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生混沌修道决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重生混沌修道决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重生混沌修道决
作者:小平少爷
道德经
更新时间2010-5-21 16:09:47 字数:6821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
免费的,直接下载就行
⑵ 神祗之眼txt全集下载
链接:
《神祇之眼》是连载于17k小说网的玄幻奇幻类网络小说,作者是夜霜余。
⑶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作者:老子TXT下载
道德经原文
第一章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chén,通假字“沉”)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tuán)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jiàn),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xu)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mǐn mǐn)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泊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zhe);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xi)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及之。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zuī)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者贵。是以圣人披褐而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无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⑷ 杜甫的诗集下载
卷一
(开元、天宝间,公居东都,游齐、赵及归京师作。)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
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一作灵)籁,
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
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
令人发深省。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时甫父闲为兖州司马)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岱,
平野人青徐。
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
题张氏隐居二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
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
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
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
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
邀人晚兴留。
霁潭□(“檀”换鱼旁)发发,
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
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
归醉每无愁。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
萧然静客心。
椽曹乘逸兴,
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聊璧,
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
泓下亦龙吟。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秋水通钩洫,
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
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
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
遥忆旧青毡。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东岳云峰起,
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
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
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
骑马到阶除。
巳上人茅斋
巳公茅屋下,
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
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
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
难酬支遁词。
房兵曹胡马诗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画鹰
素练风霜起,
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
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
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宋公旧池馆,
零落首阳阿。
枉道祗从入,
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
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
悲风日暮多。
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
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
看(一作说)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
扁舟意不忘。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
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二仪积风雨,
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何坼,
遥连沧海高。
职司忧悄悄,
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
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
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
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
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
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
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树,
青天失万艘。
吾衰同泛梗,
利涉想蟠桃。
赖倚天涯钓,
犹能掣巨鳌。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垒土为山,
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诸焚香瓷瓯,瓯甚安矣。旁
植慈竹,盖兹数峰,□(上山下钦)岑婵娟,宛有尘外
格致,乃不知兴之所至,而作是诗
一匮功盈尺,
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
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覆,
香炉晓势分。
惟南将献寿,
佳气日氤氲。
龙门
龙门横野断,
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
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
川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
生涯尽几回?
李监宅二首(一作李盐铁)
尚觉王孙贵,
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
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
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
女婿近乘龙。
华馆春风起,
高城烟雾开。
杂花分户映,
娇燕入帘回。
一见能倾座,
虚怀只爱才。
盐官虽绊骥,
名是汉廷来。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
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
蔬食常不抱。
岂无青精饭,
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
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
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瑶草。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
北渚临清河。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原注:时邑人蹇处士在座)
云山已发兴,
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
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
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
从公难重过。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
(原注:时李之芳自尚书郎出齐州制此亭)
新亭结构罢,
隐见清湖阴。
迹籍台观旧,
气冥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
遗堞感至今。
芳宴此时具,
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
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荜兴,
得兼梁甫吟。
暂如临邑,至〔山昔〕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野亭逼湖水,
歇马高林间。
鼍吼风奔浪,
鱼跳日映山。
暂游阻词伯,
却望临青关。
霭霭生云雾,
唯应促驾还。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
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
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
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
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
谁欲讨□(艹专)羹?
不愿论簪笏,
悠悠沧海情。
郑驸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
留客夏簟青琅〔王干〕。
春酒杯浓琥珀薄,
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屋过江麓,
已入风磴霾云端。
自是秦楼压郑谷,
时闻杂佩声珊珊。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今夕行
今夕何夕岁云徂,
更长烛明不可孤。
咸阳客舍一事无,
相与博塞为欢娱。
冯陵大叫呼五白,
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
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
家无儋石输百万。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特进群公表,
天人夙德升。
霜蹄千里骏,
风翮九霄鹏。
服礼求毫发,
推思忘寝兴。
圣情常有眷,
朝退若无凭。
仙醴来浮蚁,
奇毛或赐鹰。
清关尘不杂,
中使日相乘。
晚节嬉游简,
平居孝义称。
自多亲棣萼,
谁敢问山陵?
学业醇儒富,
词华哲匠能。
笔飞鸾耸立,
章罢凤骞腾。
精理通谈笑,
忘形向友朋。
寸长堪缱绻,
一诺岂骄矜?
巳忝归曹植,
何知对李膺。
招要恩屡至,
崇重力难胜。
披雾初欢夕,
高秋爽气澄。
尊□(上三“田”下“缶”)临极浦,
凫雁宿张灯。
花月穷游宴,
炎天避郁蒸。
砚寒金井水,
檐动玉壶冰。
瓢饮唯三径,
岩栖在百层。
谬持蠡测海,
况邑酒如渑。
鸿宝宁全秘,
丹梯庶可凌。
淮王门有客,
终不愧孙登。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有美生人杰,
由来积德门。
汉朝丞相系,
梁日帝王孙。
蕴藉为郎久,
魁梧秉哲尊。
词华倾后辈,
风雅蔼孤骞。
宅相荣姻戚,
儿童惠讨论。
见知真自幼,
谋拙愧诸昆。
漂荡云天阔,
沈埋日月奔。
致君时已晚,
怀古意空存。
中散山阳锻,
愚公野谷村。
宁纡长者辙,
归老任干坤。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有客传河尹,
逢人问孔融。
青囊仍隐逸,
章甫尚西东。
鼎石分门户,
词场继国风。
尊荣瞻地绝,
疏放忆途穷。
浊酒寻陶令,
丹砂访葛洪。
江湖漂短褐,
霜雪满飞蓬。
牢落干坤大,
周流道术空。
谬惭知蓟子,
真怯笑扬雄。
盘错神明惧,
讴歌德义丰。
尸乡馀土室,
谁话(一作难说)祝鸡翁?
