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使命召唤7完整的故事情节
本作的剧情跨越时间为1961年~1968年,另外有一关雷泽诺夫的回忆,控制雷泽诺夫与迪米特里并肩作战,时间是1945年(二战关卡)。 二战后期,第三帝国意识到战败已成定局,于是开始研究“非常规方案”,之后代号为Nova 6 的研究计划启动,由生化博士弗里德里希·斯坦纳(Dr. Friedrich Steiner)带队的纳粹科学家(其中有一位叫克拉克的化学工程师)成功研制出一种毁灭性的大规模杀伤性毒气,纳粹甚至已经计划好通过V2导弹和毒气对盟国发动袭击,准备先对华盛顿和莫斯科下手。幸运的是,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运载毒气的货轮在北极圈附近遭到英军轰炸而搁浅了,更倒霉的是,德军还没来得及回收毒气,盟军就已经攻陷了柏林,元首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了,这样一来毒气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德军曾暗中派遣一支SS党卫军部队随舰保护,并准备万一货轮遭到袭击就销毁毒气。但是斯坦纳博士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不甘心就这么结束,于是他暗中联系了苏军某军官德拉格维奇(Dragovich,本作头号Boss)。于是,苏军计划了一次“奥林匹斯行动”(operation olympus)。 剧情按时间线编排 1945年10月29日,德拉格维奇和他的副官克拉夫琴科(Kravchenko,本作第二号Boss)带领苏军第三突击集团军(3rd shock army)突袭货轮残骸,在这次行动中,原5代的苏军战役主角迪米特里·彼得连科和维克多·雷泽诺夫(Dimitri Petrenko和Viktor Reznov,迪米特里就是5代中苏军关卡玩家控制的角色,而雷泽诺夫就是在苏军关卡和迪米特里并肩作战的老头)也参加了这次行动。(5代中苏军最后一关,迪米特里和雷泽诺夫攻入柏林国会大厦,迪米特里在胜利的最后关头中了冷枪,但最后仍坚持把苏联国旗插上国会大厦楼顶,之后这两位在没有返回苏联本土的情况下就又被分配到第三突击集团军,参加了这次行动,而德拉格维奇和克拉夫琴科正是当年德军围攻斯大林格勒时临阵脱逃的两个指挥官。) 行动非常顺利,在德拉格维奇、克拉夫琴科、迪米特里、雷泽诺夫的带领下,苏军很快突入德军内部,找到了斯坦纳博士,然后顺利拿到了毒气(毒气没有来得及被党卫军销毁)。这时,德拉格维奇想试试毒气的威力,同时主要也是为了排除身边的反对派,于是将雷泽诺夫和迪米特里的部队逮捕。之后就在那个货船中,迪米特里在密闭舱里被毒气毒死,死状极惨,而在雷泽诺夫要被毒死的时候,英军特种部队杀到(应该是来抢毒气的),德拉格维奇和斯坦纳等人立刻撤走,而雷泽诺夫和几个幸存的弟兄在混乱中从英军和苏军之间杀了出来,同时为了不让任何一方得到Nova 6,雷泽诺夫将货轮炸沉,但是斯坦纳博士还活着,毒气并没有完全消失。之后雷泽诺夫被德拉格维奇抓获,强行关入了沃尔库塔(Vorkuta)集中营。 1961年4月17日,美国对古巴发动猪湾行动(即历史上的“吉隆滩之战”),游戏中的剧情和历史不同,CIA特工亚历克斯·梅森(Alex Mason,本作主角)和队友伍兹(Woods)、鲍曼(Bowman)组成了代号40的小组奉命刺杀古巴共产党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行动非常顺利,三人顺利杀入卡斯特罗官邸内部,梅森亲手杀死卡斯特罗,之后三人顺利登上逃亡的飞机,但是在飞机因机场跑道被敌人用车辆堵塞而无法起飞,梅森毅然跳下飞机利用路边的防空炮击毁路障,飞机顺利起飞逃走,但梅森却被古巴共产党抓获。梅森醒来后,发现自己在海边,旁边有一艘写有RUSALRA的大货轮(这实际上就是德拉格维奇发布广播的秘密通讯基地),而卡斯特罗竟活生生站在自己面前,另外还有德拉格维奇和克拉夫琴科。通过他们的谈话得知,卡斯特罗早已知道CIA的刺杀计划,梅森杀死的只不过是个替身,之后卡斯特罗将梅森当做“礼物”交给德拉格维奇,并请德拉格维奇折磨他。 梅森被送到了沃尔库塔集中营,在这里德拉格维奇和斯坦纳博士似乎有另一个秘密研究,他们对某些犯人进行洗脑,让其为自己服务。