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个电脑机箱有几个usb插孔
一般机箱都会有两个USB前置接口,由机箱自带连接线连接到主板;后置USB接口是主板上自带的接口,一般主板都是带四个USB接口的。
⑵ usb接口中哪两根是电源线
USB线中红线和白线是电源线。
USB数据线一共有四个针,其中两针是连接数据,另外两针是充电的电源线包括接地。
红线:电源正极(接线上的标识为:+5V或VCC)
白线:负电压数据线(标识为:Data-或USB Port -)
绿线:正电压数据线(标识为:Data+或USB Port +)
黑线:接地(标识为:GROUND或GND)
主板上的扩展USB线接法,接插头时排列的顺序很重要,一般为VCC、D-、D+、GND,排列是固定的,但是有两种方向,如果两条数据线连接错误,最终会导致无法识别usb设备,但是两条充电线千万不能接错,建议注意观看主板说明书或者使用万用表测量。每个USB接口能供应的电流达到+5V
500MA,如果接反的话,轻则烧usb设备,重则主板报废。不用多长时间主板就会冒烟。
(2)电脑机箱USB插头有几条线扩展阅读:
USB用一个4针插头作为标准插头,采用菊花链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设连接起来,最多可以连接127个外部设备,并且不会损失带宽。USB需要主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外设三个方面的支持才能工作。
目前的主板一般都采用支持USB功能的控制芯片组,主板上也安装有USB接口插座,而且除了背板的插座之外,主板上还预留有USB插针,可以通过连线接到机箱前面作为前置USB接口以方便使用。而且USB接口还可以通过专门的USB连机线实现双机互连,并可以通过Hub扩展出更多的接口。
USB具有传输速度快(USB1.1是12Mbps,USB2.0是480Mbps, USB3.0是5
Gbps),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可以连接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闪存盘、MP3机、手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外置光软驱、USB网卡、ADSL
Modem、Cable Modem等,几乎所有的外部设备。
网络-USB
⑶ 电脑主机中前置USB接口怎样接
接法如下:
1、 8针连接方法:找到第一个针,以及对应的1 3 5 7和4针。 相应的顺序是+ 5V,DATA-,DATA +,GAND,5V电压,USB数据负极,USB数据正极和地。 另外,与其对应的应该是8、6、4、2,并且相同的应该是+ 5V,DATA-,DATA +,GAND。
2、9针连接方法:找到第一个针以及相应的1 3 5 7和4针。 相应的顺序是+ 5V,DATA-,DATA +,GAND,5V电压,USB数据负极,USB数据正极和地。 另一侧的顺序应为+ 5V,DATA +,DATA-,GAND的2、4、6、8。
⑷ 电脑主机上有几个usb接口
从本人的维修经验来看无法识别,一是电脑无法识别usb设备。
二是usb设备不能被电脑识别。我们先要判断是电脑的问题还是usb设备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其他的usb设备来测试电脑有没有问题。
如果是电脑的问题。你的电脑是不是被病毒破坏。usb2.0的驱动是不是安装完好或版本不兼容。有没有软件冲突(先解决软件问题)一般情况出来一个安装驱动程序的提示。
如果是电脑硬件问题。我们先用万用表测量usb的四条线(红+5v
白data-数据-
绿data-数据-
黑
地线)万用表红表笔对地黑表笔测量(白线和渌线。的阻值不相差50欧,这两条线都是从南桥出来的,如果阻值变化过大则可以判断是南桥问题。说明usb在南桥内部的模块烧毁。
在来看看外面的usb设备现在很多都要驱动程序。即使没有驱动程序也不会出来无法识别的情况。出现无法识别的情况有几种。一usb数据线不通或接触不良一般都接触那个地方因为时间长可能里面生锈有胀东西还可能有东西在里面挡住了。二
usb线不通。红线不通什么反应也不会有,白线不通无法识别。绿线不通也是无法识别。白线和绿线不可以接反。也是无法识别。黑线不通也没有反应,这个测量的方法上面已经讲到。
注意.红线5v电压低也可导致无法识别.
三
usb机板内部问题。1晶振不良,不起振。2晶振电容不良(20p)有两个
3复位电容电阻不良。复位电压偏底偏高
4三端ic不良为ic提供电压不够5.
