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宝宝该上幼儿园了,是不是要做入园体验啊需要查什么呢
是的,上幼儿园之前幼儿园会发一个体检表,一般体检的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视力,牙齿,智商,大运动等等。
Ⅱ 幼儿园里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摸是指摸摸孩子的额头,看有没有发烧。二看是指保健医生要查看孩子的手脚是否出现疱疹。三问是向孩子的家长询问孩子在家时的情况,看身体是否出现异常。四查是指保健医生需要在儿童入园的全天时间里定时检查孩子的身体情况。
Ⅲ 幼儿园来园活动中健康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幼儿园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卫生制度的教育:如起床、洗漱、喂奶、大小便、睡眠、活动与锻炼方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饮食和营养卫生教育:如饮食不过量、饭菜多样化、按时进餐、不喝生水等; 3、一般卫生知识教育:如保护眼睛、牙齿、耳朵,纠正不良的习惯等; 4、预防意外伤害的教育:如不玩水、不乱玩弄电器、不放烟花爆竹、不在公路上玩耍等; 5、美育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如培养小孩健康的审美情趣,做到形体美、行为美、语言美。
Ⅳ 幼儿园晨午检观察内容具体有哪些
各中小学、幼儿园: 学校、托幼机构是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场所。做好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监测,实施晨(午)检制度,是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促进学校、托幼机构中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预防传染病暴发流行、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各类传染病的防控,规范晨(午)检工作,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就我县学校、托幼机构晨午检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请各校(园)切实遵照执行。 一、组织实施 (一)县教育局负责辖区内中小学校(含职业学校,下同)、托幼机构的组织、管理和督查,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内的技术指导和督查。乡镇卫生院等辖区医疗机构负责指导本辖区内中小学、托幼机构的晨(午)检工作。 (二)各学校、托幼机构要有一位校级领导负责组织协调晨(午)检工作,并指定专人作为本单位晨(午)检的负责人和疫情报告人。他的具体职责为:晨(午)检的技术指导、相关表格填写、疫情报告工作,晨(午)检情况的复核、统计、分析和报告,及时全面掌握学校传染病发生情况。 ( 三)中小学校的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学生的随访工作由每班班主任负责,托幼机构的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学生的随访工作由保健人员和班级教师共同完成。 二、晨(午)检的方式和内容 (一)日常性晨(午)检 在当地未发生特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或者未接获有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时,应当进行日常性晨(午)检。 1.中小学校的学生可采用集体询问的方式进行晨(午)检。在晨(午)课前由班主任负责询问、观察本班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发现身体有异常症状(发热、皮疹、腹泻、黄疸等)者领其去校医务室由校医或保健教师进行详细检查后督促其去医院诊治。 2.幼托机构采用入园前晨检和入园后巡检两种方式。入园前晨检:在校门口设检查台,由保健人员对儿童和家长进行逐个晨检,查看有无异常症状。入园后巡检:由保健员负责巡查和午检。 3.对因病缺课、缺勤人员的随访。对于因病缺课的学生,应当电话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并于当日报告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 (二)特定晨(午)检 在接到卫生部或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教育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晨(午)检工作。 1.所有入校(园)的学生(儿童)和教职员工均应接受晨(午)检,包括询问、观察和体检。 2.晨(午)检工作由校方分管领导、校医(保健老师)、班主任和其他教职工共同负责完成。 3.特定晨(午)检工作不得在教室内进行,可选择在专用教室、学校、托幼机构操场或廊下等适宜场所进行。 4.特定晨(午)检的具体内容为“一看二听三问四查五测六追踪”。 (1)一看:仔细观察学生的面色、精神状态,发现学生面色异常、精神状态不佳时,要及时通知校医保健老师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班主任通知家长带学生到医院就诊,随时和学校保持联系; (2)二听:听学生和(或)家长的描述; (3)三问:每天了解学生有无发热、皮疹、腹泻、黄疸等异常症状或体征、家中有无成员出现类似症状; (4)四查: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在学校易高发,晨(午)检要重点检查学生是否有发热(传染病普遍症状),是否出现脸、胸、背等部位疱疹(水痘症状),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腮腺炎症状),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手足口病症状),发热、咳嗽、咽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流感)。体温测量和皮疹检测方法见附件1。 (5)五测:特定情况下,需要对体温进行仪器测量。首先,教师本人要进行体温测试,并有体温记录。然后,在适当场所(校园宽阔地带)指定专人用红外测温仪对到校学生逐个进行初测,随到随测。发现体温异常者,带入隔离场所,由专人用玻璃体温计对该生作体温进一步测试,无异常方可进入教室。对进入隔离场所的学生要安排专人管理,学生之间要保持3米以上距离,让学生佩戴口罩(由学校提供),教师要做好自我保护。 (6)六追踪:对缺勤的教职员工由学校负责登记和追踪调查。对缺课的学生,班主任要了解情况并登记。校医或保健教师对可能患传染病的学生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同时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三、异常情况处理 (一)疑似传染病的学生,由学校立即通知家长,由家长带其学生去医院进一步诊治,如排除传染性疾病,凭医院的证明可继续上课或回家休息;如不能排除传染性疾病,根据医生建议采取相关的隔离治疗措施。 (二)确诊为传染病的学生,家长应及时告知学校,必须在隔离期限满后(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见附件5),凭医院的证明方可回校上课。 四、晨(午)检情况登记和报告 (一)学生的晨(午)检情况登记:各中小学及托幼机构由班主任或保健老师负责登记每日晨(午)检的结果(填写附件 1)并于当日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二)因病缺课学生的随访登记:各中小学及托幼机构由班主任或保健老师负责将因病缺课学生的随访情况填入附件2中。 (三)学校晨(午)检情况的统计和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收集全校各班级每日晨(午)检情况,填写因病缺课学生周统计表(附件3),并与每周五下午16时前将电子表格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辖区乡镇卫生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请各乡镇卫生院将邮箱地址告知辖区内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纸质报表存档备用。一旦发现可疑传染病散发疫情时,向所在乡镇医疗机构报告;发现聚集或暴发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同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或辖区医疗机构;在出现特定情况时,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零报告和日报告。 六、责任 各医疗机构和学校要明确各自职责,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对未认真履职、造成学校传染病爆发流行的,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单位绩效考核办法追究责任。 附件: 1. 休宁县____学校(幼儿园)___班级晨(午)检登记表 2.休宁县___学校(托幼机构)因病缺课学生随访登记表 3. 休宁县___学校(托幼机构)因病缺课学生周统计报表 4.体温测量和皮疹检测方法 5.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期.
Ⅳ 学校体检都查什么
学校体检项目大概包括:身高/体重、眼科、血常规、乙肝五项、血象生化、内科、外科、血压、B超、心电图、尿常规、神经内科、牙科、耳鼻喉、胸透等。
乙肝大小三阳或某些脏器疾病、传染性疾病等可能会被单位拒绝,但各个单位会有不同,和工作性质也有关。无法统一说明。
体检前三天注意清淡饮食,避免房事。
前一天不要饮酒,晚八点后不要进食,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紧张。
体检当天早上空腹,体检前一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不用抽血检查的。
据我所知,学校对老师的进行检查只是普通的健康检查,不要紧。
Ⅵ 幼儿园入园前都需要做一个体检,有什么作用
幼儿园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臀围、听力、腹部检查、视力检查、乙肝筛查、微量元素、家族史和体检!一年一次!会有基本的血液检查,视力测试等等!如果有问题,除了老师,负责体检的医院也会通知!过敏史、感染史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看出孩子上幼儿园前需要体检,不仅对幼儿园,对幼儿园体检的作用也是如此。幼儿园的体检主要是调查一些传染病,避免在幼儿园传播。家长还需要购买适合孩子的儿童保险。对婴儿进行体格检查的目的是预防。
如果婴儿cad健康得不到保证,因为疾病已被感染,会有很大的问题。幼儿园进行体检的原因是基于《幼儿园和幼儿园保健管理办法》以及卫生部和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和幼儿园保健标准》。在这一项目中,存在以下问题:,弱耳聋或生长迟缓。早上体检时,应禁食,不吃早餐,贝霸少喝水或不喝水,且不喝贝霸饮料或牛奶,以保证检测结果更准确。
Ⅶ 幼儿园晨午检包含哪些方面家长怎么知道学校有没有落实好
