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电子厂上班好吗
不建议进厂,如果你是第一次的话可以去尝试一下,我是在电子厂呆过10年的人给你的一句话,有想法就去做销售业务性的行业电子厂上班,一般不过是个流水线工人。除非你做技术骨干或者高级管理。还可以的,里面清闲,工作不累、就是工资一般。
我们生活在比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有恨才有爱,有坏才有好,有他人和他人所做的事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一切都在比较中才能存在,没有丑便没有美,没有失去便没有得到。
我们只需要一个我真爱的人和真爱我的人,在一起,我们的人生便圆满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利,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得到真爱。有一个人爱上你的所有,你的苦难与欢愉,眼泪和微笑,每一寸肌肤,身上每一处洁净或肮脏的部分。
真爱是最伟大的财富,也是唯一货真价实的财富。如果在你活了一回,未曾拥有过一个人对你的真爱,这是多么遗憾的人生啊!
生活中的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定律是一种理论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况、特定尺度下的现实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会失效或者不准确。
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描述宇宙当中的所有情况,也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能完全正确。人生同样有其客观规律可循。
一、生活定律 痛苦定律:死无疑是痛苦的,然而还有比死更痛苦的东西,那就是等死。
幸福定律:如果你不再总是想着自己是否幸福时,你就获得幸福了。
错误定律:人人都会有过失,但是,只有重复这些过失时,你才犯了错误。
沉默定律:在辩论时,沉默是一种最难驳倒的观点。
动力定律:动力往往只是起源于两种原因:希望,或者绝望。
受辱定律:受辱时的唯一办法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时就藐视它;如果连藐视它也不能,那么你就只能受辱了。
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是在手脚或舌头运转得比大脑还快的时候产生的。
化妆定律:在修饰打扮上花费的时间有多少,你就需要掩饰的缺点也就有多少。
省时定律:要想学会最节省时间的办法,首先就需要学会说"不"。
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顶上,有人站在山脚下,虽然所处的地位不同,但在两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对方,却是同样大小的。
失败定律:失败并不以为着浪费时间与生命,却往往意味着你又有理由去拥有新的时间与生命了。
谈话定律:最使人厌烦的谈话有两种:从来不停下来想想;或者,从来也不想停下来。
误解定律:被某个人误解,麻烦并不大;被许多人误解,那麻烦就大了。
结局定律:有一个可怕的结局,也比不上没有任何结局可怕。
二、工作定律
安全定律:最安全的单位几十年没有得过安全奖(最安全证明你们安全没有做工作)
需要定律:同样两个相同的单位,同样的办公费。多少年以后,发生了变化(证明你们单位办公不需要那么多的钱)出来反对,这种成功的概论会归结为零。
评比定律:领导认为谁好,谁就好。(只要领导看你不顺眼,再辛辛苦苦地工作也是白费力气。)
一票否决定律:在一个单位,比如升工资,比如提拔任用,一个人提出来,往往成功的概率最大,而另一个人站
接受教育定律:每个单位都有吊儿郎当不好好干工作的人。但领导往往在批评这些人的时候,这些人恰恰不在场,于是,便出现了遵纪守法的人,经常接受教育的尴尬局面。
哭闹定律;那个部门没有几个因为经常的哭闹而得到了实惠,他有什么理由不经常哭闹下去。(此定理也适用那些经常在领导面前叫苦叫累的部门)
能者多劳定律:在同一科室里,有的人虽然在其岗,但却不能胜任本职工作,那他的工作只能由能胜任该项工作的人去代劳。
不平衡定律:年年当先进的部门或个人,一年没有当先进便想不通;从未当先进的部门或个人,当上先进后便想不到。
少劳多得定律:一般的单位,都分为合同工、(过去称为正式工)协议工、临时工等等。拿钱越少的工作量越大,而且越容易被解雇;拿钱越多的越没有多少事情可干,而且最不容易被解雇。
B. 电脑CPU和内存条各是做什么工作的
如果把计算机比成一个蛋糕房,CPU就是蛋糕制作人员,人员越多技能越高生产也就越快。内存好比运输通道和搬运工,不停的把原材料从仓库里源源不断的送给蛋糕制作人员制作,通道越大能同时走的人就越多。总线可以看成搬运工的搬运速度。硬盘、闪存、光盘可以看成是仓库,里面存放了很多原材料。所以一台电脑不能单看一个部件是否强劲,我们要的电脑应该是一个性能均衡的综合体。因为某个单一环节的薄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速度。
