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鼠标
40年鼠标故事:从木头盒子到光学鼠标器
众所周知,第一个微软鼠标诞生于1983年,但鲜有人知早在1963年,斯坦福大学便设计出了第一个原型鼠标;而最早的数字式鼠标,是由施乐公司设计的.
今天的鼠标和当年Doug Engelbart设计的木头盒子相比已经有很大不同,最新的微软光学鼠标的光学信号拾取器可以达到每秒6000次的采样频率,而鼠标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传递给计算机,但是鼠标的基本工作思想和原理,仍然延续的是40年前 Doug Engelbart博士的创新设计...
1963年的鼠标原型
1963年,Doug Engelbart 在斯坦福大学设计了第一个原型鼠标,这个鼠标使用木头制作,当时配合Augment计算机使用,这最初的鼠标设备今天看起来非常简陋,它是一个模拟设备,依靠底部的两个金属轮,带动与轮轴相连接的可变电阻来产生鼠标位移信号。但是它的基本设计理念和当今的鼠标差不多,通过移动鼠标来带动屏幕上的光标移动。
到了70年代早期,着名的施乐公司Palo Alto 研究中心开始研究数字式鼠标,并且计划将鼠标作为其Alto计算机的标准配备,虽然Alto计算机市场反应不佳,但是却为未来的个人计算机和鼠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施乐公司也在继续开发鼠标规格标准。
微软鼠标的黏土模型
1982年,前施乐公司员工 查尔斯-西蒙尼加入微软公司,他希望为Microsoft Word 增加对鼠标的支持,就在同时,Palo Alto 研究中心对鼠标的研究引起了微软公司创始者们的注意,比尔-盖兹,保罗-艾伦以及Raleigh Roark也希望探索硬件产品领域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成立了硬件产品团队开始设计鼠标。
1982年的微软公司还是一个小公司,根本没有自己的设计师,而当时微软公司当时的多数设计工作都是交给西雅图的一个图形设计师David Strong进行的,就是这位设计师设计了今天我们非常熟悉的Microsoft 标志以及微软公司使用的基本颜色体系。因此微软公司很自然的将鼠标设计任务也交给了他。
微软的人告诉了David Strong他们基本的要求:一个小巧的,适合手持的鼠标设备,大小足够放下内部的电路就可以了。于是,David Strong很快按照微软的要求制作了一个黏土模型,大约4英寸长,1.25英寸高,然后在下面钉了三个按钉模仿鼠标球。他把这个模型交给微软,微软公司的一群人围着会议桌,拿着这个黏土模型在桌面上前后滑动,来设想其使用的感觉,虽然大家对于这个东西是不是就是他们需要都拿不准,不过微软最终认可了这个模型的基本设计以及尺寸标准。
随后Raleigh Roark与当时微软的副总裁西胜彦(Kay Nishi) 拿着这个模型飞到东京,与日本的制造商讨论其生产的可能性,但是这次会谈进行的很不顺利,日本的工程师一开始都认为鼠标的编码器不可能放到这么小的设备中,Raleigh Roark回忆说:“当时对方提出了一大堆的理由,反正就是说这个东西制造不出来。突然,会场安静了,对方的总工程师说‘我们的工程师要离开这个房间讨论一个小时,回来就能找到解决办法。’,于是所有日本工程师都出去了,当这些工程师再次回到会议中的时候,他们真的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就这样微软有了第一个鼠标产品。”
微软的第一款鼠标产品
1983年,微软推出了第一款鼠标,这种两键的鼠标是总线型鼠标,需要一个适配卡才能接到计算机上,它依靠下面的一个金属球的运动来传送位置变化信号。鼠标内部包含了一个Intel 8255 可编程外设芯片和一些控制芯片。
一年以后,微软公司又推出了第一款串口鼠标,这种鼠标算是一个大的技术突破,它意味着鼠标可以连接在任何具备RS232接口的计算机上,而再不需要额外的电源和适配卡了。
到了1985年,微软公司推出了第二代鼠标,这种鼠标的按键更大,鼠标内的小球也由纯金属的改变为金属外覆盖橡胶,更重要的是,这款鼠标将精度提高到了200ppi,用户再也不需要为了移动光标而在整个桌子上移动鼠标了。同时微软的鼠标驱动程序也在不断改进,使更多应用程序可以很方便的支持鼠标。
微软1987年推出的第三代鼠标产品
1987年,微软推出了第三代鼠标,这种设计更加紧凑,舒适的鼠标已经可以说是“现代鼠标”了,它具备了现代的机械鼠标的所有特征。1987年9月22日出版的《个人电脑》杂志上,专栏作家John C. Dvorak 评论这种鼠标说:“这种新的看起来象Dove肥皂盒的微软鼠标,带有重新设置的鼠标球和明显改善的机械机构,使一切都变的不同了。”此后不久,微软将这种鼠标的采样分辨率提升到了400ppi, 也就是鼠标移动1英寸,可以采样400次。使得它更适合在普通办公着上狭小的空间使用。
1988年夏天,微软为销售第100万个鼠标举行了庆祝,而自此以后,鼠标的销售量几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微软的鼠标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在1991年,微软设计出了为便携电脑设计的轨迹球产品,1993年,发布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Microsoft Mouse 2.0,在1997年,发布了第一款带有滚轮的鼠标产品,鼠标滚轮这一看起来很简单的发明,却成为近年来鼠标产品最重要,最实用的改进之一。
1999年,微软又发布了光学鼠标器,使鼠标终于抛弃了使用多年的鼠标球。今天,鼠标已经是电脑配备的最普遍的定位设备, 今天的鼠标和当年Doug Engelbart设计的木头盒子相比已经有很大不同,最新的微软光学鼠标的光学信号拾取器可以达到每秒6000次的采样频率,而鼠标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传递给计算机,但是鼠标的基本工作思想和原理,仍然延续的是40年前 Doug Engelbart博士的创新设计。
‘贰’ 罗技鼠标怎么调
调整电脑鼠标速度需要在电脑桌面空白处点击鼠标右键,在菜单中选择个性化,或是打开电脑的控制面板找到个性化选项,然后在个性化页面点击左侧的更改鼠标指针,进入鼠标的属性页面后,点击页面上方的指针选项后就可进行调整了。罗技(Logitech)是一家电脑周边生产公司,于1981年成立,总部位于瑞士。
公司业务范围涵盖电竞游戏、视频协作、音乐和智能家居等领域;1982年,发布第一只罗技鼠标P4;1985年,研制出第一只不需要外接电源的鼠标;1994年,在中国苏州建立工厂;2009年,以4.05亿美元收购LifeSize公司;2011年,收购意大利视频会议服务提供商Mirial。罗技专注于设计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产品,为人们架起通往数字体验的桥梁。30多年前,罗技通过鼠标,将计算机与人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6]
