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搭便车行为
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搭便车问题是一种发生在公共财产上的问题。是指经济中某个体消费的资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额,或承担的生产成本少于他应承担的公允份额。指一些人需要某种公共财产,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是常指宏观经济学中的公共品的消费问题。
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搭便车行为妨碍市场的自动调节过程。因此,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能够克服“搭便车”行为,这是各种意识形态的一个中心问题。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可找到搭便车的例子,例如许多轮船公司不肯兴建灯塔,他们可以获得同样的服务,此种搭便车问题会影响公共政策的顺利制定及有效执行。
德国的高福利政策也是搭便车问题的例子,高收入者支付的高额税收对同样享用高福利(医疗、教育)的低税收贡献者来说是被后者“搭了顺风车”。
搭便车问题的经济学含义
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物品的消费和生产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给市场机制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搭便车问题。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
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由于没有红绿灯的控制,每辆车都急于通过路口,从而导致路口变得更加拥挤,每辆车都无法通过。设置一个红绿灯的成本为50,000元,一年该路口通过100,000辆汽车,每辆汽车由于能够顺利的通过路口而节约的成本为10元。由于节约的成本1,000,000元大于50,000元,设置红绿灯是有效率的。
市场会提供这个有效率的结果吗,可能性比较小。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利益这种机制失灵。对于红绿灯提供者而言,他必须能够把那些不付钱而享受红绿灯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否则他将无法弥补生产成本。而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搭便车。消费者这种行为意味者生产公共产品的厂商很有可能得不到弥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在长期中,厂商不会提供这种物品,这使得公共物品很难由市场提供。
克服搭便车问题的制度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导致市场在公共物品供给上是无效率的,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给主要是由政府来提供的,但也有私人提供的。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不等于政府生产全部公共产品,单纯由政府生产和经营公共产品,由于多种原因往往缺乏效率。因此,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生产公共产品。特别是对准公共产品,政府常常通过预算或政策安排给企业甚至私人企业进行生产。还有政府也可能通过对生产公共产品的企业进行补贴的方式来鼓励公共产品的生产。公共物品提供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政府提供。政府直接向公民提供各种公共物品,这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的方式。如国防、安全、公共道路、给排水等。
2、政府与私营机构签订合同。国家与企业签订经营公共产品,这是最普通、范围最大的一种形式。适应这一形式的公共产品成本,主要是具有规模经济的自然垄断性产品,如大部分基础设施。如国家允许私人企业以建设——经营——转让(BOT)的方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及服务的提供,即政府允许私人企业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并通过若干年的特许独家经营,等到收回自己的投资并获得利润后,再由政府接收该公共基础设施。如广西的马江至梧州高速公路。
3、政府授予私营机构经营权。政府将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以授予经营权的方式,委托给私人公司经营,如自来水公司、供电等。此外,还有很多的公共服务项目也是由这种方式经营的,如政府将城市卫生管理、绿地维护、市政设施维护等委托私人管理。
4、政府给提供公共物品的私营机构提供补贴。例如,补助津贴、优惠贷款、减免税收等,政府提供财政补贴的主要领域是科学技术、基础研究、教育、卫生保健、住房、图书馆、博物馆等。
5、私人提供。以广播节目为例。广播节目是公共物品,既无竞争性,也无排他性。但却有私人提供。如私人电台,或者私人办的节目。在中国的官办电台里,一些节目也承包给私人。提供广播节目的私人,如私人电台或承包官办电台的节目的个人或者企业,虽然不能从广播节目的消费者中收取费用,但却可以向广告发布者收取广告费。一些海上灯塔也是有私人经营的,经营者虽然没有办法向使用灯塔的船只收费,但却可以向港口收费,因为如果港口不交费,灯塔经营者就关闭灯塔,从而船只也就不能来你这个港口了。这与广告商愿意交付广告费是同样的道理。这两个例子涉及到复杂的合约安排问题,希望详细了解的读者可以学习《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合约理论。
2. 搭便车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搭便车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于团体利益同分,责任与成本却由团体的每个成员承担,这样便会出搭便车的投机心理与行为。搭便车的根源是一种投机心理,投机者抱着就算我不做,总会有别人做的想法碰运气。
在集体行动中一个人到底出了多少气力往往难以考证,无形中给搭便车者提供了机会。但是搭便车的人多了,总体效率必然降低、甚至损害集体利益,出现所谓的搭便车困境。安排任务时不妨针对个人、按劳分配,不给搭便车者提供机会。
搭便车后果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搭便车行为妨碍市场的自动调节过程。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能够克服搭便车行为,这是各种意识形态的一个中心问题。
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利益这种机制失灵。对于红绿灯提供者而言,必须能够把那些不付钱而享受红绿灯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将无法弥补生产成本。