每天幼儿入园,须接受教师的晨间检查。晨检内容包含一摸:幼儿有无发热现象。二看: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三问:个别幼儿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
每天中午幼儿入睡前,须接受值班教师的午间检查。午检内容包含: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及有无发热现象。其次让幼儿自己先把衣兜里的玩具或其他物品全部掏出放在规定的地方,教师检查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
同时,孩子们的晨午检数据通过米越的智慧幼儿园系统进行上传,家长通过公众号进入小程序,可以查看对应的数据记录,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相关信息。
Ⅷ 小班升中班需要体检吗
小班升中班需要体检。
当孩子入园或者进入小学时,都是需要全面检查身体的,这不仅是对孩子的负责,更是对家庭的负责。按照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要求,儿童入园前必须到当地妇幼保健机构体检,只有幼儿体检本合格才可以入学。
中班孩子变化:
九月份开学,除了新生宝宝入园外,小班幼儿也即将升入中班,虽然他们有过一些集体生活的经验,但仍处于依恋期,因此容易因为情绪等产生短暂的分离焦虑。
此外,小班孩子年龄小,老师主要以保育为主,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经常抱抱亲亲,吃饭喂喂;而中班是保教并重,不仅要有保育,更要有教育,每天的教学内容要比小班多,而且每节教育活动的时间是20-25分左右。
Ⅸ 幼儿园中班体检教案
教学意图: 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中班孩子的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显然要比小班孩子大而多,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兴趣,以及对自己生命的信心,也开始萌芽。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我们的身体》,通过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充分运用幼儿已有的经验,让幼儿探索身体会动的秘密,原来是关节在动,从而使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接受“关节”这一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位,对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 教学准备: 纸偶娃娃,人物动、静活动图片,如跳舞、织毛衣、踢足球等,记号笔等。 教学重点: 通过自身探索,感知身体多个地方能动。 教学难点: 认识关节这一新名词。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木头人” ——孩子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动的,老师正好作小结。 老师(小结):人不动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们都是有生命的。 二、跟着音乐动一动 ——让灵动的身体与前一个活动“木头人"形成鲜明的比较。 三、说说:人有哪些活动 老师:跳舞是一种活动。(出示图片)她在干什么?织毛衣是一种活动。(出示图片)踢足球也是一种活动。你们知道,人还有哪些活动呢? ——了解人的许多活动,感受生命的丰富。 四、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能动 人们怎么会有那么多活动呢?是因为人的身体的许多部位能动。 1、边动边记录:你的身体有哪些地方会动的? ——记录在纸宝宝上。 2、讲讲哪些地方能动,讨论: 这个地方能动使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如果不会动会怎么样? 这里会生什么病? ——通过“能动”和“不能动"的比较(在感受不会动时,可以请 孩子尝试不动某部位,做一件事,可以有这样的指导语“瞧,不动不行吧”、“动了才方便呢"等等),感受活动部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介绍骨折、脱臼。 ——与生活保健相融合,如果能与本班孩子的健康情况相结合则更好。 五、我们身体会动的地方还很多,我们以后慢慢去发现 ——这个活动还没有完,因为事实上,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发现 还没有停止,可以在教室挂本本子,供孩子进行专题记录。 活动延伸: 我们身上除了这些能看得见的地方可以动,在看不见的身体里面也有会动的地方。下课后请你们去找一找,把你的发现和你的朋友分享一下! 教学反思: 幼儿在寻找会动的关节的游戏中,惊喜之态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主动积极地通过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充分反映了同伴间的相互合作之情。让幼儿在充分自主的活动中主动获得体验,体现了教育要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观念以及“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也体现了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这一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