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柳公权学习了什么人的书法才创作了“柳体”
柳公权最终可以获得“柳体”的名声,是与另外一位楷书大家颜真卿分不开的。柳公权从颜真卿的书法中所得最多,正是因为受到了有着“颜筋”之称的颜真卿楷书的指导,他才创立了流传千年的“柳骨”。宋代着名诗人、书法家、文坛领袖苏轼说道: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
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说道:柳书,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
柳公权的书法学习颜真卿,主要是首先学习颜真卿书写时的法度。颜真卿楷书在笔法、结字方面,法度甚备,柳在此基础上损益,使之更加完备,并形成了自己书法的特色。
其次,他学颜真卿书法中雄媚之书风。变颜真卿书风雄中有媚为自己的秀中有雄。他是学颜真卿人格与书品的结合。颜真卿的高尚人格与颜书的风格二美并具,字里行间都能看出来颜真卿高尚的人格。柳公权经过仔细地体会,终于完善了自己的书法,也是达到了书美、人美契合的典型。
最后,他学习颜真卿书法中的变法精神。颜真卿在王羲之书法的境界之外,另外开拓恢宏境界,所达到的成就不仅可以与王羲之比肩,而且还为盛唐创立属于自己时代的书风,奏响了盛唐书法的新声音。
柳公权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又对颜真卿的书法加以改变,终于创造出来了的新的书体,丰富了大唐的书法文化。柳公权在学习上是非常广泛的,他不仅仅向其他书家学习书法技巧,同时他也向民间书艺,例如从北碑汲取养料。
柳公权能够化身为书法巨人,既需一颗慧心,取质、取量、取度,炼形、炼神、炼韵,加以冶铸,又需要不凡的身手,刻苦的磨炼,尤要以自己的性灵和人格去化入。柳公权之所以成就了柳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送梨帖》是东晋时期着名书法家王献之所写,整体字形体势纵长:如“三”字三横写成三点,几成纵势,如高山坠石。“百”字长引第二笔,体势奇特。“殊、佳”亦呈长纵之势,两字右偏旁峻拔神纵。
《送梨帖》“今梨三百”4字,字距平均。初看变化不大,细品仍见匠心,“梨”字书写行中见草,缓中见疾,上端“利”字左侧为行书书写,掠笔左出后,即原路回锋,长曳其笔,外拓挥洒出弧线。动与静的关系、点与线的关系在“梨”字都得以体现。“晚”字外紧内松,末笔呈章草笔意。
《送梨帖》的书风与《鸭头丸帖》的侧锋纷批和《鹅群帖》的潇洒跳宕不同,却与怀素所书《苦笋帖》相似,均开合有度、闲雅淡逸。《送梨帖》左右结构的字如“晚、殊、佳”大开大合,旷阔畅达。灵秀之处在于点的处理,如拓本“梨”字首笔长啄、“雪”首笔短勒、“佳”字右偏旁首笔短点,最显着的是“三”字,勒笔全作侧笔。点在长线牵引的笔势中,呈现爽朗醒活之意。
柳公权从小学习二王的书法技法,终于在笔法大成之后再一次看到了王献之的作品,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自己的书法做出了改进,进一步让自己的书法水平得到了提升。
⑵ 求现代的,柳体书法大家柳体,写得很好的。 啊》
李纯博以前练柳体,他的字还不错,
现在学柳体很少有出名的,在下孤陋寡闻,就知道他。
另外也没人会专注一体的吧,那离书法家标准差远了。
⑶ 柳体书法:财源广进:想要财源广进样本字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柳体字取匀衡瘦硬,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财源广进主要是指财富和获得财富的方法,通过各种智慧和途径汇聚在一起,表达了人们的良好意愿和真实想法的词语,也常用在对商场朋友或个人的美化祝福和愿望。
中国的书法,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柔美的柳体,不羁的狂草,端正的楷书……汉字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
“字如其人”“见字如面”,中国文化中的方块字,不仅是语言沟通工具,还能塑造心性。“汉字有艺术欣赏的魅力,也有精神载体的价值。汉字的古今同脉也是是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根基,不仅仅体现在它客观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还在于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典文字,超越了文字记录语言的一般属性,成为独具特色的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系统。