3. 什么是"免费搭车"现象
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危害与缺点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
搭便车行为妨碍市场的自动调节过程。因此,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能够克服“搭便车”行为,这是各种意识形态的一个中心问题。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
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由于没有红绿灯的控制,每辆车都急于通过路口,从而导致路口变得更加拥挤,每辆车都无法通过。
设置一个红绿灯的成本为50,000元,一年该路口通过100,000辆汽车,每辆汽车由于能够顺利的通过路口而节约的成本为10元。由于节约的成本1,000,000元大于50,000元,设置红绿灯是有效率的。
市场会提供这个有效率的可能性比较小。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利益这种机制失灵。对于红绿灯提供者而言,他必须能够把那些不付钱而享受红绿灯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否则他将无法弥补生产成本。
而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搭便车。
消费者这种行为意味者生产公共产品的厂商很有可能得不到弥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在长期中,厂商不会提供这种物品,这使得公共物品很难由市场提供。
4. 搭便车是什么意思
搭便车亦称携播行为,是指动物利用其他动物作为运输工具的行为。常见于形体极小的动物。它们生活在地理位置分割很远的基地,靠自己是不能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如粪堆从一个粪堆到另一个粪堆的旅程,是靠附着在较大动物的利毛上完成的。
搭便车现象是指某种事情产生了正外部性,即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分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前者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后者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没有承担成本。
(4)免费搭车现象是对什么的一种比喻扩展阅读
搭便车现象在文化领域久已有之。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和《继承者们》收割无数少女心,于是国内就有《来自星星的继承者们》。几年前,《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热销,很快市面上就出现了奶酪系列丛书——《我不想动谁的奶酪》《谁也动不了我的奶酪》。
实际上,搭便车是许多商家惯用的策略,即借力强势产品迅速铺货,它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谁红搭谁的车背后折射的是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搭车作品具备一些共性:片名借用卖座影视作品名称或是其合体,甚至连海报都带有模仿痕迹,制作周期短、投入成本低。
搭便车现象可能对文化产业造成的显性或隐性的伤害。由于定性和取证困难,此类打擦边球的做法往往难以在法律上追责,维权成本高导致了被搭车的版权方往往并不与其交涉,搭车方要付出的代价几乎为零。
5. 免费搭车者的涵义
免费搭车者(Free Rider),又称搭便车者,在财政学上,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即消费者在自利心理的诱惑下,将试图不需要由自己提供公共产品或者不必由自己为公共产品提供付费,而希望坐享他人提供公共产品.由于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这类产品只要由人提供了,则其效应所及范围内,人们都是天然能够消费的而不管它是否为其消费提供了成本费用.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搭便车行为妨碍市场的自动调节过程。因此,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能够克服“搭便车”行为,这是各种意识形态的一个中心问题。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 世界观 ”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可找到搭便车的例子,例如许多轮船公司不肯兴建灯塔,他们可以获得同样的服务,此种搭便车问题会影响公共政策的顺利制定及有效执行。德国的高福利政策也是搭便车问题的例子,高收入者支付的高额税收对同样享用高福利(医疗、教育)的低税收贡献者来说是被后者“搭了顺风车”。
6. 经济学中如何解决免费搭车者问题
免费搭车者(Free Rider),又称搭便车者,免费搭车者是指,在一个有成千上万的人组成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完全有可能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赠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在财政学上,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实质上,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可找到搭便车的例子,例如许多轮船公司不肯兴建灯塔,他们可以获得同样的服务,此种搭便车问题会影响公共政策的顺利制定及有效执行。德国的高福利政策也是搭便车问题的例子,高收入者支付的高额税收对同样享用高福利(医疗、教育)的低税收贡献者来说是被后者“搭了顺风车”。
如何解决免费搭车者问题:
免费搭车者问题不可避免,公共物品或服务也不可或缺
由于免费搭车者问题的存在,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摊的合作性融资方式不能保证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有效供给。只有依靠政府部门使用非市场的方式---公共财政,来解决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问题了。在现实生活中,政府部门正是一方面以征税方式取得收入,另一方面又将征税收入转用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的。
在解决社会小群体搭便车问题时,强制性的融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