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实现企业应用部署自动化
目前市场上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定位为无代码的用户端计算机工具,由业务部门拥有并运行,实现日常工作任务的自动化并带来可量化的经济效益。它可以降低业务部门对传统IT自动化方案的依赖,提高效率与准确性,降低运营风险,实现对高昂人力的重新部署,以重新聚焦于创造价值的活动。
但与此同时,行业分析公司Gartner在其2019年的报告中大胆预测,到2021年,将有近40%的企业因为使用不当、使用场景单一和无法扩展而后悔购买机器人软件。如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流程自动化能力,解锁虚拟劳动力所带来的全部红利,成为了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实践中,虽然有很多公司开始尝试部署及应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但往往仅在一开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却停滞不前,未能充分发挥虚拟劳动力的潜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哪些因素阻碍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我们依据实施及使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总结出了成功实施企业级流程自动化的三大关键要素,即战略、运营模式及人员。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在应用操作层面具有良好的集成能力,其项目的实施极为迅捷并拥有相对友好的用户界面,这使得很多企业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视为战术性解决方案。例如,对旧系统之间的集成、填补其他企业应用程序留下的自动化空白并最终使员工从重复性任务中解脱出来。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高投资回报率虽然可以通过战术性的实施来实现,但如果企业能够更有战略性地使用并部署虚拟劳动力,则会享受到更多红利。尽管速赢这个概念在流程自动化实施的过程中非常有效,但仅仅基于某个单项指标选择要实施的流程是错误的。将虚拟劳动力提升至企业战略层面意味着在选择业务流程时,要考虑到协同效应,并且将根据必要的部署规模和时间来建立相应的业务案例。领导层的战略支持对于企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能力至关重要。原因出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1.构建有说服力的业务案例
理论上讲,机器人通过7天×24小时的不间断工作,可以完成大约五名全职员工的工作量(FTE),处理任务的速度平均比人工快25%,并且消除了流程步骤之间的空闲时间,尤其是需要由多人协同处理某项流程时。因此,通常情况下,业务案例是基于一个机器人至少完成三到四名全职员工的工作量所构建的。但是,仅通过战术性部署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并无法实现期望的结果。因为要实现这些目标,公司必须实施足够数量的自动化流程。例如,当所有流程因为业务需要只能在白天完成时,企业只利用了能够全天候工作的虚拟劳动力三分之一或一半的能力。
2.从简单流程扩展到复杂流程
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实施的初期,企业一般会聚焦于相对简单的流程,逻辑清晰,实施敏捷,加上足够的交易量,可以很容易构建出相关的业务案例。但为了确保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尽快找到可实施相关技术的新领域和机会,其中可能包括更为复杂的流程。幸运的是,现在的虚拟劳动力已经变得更加智能。通过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融入到企业的整体数字化战略之中,与企业所应用的其他前沿技术相结合(如文字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将创造出更多应用虚拟劳动力的场景。
3.专注于企业流程的标准化及优化
我们在为企业实施流程自动化的时候会经常发现,现有流程的设计未必是最优状态。流程的步骤及逻辑可能未必清晰,总部与分/子公司的流程未必统一。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实施是企业优化其流程的一个契机。虽然同时完成流程重建及自动化实施将花费更长的时间,但其所能带来的结果将更为可观。
4.确保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融入企业IT战略
从技术层面考虑,应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或将影响企业 ERP 部署的安排(延长ERP系统迭代间隔期),作为企业旧系统的新集成方式,并有可能将 IT 资源从日常的API 接口开发和维护中解放出来。预先了解机器人的特性,将帮助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融入到企业的整体 IT 战略规划中。