DanielBorel为罗技创始人之一
DanielBorel为罗技创始人之一
罗技践行多品牌战略,旗下拥有罗技、罗技G、Jaybird及Ultimate Ears四大品牌。[7]产品业务分为五大板块:键鼠及其他PC周边产品品类、游戏品类、音乐品类、视频会议系统和智能家居业务[7]。
与此同时,罗技坚持“设计为先”的理念,将设计作为产品研发生产的核心。[7]
罗技在30多个国家拥有数千名员工,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研发中心。罗技的分销市场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7]。981年10月2日,两位斯坦福大学毕业生Daniel Borel、Pierluigi Zappacosta和Giacomo Marini在瑞士的“苹果树”(apples)小村中创立了罗技有限公司并开设了公司的第一家办公室。第一笔业务交易是为理光公司开发一个图形编辑器。由于几位创始人所具有的软件背景,他们选择了Logitech这个名字,这来自与法语中代表软件的那个词:“logiciel”
1982年,美国第一个办公室在加利福尼亚洲的Palo Alto设立。[7]同年,发布第一只罗技鼠标P4。[8]
1983年,发布了第一只光学机械式鼠标。
1984年,发布了第一只无线鼠标。
1985年,研制了第一只不需要外接电源的鼠标。
1986年,在台湾新竹建立生产中心,并将欧洲总部从瑞士的苹果村搬至Romanel。[7]
1989年,发布了Series9鼠标和第一款轨迹球鼠标TrackMan[8
‘叁’ 台式电脑组装机和原装机有什么区别
台式电脑组装机和原装机有以下六大区别:
10、康柏LTE 和LTE 286笔记本
足够薄的膝上型电脑被称为“笔记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问世。康柏公司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率先发威,推出了LTE 和LTE 286,这两款电脑有内置硬盘和软盘驱动器,性能类似于台式机。
‘肆’ 鼠标不能使用关机然后关机的是哪件
大拇指长按alt键,连续用中指按F4键(多次),直到关机对话框出现,使用键盘中央功能键的↑和↓选择关机。
鼠标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发明的,当时Douglas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该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学赞助的一个机构,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虑如何使电脑的操作更加简便,用什么手段来取代由键盘输入的繁琐指令。60年代初,他在参加一个会议时随手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可不是笔记本电脑哦),画出了一种在底部使用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来跟踪动作的装置草图,这就是鼠标的雏型。到了1964年,Douglas Engelbart再次对这种装置的构思进行完善,动手制作出了第一个成品。因此Douglas Engelbart也被称为“鼠标之父”。第一代鼠标,当时还没有“鼠标”的名称,这个新型装置是一个小木头盒子,里面有两个滚轮,但只有一个按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并使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产生了位移讯号,经电脑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就可以移动了。由于该装置像老鼠一样拖着一条长长的连线(像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 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把它戏称为“Mouse”,他当时也曾想到将来鼠标有可能会被广泛应用,所以在申请专利时起名叫“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们觉得“Mouse”这个名字更加让人感到亲切,于是就有了“鼠标”的称呼。鼠标被发明之后,首先于1973年被Xerox公司应用到经过改进的Alto电脑系统中,但是遗憾的是,当时这些系统都是实验用的,完全被用于研究工作,并没有向大众推广,所以鼠标一直都默默无闻。
‘伍’ 电脑鼠标是干嘛用的
鼠标”的标准称呼应该是“鼠标器”,英文名“Mouse”,它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38年的历史了。鼠标的使用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
鼠标的接口类型:鼠标按接口类型可分为串行鼠标、PS/2鼠标、总线鼠标三种。串行鼠标是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相连,有9针接口和25针接口两种。PS/2鼠标通过一个六针微型DIN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它与键盘的接口非常相似,使用时注意区分。总线鼠标的接口在总线接口卡上。
鼠标的工作原理:
鼠标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当你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板配合使用。
另外,鼠标还可按外形分为两键鼠标、三键鼠标、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两键鼠标和三键鼠标的左右按键功能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我们用不着三键鼠标的中间按键,但在使用某些特殊软件时(如AutoCAD等),这个键也会起一些作用;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在笔记本电脑上用得很普遍,往不同方向转动鼠标中间的小圆球,或在感应板上移动手指,光标就会向相应方向移动,当光标到达预定位置时,按一下鼠标或感应板,就可执行相应功能。