由于梅森本就是CIA特工,很适合拿来作杀人工具,于是被他们实施了洗脑,灌输了刺杀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命令,同时还在大脑里植入了一套密码破译程序。但是梅森具有超强的意志,对德拉格维奇的命令并没有很明确的反应,于是判定对他的洗脑失败了,斯坦纳博士放弃了梅森,将他送回集中营,负责拖他回去的正是雷泽诺夫。雷泽诺夫一心想要报仇(德拉格维奇不止一次背叛他,而且迪米特里的仇也要报),但是凭他自己似乎实力不足,于是当他发现梅森被洗脑的事情后,就对梅森灌输了“德拉格维奇、克拉夫琴科、斯坦纳都必须死!”的思想。日后梅森与雷泽诺夫相识,并和其成为了好朋友,雷泽诺夫计划将梅森送出去。而梅森自己对于被洗脑的事情一无所知。 1963年10月6日,雷泽诺夫领导劳工们发动了计划已久的暴乱,混乱中大量劳工被杀,梅森和雷泽诺夫并肩作战,成功杀出沃尔库塔,最后雷泽诺夫送梅森跳上了路过的一列货运火车,而他自己为了让梅森能成功脱身而驾驶卡车朝另一个方向开去,以吸引追兵的注意,之后梅森成功逃出,雷泽诺夫生死不明。 一个月后,1963年11月10日,梅森回到了美国,在通过忠诚测试后,又重新成为CIA特工,贾森·哈德森(Jason Hudson)成为了他新的搭档。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带领梅森和哈德森通过层层警卫,进入五角大楼。肯尼迪总统在五角大楼亲自召见了梅森,这次见面中梅森产生了杀死肯尼迪的冲动,但是他压制住了自己。肯尼迪给了他一个刺杀苏联激进分子德拉格维奇的任务,梅森接受了任务。 一周后,1963年11月17日,CIA实施了闪电行动,几名特战队员伍兹、梅森、鲍曼、布鲁克斯(Brooks)配合内应威夫尔(Weaver)袭击苏联的拜科努尔(Baikonur)航天发射场,任务包括:杀死由一些投降苏联的纳粹科学家组成的阿松森组织的成员,以及破坏这些科学家为苏联开发的联盟2号火箭(导弹),并消灭苏联激进分子(包括德拉格维奇)。威夫尔在这次行动中暴露了自己,被克拉夫琴科扎瞎了一只眼睛,但还是被众人救出。最后众人杀到火箭控制台,可时间却已经不够了,威夫尔无法停止火箭发射,情急之下梅森拿起存放在控制台门口的一支M72 LAW把火箭打了下来,并趁乱杀死了科学家们。之后,梅森执意要找到德拉格维奇和克拉夫琴科并亲手杀死他们(被洗脑的后果),但克拉夫琴科已经乘直升机离开,梅森一行人最终击毁了德拉格维奇的座车,但不知德拉格维奇是否死亡。 1968年1月21日,梅森和哈德森被编入MACV-SOG小组来到越南溪山美军营地,调查并搜集苏联暗中在越南行动的证据,在这里二人与伍兹相遇。此时刚好碰上越南共产党发起溪山战役大举炮击进攻,于是三人协助基地内美军击退了北越军队的进攻,最后鲍曼来到营地加入小队。 1968年2月2日,美军在越南已经接近失败,有消息称西贡市(即今胡志明市)内一个苏联叛徒手中有一份重要档案,现在该人在西贡市内MASV-SOG的安全屋中,但营地已经与安全屋失去联系。但是梅森并不愿意放弃,SOG毅然空降到被围攻的西贡寻找证据,在某幢大楼里,梅森与雷泽诺夫相遇并找到一份档案,竟然是关于Nova 6计划的。之后小队在掩护一队美军撤离后成功撤退。 1968年2月9日,通过对文档的研究,CIA发现了其中一个线索——化学工程师克拉克(Clarke),很快CIA便确认了克拉克的藏匿地址:香港九龙!于是哈德森和威夫尔便被派到九龙,抓住了克拉克并审问他,克拉克说出了斯坦纳博士及其实验室的地址,但是没等克拉克说出更重要情报,苏联特种部队就杀到了。克拉克释放了事先布置好了毒气,使苏军遭受重创,克拉克带领哈德森和威夫尔逃到小房间里,然后打开一个密室,里面竟然是个私人军火库,三个人拿上武器冲出包围,途中克拉克说出了一串数字,但是在他刚要说出这串数字的含义的时候却被流弹打死。哈德森和威夫尔则在援军到来后成功撤退。 1968年2月9日,根据之前找到的文档,CIA怀疑克拉夫琴科上校(德拉格维奇的副手)在越南进行毒气测试,同时CIA得知克拉夫琴科上校在越南北部,于是在越南的SOG小组(伍兹、梅森、鲍曼三人组)便被派往越北搜寻证据并除掉克拉夫琴科,但是他们搭乘的飞机在途中被击落了,之后三人通过水路潜行,摸进了一个北越营地,最后梅森在北越军的一处洞穴里发现了克拉夫琴科的通讯站,但是克拉夫琴科早已逃走,梅森只拿到了一些资料。 