C. 电脑里的内存条有什么用具体负责什么工作
内存的作用:
内存在电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以及高速缓存(CACHE)。只不过因为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储器。
通常所说的内存即指电脑系统中的RAM。 RAM有些像教室里的黑板,上课时老师不断地往黑板上面写东西,下课以后全部擦除。RAM要求每时每刻都不断地供电,否则数据会丢失。
如果在关闭电源以后RAM中的数据也不丢失就好了,这样就可以在每一次开机时都保证电脑处于上一次关机的状态,而不必每次都重新启动电脑,重新打开应用程序了。但是RAM要求不断的电源供应,那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即给RAM供应少量的电源保持RAM的数据不丢失,这就是电脑的休眠功能,特别在Win2000里这个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休眠时电源处于连接状态,但是耗费少量的电能。
按内存条的接口形式,常见内存条有两种:单列直插内存条(SIMM),和双列直插内存条(DIMM)。SIMM内存条分为30线,72线两种。DIMM内存条与SIMM内存条相比引脚增加到168线。DIMM可单条使用,不同容量可混合使用,SIMM必须成对使用。
按内存的工作方式,内存又有FPA EDO DRAM和SDRAM(同步动态RAM)等形式。
FPA(FAST PAGE MODE)RAM 快速页面模式随机存取存储器:这是较早的电脑系统普通使用的内存,它每个三个时钟脉冲周期传送一次数据。
EDO(EXTENDED DATA OUT)RAM 扩展数据输出随机存取存储器:EDO内存取消了主板与内存两个存储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他每个两个时钟脉冲周期输出一次数据,大大地缩短了存取时间,是存储速度提高30%。EDO一般是72脚,EDO内存已经被SDRAM所取代。
S(SYSNECRONOUS)DRAM 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为168脚,这是目前PENTIUM及以上机型使用的内存。SDRAM将CPU与RAM通过一个相同的时钟锁在一起,使CPU和RAM能够共享一个时钟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每一个时钟脉冲的上升沿便开始传递数据,速度比EDO内存提高50%。
DDR(DOUBLE DATA RAGE)RAM :SDRAM的更新换代产品,他允许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传输数据,这样不需要提高时钟的频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
RDRAM(RAMBUS DRAM) 存储器总线式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DRAM是RAMBUS公司开发的具有系统带宽,芯片到芯片接口设计的新型DRAM,他能在很高的频率范围内通过一个简单的总线传输数据。他同时使用低电压信号,在高速同步时钟脉冲的两边沿传输数据。INTEL将在其820芯片组产品中加入对RDRAM的支持。
内存的参数主要有两个:存储容量和存取时间。存储容量越大,电脑能记忆的信息越多。存取时间则以纳秒(NS)为单位来计算。一纳秒等于10^9秒。数字越小,表明内存的存取速度越快。
虚拟内存作用:
内存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很大,电脑中所有运行的程序都需要经过内存来执行,如果执行的程序很大或很多,就会导致内存消耗殆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Windows中运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即拿出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充当内存使用,当内存占用完时,电脑就会自动调用硬盘来充当内存,以缓解内存的紧张。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电脑只有128MB物理内存的话,当读取一个容量为200MB的文件时,就必须要用到比较大的虚拟内存,文件被内存读取之后就会先储存到虚拟内存,等待内存把文件全部储存到虚拟内存之后,跟着就会把虚拟内里储存的文件释放到原来的安装目录里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对虚拟内存进行设置吧。
显存:
显存,全称显示内存,即显示卡专用内存。显存对于显卡就好比内存对于整台电脑,地位非常重要,它负责存储显示芯片需要处理的各种数据。显存容量的大小、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脑的显示效果。