无线鼠标和3D鼠标:新出现无线鼠标和3D振动鼠标都是比较新颖的鼠标。无线鼠标器是为了适应大屏幕显示器而生产的。所谓“无线”,即没有电线连接,而是采用二节七号电池无线摇控,鼠标器有自动休眠功能,电池可用上一年,接收范围在1.8米以内。3D振动鼠标是一种新型的鼠标器,它不仅可以当作普通的鼠标器使用,而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具有全方位立体控制能力。它具有前、后、左、右、上、下六个移动方向,而且可以组合出前右,左下等等的移动方向。
(2) 外形和普通鼠标不同。一般由一个扇形的底座和一个能够活动的控制器构成。
(3) 具有振动功能,即触觉回馈功能。玩某些游戏时,当你被敌人击中时,你会感觉到你的鼠标也振动了。
(4) 是真正的三键式鼠标。无论DOS或Windows环境下,鼠标的中间键和右键都大派用场。
四种鼠标的区别:
光机鼠标:是在纯机械式鼠标基础上进行改良,通过引入光学技术来提高鼠标的定位精度。与纯机械式鼠标一样,光机鼠标同样拥有一个胶质的小滚球,并连接着X、Y转轴,所不同的是光机鼠标不再有圆形的译码轮,代之的是两个带有栅缝的光栅码盘,并且增加了发光二极管和感光芯片。当鼠标在桌面上移动时,滚球会带动X、Y转轴的两只光栅码盘转动,而X、Y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便会照射在光栅码盘上,由于光栅码盘存在栅缝,在恰当时机二极管发射出的光便可透过栅缝直接照射在两颗感光芯片组成的检测头上。如果接收到光信号,感光芯片便会产生“1”信号,若无接收到光信号,则将之定为信号“0”。接下来,这些信号被送入专门的控制芯片内运算生成对应的坐标偏移量,确定光标在屏幕上的位置。
光学鼠标:它的底部没有滚轮,也不需要借助反射板来实现定位,其核心部件是发光二极管、微型摄像头、光学引擎和控制芯片。工作时发光二极管发射光线照亮鼠标底部的表面,同时微型摄像头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不断进行图像拍摄。鼠标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图像传送给光学引擎进行数字化处理,最后再由光学引擎中的定位DSP芯片对所产生的图像数字矩阵进行分析。由于相邻的两幅图像总会存在相同的特征,通过对比这些特征点的位置变化信息,便可以判断出鼠标的移动方向与距离,这个分析结果最终被转换为坐标偏移量实现光标的定位。
机械鼠标:底部没有相互垂直的片状圆轮,而是改用一个可四向滚动的胶质小球。这个小球在滚动时会带动一对转轴转动(分别为X转轴、Y转轴),在转轴的末端都有一个圆形的译码轮,译码轮上附有金属导电片与电刷直接接触。当转轴转动时,这些金属导电片与电刷就会依次接触,出现“接通”或“断开”两种形态,前者对应二进制数“1”、后者对应二进制数“0”。接下来,这些二进制信号被送交鼠标内部的专用芯片作解析处理并产生对应的坐标变化信号。只要鼠标在平面上移动,小球就会带动转轴转动,进而使译码轮的通断情况发生变化,产生一组组不同的坐标偏移量,反应到屏幕上,就是光标可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
光电鼠标:与光机鼠标发展的同一时代,出现一种完全没有机械结构的数字化光电鼠标。设计这种光电鼠标的初衷是将鼠标的精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使之可充分满足专业应用的需求。这种光电鼠标没有传统的滚球、转轴等设计,其主要部件为两个发光二极管、感光芯片、控制芯片和一个带有网格的反射板(相当于专用途的鼠标垫)。工作时光电鼠标必须在反射板上移动,X发光二极管和Y发光二极管会分别发射出光线照射在反射板上,接着光线会被反射板反射回去,经过镜头组件传递后照射在感光芯片上。感光芯片将光信号转变为对应的数字信号后将之送到定位芯片中专门处理,进而产生X-Y坐标偏移数据。
此种光电鼠标在精度指标上的确有所进步,但它在后来的应用中暴露出大量的缺陷。首先,光电鼠标必须依赖反射板,它的位置数据完全依据反射板中的网格信息来生成,倘若反射板有些弄脏或者磨损,光电鼠标便无法判断光标的位置所在。倘若反射板不慎被严重损坏或遗失,那么整个鼠标便就此报废;其次,光电鼠标使用非常不人性化,它的移动方向必须与反射板上的网格纹理相垂直,用户不可能快速地将光标直接从屏幕的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第三,光电鼠标的造价颇为高昂,数百元的价格在今天来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在那个年代人们只愿意为鼠标付出20元左右资金,光电鼠标的高价位显得不近情理。由于存在大量的弊端,这种光电鼠标并未得到流行,充其量也只是在少数专业作图场合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随着光机鼠标的全面流行,这种光电鼠标很快就被市场所淘汰。
鼠标发展里程碑:
. 1968年,鼠标的原型诞生;
. 1981年,第一只商业化鼠标诞生,仍旧是机械鼠标,出现滚球鼠标;
. 1983年,罗技发明了第一只光学机械式鼠标,成为日后的行业标准;
. 8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代光电鼠标,它需要特殊的有栅格的鼠标垫,过高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 1999年,微软公司与安捷伦公司合作发布了IntelliEye光学引擎,以及第一只光学鼠标。
1968年12月9日,全世界第一个鼠标诞生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它的发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Englebart博士设计鼠标的初衷就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他制作的鼠标是一只小木头盒子,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带动枢轴转动,并带动变阻器改变阻值来产生位移信号,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屏幕上的光标就可以移动。自此,鼠标和PC就结下了那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不解之缘。
自从有了计算机,键盘就一直陪伴着它,也一直扮演着主要输入设备的角色。用键盘打字确实不错,但用来移动光标时,就显示出其局限性了。于是,就职于美国航空航天局整天与计算机打交道的恩格尔伯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用“点控”的方法代替敲击键盘呢?