1968年2月11日,从哈德森那里得到消息说,有一架装载Nova 6 毒气的苏联运输机在老挝边境坠毁,于是SOG(伍兹、梅森、鲍曼)半夜乘船赶往老挝越南边境搜寻飞机残骸,最后发现残骸里根本没有Nova 6,反而只有大量苏联仿制美军的武器,之后发现这是个圈套,三人被围攻上来的大批敌人俘虏。梅森发现敌人的指挥官正是德拉格维奇和克拉夫琴科。 1968年2月18日,CIA判定梅森等人在行动中失踪,生存可能性很低。梅森失踪后,哈德森只能自己带领威夫尔、哈里斯(Harris)、布鲁克斯共四人在黑鸟侦察机的指引下前往之前由克拉克提供的位于乌拉尔山脉的亚曼托山的斯坦纳博士的实验室。在任务过程中,哈里斯掉下悬崖牺牲,其他人最终找到了斯坦纳的办公室,但是斯坦纳并没有在这个基地,整个基地布满了炸弹和导线。这时斯坦纳破解了哈德森等人的无线电频率,并联系到了他们,斯坦纳告诉他们,德拉格维奇正在清理所有与Nova 6有关的设施和人员,他自己也将遭殃(Nova 6 已经研发完毕,德拉格维奇又要灭口了)。而且德拉格维奇在美国布置了大量毒气仓,只要通过广播特定的密码,这些毒气仓就会自动开启,以挑起美苏之间的战争。德拉格维奇很快会开始广播,只有斯坦纳自己知道如何停止广播,同时他又说了自己的所在的基地——咸海的重生岛,言下之意就是要美军去那里救他。之后威夫尔拍下了毒气仓的布置点,大家便杀出基地。 1968年2月19日,剧情回到梅森这边,梅森等三人被捕后,被关在老挝某处审讯,德拉格维奇派遣了一队Spetsnaz(苏联特种部队)协助北越游击队看管被关在水牢中的三人,一个Spetsnaz军官出于无聊让三人玩俄罗斯轮盘赌,鲍曼因不满而被杀,随后梅森与伍兹互相配合,借机杀了几个看守逃了出来,并抢来了苏军停在营地门口的直升机,两人开着抢来的直升机端掉了敌人的一个营地并摧毁了敌人的输油管。随后二人杀到另一处基地,营救了一队被俘的美军,梅森再次与雷泽诺夫相遇。并得知克拉夫琴科就在基地里,最后梅森被克拉夫琴科偷袭,为了救梅森,伍兹用匕首刺中克拉夫琴科,但克拉夫琴科拉开了身上的炸药,伍兹为了不殃及梅森,抱着克拉夫琴科冲出玻璃窗,与其同归于尽。 1968年2月23日,得知了斯坦纳的地址的梅森和雷泽诺夫一起来到重生岛,由于他脑子里有“德拉格维奇、克拉夫琴科、斯坦纳都必须死”的信念,所以他一定要亲手杀死斯坦纳(或者亲眼看到斯坦纳死)。事实上这时候,哈德森等人已经在去重生岛营救斯坦纳的路上了,不过由于哈德森等人是正面杀入,并且遭到驻守的苏军引爆毒气武器攻击,而梅森是从后方潜入,所以最后梅森和雷泽诺夫稍快几分钟,在哈德森之前成功杀死斯坦纳。之后梅森被哈德森等人打晕并带回总部。 接下来就是游戏开始时候出现的审讯室场景了,时间大概是1968年2月25日,审讯者实际上就是哈德森和威夫尔。在审讯中经常能听到有人在读奇怪的数字,这实际上就是德拉格维奇广播的数字,但危机已经迫在眉睫,由于斯坦纳已死,没有人知道德拉格维奇广播站的具体位置,而梅森由于之前被植入过密码翻译程序,所以只有他有可能破译密码,从而找到广播站地点。于是,为了帮助梅森记起密码破译程序,哈德森帮助梅森回忆了这些年来的经历(就是之前的游戏内容),但是最后梅森还是没想起来。哈德森出于对梅森的信任而独自留下来陪着梅森,并最终使梅森明白了从第一次在越南与雷泽诺夫重逢开始,梅森只是在与想象出的雷泽诺夫”一同”战斗(游戏台词:“雷泽诺夫已经死了5年了!他在那次逃亡中就已经死在Vorkuta了!这些年和你并肩作战的雷泽诺夫——只是存在于你的脑海中!”)。梅森在经历了想象与现实的痛苦抉择之后,终于想到了一个词:RUSALRA——这就是1961年梅森在古巴被捕后曾看到的那艘船的名字,而那艘船具体位置就在古巴某处! 1968年2月26日,CIA很快就找到了RUSALRA的具体位置,并对其发动了攻击,德拉格维奇布置了重重防御,但还是被美军突入。梅森等人突入轮船内部后发现了广播站,但并没有发现德拉格维奇的踪影。哈德森确认无误后召唤海军在15分钟之内前来摧毁发射源,但是梅森坚持要继续搜寻并亲手杀死德拉格维奇(被雷泽诺夫洗脑的后果,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德拉格维奇逃走后再次引起灾难)。之后哈德森叫威夫尔先上去,然后和梅森潜入水中,发现了一座德拉格维奇修建的水下基地,最后两人真的找到并杀死了德拉格维奇,然后安全返回海面。游戏结束。 