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抖音小程序的社交电商怎么玩
在掘金抖音的众多方式中,引流卖货依然是变现前景最可期的一种,但已经有了商品橱窗和小店,还有必要做小程序吗?不妨将二者来对比一番:
门槛:
小店和商品橱窗均采用入驻制,保证金分别需要2000、10000,并且在其他电商平台店铺需要达到相应的等级才可申请,开通小店还额外要求粉丝数≥30万;
小程序,无入驻费,无粉丝要求,无需第三方店铺,几乎不存在准入门槛。
能力:
商品橱窗及小店只可售卖符合品类限制的商品,引流营销主要靠短视频入口,通过相关性审核后方可上线;
小程序在合法前提下几乎不存在品类限制,借助“拍抖音”功能,任何抖音号都可成为“分销商”,而小程序本身的插件能力,使得拼团、砍价、秒杀等成为可能。
利润:
由于商品橱窗为淘宝客模式,成交后只能得到少部分佣金,抖音小店虽然为自营产品,但需要向平台缴纳抽成,而小程序则不存在抽成。
㈡ 社群经济和趣味营销,社交电商该怎么玩
关于社群经济,“罗辑思维”应该是最早的定义者和实践者,尤其是他在四个月内两次招募付费会员,入账会员费近千万的事迹,一时传为佳话,让人对社群商业的力量惊叹不已,老罗更把互联网社群称为未来商业的核心动力。
社群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它在未来商业中究竟会扮演怎么样的角色?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1、什么是社群?
社群这个概念早就存在,我们传统的基于血缘和地缘的村落,就是一个典型的社群。按照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说法,乡村社会的结构就是一个以血缘为基础的同心圆状的圈层组织,这个圈层以族长为中心,按亲疏关系形成差序格局,就好像丢一颗石子在水面,以这个石子为中心,一层一层荡漾开去的涟漪,就是我们传统人际关系的结构。
2、互联网社群是怎么形成的?
在PC互联网时代也有社群,但更主要的形态是社区,而不是社群,比如天涯社区、网络贴吧等等。在PC时代,互联网就是一种工具,我们的在线时长受硬件条件的制约,但是在移动时代,移动终端就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肢体和思想的延伸,几乎可以做到无时无刻、随时随地在线。移动互联网的这个特性,对我们传统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就是颠覆性的,不光是改变,而是溶解。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的这个现象,更像是一种“返祖”。这个“返祖”现象,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们的人际关系就像回归到传统的村落时代。你的朋友圈的关系,也许相互之间远隔千里,但基本上是你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也就是说,彼此之间是通过某种纽带而联接在一起的。这种关系,就很像村落时代的关系,就算不是很熟,但寻根溯源,差不多都有点沾亲带故的。在这样一个村落中,有懒汉,有能人,有铁匠,有当铺,有米店,铁匠知道你家的铁钯什么时候该坏,米店知道你什么时候要断粮,赊个账、借个东西都不是问题。这就是建立在社群基础上的信任。
仔细想一下,朋友圈的关系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征?
3、社群和社区有什么不同?
很多人都在说社群和社区,但两者的关系并不是很多人都明白。
社区:以李宇春贴吧为例,大家都喜欢李宇春,于是都混迹在她的贴吧里,但是粉丝之间其实大家并不一定认识。这叫社区。
社群:正和岛非创不传播里面的300个人,虽然并不一定见过面,但基本上可以归入朋友的朋友,这就叫做社群了。
另外一个例子:杭州的微信V车队,加入有门槛,彼此无利益,高度协同,分布式管理,体现了极高的效率。这个也是社群。
我们B座12楼通过众筹茶馆形成的123个合伙人,一人一股,天天有交互,每周有聚会,遇事一呼百应,无事嘘寒问暖,也是典型的社群。
4、形成社群的基础是什么?