经过多年努力,在1982年,恩格尔伯特的想法总算变为现实:一种名为“显示系统光标位置纵横移动指示器”的产品问世了。它的作用有二,一是控制屏幕上光标的移动,二是代替回车键。不过,它的名字太长,实在不便称呼。
一天,在恩格尔伯特工作的实验室中,一个“显示系统光标位置纵横移动指示器”从电脑桌上掉下来,由于有连线与主机相连,它就悬在半空,从侧面看恰似一只拖着长尾巴的老鼠,此景触发了恩格尔伯特的灵感,于是,“显示系统光标位置纵横移动指示器”便有了“Mouse”(老鼠)这个名称。当“Mouse”这种计算机输入设备在我国使用后,人们将它译为“鼠标”,恰如其分地反映出这种设备的外观和功用。
鼠标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发明的,当时Douglas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该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学赞助的一个机构,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虑如何使电脑的操作更加简便,用什么手段来取代由键盘输入的繁琐指令。
60年代初,他在参加一个会议时随手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可不是笔记本电脑哦),画出了一种在底部使用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来跟踪动作的装置草图,这就是鼠标的雏型。到了1964年,Douglas Engelbart再次对这种装置的构思进行完善,动手制作出了第一个成品。因此Douglas Engelbart也被称为“鼠标之父”。
当时还没有“鼠标”的名称,这个新型装置是一个小木头盒子,里面有两个滚轮,但只有一个按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并使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产生了位移讯号,经电脑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就可以移动了。
由于该装置像老鼠一样拖着一条长长的连线(象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 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把它戏称为“Mouse”,他当时也曾想到将来鼠标有可能会被广泛应用,所以在申请专利时起名叫“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们觉得“Mouse”这个名字更加让人感到亲切,于是就有了“鼠标”的称呼。
鼠标的普及历程:
鼠标被发明之后,首先于1973年被Xerox公司应用到经过改进的Alto电脑系统中,但是遗憾的是,当时这些系统都是实验用的,完全被用于研究工作,并没有向大众推广,所以鼠标一直都默默无闻。
1979年,Apple公司创始人Steve Jobs被邀请观看Alto以及执行在该系统上的软件。Steve Jobs被自己所看到的电脑技术所震撼,他意识到这些技术代表了电脑未来的发展潮流。这些技术就包括使用鼠标作为指点输入设备和操作系统使用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Apple公司立即将这些功能加入自己的系统中,准备开发新型的家用电脑,并且高薪挖到了十几位Xerox公司的技术人员。 1981年,Xerox公司推出了使用鼠标,并应用GUI操作系统的Star 8010电脑,这是大众首次了解鼠标,可惜由于这种电脑价格过于昂贵,销量很小。尽管如此,鼠标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并开始为人们所掌握。
1983年,Apple公司正式推出LISA电脑,这是Apple公司自己的第一台使用鼠标的电脑,进一步把鼠标介绍给了广大用户,让用户认识到了鼠标的作用。
1984年,LISA的升级产品--Macintosh问世,这是Apple公司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Apple公司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让鼠标走进了前家万户。之后,由于OS/2,Windows系统的广泛使用更进一步推广了鼠标和GUI的应用,使得鼠标逐渐流行起来,并最终成为了电脑的标准配置,从此,每台电脑旁边都有了一个忠实的伴侣,那就是“Mouse”--鼠标。
‘陆’ 鼠标的名称由来
鼠标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发明的,当时Douglas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该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学赞助的一个机构,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虑如何使电脑的操作更加简便,用什么手段来取 一个会议时随手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可不是笔记本电脑哦),画出了一种在底部使用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来跟踪动作的装置草图,这就是鼠标的雏型。到了1964年,Douglas Engelbart再次对这种装置的构思进行完善,动手制作出了第一个成品。因此Douglas Engelbart也被称为“鼠标之父”。
当时还没有“鼠标”的名称,这个新型装置是一个小木头盒子,里面有两个滚轮,但只有一个按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并使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产生了位移讯号,经电脑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就可以移动了。
由于该装置像老鼠一样拖着一条长长的连线(象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 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把它戏称为“Mouse”,他当时也曾想到将来鼠标有可能会被广泛应用,所以在申请专利时起名叫“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们觉得“Mouse”这个名字更加让人感到亲切,于是就有了“鼠标”的称呼。
鼠标的普及历程:
鼠标被发明之后,首先于1973年被Xerox公司应用到经过改进的Alto电脑系统中,但是遗憾的是,当时这些系统都是实验用的,完全被用于研究工作,并没有向大众推广,所以鼠标一直都默默无闻。
1979年,Apple公司创始人Steve Jobs被邀请观看Alto以及执行在该系统上的软件。Steve Jobs被自己所看到的电脑技术所震撼,他意识到这些技术代表了电脑未来的发展潮流。这些技术就包括使用鼠标作为指点输入设备和操作系统使用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Apple公司立即将这些功能加入自己的系统中,准备开发新型的家用电脑,并且高薪挖到了十几位Xerox公司的技术人员。 1981年,Xerox公司推出了使用鼠标,并应用GUI操作系统的Star 8010电脑,这是大众首次了解鼠标,可惜由于这种电脑价格过于昂贵,销量很小。尽管如此,鼠标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并开始为人们所掌握。