主ic不良
祝你好运!
⑸ 电脑有几根数据线
物理的连线,都算数据线,按接口算,
首先显示器的,一般显卡可以连3种,VGA+DVI+HDMI;
主板上数据线接口,依照主板型号品牌不同,SATA数据线接口至少2个以上,USB接口算上前置的至少6个以上,也有更多的,具体个数每个主板都不同,给出的只是最少数。
另外根据主板不同,有的还有COM口、打印机口、同轴光纤口,都是数据线接口。
声卡的音频线也是数据线,根据主板不同一般3口的,常见6口的,也有更多的。
⑹ 电脑usb的四根线电压分别是多少
用软件测试的吗?恐怕不准哦。
如果动手能力强,可以尝试修复。把主板从机箱中取出来,机箱后置usb口的+5v接导线出来(这样测量比较安全),加电后直接测试电压。电流强度100ma以上就够识别u盘的了,所以只测电压就可以。如果电压到了5v左右,就证明供电没有问题,如果电压在3v以下,就说明确实是供电线路出问题了。
另外也可以测试一下主板上usb引针电压(也就是接前置面板的那两排针)或者直接接上线用设备测试,看看是否供电正常。如果能够读写,就证明是后两口坏了,而不是整体usb控制电路坏。
电压不正常的情况,可以找一下usb
+5v和20pin电源线中紫色线(+5v)之间的线路,一定有元件损坏了。
电压正常的情况,如果后usb不能正常使用而前usb可以,则测一下后usb口附近的电容,电阻,看看有没有断路或者短路的现象,如果前后usb口都不能用就检查i/o和南桥周边电路,也可以怀疑是i/o或南桥损坏。
对于动手能力不强的人来说,直接去电脑城买一个pci-usb的卡。占用一个pci的卡槽,xp自认驱动,可以提供4到5个2.0规范的usb接口。pci-usb卡价格在20~100元不等,随意选购。
⑺ 谁知道电脑机箱usb借口的线是怎么接的有几根细线
前置USB接口在机箱里有个线。接到主板什么地方呢。主板上有好几根针状的接口。你仔细看这些针状接口的旁边。如果旁边写着USB1/USB2之类的文字,那就是它了,插上就行了。
我家老电脑机箱,前面USB接口的线是4根散的,而我新配的华硕P8H61-MLE接前面USB的针脚上没标明接口名字。我不敢乱接,怕烧了主板!请教高手!!!
⑻ 电脑机箱前面USB接口怎么接
电脑前置USB接口连接版主板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首先,平稳地布置机箱的USB电缆,中性线包括机箱的USB接口和开关的按钮线。
注意事项:
前置USB各个接线的定义:
1、红线:电源正极(接线上的标识为:+5V或VCC)。
2、白线:负电压数据线(标识为:Data-或USBPort-)。
3、绿线:正电压数据线(标识为:Data+或USBPort+)。
4、黑线:接地(标识为:GROUND)。
⑼ 机箱前置USB2.0 有四根线(红。白。绿。黑 四色),主板的USB2.0插座有9跟针脚,怎么接
请看这个图,这个是主板USB接口的对应位置
紧挨着少一根针的那个针,不用管,那是个空针
空着的那个位置就是所谓的缺角
你仔细看USB接口边上,有一条边的白色线比其他位置要宽
那个就是常说的一角
从哪个位置的针开始,依次顺序往上接(红,白,绿,黑)(5V负正地线)
就行了
如果还搞不明白,请追问,我再帮你
⑽ USB 接口里共有4个针脚,最两端是电源线吗中间两个是传数据用的吗
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
(1) 机箱的安装,主要是对机箱进行拆封,并且将电源安装在机箱里。
(2) 主板的安装,将主板安装在机箱主板上。
(3) CPU的安装,在主板处理器插座上插入安装所需的CPU,并且安装上散热风扇。
(4) 内存条的安装,将内存条插入主板内存插槽中。
(5) 显卡的安装,根据显卡总线选择合适的插槽。
(6) 声卡的安装,现在市场主流声卡多为PCI插槽的声卡。
(7) 驱动器的安装,主要针对硬盘、光驱和软驱进行安装。
(8) 机箱与主板间的连线,即各种指示灯、电源开关线。PC喇叭的连接,以及硬盘、光驱和软驱电源线和数据线的连接。
(9) 盖上机箱盖(理论上在安装完主机后,是可以盖上机箱盖了,但为了此后出问题的检查,最好先不加盖,而等系统安装完毕后再盖)。