不过游戏结束后又出来一段过场,那个开头就出现播放数字的女人仍在那里念那些数字,而最后在肯尼迪遇刺的照片上,背景人群里竟然出现了梅森的身影。其实最诡异的还是在最终溺死德拉格维奇时,梅森质问德拉格维奇在他脑中试图植入命令(洗脑)的事情。最后德拉格维奇死前在被摁在水里时用反问句非常轻蔑不屑地说“Tried?”。加上最后一段过场中的女人仍然在广播着数字和梅森出现在肯尼迪遇刺的照片里,事实上肯尼迪遇刺案发生于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下午12:30,正是梅森回到美国本土之后。因为剧情有一个五年的空缺,五年间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由此可知于五年前刺杀肯尼迪的可能正是梅森,而梅森此时大脑相当混乱,可能没意识到他已经杀掉了肯尼迪。而且因为肯尼迪在五年前已经死掉了,所以才有德拉格维奇的“Tried?”一问,事实上,德拉格维奇可能已经成功的实现了他当初为梅森洗脑的目的。 (网络)
Ⅱ 溪山战役的战役过程
1968年1月21日凌晨5时30分,越军炮兵突然向溪山美军炮击。炮火密度前所未有:130毫米加农炮、152毫米加农炮、122毫米火箭炮以及步兵的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越军集中了几乎所有火炮,1天时间将1500吨炮弹倾泻到美军阵地,将阵地上的防御设施砸了个稀烂。在炮火的掩护下,越军步兵如潮水一样扑向溪山。溪山地区的攻防战是当时越南战场上最激烈的战斗之一。《纽约时报》记者道格拉斯·罗宾逊在描述溪山战况时说:“那是个被爆炸和死亡笼罩的可怕之地”。
威斯特摩兰在回忆录里写道:“武元甲发动规模如此之大的攻势正是我所希望的,他的这种攻势持续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几个星期”。在越南战争中,威斯特摩兰最感头痛的就上一越南军民游击战,忽东忽西,忽聚忽散,使美军疲于奔波却捉不到越军主力。这次越军集中如此大的兵力与美军决战,无异于弃长扬短,正中美军下怀。威斯特摩兰决定趁次千载难逢的时机大量歼灭越军。
1968年1月26日夜,越南人民军第24步兵团在第202坦克团第3连的16辆PT-76型水陆坦克配合下,借助着夜色的掩护,向由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守卫的溪山要塞外围的老村高地发起围攻。
这是美军在越南战争中第一次被越南人民军的坦克部队包围。很快,越南人民军步兵在坦克的引导下突破了美军的外围防线。越军的步兵和坦克相互协同,步兵一旦遭遇美军碉堡,坦克立即上前用坦克炮进行抵近直射,将其彻底摧毁。而只要美国海军陆战队员试图使用90毫米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攻击坦克时,就会立即遭到越南人民军步兵密集的火力压制。在如此打击之下,许多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逃离了自己的防卫阵地,撤向第二道防线。
美军随即呼叫空中打击和炮火支援。然而,由于夜间可视度差,美军的炸弹和炮弹误中了不少美军,反倒给美军造成了更大的伤亡。至第二天清晨,战斗结束,越南人民军占领了老村高地,人员伤亡居然少于美军,这完全归功于有坦克参与进攻。
2月初,越南人民军第202坦克团又出动PT-76型水陆坦克继续对溪山要塞内部的蒲登县(Bu Dop)美军海军陆战队营地发起进攻。但这次遭到了美军海军陆战队的无后坐力炮攻击,被击毁1辆。另有1辆被赶来支援的美军武装直升机击毁。
美军第1骑兵师(直升机部队)展开了长达10天的“飞马”行动,试图打通一条通往溪山的通道,解救被围美军。行动中,美军武装直升机给缺乏有效防空武器的越军坦克部队造成了灭顶之灾,越军第202坦克团损失惨重,仅在2月10日当天就被击毁了6辆坦克。
从战后汇集的资料看,美国和越共双方都把溪山看作似乎消灭对方有生力量、打击对方士气的决战场。越军的意图是“围点打援”,在大量消灭美军援军后,全歼溪山守军。美军则希望在溪山长时间拖住越军,以杀伤其有生力量,最后司机以重兵对北越主力实施反包围并彻底围歼。正是双方的这种意图军顶了溪山之战的惨烈。