1983年,Apple公司正式推出LISA电脑,这是Apple公司自己的第一台使用鼠标的电脑,进一步把鼠标介绍给了广大用户,让用户认识到了鼠标的作用。
1984年,LISA的升级产品--Macintosh问世,这是Apple公司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Apple公司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让鼠标走进了前家万户。之后,由于OS/2,Windows系统的广泛使用更进一步推广了鼠标和GUI的应用,使得鼠标逐渐流行起来,并最终成为了电脑的标准配置,从此,每台电脑旁边都有了一个忠实的伴侣,那就是“Mouse”--鼠标。
‘柒’ 鼠标的历史
[编辑本段]【鼠标简介】
英文: Mouse
汉语拼音:shǔ biāo
“鼠标”因形似老鼠而得名“鼠标”(中国大陆用语,港台作鼠标)。“鼠标”的标准称呼应该是“鼠标器”,英文名“Mouse”,全称:“橡胶球传动之光栅轮带发光二极管及光敏三极管之芯片脉冲信号转换器”或“红外线散射之光斑照射粒子带发光半导体及光电感应器之光源脉冲信号传感器”。它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鼠标的使用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
【鼠标的接口类型】
鼠标按接口类型可分为串行鼠标、PS/2鼠标、总线鼠标、USB鼠标(多为光电鼠标)四种。串行鼠标是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相连,有9针接口和25针接口两种;PS/2鼠标通过一个六针微型DIN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它与键盘的接口非常相似,使用时注意区分;总线鼠标的接口在总线接口卡上;USB鼠标通过一个USB接口,直接插在计算机的USB口上。
【鼠标的工作原理】
鼠标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当你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鼠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板配合使用。
1:移动鼠标带动滚球。
2:X方向和Y方转杆传递鼠标移动。
3:光学刻度盘。
4:电晶体发射红外线可穿过刻度盘的小孔。
5:光学感测器接收红外线并转换为平面移动速度。
[编辑本段]【种类介绍】
鼠标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当你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器是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光电鼠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板配合使用。
另外,鼠标还可按外形分为两键鼠标、三键鼠标、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两键鼠标和三键鼠标的左右按键功能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我们用不着三键鼠标的中间按键,但在使用某些特殊软件时(如AutoCAD等),这个键也会起一些作用;滚轴鼠标和感应鼠标在笔记本电脑上用得很普遍,往不同方向转动鼠标中间的小圆球,或在感应板上移动手指,光标就会向相应方向移动,当光标到达预定位置时,按一下鼠标或感应板,就可执行相应功能。
无线鼠标和3D鼠标:新出现无线鼠标和3D振动鼠标都是比较新颖的鼠标。无线鼠标器是为了适应大屏幕显示器而生产的。所谓“无线”,即没有电线连接,而是采用二节七号电池无线摇控,鼠标器有自动休眠功能,电池可用上一年,接收范围在1.8米以内。3D振动鼠标是一种新型的鼠标器,它不仅可以当作普通的鼠标器使用,而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全方位立体控制能力。它具有前、后、左、右、上、下六个移动方向,而且可以组合出前右,左下等等的移动方向。
2、外形和普通鼠标不同。一般由一个扇形的底座和一个能够活动的控制器构成。
3、具有振动功能,即触觉回馈功能。玩某些游戏时,当你被敌人击中时,你会感觉到你的鼠标也振动了。
4、 是真正的三键式鼠标。无论DOS或Windows环境下,鼠标的中间键和右键都大派用场。
【有线无线鼠标】
在光电鼠标原由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通过RF 无线传输实现无线,同时内部是充电电池。作为有线鼠标使用世界首创来自3R,数据伸缩线,可长可短,携带非常方便。3R品牌有线无线鼠标。
【光机鼠标】
是在纯机械式鼠标基础上进行改良,通过引入光学技术来提高鼠标的定位精度。与纯机械式鼠标一样,光机鼠标同样拥有一个胶质的小滚球,并连接着X、Y转轴,所不同的是光机鼠标不再有圆形的译码轮,代之的是两个带有栅缝的光栅码盘,并且增加了发光二极管和感光芯片。当鼠标在桌面上移动时,滚球会带动X、Y转轴的两只光栅码盘转动,而X、Y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便会照射在光栅码盘上,由于光栅码盘存在栅缝,在恰当时机二极管发射出的光便可透过栅缝直接照射在两颗感光芯片组成的检测头上。如果接收到光信号,感光芯片便会产生“1”信号,若无接收到光信号,则将之定为信号“0”。接下来,这些信号被送入专门的控制芯片内运算生成对应的坐标偏移量,确定光标在屏幕上的位置。
【光学鼠标】
它的底部没有滚轮,也不需要借助反射板来实现定位,其核心部件是发光二极管、微型摄像头、光学引擎和控制芯片。工作时发光二极管发射光线照亮鼠标底部的表面,同时微型摄像头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不断进行图像拍摄。鼠标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图像传送给光学引擎进行数字化处理,最后再由光学引擎中的定位DSP芯片对所产生的图像数字矩阵进行分析。由于相邻的两幅图像总会存在相同的特征,通过对比这些特征点的位置变化信息,便可以判断出鼠标的移动方向与距离,这个分析结果最终被转换为坐标偏移量实现光标的定位。
【机械鼠标】
底部没有相互垂直的片状圆轮,而是改用一个可四向滚动的胶质小球。这个小球在滚动时会带动一对转轴转动(分别为X转轴、Y转轴),在转轴的末端都有一个圆形的译码轮,译码轮上附有金属导电片与电刷直接接触。当转轴转动时,这些金属导电片与电刷就会依次接触,出现“接通”或“断开”两种形态,前者对应二进制数“1”、后者对应二进制数“0”。接下来,这些二进制信号被送交鼠标内部的专用芯片作解析处理并产生对应的坐标变化信号。只要鼠标在平面上移动,小球就会带动转轴转动,进而使译码轮的通断情况发生变化,产生一组组不同的坐标偏移量,反应到屏幕上,就是光标可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
机械式鼠标价格便宜,维修方便,所以用这种鼠标的人最多。把这种鼠标拆开,可以见到其中有一个橡胶球,紧贴着橡胶球的有两个互相垂直的传动轴,轴上有一个光栅轮,光栅轮的两边对应着有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当鼠标移动时,橡胶球带动两个传动轴旋转,而这时光栅轮也在旋转,光敏三极管在接收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时被光栅轮间断地阻挡,从而产生脉冲信号,通过鼠标内部的芯片处理之后被CPU接受。信号的数量和频率对应着屏幕上的距离和速度。