(10) 输入设备的安装,连接键盘鼠标与主机一体化。
(11) 输出设备的安装,即显示器的安装。
(12) 再重新检查各个接线,准备进行测试。
(13) 给机器加电,若显示器能够正常显示,表明初装已经正确,此时进入BIOS进行系统初始设置。
进行了上述的步骤,一般硬件的安装就已基本完成了,但要使电脑运行起来,还需要进行下面的安装步骤。
(14) 分区硬盘和格式化硬盘。
(15) 安装操作系统,如Windows 98或者Windows XP系统。
(16) 安装操作系统后,安装驱动程序,如显卡、声卡等驱动程序。
(17) 进行72小时的烤机,如果硬件有问题,在72小时的烤机中会被发现。
组装电脑的过程
对于平常接触电脑不多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装机”是一件难度很大、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实只要你自己动手装一次后,就会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当然你最好先对电脑的各个配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组装电脑的准备工作都准备好之后,下面就开始进行组装电脑的实际操作。
(1) 打开机箱的外包装,会看见很多附件,例如螺丝、挡片等。
(2) 然后取下机箱的外壳,我们可以看到用来安装电源、光驱、软驱的驱动器托架。许多机箱没有提供硬盘专用的托架,通常可安装在软驱的托架上。
机箱的整个机架由金属构成,它包括五寸固定架(可安装光驱和五寸硬盘等)、三寸固定架(可用来安装软驱、三寸硬盘等)、电源固定架(用来固定电源)、底板(用来安装主板的)、槽口(用来安装各种插卡)、PC喇叭(可用来发出简单的报警声音)、接线(用来连接各信号指示灯以及开关电源)和塑料垫脚等,如图11.1所示(这里的图片已经安装好电源,实际上新打开的机箱是没有安装好电源的)。
l 驱动器托架。驱动器舱前面都有挡板,在安装驱动器时可以将其卸下,设计合理的机箱前塑料挡板采用塑料倒钩的连接方式,方便拆卸和再次安装。在机箱内部一般还有一层铁质挡板可以一次性地取下。
l 机箱后的挡片。机箱后面的挡片,也就是机箱后面板卡口,主板的键盘口、鼠标口、串并口、USB接口等都要从这个挡片上的孔与外设连接。
l 信号线。在驱动器托架下面,我们可以看到从机箱面板引出Power键和Reset键以及一些指示灯的引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型喇叭称之为PC Speaker,用来发出提示音和报警,主板上都有相应的插座。
有的机箱在下部有个白色的塑料小盒子,是用来安装机箱风扇的,塑料盒四面采用卡口设计,只需将风扇卡在盒子里即可。部分体积较大的机箱还会预留机箱第二风扇、第三风扇的位置。
图11.1 机箱内部的构造
11.2.2 安装电源
机箱中放置电源的位置通常位于机箱尾部的上端。电源末端四个角上各有一个螺丝孔,它们通常呈梯形排列,所以安装时要注意方向性,如果装反了就不能固定螺丝。可先将电源放置在电源托架上,并将4个螺丝孔对齐,然后再拧上螺丝,如图11.2所示。
图11.2 安装电源
把电源装上机箱时,要注意电源一般都是反过来安装,即上下颠倒。只要把电源上的螺丝位对准机箱上的孔位,再把螺丝上紧即可。
提示:上螺丝的时候有个原则,就是先不要上紧,要等所有螺丝都到位后再逐一上紧。安装其他某些配件,如硬盘、光驱、软驱等也是一样。
11.2.3 安装主板
在机箱的侧面板上有不少孔,那是用来固定主板的。而在主板周围和中间有一些安装孔,这些孔和机箱底部的一些圆孔相对应,是用来固定主机板的,安装主板的时候,要先在机箱底部孔里面装上定位螺丝,如图11.3所示(定位螺丝槽按各主板类型匹配选用,适当的也可放上一两个塑胶定位卡代替金属螺丝)。
图11.3 在机箱底部孔里面装上定位螺丝