D. 存储设备(如内存卡、U盘、硬盘)一线大厂工作人员进!!!分全掏出来了!!!
1 物理坏道要隐藏只有做低格,而有坏道的盘低格多做几次盘也差不多了,不要隐藏直接换盘更好。
2 逻辑坏最多就是损坏文件,磁盘检查或是高格就能解决。
3 win下就能直接检查,选中磁盘,右键点属性,工具里选磁盘检查,两个勾全打上(即检查磁盘表面并修复)运行就可。
4 都会
5 磁盘的写入规范是这样的,接到写入请求,则在文件分配表中寻找最近的未使用的空间扇区开始写入,然后重复这个过程。为什么不从头连续写入,这并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不这样做。这是因为第一这样需要更多地移动磁头,效率很低,第二删除改写一些文件后自然留出空隙,如果每次写入都要重新安排空间排列的话,速度慢难以忍受。第三磁盘前部空间一直被读写,增加了损坏的概率。在写入寿命限制较大的SSD固态硬盘中,还有专用的分配技术使写入尽量分散到各个单元,而不是集中于某些部分(比如磁盘整理的按序排列就是很坏的一个例子)。
磁盘碎片整理,表面扫描,全盘病毒检查之类的繁重磁盘操作做多了都有害无益。碎片整理带来的效率提升并不大,如果家庭用,1-2年格盘重装一次系统的话,完全可以不做碎片整理。U盘,闪存卡,SSD硬盘都不应做磁盘碎片整理,影响使用寿命。
E. 电脑的硬盘和内存条各有什么用它们的作用都是用来存资料
硬盘起一个存储作用,它是用来保存计算机的所有资料,比方说我们用的WINDOWS,OFFICE,WORD,PHOTOSHOP,自己打的文件,通通都保存在硬盘上。
内存,是指我们运行的程序放置的地方,比方说我们正在用WINDOWS的话,那么这个WINDOWS就调入了内存,假定说我们在用WORD排版的话,那么WORD就进入了内存。通俗地说就是内存就是正在运行程序的地方。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象演员唱戏一样,平常所有的演员都在舞台之后,这就象硬盘,所有资料都在硬盘上;当那一个演员要上演时他就上台,内存就相当于舞台,那个程序要用,它就被调入内存,不用后通出内存。
从这个比方可以看出,硬盘与内存都是越大越好,硬盘越大存储的资料越多,内存越大,同时运行的程序越多。好比舞台越大,上去的演员越多一样。
从硬盘到内存当然是由CPU来指挥完成的。
我们再来探计一下大小的概念:
1byte(b)=1字节 =1个英文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如储存纯文字,其大小约相当于一个小图书馆。
一般来说现在硬盘的大小主要有20g 40g 60g 80g 120g 160,用的最多是40g,80g.也是性价比最好的,一般价格在400-600元。
内存的大小,一般有128m,256m,512m,如果是win2000或WINXP操作系统最少应有256m内存,否则内存是一个瓶颈,计算机速度会大受影响。有条件应该用512M内存。
F. 生产笔记本电脑的纬创电子厂,流水线上主要做些什么工作
SMT流水线,保证打板正常按时完成:备料,应对随时会出现的机器异常故障,应对SMT环节出现的各种状况。
ASSY流水线:组装笔记本电脑,将笔记本的的各种配件组装起来,PCB,LED,硬盘,网卡,键盘,内存条,机构壳,锁螺丝等等。每个人负责一个步骤。
G. 做制造手机、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的工作好吗累吗工资待遇怎么样
做制造手机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一般是在工厂里面上班,在工厂里面上班的话,工资待遇只是一般,如果不加班的话就不多,加班的话就高,但是也是挺累的,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
H. 高手指点:最近买电脑,发现联想等品牌机的硬件(CPU、内存条等)都是别的厂商生产的,那联想干了什么啊
尊敬的用户您好:
主板和显卡都有个叫着芯片组的东西,这东西国人生产不出来(也不是生产不出来,出来了也是水货),基本上都是英特尔,英伟达,AMD这几个公司生产出来的。然后像华硕,技嘉,昂达,七彩虹等等这些厂家,购买芯片组,加上自己公司生产的单片机芯片和芯片组融合,组成主板显卡这些东西。所以市场上主板和显卡的品牌比较多。CPU这东西只有Intel、amd两家做,准确的来说现在电脑99.8%的用的CPU都是他们做的,剩下的就是国家级用的必须自己生产(涉及安全问题)。硬盘和内存这东西就不用说了,分好和不好,目前硬盘有西数和希捷两大品牌。
像联想、惠普、宏基等这些知名电脑品牌,大多就是主板是自己的,其他的都是和其他公司合作的。他本身没那个条件和技术去做所有的配件,主板的技术比较偏低,所以一般的像联想这些企业选择自己的主板品牌。当然,只是他们自己的BIOS,硬件也还是找别的厂家合作,然后加上自己的商标。
这时候你可能问了,那这样我还不如去直接组装一台了?