⑷ 我想要柳体高手朋友的QQ,自己暂时学柳体遇到一些问题比较困惑,想得到他们的帮助,请求大家的帮忙……
硬笔字帖里目前尚未发现有人柳体写得很好的。因此,建议你毛笔写柳体字是一条很好的书法入门之路,写柳体字主要练的是间架结构,把字写正是很重要的一环,用笔要学会运笔。何谓运笔就是指笔锋的运行路线,按照字帖认真学习,每天不要求写多少字,但每个字一定要以写好为基础,日练半小时多加练习即可。
⑸ 自己练习柳体书法,觉得柳字很有劲,有人说写练字先练颜体,也有说欧体的,弄的我很迷茫,该练什么呢
颜、欧、柳、赵楷书四大体,都好,只是特点有些不同、风格有点差异,练哪种体,取决于自己的喜好、老师的优势、发展的方向等等,可以请教一下老师,如果没有就近的老师,我觉得你先多看看这四种书体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做决定,每种字体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刚刚经过科班培训的,我们的老师(是大学书法老师、教授、博导、书法家),主张我们练颜体,尤其不太主张练柳体,但这仅供你参考。我本人也喜欢颜体,练楷书可以练一段颜体后,练练魏碑,比如《张猛龙碑》等,这样可以互相补充各种书体的优劣势。建议你先不要练柳体,供你参考。
⑹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也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练习毛笔字用尽了八缸的水,清洗砚台把涝池里的水都染黑了。借鉴了许多名家的手笔,才在书法上获得龙飞凤舞般的造诣。
一、此句出自柳公权练字的故事。
二、故事内容
柳公权小时候聪明过人,酷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他经常在别人面前炫耀。有一天,一个卖豆腐的老人觉得柳公权太骄傲了,便说他的字写得并不好,柳公权很不高兴地让老人写字来看看。老人说自己是粗人,写不好字,让柳公权去城里看看,柳公权便独自去了城里。
一进城,柳公权就看见大槐树下一个独臂老人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柳公权便跪在老人面前,希望拜他为师,禁不住柳公权的哀求,老人便答应了,老人用右脚写下: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6)如何免费获得柳体扩展阅读
柳公权的简介:
柳公权,生于778年,字诚悬。唐朝中期着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柳公权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着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等。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⑺ 柳体字当如何用笔,其最注重得是!
执笔在指,运笔在腕;书写纸上,形成点画,积点画而后成字体。因此字体的形态 表现如何,关键在于点画的用笔如何。举凡点画的起止长短,方圆肥瘦,偃仰向背,正 直弧斜,轻重徐疾,虚实映带以及转折顿挫,藏锋露锋等等用笔问题,也就关系到字体 形态的表现问题。各家字体在用笔上都有它一定的讲究和方法,从而就形成了他的一定 特征。所以初学临摹的人,必须首先抓住这些带有关键性的特征,才容易把字临摹得相 似或近似。关于柳字的用笔特征,应掌握如下几点: 1、由于颜书以丰筋胜,柳书以骨力胜,世人皆以“颜筋柳骨”并称。同时也正因为 此,一般初学柳字的人,往往过分偏重于骨力的一面,而忽略了柳书于劲健之外,尚富 有丰腴妍润的一面,而将柳字临写得过分枯瘦,这一点必须加以留意。 2、柳体字用笔是“方笔”和“圆笔”并用的,“方笔”指在起笔和收笔处笔画有棱角,而 呈方的形状,并不是指什么角度正好九十度。用笔方法,主要是逆锋起笔,如写横画, 在逆锋向左上角起笔后,就要向下落笔(这叫做欲横先竖),再转锋向右行笔;收笔时用 “回锋收笔”。如写竖画,在逆锋向左上角起笔后,就要向右横落笔(叫做欲竖先横),再 转锋向下力行。如写撇,欲左下先右上(柳字在撇画或竖画,每多强调用“方笔”,所以 在起笔时,时常出现用二次转锋折笔,要比一般多一个棱角)。如写捺,欲右下先左上, 这些都称为“逆锋”笔法。在行笔时用铺毫,笔画尽处,每用顿笔。这样用笔,就叫“方 笔”,方笔点画,厚重遒劲。 圆笔指写出的点画呈圆形,圆笔在起笔后用裹锋,不使笔锋分散开。行笔不折不顿, 写到尽处,一住即收,无有折锋痕迹。