这个克莱舍基在《无组织的组织》中已经讲得很明白。1)共同的目标,或者是纲领,通俗说叫调性、逼格,人群通过纲领、调性已经做了有效的区隔,基本上能做到的对的人在一起,这也是正和岛正在做的事,这是基础。2)高效率的协同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在PC时代社群比较难以建立的原因,微信、微博这实时工具,使得协同变得非常容易;3)一致行动。因为前面两个原因,一致行动变得比较容易,而这个一致行动也反过来促进了社群的稳固。
㈢ 社群经济和趣味营销,社交电商怎么玩
一个是群雄并起且白热化的电商,一个是披着神话外衣的社群经济,二者的结合能否打开电商领域的一个切口?不论是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还是鱼贯而入的创业者,无不在积极试水。
日前,移动社交电商平台萌店完成了品牌形象的全新升级,社群经济和趣味营销成为两个重要的关键词。而从易观智库的数据来看,2015年移动电商的规模约为2.1万亿。对于被微商“先入为主”的社交电商而言,萌店品牌升级的背后传递出了哪些信号?
社交电商频遭洗牌,关键在哪?
对移动电商甚至社交电商抱有野心的不在少数,除了创业者,国外有开通购物功能来改善盈利模式的Facebook和Twitter,国内既有当当、京东等积极转型的玩家,也有微博、微信等布局电商的社交巨头。
回顾2015年各大社交电商玩家的动作来看,先是苏宁号召员工开通微店,而后微博联合阿里等推出了微博橱窗,微信新增了微店店铺功能。随后微盟将旗下的V店更名为“萌店”,正式布局移动社交电商领域。与之同时,京东则关闭了拍拍微店,央视等媒体对微商进行了一系列的负面报道。此时的社交电商可谓冰火两重天,大量的微商创业者因声名狼藉而纷纷倒闭,即便是宣称“颠覆淘宝”、“逼死第三方”微信小店,最终除了夺人眼球的营销便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微盟、蘑菇街等社交电商平台却获得了数亿元的融资,不可谓不风光。原因何在?
这里有两个典型的案例。一个是入驻了天猫和QQ网购的当当网,另一个是毒化了微信朋友圈的微商。前者在定位上太过广泛,未能激发消费者的兴趣点,或许初衷有蹭社交入口的嫌疑,可微信这种具有超级入口的平台都难有作为,一定程度上给一些玩家敲响了警钟。后者则因为缺少用户成长体系和信用体系,还面临着更普遍的规范问题,比如产品品质、售后、支付等问题,野蛮式的扩张和各种不确定的风险遭遇的多是“覆没”的残酷结局。
不难发现,很多势弱的社交电商,多是依赖微信等社交平台,这种近乎封闭形态的强关系并不具有强影响力,只能够为电商带来长尾后端的小流量,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不同的是,从萌店全新的品牌形象可以窥见的是,继承了“移动社交+聚合营销”的购物理念,而社群经济就是萌店打造社交电商的“方法论”。
社群经济时代,电商的三个出发点
对于社群经济,吴晓波、《罗辑思维》等“理论家”视之为创业的风口,但对经历了失败的社交电商来说,还需要实践来证明。从萌店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自2015年3月上线以来,萌店平台用户数已超过2500万,B端入驻商家超过4万家,总SKU数突破500万。而随着萌店的品牌升级,其在电商领域似乎瞄准了三个出发点。
其一是趣味营销。正如前文所说,社群的本质是基于相同价值观或者具有共同喜好的人组成的,品牌升级后的萌店选择了专注于美食与生活消费领域。从萌店的平台特性来看,一元购、超级团、秒杀团、海淘团这四类拼团营销,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萌店社交分享的特点,比如说通过社交分享的形式分享至好友、朋友圈等,邀请更多好友进行拼团,进而享受优惠于单人购买的“拼团价”。且萌店公布的“吃货”嘴型Icon和“朋友圈的美味生活”的全新slogan,贴合社交的趣味营销恰是萌店吸引年轻用户群的手段之一。
其二是用户口碑。2015年下半年开始,微商经历了坍塌式的业绩下滑,很多未能形成品牌和稳定用户群的玩家被迫离场。相信对经历过微商开发的微盟来说,深谙用户口碑的重要性。在新的品牌形象中,萌店正在深化品牌的影响和用户口碑的积累,并以此来诠释对社交的理解。传统的微商是基于熟人关系的,从社交到买卖,这种熟人关系能够持续多久,核心便是用户口碑。定位于移动社交电商的萌店势必要避免熟人社交的弊处,用户口碑恰恰是不可或缺的。
其三是生活品质。用户口碑是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的直接体现,但对于电商尤其是社交电商,影响用户的生活品质无疑是一个“上兵伐谋”之举。萌店的做法是,一方面是精选优质商品、引进优质品牌商家,在基础层面实现品质化;另一方面社群本就更容易渗透到生活细节中,做好以内容为依托的互动关系、用户的消费体验、分享带来的良好口碑等至关重要。
总结下来就是,新形态下的社交电商已经不适用于“大而全”的全品类模式,如何找准合适的领域,发掘用户的兴趣点以及借助商品、内容等来提高用户的生活品质,大抵是社群经济时代进军电商的入门门槛。
电商的3.0时代?