接着将机箱卧倒,在主板底板上安装铜质的膨胀螺钉(与主板上的螺钉也对齐),然后把主板放在底板上。同时要注意把主板的I/O接口对准机箱后面相应的位置(图中箭头所指位置),ATX主板的外设接口要与机箱后面对应的挡板孔位对齐,如图11.4所示。
图11.4 使主板的外设接口与机箱后面孔位对齐
注意:要让主板的键盘口、鼠标口、串并口和USB接口和机箱背面挡片的孔对齐,主板要与底板平行,决不能搭在一起,否则容易造成短路。另外,主机板上的螺丝孔附近有信号线的印刷电路,在与机箱底板相连接时应注意主板不要与机箱短路。如果主板安装孔未镀绝缘层,则必须用绝缘垫圈加以绝缘。最好先在机箱上固定一至两颗螺柱,一般取机箱键盘插孔(AT主板)或I/O口(ATX主板)附近位置。使用尖型塑料卡时,带尖的一头必须在主板的正面。
再把所有的螺钉对准主板的固定孔(最好在每颗螺丝中都垫上一块绝缘垫片),依次把每个螺丝安装好,拧紧螺丝。如图11.5所示。
接着就是给主板插上供电插座。从机箱电源输出线中找到电源线接头,同样在主板上找到的电源接口,如图11.6和图11.7所示。
图11.5 拧紧主板螺丝
图11.6 电源输出接头 图11.7 主板上的电源输入接口
把电源插头插在主板上的电源插座上,并使两个塑料卡子互相卡紧,以防止电源线脱落。同时这也是指示安装方向的一个标志(如图11.8所示)。
图11.8 连接电源输出与主板上的电源接口
提示:ATX电源的插头如果插反了,根本插不进去的,所以不必担心因插反而引起烧主板坏情况,这一点装机的新手尽可以放心。
安装主板时,多数主板都能够自动识别CPU的类型,并自动配置电压、外频和倍频等,所以不需要再进行其他跳线设置。有的主板是要求进行跳线的,即进行CPU主频、外频、CPU电压、内存电压等跳线。跳线时可根据主板说明书来进行,下面以进行CPU主频、外频跳线为例,进行跳线的简要说明。
我们可参照说明书找到该跳线的位置,并正确地设置跳线。多数主板说明书中都会有一个主板布局简图,如图11.9所示。
然后再在说明书中,找到设置外频的跳线说明,如图11.10所示。
图11.9 主板布局简图
图11.10 设置外频的跳线说明
在主板上找到相应的跳线位置,该位置上会与主板说明书上具有相同的开关数,如JP1、JP2、JP3或SW1。
如找到SW1跳线位置后,按照图11.10的主板说明书上注明,有5个跳线开关,如要设置CPU外频为133 MHz,则把第1、第2、第3、第5跳线设置为关,第四跳线设置为开即可,又如让CPU外频为100 MHz,则把第1、第3、第4跳线设置为关,第2、第5跳线设置为开即可。
提示:除了直接使用“ON”或“OFF”开关控制跳线外,还有的主板是使用1与2短接或2与3短接来跳线的,如图11.11所示就是当跳线设置为1与2短接时,外频为 100 MHz,而设置2与3短接时,外频为133 MHz。
图11.11 使用短接跳线来设置外频
同样,在主板说明书中,找到设置倍频跳线的说明,如图11.12所示。再在主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跳线操作,就可以设置CPU所使用的倍频了。
进行超频也就是这个原理,如果CPU不进行锁频(一般是锁定了倍频,但可以超外频)的话,把倍频或外频相应地提高了,如果成功的话,就可以让CPU在高主频下工作了。
图11.12 设置倍频跳线的说明
11.2.4 安装CPU
接下来是安装CPU。CPU的插槽有Socket 7、Socket 370、Slot 1、Slot A、Socket 423和Socket 478、Socket A 等几种,除了Slot 1、Slot A(此两种不是主流,已退出市场)的插槽以外,Socket插槽一般都是先把它的摇杆拉起,把CPU放下去,然后再把摇杆压下去即可,具体方法如下。
(1) 将主板上的CPU插座侧面的手柄拉起,准备安装CPU。如图11.13所示。
(2) 将CPU插入到插槽中,此时应注意插槽是有方向性的,插槽上有两个角上各缺一个针脚孔,这与CPU是对应的。认准方向后,将CPU插入到插槽中,如图11.14左图所示。
图11.13 扳起CPU插座旁边的手柄