这样用笔,称为“圆笔”。柳体圆笔点画,格外显 得丰润而圆浑。 3、横画起笔方整,全用折锋起笔,从长短看,有短横长横之分,短横体态粗壮, 所以按笔较重,长横伸左取势,中段稍瘦,所以行笔至中段时,须稍提锋。柳体长横在 顶盖、中腰或底托部位时,都比一般为长,有时还长得比较突出。横画笔势,虽向右上 取微含耸肩状态的斜势,但要使人一眼看来有安适平稳的感觉。有时横画两头微低,中 间高拱如覆舟的样子,这在横画较多的字如“书”,“昼”,“真”、“兵”等字都配用此画。另 凡居于左偏旁的字如“木”、“扌”、“言”等偏旁的短横,为了要让右关系,右端要稍尖,人 称之为“右尖横”;或居于右偏旁的字如“才”、“寸”等偏旁的短横,为了要迎左的关系, 一般都用“左尖横”即左端比右端要狭窄些。玄秘塔碑。 4、竖画起笔,折锋非常突出,有垂露和悬针之别,都根据字势需要而定。中竖每 多用垂笔悬针,空抢收笔,力在抢尖。左右竖画,有相向和向背之分,如范字“圆”,“臣”, “雕”、“皆”等的竖画,相向形态,都较突出。 5、柳字的“点”,方圆并用,变化较多。其在“宝盖头”的首点,多用竖式方折之点, “宝盖头”左点,每多借用短竖为点,如范字“官”、“宅”等。另如“文字头”的首点,或方 或圆,都用侧式。方点体势,斩钉截铁,圆点体势,丰厚滋润,如范字“主”、“玄”之点。 6、柳字的撇,速度较快;柳字的捺脚较长,捺尾较细。撇捺相交之笔,轻撇重捺, 一如颜法。 · 7、“火点底”的横四点,其中间二直点,多参用短竖成点;其在“绞丝旁”的下三点, 其中间一点,也以短竖出现;“水旁点”的末点,其挑尖须对准首点尾部,以求上下呼应。 8、凡“口”、“曰”等类四角围框之字,其上两角较下两角宽阔,所以竖画落笔后, 须由上向下斜下,两面对称,形同量米升斗之状。 9、凡“口”形框内如空无笔画,则“口”框的左面竖脚须伸出框外,如“口”形框内含 有其他点画者,则右面竖脚必须伸出框外,临摹时要分辨清楚。 10、凡“木”字之撇,(包括木字旁)其撇出的头部,一般都枕搁在竖画上,见范字 “林”字。 11、“竖弯钩”其弯部一路圆转,见范字“礼”字。 12,范字“风”字的横折斜弯钩,其弧度大致相当于圆周的三分之一;钩笔特别丰 厚饱满,全从褚法中来。
⑻ 西安一工地挖出了唐代柳公权的碑文,这块碑的价值有多高
继去年发现唐代着名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的罗婉顺墓志之后,2021年3月17日,西安又发现了唐代着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的神道碑。不过可惜此碑已经不完整。
3月18日,不少人在新浪微博、抖音等平台看到这样一条信息:“西安一工地挖断唐代柳公权石碑”。文字内容介绍:“3月17日晚,位于西安市枣园北路的一处工地挖出唐代着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的石碑,但已被施工方严重破坏。据现场围观群众说,3月16日下午4时左右,一辆挖掘机在作业时将埋于土中的石碑挖成了两段。
为何柳公权的书法如此珍贵?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着名书法家、诗人,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柳公权幼年好学,善辞赋,懂韵律。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后柳公权封河东郡公,亦称“柳河东”。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聊起中国的书法时,更多的是感受古人的智慧。而柳体字的柳公权,则是书法智慧的集大成者。他自幼便苦学书法,书艺初学当朝书法大家徐浩,继之临摹颜真卿,钻研王羲之、王献之,后来学习初唐四大家,即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博采群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柳体风格。柳公权的书法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着称,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柳体”自创一格,与颜真卿之体合称“颜筋柳骨”。
⑼ 怎样能写好柳体字啊,高手谈谈心得!!!
可以先买毛质较硬的毛笔来写,然后就要多多临摹,多用心去体会,去揣摩.体会它那种骨感,那种刀切斧剁,强硬不屈而又刚中带柔的感觉
⑽ 柳公权字体是否免费
需要用柳公权字体,可以采用集字的办法。选择比较好的字帖找到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