們是不是認同,我當時真是這么自我安慰的)。
在這次被罰款之後,我馬不停蹄的到學校再開一張新學期的在讀證明,因為我那個是語言學校,我只買了3-4個月的課程。本著能省就省的態度,第三次步入小樓的小門兒。辦公室的女士看了看學校信說,親愛的,我很抱歉,你仍然要繳納Council
tax,我說我是學生,不是說學生免費嗎,她說法律規定了,只有讀滿一個英國學年的學生才能給免。我說我明年就讀研究生,而且我是學生簽,我真就是個學生。女士搖搖頭,熱情的給了我個網址說,你回去看看,這是大英的法律規定,那裡面白紙黑字的我也沒有辦法,你現在只能有一個單身住的折扣價。回想當時,我覺得我出那個小門兒的時候一定是灰頭土臉,是學生都不是學生了,暗怒:「太不講理了!!」
噩夢依然未結束
不過去年的9月,我的噩夢結束了!因為我搬家了!我離開了Camden
Town!來到Greenwich了!我終於可以欣喜若狂的向自己炫耀,再見吧Council
tax!我不再是短期的偽學生了!我是全年制的學生了!我終於是個真正的學生了!!好景不長…生活總是給我沉重的打擊,我都搬來Greenwich快一年了,一封電子郵件沖擊了我的視神經網膜…傳票,是新傳票,老Council
tax,來自Camden
Town。律師在信中寫的很直白"我們重新看了您當年的證明信,您不是一學年的學生,您要交錢,您要出庭,我們查到您從xx年xx月xx日搬離了Camden
Town,我們查到您的新住址是xxxxxx,我們收到Camden Town Council
的委託,我們准備起訴您,或者您可以如以下方式付款"。努力地回想後,確實我那段日子因為找房子、搬家、聯系學校等就忘了它了。可見大英沒有法律空子可鑽,該我付出的我一點兒都不能含糊。
我希望上一次是我最後一次步入那個充滿我傷感回憶的小門。跟女士解釋完後,女士說了很重要的話,要跟大家分享:事實上我們的稅是按天算的,只是為了方便用戶交錢,所以我們實行月收政策,作為居民應該自動月pay。如果收到了法院的信,那麼那封信的價值是£50多,就算是執行人員敲你的門管你要錢,你也要當時就先付給他們£50多。
還有,在你搬離區的時候,都要自己到Council的樓來注銷你的賬戶。否則價格還是累計的,在一定時間後,我們會寄信給你催款。我說我沒收到信,她查了查電腦說,我們的記錄是我們寄到了你的新地址,如果沒有收到的話,你可以自己投訴郵政部門,但是我們的錢還是要交的。於是,又是一個付款的輪回,一個只能享受單身住折扣的學生的輪回…親,今天你被雷帝Council
tax了嗎?
❾ 胡適留學日記 下載
《胡適留學日記》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kD4ftnCOtEChBh_M39uoIA
《胡適留學日記》是2006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適。
簡介:這本札記是胡適在美國留學時期(1910-1917)的日記和雜記。全書共分成十七卷,胡適先生將他自己的文學主張、思想演變都寫成札記,或者把和朋友談論的問題,或通信、或面談的大概寫在其中,有時也將自己想的問題、思想的材料、步驟、結論記在裡面,還有他的自喜、誇大、野心、夢想等等。這樣赤裸裸的記載,至少可以寫出一個不受成見拘縛而肯隨時長進的青年人的內心生活的歷史。
《胡適留學日記》記錄了十七卷留學期間的札記。十七卷札記是作者在美國留學時期(一九一零——一九一七)的日記和雜記。原來題作《藏暉室札記》,民國二十八年上海亞東圖書館曾排印發行。
《胡適留學日記》印出的札記寫的是一個中國青年學生五、七年的私人生活、內心生活、思想演變的赤裸裸的歷史。作者把自己的文學主張、思想演變,都寫成札記,作為一種「自言自語的思想草稿」。他發現這種思想草稿很有益處,因為這種工作是求知識學問的一種幫助,也是思想的一種幫助。它的方式有多種,讀書作提要、札記、寫信、談話、演說、作文,都有這種作用。札記是為自己的了解的;談話、討論、寫信,是求一個朋友了解的;演說,並發表文章,是求一群人了解的。這都是「發揮」,都有幫助自己了解的功用。因為作者相信札記有這種功用,所以他常用札記做自己的思想的草稿。如作者對世界注意、非戰注意、不抵抗主義,文學革命的見解。這十七卷的材料,除了極少數的刪削之外,完全保存了原來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