前面所说的都是社交电商在用户层面的价值。如果说淘宝的C2C模式是电商的1.0时代,天猫、京东等B2C模式是电商的2.0时代,社交电商会是3.0时代的电商吗?我们不妨从供应链层面来分析一二。
不得不承认,微商所建立的强大分销体系对整个电商体系都是一种创新,萌店等所带来的以“微信群”为形式的拼团营销将这种创新进行了升级,并且摆脱了线上的局限性。说白了,社交电商希望打造B2C2C的模式,去中心化和社群理所当然的成了新模式的关键词。就萌店来说,B端入驻商家有4万多,平台用户数达到2500万,相比于消费者层面的营销和运营,供应链管理才是能否夯实电商3.0时代说法的关键。
在此次品牌升级中,从Icon的设计配色到slogan,不仅有很好的视觉舒适度和趣味性,又贴合女性和年轻消费者,无不传递出了萌店提升品牌认知、扩大消费群体的意图。但供应链的管理如何应对消费群体的增长和用户体验的保障,却是对社交电商看不见的考验。从萌店的模式来看,在B端选择差异化和成长中的品牌,以此来实现SKU的差异化,保障产品品质并拥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在C端不同于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模式,萌店的社交属性以及分享机制在去中心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此外,社交电商存在的前提是实现销售转化,目前大多数社交电商也是从内容入手的,向用户推送刚性需求来完成最终的销售。漫长的链条决定了社交电商集中在“长尾市场”,用内容来维护熟人关系、提高品牌影响和用户粘性也就成了多数平台的选择。从萌店的策略来看,目前已建立了自有社区来做PGC和UGC的承接,并定期在微信号进行内容推送,再加上萌店APP的“购物号”功能,商家可以由此将内容推送给自己的用户群,本质上还是在挖掘自身的社交优势。如何刺激商家产生优质的UGC内容并进行有效的互动,仍是左右B2C2C模式成败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样,从巨头的态度和社交平台的空前繁荣来看,社群经济和趣味营销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电商的3.0时代终将到来。B端和C端的活跃用户将成为社交电商平台的一大壁垒,也是创业者能否拿到这张电商门票的重要因素。
㈣ 社交电商怎么玩儿
这里的学问可就深了。
从根源上来说,社交电商是网络营销中的一套方法论。
先说社交,社交这个需求,从古至今一直强势的存在,所有人都需要社交,这个本能需求源于原始社会,当时原始人都生活在森林中,如果落单的话,危险性可想而知,所以人的社会中人。
社交电商有两个必备元素:
SNS社会网络
简单来说,就是人脉圈子,圈子越广,社交电商就越活跃,越有发展空间。
2.电商模式
基本分成:B2B,B2C,C2C,C2B模式。
常见的社交电商,比如微商(名声已经不太好了),拼多多(这个站的是靠社交发展起来的,当然腾讯的宽松管制也促进了他的发展),抖音(很多商家平台都开始入住抖音,凭借它的大流量来推广自己的产品)
㈤ 社交电商怎么玩类似米合良品这样的平台未来的路是什么
社交电商的本质,实质上是降低了流量成本,或者把以前的流量费、广告费省掉,用在了每一个参与推广者身上。这是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
㈥ 社交电商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