【光电鼠标】
与光机鼠标发展的同一时代,出现一种完全没有机械结构的数字化光电鼠标。设计这种光电鼠标的初衷是将鼠标的精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使之可充分满足专业应用的需求。这种光电鼠标没有传统的滚球、转轴等设计,其主要部件为两个发光二极管、感光芯片、控制芯片和一个带有网格的反射板(相当于专用途的鼠标垫)。工作时光电鼠标必须在反射板上移动,X发光二极管和Y发光二极管会分别发射出光线照射在反射板上,接着光线会被反射板反射回去,经过镜头组件传递后照射在感光芯片上。感光芯片将光信号转变为对应的数字信号后将之送到定位芯片中专门处理,进而产生X-Y坐标偏移数据。
此种光电鼠标在精度指标上的确有所进步,但它在后来的应用中暴露出大量的缺陷。首先,光电鼠标必须依赖反射板,它的位置数据完全依据反射板中的网格信息来生成,倘若反射板有些弄脏或者磨损,光电鼠标便无法判断光标的位置所在。倘若反射板不慎被严重损坏或遗失,那么整个鼠标便就此报废;其次,光电鼠标使用非常不人性化,它的移动方向必须与反射板上的网格纹理相垂直,用户不可能快速地将光标直接从屏幕的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第三,光电鼠标的造价颇为高昂,数百元的价格在今天来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在那个年代人们只愿意为鼠标付出20元左右资金,光电鼠标的高价位显得不近情理。由于存在大量的弊端,这种光电鼠标并未得到流行,充其量也只是在少数专业作图场合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随着光机鼠标的全面流行,这种光电鼠标很快就被市场所淘汰。
光电鼠标没有机械装置,内部只有两对互相垂直的光电检测器,光敏三极管通过接收发光二极管照射到光电板反射的光进行工作,光电板上印有许许多多黑白相间的小格子,光照到黑色的格子上,由于光被黑色吸收,所以光敏三极管接收不到反射光;相反,若照到白色的格子上,光敏三极管可以收到反射光,如此往复,形成脉冲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光电鼠标相对于光电板的位置应定要正,稍微有一点偏斜就会造成鼠标器不能正常工作。
【激光鼠标】
激光鼠标原理跟光电鼠标差不多,只是把发光二极管换成了激光二极管来照射鼠标所移动的表面,激光光线具有一致的特性,当光线从表面反射时可产生高反差图形,出现在传感器上的图形会显示物体表面上的细节,即使是光滑表面;反之,若以不一致的LED作为光源,则这类表面看起来会完全一样。难怪罗技推出MX1000号称MX激光引擎的精确度要比传统光学鼠标平均高20倍。
激光鼠标的优势主要是表面分析能力上的提升,借助激光引擎的高解析能力,能够非常有效的避免传感器接受到错误或者是模糊不清的位移数据,更为准确的移动表面数据回馈将会非常有利于鼠标的定位,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很多光电鼠标无法使用的表面进行操作啦。
【轨迹球鼠标】
轨迹球鼠标从外观上看就像是翻转过来的机械鼠标,用手拨动轨迹球来控制光标的移动。有时在笔记本电脑上可以看到这种鼠标,它夹在笔记本的一侧,用起来十分贴手。
[编辑本段]【鼠标发展】
1968年,鼠标的原型诞生;
1981年,第一只商业化鼠标诞生,仍旧是机械鼠标,出现滚球鼠标;
1983年,罗技发明了第一只光学机械式鼠标,成为日后的行业标准;
8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代光电鼠标,它需要特殊的有栅格的鼠标垫,过高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1999年,微软公司与安捷伦公司合作发布了IntelliEye光学引擎,以及第一只光学鼠标。
1968年12月9日,全世界第一个鼠标诞生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它的发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Englebart博士设计鼠标的初衷就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他制作的鼠标是一只小木头盒子,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带动枢轴转动,并带动变阻器改变阻值来产生位移信号,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屏幕上的光标就可以移动。自此,鼠标和PC就结下了那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不解之缘。
自从有了计算机,键盘就一直陪伴着它,也一直扮演着主要输入设备的角色。用键盘打字确实不错,但用来移动光标时,就显示出其局限性了。于是,就职于美国航空航天局整天与计算机打交道的恩格尔伯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用“点控”的方法代替敲击键盘呢?
经过多年努力,在1982年,恩格尔伯特的想法总算变为现实:一种名为“显示系统光标位置纵横移动指示器”的产品问世了。它的作用有二,一是控制屏幕上光标的移动,二是代替回车键。不过,它的名字太长,实在不便称呼。
一天,在恩格尔伯特工作的实验室中,一个“显示系统光标位置纵横移动指示器”从电脑桌上掉下来,由于有连线与主机相连,它就悬在半空,从侧面看恰似一只拖着长尾巴的老鼠,此景触发了恩格尔伯特的灵感,于是,“显示系统光标位置纵横移动指示器”便有了“Mouse”(老鼠)这个名称。当“Mouse”这种计算机输入设备在我国使用后,人们将它译为“鼠标”,恰如其分地反映出这种设备的外观和功用。
鼠标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发明的,当时Douglas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该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学赞助的一个机构,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虑如何使电脑的操作更加简便,用什么手段来取代由键盘输入的繁琐指令。
60年代初,他在参加一个会议时随手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可不是笔记本电脑哦),画出了一种在底部使用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来跟踪动作的装置草图,这就是鼠标的雏型。到了1964年,Douglas Engelbart再次对这种装置的构思进行完善,动手制作出了第一个成品。因此Douglas Engelbart也被称为“鼠标之父”。
当时还没有“鼠标”的名称,这个新型装置是一个小木头盒子,里面有两个滚轮,但只有一个按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并使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产生了位移讯号,经电脑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就可以移动了。由于该装置像老鼠一样拖着一条长长的连线(象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 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把它戏称为“Mouse”,他当时也曾想到将来鼠标有可能会被广泛应用,所以在申请专利时起名叫“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们觉得“Mouse”这个名字更加让人感到亲切,于是就有了“鼠标”的称呼。