由于9号公路被越军封锁,溪山美军的生存完全依靠空运补给,美国空军第834空运联队和315空运联队的C-130、C-123D、C-7A等运输机开始昼夜不停的向溪山空运空投补给。然而尽管有武装直升机和A-4攻击机护航,但仍然有不少运输机被猛烈的越军地面防空炮火击毁,仅C-130就损失了3架。于是,美军运输机飞临溪山机场不敢降落,而四低空将物资用降落伞空投出去。
事实上,美军在溪山防御成功的关键是其占压倒优势的空中支援。战役期间,美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共出动F-4、F-105、B-52、A-1攻击机、A-7等各型战机2万余架次,投弹8万吨。美国空军发言人称:“空中打击使越军伤亡惨重,他们的进攻已明显减弱。”一位美国海军陆战队高级军官对记者描述溪山战场的情景时说:“在我们的空中打击下,越军无论在地面上投入多少兵力也攻不下溪山。”
但是,美军中也有人对空中打击的效果持怀疑态度。美军在溪山投下的各种弹药总当量超过了二战中向日本的2颗原子弹,但越军的包围仍旧坚固,而切空中保护伞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但脱离空中支援,美军就是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2月25日,一支有2个班组成的美军巡逻队离开基地仅仅1000米便音讯全无。奉命搜索接应的一个连在付出了阵亡3人,受伤71人,失踪3人的惨重代价后,只找回了巡逻队的2具试题。直到战斗结束,美海军陆战队也不敢走出基地防御铁丝网边界以外200米的距离,否则就会遭到北越军队机枪和迫击炮的火力袭击。
3月底,威斯特摩兰认为解决溪山的时候到了。经过几十天的血战,越军的“春节攻势”已经遭到重创。4月1日早晨7时,美陆军骑1师、海军陆战队第3师第9团、南越伪陆军37特战营发起了打通9号公路的“飞马”行动。与此同时,美海军陆战队第26团也从溪山基地向越军发起反击。面对兵力兵器都占优势的美军,越军已无力支撑,在进行了一些抵抗后,主力化成小股武装分散撤到老挝境内。4月7日,持续了77天的溪山围攻战结束,共有7000余越军在溪山战死,另有8000余人受伤。美海军陆战队阵亡205人,受伤443人。
溪山解围后,美军调整了溪山基地的防务。正当美军在溪山的防御重新趋于稳固的时候,陆军少将威廉·B·罗森和海军陆战队少将罗伯特·E·卡什曼提出了从溪山撤军的计划。在美国国内,一场关于是否从溪山撤军的辩论也在激烈地进行着。坚守派主要是军界将领以及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等人,他们认为溪山基地是封锁北越从老挝向南越渗透的5条通道的“大锁”,而且还是麦克纳马拉防线西段的重要支撑点。如果溪山失守,越军将象洪水一样涌过来,冲垮美军的封锁链,越共将完全控制南越北面的广治省和顺化省。这对美国和南越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场政治灾难。
撤军派主要是一些美国政界人士。他们认为溪山过于前出,越军可以随时发起进攻,而美军的防守和增援却很困难。在越共的眼皮底下,溪山这样的孤立据点对“胡志明小道”的实际威胁并不象想象的那样大。为保证溪山的供给,美军不得不抽重兵守卫9号公路上的每一座桥梁和涵洞。由于公路修建在悬崖峭壁边,越军随时可能对通过公路的美军卡车打出枪榴弹,车队几乎夜夜都会遭到伏击和火力打击。再者,情报显示越共在老挝新修了几条通往南越的道路,完全可以供越军机动部队和重型装备通过。这样一来,溪山的战略地位已经下降。
约翰逊总统和威斯特摩兰将军都认为坚守溪山是必要的。他们相信防守溪山基地不但卡住了北越向南越渗透的主要通道,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美国在和谈上的主动权。令约翰逊没有想到的是,溪山战役在媒体的热炒下已经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1968年2月到3月间,美国晚间电视新闻所有有关越南的画面中四分之一都是在介绍溪山战役形势,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台的新闻中关于溪山战役的报道竟达到了一半。