兼容!售后!这两个是不小不大的问题,但是电脑品牌商正是靠这两个东西吃饭。
CPU和显卡以及主板芯片组的兼容。目前官方没有准确的数据来说明哪个和哪个兼容好。正是通过电脑品牌商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在使用中出现情况的概率,来把哪个芯片组和哪个CPU进行搭配。其实如果你要是把这些参透了就完全可以自己去电脑城配机子了。售后就更不用说了,一般的主板显卡内存等配件的保修只在当地保修,除了市你就保不成了。这就构成了你配的电脑在外地出了毛病无法维修的情况。电脑商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有售后地点,而且是联保。这就走遍全中国都可以维修了,而且大多两年之内免费。
希望可以帮到您
I. 从事电脑工作的进。。。。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文全称中央处理器。
从1971年intel发布了全世界第一款微处理器芯片4004以来,它的发展速度之快实在令人咋舌。
摩尔定律:每十八个月集成电路的复杂度和晶体管的数量会翻一倍,而价格同时下降一半。就目前的计算机市场来看,除了显卡集成度的增长速度如脱缰野马一般远远的抛离了摩尔定律的长期趋势线,intel和AMD在其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一直向世人完美的诠释着定律长久不变的魅力,执迷不悔地沿着这条路发展下去,从AMD的官方网站(http://www.amd.com/)公开的资料便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它的CPU开发部门分为两个设计小组,如一个小组开发出新内核的产品,接下来要花6个月的时间来改进缓存(cache)方面的性能,完后还要再花6个月的时间改进内核,用以提高性能(大家可以从Athlon的发展流程清晰地看出这12个月的变化),等到再经过6个月的市场销售期,另一个设计小组的全新内核产品又问世了,6+6+6=18个月—恰好符合摩尔定律!
CPU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分为4位微处理器、8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32位微处理器和已经初露端倪的64位微处理器。掐指一算,CPU从最初的4位发展到现在的32位只经历了短短十年的时间,期间各微处理器的代表产品如下:
4位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4004处理器
8位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8080、8085处理器
摩托罗拉公司的MC6800处理器
16位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8086、80286处理器
32位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80386处理器
准32位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80386SX处理器
大多数国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都是从采用80286处理器的个人电脑开始的,那时我们亲切的把它称为286,不过当时的生活水平可没有几个人能买得起计算机,个别的企业在花重金购进后也跟宝贝儿似的,恨不得能用个玻璃罩给罩起来,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1985年80386和1989年80386SX的问世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转折点出现在1989年intel推出的80486处理器上,80486在80386的基础上集成了80387协处理器(浮点运算功能)和8KB高速缓存,使得微处理器的性能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洽逢当时国民经济呈增长趋势,486电脑便开始以缓慢的速度“走”入了老百姓的家庭当中。到了1993年,就像大家现在期盼Pentium4的心情一样,梦幻般的CPU诞生了,它就是“奔腾”(Pentium),按当时习惯的叫法我们还称它为586,但是intel公司为了挤掉其它CPU厂商,保护自己产品的商标,在其申请x86为自己商标失败以后.便统一将这一代(586)的产品注册命名为“奔腾”,并开始在我国作电视广告,现在回忆起来印象最深的当数那句公告词“intel,computer inside”。从此之后,奔腾时代开始了!不过当年还是小字辈的超微(AMD)公司在同年推出了K5处理器;仅相隔一年,IBM公司也推出了Cyrix 6x86系列处理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intel想垄断CPU市场的算盘落空了,这位巨人当然不会等闲视之,为了占领服务器市场和稳固个人计算机市场它相继推出了Pentium Pro和Pentium MMX,真正的CPU大战开始了……
不久,cyrix被逐出舞台,人们期待的三足鼎立就此宣布结束.