[编辑本段]【鼠标选购】
了解了鼠标的基本知识,就应该给自己挑选一个好鼠标了。
1、质量可靠
觉得这是选择鼠标最重要的一点,无论它的功能有多强大、外形多漂亮,如果质量不好那么一切都不用考虑了。一般名牌大厂的产品质量都比较好,但要注意也有假冒产品。识别假冒产品的方法很多,主要可以从外包装、鼠标的做工、序列号、内部电路板、芯片,甚至是一颗螺钉、按键的声音来分辨。
2、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如果只是一般的家用,做一些文字处理什么的,那么选择机械鼠标或是半光电鼠标就再合适不过了;如果你是个网虫,没日没夜的泡在网上,那么就买一只网鼠吧,它会令你在网上冲浪的时候感到非常方便;如果你经常用一些专门的设计软件,那么建议你买一只光电鼠标。
3、接口(有线)
上面说过鼠标一般有三种接口,分别是RS232串口、PS/2口和USB口。USB接口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但价格有些贵,如果您对价格不在乎的话,可以考虑这种鼠标;同一种鼠标一般都有串口和PS/2两种接口,价格也基本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您买PS/2的鼠标,因为一般主板上都留有PS/2鼠标的接口位置,省了一个串口还可为今后升级作准备。
4、接口(无线)
主要为红外线 、蓝牙 (Bluetooth)鼠标 ,现在无线套装比较多,但价格高,如为了方便快捷可以考虑购买。
5、手感好
手感在选购鼠标中也很重要,想想看每天拿着一个很别扭的鼠标用电脑是什么感觉?有些鼠标看上去样子很难看,歪歪扭扭的,其实这样的鼠标的手感却非常好,适合手形,握上去很贴切。
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输入、控制装置,是我们使用最频繁的两样东西,所以在选购时一定要好好考虑,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和它们直接打交道啊。
6、功能
标准鼠标:一般标准3/ 5键滚轮鼠标
办公室鼠:标软、硬体上增加Office/ Web相关功能或是快速键的鼠标
简报鼠标:为增强简报功能开发的特殊用途鼠标
游戏鼠标:专位游戏玩家设计,能承受较强烈操作,分辨率范围较大, 特殊游戏需求软硬体设计
[编辑本段]【普及历程】
鼠标被发明之后,首先于1973年被Xerox公司应用到经过改进的Alto电脑系统中,但是遗憾的是,当时这些系统都是实验用的,完全被用于研究工作,并没有向大众推广,所以鼠标一直都默默无闻。1979年,Apple公司创始人Steve Jobs被邀请观看Alto以及执行在该系统上的软件。Steve Jobs被自己所看到的电脑技术所震撼,他意识到这些技术代表了电脑未来的发展潮流。这些技术就包括使用鼠标作为指点输入设备和操作系统使用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Apple公司立即将这些功能加入自己的系统中,准备开发新型的家用电脑,并且高薪挖到了十几位Xerox公司的技术人员。 1981年,Xerox公司推出了使用鼠标,并应用GUI操作系统的Star 8010电脑,这是大众首次了解鼠标,可惜由于这种电脑价格过于昂贵,销量很小。尽管如此,鼠标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并开始为人们所掌握。1983年,Apple公司正式推出LISA电脑,这是Apple公司自己的第一台使用鼠标的电脑,进一步把鼠标介绍给了广大用户,让用户认识到了鼠标的作用。1984年,LISA的升级产品--Macintosh问世,这是Apple公司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Apple公司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让鼠标走进了前家万户。之后,由于OS/2,Windows系统的广泛使用更进一步推广了鼠标和GUI的应用,使得鼠标逐渐流行起来,并最终成为了电脑的标准配置,从此,每台电脑旁边都有了一个忠实的伴侣,那就是“Mouse”--鼠标。
[编辑本段]【首只鼠标】
鼠标(Mouse),又译鼠标,是一种很常用的电子计算机输入设备,它可以对当前屏幕上的光标进行定位。并通过按键和滚轮装置对光标所经过位置的屏幕元素进行操作。鼠标的鼻祖于1968年出现。美国科学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lebart)在加利福尼亚制作了第一只鼠标。
1968年,鼠标的原型诞生;
1968年12月9日,世界上的第一个鼠标诞生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它的发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博士)。这只鼠标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用鼠标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从而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这只鼠标的外形是一只小木头盒子,其工 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带动枢轴转动,继而带动变阻器改变阻值来产生位移信号
,并将信号传至电子计算机主机。
这只鼠标被一度称为"X-Y轴位置指示器",是历史上最早发明的鼠标。
为了预防连接失效,我将在斯坦福大学官方网站找到的图片全部上传,斯坦福大学自己却认为,历史上这第一只鼠标大约是1964年就在实验室诞生了,而不是1968年。。。这张工作原理草图是博士自己绘制的。厉害啊!我们应该感谢他。
依次是:工作原理图,斯坦福大学校方四张图,两张彩色的正面和背面图,以及一张1968年第一台“电脑+鼠标”方式的操作示范,以及博士当年和现在的照片。
添加: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生活中又出现了无绳鼠标和光电鼠标。
橡胶球传动之光栅轮带发光二极管及光敏三极管之芯片脉冲信号转换器
[编辑本段]【鼠标的使用】
操作说明
鼠标是一种通过手动控制光标位置的设备。现在系统普遍使用的是二键或三键的鼠标。
鼠标通过鼠标线与主机设备后面板的接口相连,将鼠标线末端的插头垂直插入设备后面板中的接口。
操作鼠标可以做如下事情:如确定光标位置、从菜单栏中选取所要运行的菜单项、在不同的目录间移动复制文件并加快文件移动的速度。
你可以定义鼠标的按键,例如选择物体或放弃,这些功能依靠使用的软件实现。
使用鼠标进行操作时应小心谨慎,不正确的使用方法将损坏鼠标,使用鼠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在衣物、报纸、地毯、糙木等光洁度不高的表面使用鼠标。
2.禁止磕碰鼠标。
3.鼠标不宜放在盒中被移动。
4.禁止在高温强光下使用鼠标。
5.禁止将鼠标放入液体中。
[编辑本段]【鼠标的维护】
平整、光滑、整洁的工作表面最适于鼠标的操作,以下所述的工作面可支持鼠标的操作:
1 光滑的木板表面
2 玻璃表面
3 搪瓷表面
4 塑料制品表面