(3) 轻轻按下CPU,使每个针脚都顺利插入到针孔中,注意插座缺角的位置应和CPU上缺针脚的位置应该在同一方向。使CPU上的每一个针脚都插到相应的插孔中,要注意放到底,但不要太过于用力,以免弄坏针脚。确认CPU已经插好后,将金属手柄压下并恢复到原位,使CPU牢牢固定在主板上。如图11.14右图所示。
注意:CPU的每个针脚对应插座上的一个针孔,在安装时要轻轻地按CPU,使每根针脚顺利地插入到针孔中,不要用力按,以免将CPU的针脚压弯或折断,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图11.14 安装CPU
(4) 在CPU的核心上涂上散热硅胶,不需要太多,涂上一层就可以了。主要的作用就是和散热器能良好地接触,CPU能稳定地工作。如图11.15所示,
(5) 现在市场上的散热风扇采用最多的安装方式是卡夹式,这种散热风扇利用一根弹性钢片来固定整个风扇,这里介绍的也就是卡夹式的风扇,如图11.16所示是掰开的风扇卡子。
图11.15 涂散热硅胶 图11.16 风扇卡子
(6) 将散热器温柔地和CPU的核心接触在一起,但不要很用力地去压,接着将扣子扣在CPU插槽的突出的位置上。最后扣上另一头卡子,如图11.17所示。
图11.17 扣紧风扇
(7) 安装风扇后,还要给风扇接上电源。电源的接法有两种,一种是从电源输出线中任意找一个“D”型插头与风扇电源线连接(如图11.18所示),另一种形式的安装是把插头插到主板提供的专用插槽上(主板说明书中有说明)。
至此CPU的安装就完成了。
图11.18 连接CPU风扇的电源
警告:这里要留意的是到时候一定要记住把CPU风扇的电源接好,否则很容易烧掉CPU。
11.2.5 内存条的安装
在安装内存条时,内存条都一定要注意其金手指缺口和主板内存插槽口的位置相对应,并且内存下面的两边是不对称的,其中一边多一个缺口,因此在安装的时候要看清楚了再放下去,如图11.19所示。
图11.19 168线内存条及插槽
安装SDRAM内存条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 首先要掰开DIMM插槽两边的两个灰白色的固定卡子。记住一定要扳到位,否则内存条可能装不上。
(2) 将内存条的两个凹口对准 DIMM插槽的两个凸起的部分,均匀用力插到底,将内存条压入主插槽内即可,同时插槽两边的固定卡子会自动卡住内存条,如 图11.20所示。
这时可以听见插槽两侧的固定卡子复位所发出“咔”一声响,表明内存条已经完全安装到位了,但在安装时不要太用力,以免掰坏线路和插槽。
提示: 把内存条卡好位后用力往下按,一定要看到两边的夹子都合起来后才算装好,如 图11.21所示。最好再用手试一下稳不稳。另外,插内存条的时候尽量不要跟CPU靠太近,这样有利于散热。当然某些有特殊要求的主板除外。
图11.20 安装内存条
图11.21 卡紧内存条边上的卡槽
DDR内存条和Rambus内存条的安装与SDRAM是一样的,我们也需要注意它们的方向性。在安装时要插到底,并使内存条插槽两端的卡子卡住内存条两端的卡口,图11.22是DDR内存的安装示意图。
图11.22 安装DDR内存条
11.2.6 安装驱动器
安装驱动器主要包括硬盘、光驱和软驱的安装,它们的安装方法几乎相同。
1. 安装光盘驱动器
下面先介绍安装光驱的操作步骤。光盘驱动器也就包括CD-ROM、DVD-ROM和刻录机,其外观与安装方法都基本一样。
(1) 首先从机箱的面板上,取下一个五寸槽口的塑料挡板,如图11.23左图所示,用来装光驱。同样为了散热的原因,应该尽量把光驱安装在最上面的位置。先把机箱面板的挡板去掉,然后把光驱从前面放进去。如图11.23右图所示。
图11.23 安装光驱
(2) 在光驱的每一侧用两颗螺丝初步固定,先不要拧紧,这样可以对光驱的位置进行细致的调整,然后再把螺丝拧紧,这一步是考虑面板的美观,等光驱面板与机箱面板平齐后再上紧螺丝,如图11.24所示。
图11.24 安装光驱后固定光驱螺丝
2. 安装软驱
安装软驱同安装光驱基本相似,只不过是从里往外放入软驱,如图11.25所示。方法是把软驱对准机箱面板上的软驱槽口相对应的托架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软驱中插入软盘。