在企业完成其虚拟劳动力的战略规划后,需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如数字化虚拟劳动力卓越中心),确保战略的落地实施。在起步阶段,企业应重点关注流程识别、自动化实施、运维管理及持续创新这四大职能,而非人员数量的多少。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流程自动化能力需要关注战略、运营模式、人员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如果实施得当,虚拟劳动力的能力是巨大的,其产生的结果也是惊人的。然而,为了充分获得虚拟劳动力所带来的红利,企业必须从战略上实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并对机器人的开发和持续运营的资源投入进行认真管理。战略性实施需要有说服力的业务案例,从简单的流程到复杂的流程,并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作为总体流程改进的一部分,将其融入企业的整体IT技术方案之中。
另外,企业不应忽视流程上线后对机器人的持续监督需求。数字化操作和人工操作一样,都需要监督。一旦第一台机器人投入使用,就需要持续进行监督。监督涉及到管理工作队列、日程安排、执行规则和支持,以及机器人的端到端可视性、机器人活动的实时仪表板,以及实施自动化与控制和调度的职责分离。任何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实施都必须考虑到对这种新能力的要求及其与现有运营模式的整合。
*以上内容引用、整理与转载自“安永EY”
㈡ 工业4.0智能工厂 用什么软件
SAP提供自ERP企业系统数据到车间数据的离散制造业流线型解决方案。该方案纵向集成了从企业业务层到车间机器的所有相关流程。具体由下列产品实现:㈢ 工厂想采购一套智能生产管理系统,不知道工厂管理有哪些软件
工厂车间管理软件是生产型企业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车间实现物料、设备和人员的高效协同,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管理。以下是几款适合工厂车间管理的软件:
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它用于管理车间里包括设备控制、计划监测、原材料追踪、产品检验等多个方面的应用。MES能够实时管理车间内各项生产任务,优化车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高周期性生产的精细化水平,并为公司高效生产以及有效的管理提供持续的支援。
APS (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ling): 它主要提高车间的生产计划和动态排程系统,根据订单需求、生产线能力和零部件库存情况等进行优化安排。通过实时获取和处理机器和物料的数据,跟踪整个生产过程并及时进行调整,保证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可修改性,最大程度上降低车间内不良故障和浪费带来的损害。
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车间往往需要进行物料的收发存储,WMS能够提供在车间内物料的入库、出库、移库等动作的管理和控制。 WMS支持足够的自定义功能,适应企业生产自己的订单需求,并能提供自动化对接ERP系统等扩展。
CMMS (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它主要用于车间内设备的全面维护和管理。CMMS可以自动化识别设备故障和脱节现象,生成并跟踪工单,协助管理人员快速解决问题和重新调度任务。同时,CMMS细致的记录了每一条数据,为后来的设备效能分析 等宽粗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以上是几种适合工厂车间管理的软件,不同类型软件具有各自特征,码局因此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迟巧让择。最好的方法是先了解自身车间的瓶颈和需求,再去网上咨询各大软件供应商,综合评估后做出决策。
㈣ 自动化需要会编写软件吗
自动化软件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让机器设备执行一系列的动作,用来完成设备所要达到的功能,它一般由专用的控制器(如PLC)来完成!PLC内部是需要写程序进去的!
另一种是用电脑端的开发工具开发,电脑上安装几张控制用的板卡(如:IO卡,运动控制卡,各种采集卡),通过使用一般的编程语言(如VB,VC,C#,等)对这些卡进行操作来完成设备动作!
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专用的控制器能处理很复杂的设备动作,但是,它需要人机界面等设备来让使用者来操作它,人机界面的数据处理能力又不强;电脑端写的程序,数据处理能力很强大,但是对复杂的设备动作流程实现起来却比较困难!
综上,自动化里简单的设备一般都是由PLC+人机界面构成,PLC需要写控制程序(如果叫控制软件可能不太合适);复杂点的,或者有特殊需求的,可能会采用电脑+PLC来做,它们之前的协调由一些接串口(如串口RS232,485,以太网等等)通信来完成,各自发挥最大的专长!
由于数控机床太普遍了,所以,它是使用专用的控制器(当然,可能不是PLC)来做的,控制器里运行指令解释程序并控制电机运行,外加一个界面用来接受指令和其他信息!
你说的“控制软件”涉及范围太广,只能回答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