5 纸面(报纸除外)
6 金属制品表面
粗糙的表面会占附一些污染物如:灰尘、石蜡、碎屑等,这些东西会影响鼠标内部圆球在平面上的定位。一个较深的凹槽会导致鼠标一些奇怪的操作。
7 检查桌面的水滴或其他污染物。
8 检查桌面的灰尘。
9 如果你使用纸垫板,检查它的表面或移走它。
[编辑本段]【鼠标的清洗】
1.取下鼠标底面带有箭头标记的圆环挡板,并取出轨迹球。
2.检查轨迹球并用干净、柔软的布擦去表面的灰尘。
3.如果球很脏,将球放入温肥皂水中清洗.在清洗完毕后用柔软干净的布将球擦干。
4.确保鼠标的空腔中无异物存在将轨迹球装入。
5.将圆环挡板依顺时方向装入槽口,当配合位置正确后旋紧挡板。
‘捌’ 请问鼠标的来历
鼠标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发明的,当时Douglas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该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学赞助的一个机构,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虑如何使电脑的操作更加简便,用什么手段来取代由键盘输入的繁琐指令。
60年代初,他在参加一个会议时随手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可不是笔记本电脑哦),画出了一种在底部使用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来跟踪动作的装置草图,这就是鼠标的雏型。到了1964年,Douglas Engelbart再次对这种装置的构思进行完善,动手制作出了第一个成品。因此Douglas Engelbart也被称为“鼠标之父”。
当时还没有“鼠标”的名称,这个新型装置是一个小木头盒子,里面有两个滚轮,但只有一个按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并使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产生了位移讯号,经电脑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就可以移动了。
由于该装置像老鼠一样拖着一条长长的连线(象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 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把它戏称为“Mouse”,他当时也曾想到将来鼠标有可能会被广泛应用,所以在申请专利时起名叫“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们觉得“Mouse”这个名字更加让人感到亲切,于是就有了“鼠标”的称呼。
鼠标的普及历程:
鼠标被发明之后,首先于1973年被Xerox公司应用到经过改进的Alto电脑系统中,但是遗憾的是,当时这些系统都是实验用的,完全被用于研究工作,并没有向大众推广,所以鼠标一直都默默无闻。
1979年,Apple公司创始人Steve Jobs被邀请观看Alto以及执行在该系统上的软件。Steve Jobs被自己所看到的电脑技术所震撼,他意识到这些技术代表了电脑未来的发展潮流。这些技术就包括使用鼠标作为指点输入设备和操作系统使用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Apple公司立即将这些功能加入自己的系统中,准备开发新型的家用电脑,并且高薪挖到了十几位Xerox公司的技术人员。 1981年,Xerox公司推出了使用鼠标,并应用GUI操作系统的Star 8010电脑,这是大众首次了解鼠标,可惜由于这种电脑价格过于昂贵,销量很小。尽管如此,鼠标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并开始为人们所掌握。
1983年,Apple公司正式推出LISA电脑,这是Apple公司自己的第一台使用鼠标的电脑,进一步把鼠标介绍给了广大用户,让用户认识到了鼠标的作用。
1984年,LISA的升级产品--Macintosh问世,这是Apple公司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Apple公司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让鼠标走进了前家万户。之后,由于OS/2,Windows系统的广泛使用更进一步推广了鼠标和GUI的应用,使得鼠标逐渐流行起来,并最终成为了电脑的标准配置,从此,每台电脑旁边都有了一个忠实的伴侣,那就是“Mouse”--鼠标。
鼠标的分类:
如果按照结构来分的话,鼠标可以分为机械鼠标、光电鼠标,如果按照与电脑的连接方式来分的话有串口鼠标、PS/2鼠标和USB鼠标。
(1)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
机械鼠标在出现之初,是通过滑动电位器来判断它的移动方向,所以它的灵敏度低、磨损大。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机械鼠标吸收了光电鼠标的一些设计,由纯机械式结构发展成为了光学机械式鼠标,光学机械式鼠标采用了与纯机械式鼠标不同的编码器,并使用了一个滚球靠在两个转轴上的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光学机械式鼠标成为了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一种鼠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到现在仍然是市场上的主流。
光电鼠标是1981年由Dick Lyon和Steve Kirsch发明的,这种没有滚球的鼠标采用光学定位,最初的光电必须和特殊额垫板配合才能使用,造成诸多不便。随着技术的进步,光电鼠标最终抛弃了垫板,工作的时候通过发送一束红色的光线照射到桌面上,然后通过桌面不同颜色或凹凸点的运动和反射来判断鼠标的运动。光电鼠标的精度相对来说要高一些,再加上重量轻,不用定期清洁鼠标,因此以前常用于需要精确定位的设计领域。目前随着成本的降低,也逐渐推广开来。
(2)串口鼠标、PS/2鼠标和USB鼠标
早期的鼠标并不是电脑的标准配置,因此和现在的鼠标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必须外装电源之外,还要安装特殊的适配卡,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后来出现了一种转接盒,通过它可以把鼠标连接到Parallel接口上。Parallel接口成为了鼠标与电脑连接的第一种接口。
随着鼠标被广泛使用,在加上技术的发展,COM接口(串口)成了鼠标使用的第二种接口,与其它设备一样,鼠标也是使用9针连接接口(DB-9)。由于电脑的COM口本来就少,还要连接其它设备,所以很容易造成资源占用的问题。
目前广泛使用的鼠标都是使用的PS/2鼠标,这种接口是IBM公司于1987年在PS/2系统上推出的,这也是被称为PS/2鼠标的来由。虽然PS/2系统最终没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其中的一些优秀设计还是被保留下来,比如它的PS/2鼠标接口,现在已经成了ATX主机板上面的标准配置。
USB接口的出现为外设提供了更加简便额连接方案,由于它符合PNP规范,可以实现热插拔,因此使用起来很方便,而鼠标自然不会放过这一装备自己的机会,USB接口的鼠标也适时推出,不过价格要稍贵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