主板上“Reset”针的作用是这样的:当它们短路时,电脑就会重新启动。“Reset”按钮是一个开关,按下时产生短路,松开时又恢复开路,瞬间的短路就可以使电脑重新启动。偶尔会有这样的情况,当您按下“Reset”按钮并且松开,但它并没有弹起来,一旦保持着短路状态,电脑就会不停地重新启动。
3. 安装SPEAKER
这是 PC喇叭的 4芯接头,如图11.43所示。实际上只有l、4两根线,回线通常为红色,它主要接在主板的“SPEAKER”插针上,这在主板上有标记。在连接时注意红线对应“1”的位置,但该接头具有方向性,必需按照正负连接才可以。
图11.43 安装SPEAKER连线
4. 安装硬盘指示灯线
在主板上这样的接头通常标着“IDE LED”或“H.D.D LED”字样,硬盘指示灯为两芯接头,一线为红色,另一线为白色,一般红色(深颜色)表示为正,白色表示为负。在连接时要红线对应第 1针上。
注意:这条线接好后,当电脑在读写硬盘时,机箱上的硬盘指示灯会亮,但这个指示灯可能只对IDE硬盘起作用,对SCSI硬盘将不起作用。
5. 安装PWR SW
ATX结构的机箱上有一个总电源的开关接线,是一个两芯的接头,它和Reset接头一样,按下时就短路,松开时就开路,按一下电脑的总电源就开通了,再按一下就关闭。
但是你还可以在BIOS里设置为关机时必须按电源开关四秒钟以上才能关机,或者根本就不能靠开关来关机,而只能靠软件来关机。
从面板引入机箱中的连接线中找到标有“PWR SW”字样的接头(有的主板则标“S/B SW”等),这便是电源的连线了,然后在主板信号插针中,找到标有“PWRBT(或PW2,因主板不同而异)”字样的插针,然后对应插好就可以了。
提示:插针的位置如果在主板上标记不清,最好参看主板的说明书。
各种信号连接线都安装完成后,结果如图11.44所示。
图11.44 安装完成各种信号连接线
11.2.12 整理内部连线和合上机箱盖
机箱内部的空间并不宽敞,加之设备发热量都比较大,如果机箱内没有一个宽敞的空间,会影响空气流动与散热,同时容易发生连线松脱、接触不良或信号紊乱的现象。整理机箱内部连线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首先就是面板信号线的整理。面板信号线都比较细,而且数量较多,平时都是乱作一团。不过,整理它们也很方便,只要将这些线用手理顺,然后折几个弯,再找一根常用来捆绑电线的捆绑绳,将它们捆起来即可。
(2) 机箱里最乱的恐怕就是电源线了,先用手将电源线理顺,将不用的电源线放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不用的电源线散落在机箱内,妨碍日后插接硬件。
(3) 接下来将音频线固定一下,因为CD音频线是传送音频信号的,所以最好不要将它与电源线捆在一起,避免产生干扰。CD音频线最好单个固定在某个地方;而且尽量避免靠近电源线。
(4) 最后的整理工作恐怕是最困难的了,那就是对IDE、FDD线的整理。在购机时,IDE、FDD线是由主板附送的,它的长度一般都比较长,实际上用不了这么长的线,过长的线不仅多占空间,还影响信号的传输,因此可以截去一部分。
经过一番整理后,你会发现机箱内部整洁了很多,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散热,而且方便日后各项添加或拆卸硬件的工作。整理机箱的连线还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装机箱盖时,要仔细检查各部分的连接情况,确保无误后,把主机的机箱盖盖上,上好螺丝,就成功地安装好主机了。
提示:为了最后开机测试时,方便检查出问题的所在,此时可以盖上机箱盖,但可以不拧紧螺丝。
11.2.12 整理内部连线和合上机箱盖
机箱内部的空间并不宽敞,加之设备发热量都比较大,如果机箱内没有一个宽敞的空间,会影响空气流动与散热,同时容易发生连线松脱、接触不良或信号紊乱的现象。整理机箱内部连线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首先就是面板信号线的整理。面板信号线都比较细,而且数量较多,平时都是乱作一团。不过,整理它们也很方便,只要将这些线用手理顺,然后折几个弯,再找一根常用来捆绑电线的捆绑绳,将它们捆起来即可。