越南战场的大量血腥画面,深深地刺痛着美国人的神经,直接引发了美国国内反战表威大行游。据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从1968年2月初到3月中旬,美国民众有20%左右从原来的“鹰派”转成了“鸽派”。到3月份,美国过内反战人数首次超过支持战争的人数。更令约翰逊头疼的是,当年还是美国总统的大选年,他所在的民主党阵营所提的总统候选人休伯特·汉弗莱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理乍得·尼克松进行着激烈较量。而美国过内如火如荼的反战表威行游正好帮了以结束越南战争为口号的尼克松的忙,使民主党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处境。为了争取选民,消除越南战争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约翰逊认为首要的一件事就是将公众最关注的溪山基地关闭。
1968年6月11日,威斯特摩兰奉调回国任陆军参谋长。在威斯特摩兰向其继任者克赖顿·艾布拉姆斯将军移交指挥权的同一天,曾经被他否决的罗森·卡什曼计划被批准实施。约翰逊特别提示艾布拉姆斯,威斯特摩兰一离开越南,就立即开始从溪山撤军,行动必须严格保密。
撤军令在驻守溪山的美海军陆战队激起轩然大波。路战队员们“几乎公开反对这个命令”。溪山基地的一位随军牧师在日记里写道:“基地里的官兵们都认为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激烈战斗后守住了阵地,而将军们现在却决定要放弃它,这是多么错误和令人气愤的事情。”
美军对溪山基地设施进行了彻底清除,将能带走的装备和设施拆卸或切割后全部用飞机运走,不能带走的设计,如800座掩体和坑道、数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用做飞机跑道的金属材料等全部破坏或销毁,确保不给北越军队留下任何可用之物。此外,为防止北越军队趁机偷袭,美军在溪山附近部署了9个营的守备部队。
1968年7月5日,溪山基地被正式关闭。同一天,5名海军陆战队员在溪山附近的战斗中被打死。由于北越炮兵将9号公路上的一座桥梁炸坏,美军的撤离行动被迫停下来,直到夜里桥梁被修好后,海军陆战队才沿9号公路向东撤退。
从溪山解围到开始撤离的10周时间里,共有400名海军陆战队员阵亡、2300多人受伤。这个数字是从1月下旬到3月底溪山围攻战中海军陆战队伤亡数字的2倍。
溪山基地虽然被关闭了,但在溪山地区的战斗却依然在继续。7月9日,在溪山地附近689高低的海军陆战队被越南军队包围。“我们拼死抵抗,最终才打退了北越军队的进攻”,一位美军军官说。据估计,在这次战斗中,共有350名越军士兵被打死。美第3陆战师师长雷蒙德·戴维斯少将说:“我们打算撤离这个山头,但我们必须先击败北越人。”同一天,海军陆战队发言人否决了河内电台宣称越共旗帜已经在美军放弃的溪山基地升起的报道。
与美军预想的一样,美军撤离后,越共开始大力宣传溪山胜利。1968年7月7日起连续5天内,河内电台以70%左右的广播时间,用所有亚洲国家的语言报道了其取得“溪山大捷”。河内准确地把握到,放弃溪山是美国人调整其越南战争政策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据当时《纽约时报》驻香港记者报道,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相信越共而非美国,要求美军撤出越南乃至印度支那三国的国际呼声越来越高。很明显,双方的战略形势发生了逆转,越共终于从政治上达到了目的。
Ⅲ 使命召唤7 溪山战役! 开始的背景音乐(近似摇滚乐,嬉皮士腔调)
fortunate son
Some folks are born made to wave the flag, 有人生来就是向旗帜敬礼的(指生来就是军人)
ooh, they\'re red, white and blue. 哦,是有红星、白条和蓝杠子的(指:美国国旗)
And when the band plays \"Hail To The Chief\", 当乐队奏出“向长官致敬”时
(\"Hail to the chief\" by Dennis Buck)
oh, they point the cannon at you, Lord, 啊,他们把大炮对准了你,主啊!