当时人们以为intel很快变会统一cpu市场,不过今天的事实证明,这是遥远的路~
硬盘
大家都知道,目前占主流的硬盘接口有IDE和SCSI两种,那么这两种接口又是如何诞生的呢?二者之中历史资历更深的是SCSI,它的前身是1979年由美国的Shugart公司(希捷的前身)制订、并于1986年获得ANSI(美国标准协会)承认的SASI(Shugart?Associates?System?Interface,施加特联合系统接口)。而IDE则源于CDC(Control?Data?Corporation,数据控制公司)、康柏(COMPAQ)、西部数据(Western?Digital,以下简称WD)共同开发的磁盘控制接口,并于1989年由ANSI认可为ATA标准。
CDC的特点是不需大量追加设备即可构成电脑方的主控线路,?这也正是它在个人电脑上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早期的硬盘容量不过10MB到数十MB,甚至连今天的内存容量都不如而且价格极其昂贵,很少有个人用户有幸拥有硬盘。当时的硬盘所采用的磁头大多是高铁酸盐磁头或MIG磁头。
进入90年代以来,硬盘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批量生产带来的成本降低导致硬盘零售价大幅下降,使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有幸接触到硬盘。在90年代初,SCSI接口发展为SCSI-2,早期的SCSI-2产品通过提高同步传输时的频率使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为10MB/s,后来又出现了支持16位并行数据传输(原本为8位并行数据传输)的Wide?SCSI,将数据传输率再提高为20MB/s。与此相对应,原有的8位传输的SCSI被称为Narrow?SCSI。而在1994年,增强型的IDE接口E-IDE(Enhanced?IDE)也问世了,?它解决了IDE接口无法支持高于528MB的硬盘的问题并使一个接口能同时连接两个设备,还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率。
E-IDE由ANSI认可为ATA-2。
与此同时,用于连接光驱、磁带机等非硬盘设备ATAPI接口也诞生了。可以说,正是E-IDE接口的诞生,带来了今天IDE接口存储设备的普及。
到了1995年,更为高速的SCSI接口SCSI-3诞生了。SCSI-3俗称UltraSCSI(数据传输率20MB/s),其正式的称谓是SCSI-3?Fast-20?ParallelInterface。顾名思义,就是将同步传输时钟频率提高到20MHz以提高数据传输率的技术。当使用16位传输的Wide模式时,数据传输率更可以提高至40MB/s。正是在这个时期,“追求高性能惟有挑选SCSI”逐渐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当然SCSI的好处不仅仅在于数据传输率快这么简单)。
但到了1997年,状况又有了改变,IDE阵营推出了Ultra?ATA规格展开新一轮对抗。当使用Ultra?ATA?DMA?Mode?2(俗称Ultra?DMA/33)模式时,数据传输率最高可以达到33.3MB/s。这一速度比Narrow传输模式下的UltraSCSI还要快。现在流通的IDE硬盘已经全部对应了Ultra?ATA模式。并且,随着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MR磁头和提高磁盘记录密度的新规格得以普及。
为了对抗Ultra?ATA,SCSI阵营也于1997年推出了新的Ultra?2?SCSI规格(Fast-40),目前已有多种SCSI硬盘支持Ultra?2?SCSI。?不过,采用LVD(Low?Voltage?Differential,低电压微分)传输的Ultra?2?SCSI难以与原有的低速设备兼容,因此现阶段个人用户主要使用的还是Ultra(Wide)SCSI。
另外,在1998年9月,更为高速的数据传输率高达160MB/s的Ultra160/m?SCSI(Wide模式下的Fast-80)规格正式公布,新一代SCSI硬盘将对应这一最新的硬盘接口。
在IDE阵营方面,1998年2月由昆腾(Quantum,现在没了)公司牵头推出了支持66MB/s数据传输率的Ultra?ATA?/66标准。尽管支持它的控制芯片组迟迟未见问世(现在已经有SIS的兼容芯片出现),WD已经于去年12月率先推出了支持Ultra?ATA/66的硬盘产品,不过产品在出厂时将Ultra?ATA/66模式设为Disable,用户想要激活这一模式必须使用专用的工具软件设定(当时并没有支持Ultra?ATA/66的主板,所以这一措施可谓妥当)。现在昆腾、IBM等也已经先后推出了支持Ultra ATA/66的最新产品。
内存 显卡 偶就不说了
CPU历史 http://tieba..com/f?kz=128940722
http://www.verycd.com/groups/g950g950/230550.topic这个是整个电脑历程的发展历史。。。很长
华硕http://bk..com/view/17784.htm
微星http://bk..com/view/55068.htm
技嘉http://bk..com/view/19340.htm
精英http://bk..com/view/58917.htm
其他都可以到网络去查
实在太多了~~
楼主我花了半小时帮你搜集的资料目的是为了让你多学点,但是很多东西想电脑硬件这种工作是必须要你亲自动手的 以前的不管 现在最新硬件配置参数是需要你去每天动手学的。很简单 不需要多复杂的东西只要记住就可以
最后一句 把分给我
J. 企业级内存条好吗
首先企业级的内存条,一般是给服务器用的,一般带有ecc错误校验功能。
服务器的内存条一般贵一些,是因为使用更贵的的电子元件,进一步保证设计工作时间内不会出问题可能性。
一般个人电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