(2) 机箱里最乱的恐怕就是电源线了,先用手将电源线理顺,将不用的电源线放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不用的电源线散落在机箱内,妨碍日后插接硬件。
(3) 接下来将音频线固定一下,因为CD音频线是传送音频信号的,所以最好不要将它与电源线捆在一起,避免产生干扰。CD音频线最好单个固定在某个地方;而且尽量避免靠近电源线。
(4) 最后的整理工作恐怕是最困难的了,那就是对IDE、FDD线的整理。在购机时,IDE、FDD线是由主板附送的,它的长度一般都比较长,实际上用不了这么长的线,过长的线不仅多占空间,还影响信号的传输,因此可以截去一部分。
经过一番整理后,你会发现机箱内部整洁了很多,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散热,而且方便日后各项添加或拆卸硬件的工作。整理机箱的连线还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装机箱盖时,要仔细检查各部分的连接情况,确保无误后,把主机的机箱盖盖上,上好螺丝,就成功地安装好主机了。
提示:为了最后开机测试时,方便检查出问题的所在,此时可以盖上机箱盖,但可以不拧紧螺丝。
11.2.13 连接外设
主机安装完成以后,还要把键盘、鼠标、显示器、音箱等外设同主机连接起来,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将键盘插头接到主机的PS/2插孔上,注意接键盘的PS/2插孔是靠向主机箱边缘的那一个插孔,这两个接口就是插错了也无所谓,最多是关机重新插过,如 图11.45左图所示。
(2) 将鼠标插头接到主机的PS/2插孔中,鼠标的PS/2插孔紧靠在键盘插孔旁边。如图11.45右图所示。如果是USB接口的键盘或鼠标,则更容易连接了,只需把该连接口对着机箱中相对应的USB接口(PS/2接口的下面)插进去即可,如果插反则无法插进去。
图11.45 连接键盘和鼠标
(3) 接下来连接显示器的数据线,信号线的接法也有方向,接的时候要和插孔的方向保持一致。如图11.46所示。
注意:在连接显示器的信号线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弄坏插头中的针脚,只要把信号线插头轻轻插入显卡的插座中,然后拧紧插头上的两颗固定螺栓即可。
(4) 再连接显示器的电源线。根据显示器的不同,有的将电源连接到主板电源上,有的则直接连接到电源插座上。
(5) 最后当然就是连接主机的电源线,如图11.47所示。
另外,还有音箱的连接,该连接有两种情况。通常有源音箱接在“LOUT”口上,无源音箱则接在“SPK”口上。
现在,所有的设备都已经安装好了,可以启动计算机了,启动电脑后,可以听到CPU风扇和主机电源风扇转动的声音,还有硬盘启动时发出的声音。显示器开始出现开机画面,并且进行自检。如图11.48所示。
图11.46 连接显示器的数据线 图11.47 连接主机的电源线
图11.48 安装完成后首次启动计算机
如果在启动中没有点亮显示器,可以按照下面的办法查找原因所在。
(1) 确认给主机电源供电。
(2) 确认主板已经供电。
(3) 确认CPU安装正确,CPU风扇是否通电。
(4) 确认内存安装正确,并且确认内存是好的。
(5) 确认显示卡安装正确。
(6) 确认主板内的信号连线正确,特别确认是POWER LED安装无误。
(7) 确认显示器与显示卡连接正确,并且确认显示器通电。
如果上述的安装都是正确的,那么多数是硬件本身有问题了。
至此,硬件的安装就完成了。但是,前面已经说过,要使电脑运行起来,还需要进行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然后,安装操作系统,再安装驱动程序,如显卡、声卡等驱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