It ain\'t me, it ain\'t me, 那不是我,那不是我,
I ain\'t no senator\'s son, 我不是参议员之子,
It ain\'t me, it ain\'t me, 那不是我,那不是我,
I ain\'t no fortunate one, no, 我不是幸运的那一个,不是.
Some folks are born silver spoon in hand, 有人生来手里握着银制的汤匙(指:生在有钱人家)
Lord, don\'t they help themselves? oh. 主啊,他们会救自己吗?唉!
But when the taxman come to the door, 但当税务局来敲门时,
Lord, the house look a like a rummage sale, yes, 主啊,那房子就是个要清仓拍卖样儿,是的。
It ain\'t me, it ain\'t me, 那不是我,那不是我,
I ain\'t no millionaire\'s son, no, no. 我不是百万富翁之子,
It ain\'t me, it ain\'t me, 那不是我,那不是我,
I ain\'t no fortunate one, no. 我不是幸运的那一个,不是.
Yeh... some folks inherit star spangled eyes, 有人生来就遗传有镶着星星的眼睛(指:生来就是美国人)
ooh, they send you down to war, Lord, 哦,他们就把你派到战场上去,主啊,
And when you ask them, how much should we give, 但当你问他们,到底需要多少人,
oh, they only answer, more, more, more, yoh, 他们只会回答:很多,很多,很多呀
It ain\'t me, it ain\'t me, 那不是我,那不是我,
I ain\'t no military son, SON, NO 我不是军队之子,
It ain\'t me, it ain\'t me, 那不是我,那不是我,
I ain\'t no fortunate one, NO NO 我不是幸运的那一个,不是.
It ain\'t me, it ain\'t me, 那不是我,那不是我,
I ain\'t no fortunate one, no no no, 我不是幸运的那一个,不是,不是,不是
It ain\'t me, it ain\'t me, 那不是我,那不是我,
I ain\'t no fortunate son, son son son 我不是幸运的那一个,那一个,那一个,那一个……
Ⅳ 那些战争录像片段一般是谁拍的,打战时不担心泄密,允许媒体报导吗
分几种情况
一种是美国式的,允许新闻记者到一线采访和追踪拍摄,各大媒体都可以,但是要事先报名,服从军队安排,而且内容要通过新闻审查(但现在随着传播方式的发展,已经很难控制了)
美国在媒体方面吃过两次亏,一次是朝鲜战场的T高地之战,还有一次就是越南战争中的溪山战役
两次都是新闻媒体的报道,让民众见识到战争的残酷,尤其是溪山战役中的电视直播,造成了日后美国反战运动的兴起
第二种就是中国式的,上去的都是军队的记者
比如网上流传的两山轮战时的47集团军蓝剑B行动,当时就是军内摄影记者伴随拍摄,有2个记者倒在冲锋的路上
Ⅳ 溪山战役的战役背景
溪山位于越南西北部广治省境内,西距老挝边境约10公里,北距非军事区约24公里,是当时南越沿非军事区防线西段的终点,距“胡志明小道”最大运输站车邦仅40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北部湾事件”发生后,溪山基地成为美军切断越南军民的战略生命线“胡志明小道”的桥头堡。由于“溪山是组织北越向南越渗透的关键之地”,侵越美军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上将坚持要在溪山派驻美军。
然而,溪山远离美军后方,是孤立性战略据点,补给通道只有一条:从卡卢到溪山的9号公路,极易受到来自老挝和越南军队的包围。为了固守溪山,美军修建了坚固而完善的防御工事,同时还将法国人当年修建的简易机场扩建翻新。1967年1月,威斯特摩兰将素以顽强勇猛着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6团的6000名官兵部署到溪山,这个兵力规模是根据确保防守需要及美军能够提供的有效后勤支援能力计算出来的。
5月30日夜,越军在炮火支援下再次向溪山大举进攻。到天亮越军撤离时,美海军陆战队共有13名士兵阵亡,44人受伤。两天后,越军又向溪山东南3公里处的美军阵地发起进攻,战斗中有230名越军士兵阵亡。