赠韦左丞丈济
左辖频虚位,
今年得旧儒。
相门韦氏在,
经术汉臣须。
时议归前烈,
天伦恨莫俱。
〔令鸟〕原荒宿草,
凤沼接亨衢。
有客虽安命,
衰落岂壮夫!
家人忧几杖,
甲子混泥途。
不谓矜馀力,
还来谒大巫。
岁寒仍顾遇,
日暮且踟蹰。
老骥思千里,
饥鹰待一呼。
君能微感激,
亦足慰榛芜。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裤不饿死,
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
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
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
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
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
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
行歌非隐沦。
骑驴三十载,
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
〔焱欠〕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
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
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
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
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
只是走逡逡。
今欲东入海,
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
回首清谓滨。
常拟报一饭,
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
万里谁能驯?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配极元都□(“门”内“必”),
凭高禁御长。
守祧严具礼,
掌节镇非常。
碧瓦初寒外,
金茎一气旁。
山河扶绣户,
日月近雕梁。
仙李蟠根大,
猗兰奕叶光。
世家遗旧史,
道德付今王。
画手看前辈,
吴生远擅场。
森罗移地轴,
妙绝动宫墙。
五圣联龙衮,
千官列雁行。
冕旒皆秀发,
旌旆尽飞扬。
翠柏深留景,
红梨迥得霜。
风筝吹玉柱,
露井冻银床。
身退卑周室,
经传拱汉皇。
谷神如不死,
养拙更何乡?
高都护骢行
安西都护胡青骢,
声价〔焱欠〕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
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
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
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
交河几蹴会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
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
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
何由却出横门道?
赠翰林张四学士
翰林逼华盖,
鲸力破沧溟。
天上张公子,
宫中汉客星。
赋诗拾翠殿,
佐酒望云亭。
紫诰仍兼绾,
黄麻似六经。
内颁(一作分)金带赤,
恩与荔枝青。
无复随高凤,
空余泣聚萤。
此生任春草,
垂老独漂萍。
倘忆山阳会,
悲歌在一听。
赠陈二补阙
世儒多汨没,
夫子独声名。
献纳开东观,
君王问长卿。
皂雕寒始急,
天马老能行。
自到青冥里,
休看白发生。
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
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
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
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
空有鹿门期。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
重与细论文?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巢父掉头不肯住,
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流天地间,
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
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一作玉女)回云车,
指点虚无引归(一作是征)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
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
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馀,
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
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
道甫问讯今何如?
兵车行
车辚辚,
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廷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
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
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
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穹,
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
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
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
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
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
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
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
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
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
日晏昆仑邱。
黄鹄去不息,
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
各有稻粱谋。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赤县官曹拥才杰,
软裘快马当冰雪。
长安苦寒谁独悲?
杜陵野老骨欲折。
南山豆苗早荒秽,
青门瓜地新冻裂。
乡里儿童项领成,
朝廷故旧礼数绝。
自然弃掷与时异,
况乃疏顽临事拙。
饥卧动即向一旬。
敝衣何啻联百结。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
此老无声泪垂血!
病后遇过王倚饮赠歌
麟角凤觜世莫识,
煎胶续弦奇自见。
尚看王生抱此怀,
在于甫也何由羡?
且过王生慰畴昔,
素知贱子甘贫贱。
酷见冻馁不足耻,
多病沈年苦无健。
王生怪我颜色恶,
答云伏忱艰难遍:
疟疠三秋孰可忍?
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胝,
肉黄皮皱命如线。
惟生哀我未平复,
为我力致美淆膳。
遣人向市赊香粳,
唤妇出房亲自馔。
长安冬□(艹俎)酸且绿,
金城土酥静如练。
兼求畜豪且割鲜,
密沽斗酒谐终宴。
故人情义晚谁似?
令我手脚轻欲旋。
老马为驹信不虚,
当时得意况深眷。
但使残年饱吃饭,
只愿无事常相见!
示从孙济
平明跨驴出,
未知适谁门。
权门多〔口尊〕沓,
且复寻诸孙。
诸孙贫无事,
客舍如荒村。
堂前自生竹,
堂后自生萱。
萱草秋已死,
竹枝霜不蕃。
淘米少汲水,
汲多井水浑。
刈葵莫放手,
放手伤葵根。
阿翁懒惰久,
觉儿行步奔。
所来为宗族,
亦不为盘飧。
小人利口实,
薄俗难具论。
勿受外嫌猜,
同姓古所敦。
杜位宅守岁
守岁阿戎家,
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
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
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
烂醉是生涯。
元都坛歌寄元逸人
故人昔隐东蒙峰,
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
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元都坛,
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归夜啼山竹裂,
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诚长往,
芝草琅〔王干〕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
致身福地何萧爽。
⑸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TXT下载
《道德经》.txt下载: https://sn9.us/file/22215238-408937561 点击普通下载即可,希望您能满意^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