从4月下旬到6月初的6周时间里,1300多名越军士兵牺牲在溪山方圆6.4公里的战场上,美军伤亡数字也在不断增加,其防守能力不断消耗。6月处,越军炮兵在老挝一侧的山丘上设置了威力强大的130毫米加农炮阵地,这些火炮的射程都超过了美军155毫米榴弹炮。越军开始昼夜不停地轰击溪山基地,平均每天落到溪山美军阵地上的炮弹有100多发。炮击给美军的防御带来了极大困难,这些炮弹即使不爆炸也能钻透1.2米的混凝土工事,而美军毫无还手之力,能做的只有将防御工事挖深。
8月,一支强大的美军增援部队赶往溪山,其中包括16门175毫米自行火炮。威斯特摩兰想将这种远程火炮部署在溪山,来对抗部署在老挝的越军炮兵。越军在美国增援部队的必经之路9号公路上伏击。最终,援军和重型火炮都被挡在了溪山之外。
令溪山美军担心的不仅是增援部队上不来,而且作为唯一的补给通道,9号公路被越军封锁,这意味着溪山被彻底的孤立了。当时,军事观察家们都认为越军会对溪山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出乎意料的是此后越军的进攻却停止了,双方又回到了从前的袭扰与发袭扰状态。溪山守军不敢掉以轻心,抓紧时间休整并加固防御工事,美军还通过空运给溪山守军送去了急需的物质和弹药。
1968年1月初,越南人民军第304步兵师和第325步兵师约23000人在溪山附近完成集结,将驻守溪山要塞的美国海军陆战队1个团牢牢围困。该要塞位于一个四面环山的高原之上,长1.6公里、宽0.8公里,控制着通向老挝边境的九号公路。越南人民军仍旧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打算借围困溪山要塞引诱美军大部队前来增援,通过伏击战把溪山守军和援军一起歼灭。为此,越南人民军指挥部投入了第202坦克团对守卫溪山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实施包围。
Ⅵ 溪山战役的战役结果
对于溪山战役,美国和北越双方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而在国际上关于溪山战役的胜负评价也莫衷一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原因在于西方人和东方人对于战争胜负和人员伤亡的衡量标准不同。威斯特摩兰认为,武元甲在溪山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奠边府战役(越共也经常拿溪山和奠边府战役相比,称溪山战役是“美国人的奠边府”),但是他表示难以理解越军为什么能承受如此之大的伤亡而且依然在战斗。其实早在溪山战役进行时,美国一些研究越南历史的学家就指出了其中的原因。这些学者认为越南人无法容忍美军在溪山的存在,因为那样在他们眼里说明美国人在取得胜利,“他们(越南人)因为政治方面的需要,情愿承受如此巨大的伤亡去争取希望渺茫的军事胜利”。因此,北越军队虽然在溪山遭到了惨重伤亡,但他们对于能够最终占领溪山仍感到很满意,这在东方的传统思维中并不难理解。
Ⅶ 美越战争溪山战役改编成电影叫什么名字
美越战争溪山战役改编成电影叫《我们曾经是战士》。
《我们曾经是战士》是兰道尔·华莱士执导,梅尔·吉布森 等主演的电影。
描写1965年11月美军在越南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情节以美越经典战史,德浪河谷遭遇战为背景改拍。美军为扭转越南战局,创出新的山区战术:蛙跳战术空中骑兵营进行突袭。影片中美军以空中骑兵一个营的兵力对越军一个师约两千人军力的遭遇战,最后美军靠“断剑行动”而平手。
Ⅷ 美越战争溪山战役改编成电影叫什么名字
我们曾是战士 (2002)
导演: 兰道尔·华莱士
编剧: 兰道尔·华莱士
主演: 梅尔·吉布森 / 格雷戈·金尼尔 / 玛德琳·斯托 / 山姆·艾里奥特 / 凯丽·拉塞尔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德国
语言: 英语 / 法语 / 越南语
剧情简介 · · · · · ·
本片根据越南战争中的真实战斗改编。1965年11月,越南战争升级至美军直接参与战争阶段。驻越美军人数不断上升。摩尔中校(梅尔吉布森 Mel Gibson 饰)受命把一群新兵训练为真正的战士,部队中同时涌入不少随军家属,军人们扮演着丈夫与战士的双重角色,温馨的气氛中掺杂着丝丝不安。为了缓解单调的军旅生活,部队举办了大型晚会。出征的时刻到了,摩尔在典礼上庄严承诺“带回每一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