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梦心科技是一家怎样的企业主要做什么的
珠海市梦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医疗电子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所处产业为慢病监护、健康管理及智慧养老高度集合产业,属于国家十三五战略性档敏新兴产业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公司的主营产品为智能远程监护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终端设备及平台服务。
梦心科技坚持“打造世界一流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纤胡平台”的企业愿景,始终致力于高端健康管理终端设备及平台系统的研发,目前公司的多项研发成果已获得国家专利,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尤其在涉及人体心脏、血管数据采集的关键技术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梦心科技秉承“弘扬民族美德,传播孝爱文化”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倡行竖枝导未病防治、颐养结合的健康管理理念,以预防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事故为己任,将忠实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持续回报社会。
“智能远程心率监护仪”是珠海梦心科技斥巨资并耗时7年左右时间,自主研发出来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主要由脉搏采集传感器、脉象辩证分析软件和云计算数据库等部分组成。其通过“高抗干扰脉搏探测”技术(专利号:ZL 2009 I 0213318.7),在中国上千年的中医理论基础上,将传统中医切脉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有机融合,能自动采集脉象信号,并将中医脉象的位、数、形、势和脉图的各项特征参数作自动分析处理,同时结合中医望诊、问诊(以人机对话形式),根据中医八纲辩证的思路,最终将中医传统脉象通过数字化和图片化的形式完美、立体、生动地展现出来,是一种全新的、智能型、世界领先的中医现代化检测仪器。
㈡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的内容简介
目前,人们对望诊类图书有浓厚的兴趣,学会望诊不但能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能凯首从中获得许多快乐。因此,编着编写了《中医望诊彩色图谱》。本书分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中医望诊基础,介绍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中医脉诊方法、中医经络腧穴等。第二部分为望眼诊病,介绍了望眼诊病基础、眼像健康预测、望眼诊断常见疾病等。第三部分为望耳诊病,介绍了望耳诊病基础、望耳廓形色诊病、望耳诊断常见病等。第四部分为望舌诊病,介绍了望舌诊病基础、望舌预测健康、望舌诊断常见病等。第五部分为望手诊病,介绍了望手诊病基础、掌纹指甲健康预测、望手诊断常见病等。对各种常盯清数见病在眼部、耳部、舌部、手部的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附有大量清晰的照片,配有VCD光盘,光盘中动正态态介绍了望眼、望耳、望舌、望手诊病方法以及大量的图片,可使读者更好地掌握中医望诊方法。
㈢ 求鸡胸患者图片
鸡胸是胸前壁核宏巧呈楔状凸起,状如禽类的胸骨故而得名。漏斗胸是小儿常见的胸廓发育畸形之一,是一种胸前壁的凹陷畸形,状如漏斗。主要表现为小儿前胸正中部位的胸骨带动周围连接的肋骨向内塌陷成漏斗状,使胸腔内的脏器受到压迫甚而移位,并导致小儿心肺发育及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1)造成这两种畸形的原因有:
1.先天发育异常--在胎儿或婴幼儿时期,胸骨和脊椎骨、肋骨的发育不平衡,造成了胸廓的畸形。
2.营养不良--出生后婴幼儿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患有某些营养不良性疾病,例如小儿佝偻病,久之可影响胸骨等的发育,以致胸廓畸形。
3.继发于胸腔内的疾病--如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扩大的心脏压迫胸壁,形成鸡胸畸形。慢性脓胸所致的扁平胸畸形等。
2)这两种畸形的危害
一般轻度的胸廓畸形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不大,主要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其继续发展。如绝圆胸廓畸形较严重,尤其是漏斗胸,胸腔内的脏器心、肺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甚至引起心脏移位,肺通气功能也受到影响,如进一步发展,还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严重病症。
3)这两种畸形的诊治:
1.通过胸廓望诊对漏斗胸和鸡胸即对作出诊断,为了确定有无手术治疗的指征,还应进行必要的胸部X线检查和心脑功能测定。漏斗胸和鸡胸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病例并不多见,畸形不严重的幼儿,随年龄增长、身体的发育还可有所矫正。这种情况则不需特殊治疗,可观察到3--5岁以后,并注意对原发病佝偻病的防治。
2.对严重的畸形,特别是漏斗胸又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病儿,则应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这类手术应在专科医院由有经验的医生给予诊治为好。
4)漏斗胸的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法:国外纠正漏斗胸的手术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八十年代也有开展此类手术。低年龄幼儿手术在九十年代逐渐成熟。过去治疗漏斗胸的常规方法是在前胸纵、横向切开约10厘米的窗口,切除畸形肋骨后再用钢针固定。手术的创伤大,出血多,而且因患儿的胸廓完整性被破坏,短时间内肺功能受严重影响,会造成支气管堵塞、肺不张导致严重缺氧。
另外,手术后由于矫治后的胸廓没有生长固定以前会因为自主呼吸运动影响骨质生长导致手术失败。此类手术围术期处理难度大,手术风险很大,并发症多。国内外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钢针胸骨抬高术,此术式效果不理想。目前经实践改良后的手术采用双钢板胸骨抬高方法,手术水平明显提高,效果很好。实际上手术效果的好坏还有赖于医疗设备的水平,如呼吸机,监护仪,肺功能监测手段等。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配套和人员培训水平的提高,目前此类手术的并发改键症已明显减少,但是低年龄组患儿的手术还是有一定风险,还会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
5)现在的治疗方法
目前我国最先进的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正术--
其方法是在小儿一侧胸下腋中线部位切一个2厘米的小切口,用胸腔镜向胸腔内剥离并引导,然后将一自制矫正器材向对侧穿插开口后翻转,从而实现矫正目的。手术切口长约15--20厘米,需切断病变肋软骨,并做胸骨截骨,其手术损伤大、出血多,术后患儿疼痛明显,恢复也慢。无论何种手术由于要切断肋骨,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肺部感染,肺不张致使缺氧引起脑损伤的手术风险仍然存在。
6)不开胸的新术式治疗漏斗胸
现在有医生用不开胸的术式治疗漏斗胸:仅在孩子的前胸壁切开两个2厘米的小口,以钢板按患者胸廓塑形后垫于患者胸骨后翻转,钢板两端支撑于患者的两侧肋骨上,来矫治孩子的漏斗胸畸形。不开胸的新术式,损伤小,出血少,术中钢板可以按患者胸廓畸形程度的不同进行塑形,更适应个体差异,使手术效果更好。术后患者痛苦小,第二天即可离床活动,且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是现代进行漏斗胸治疗的好方法。
7)手术适应的年龄
漏斗胸属于先天性骨骼发育畸形,并不是人们常常认为缺钙和营养不良引起的,它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此类手术年纪最小的患者的年龄约4--5岁。目前最佳手术年龄应视医院条件和手术医生水平而定。专家认为,根据小儿骨质的特征,漏斗胸的最佳矫正时机是在2--4岁,低年龄手术可不影响儿童发育。目前1--3岁患儿做此类手术,大部分效果是很好的。
8)非手术治疗鸡胸法
1.两脚与肩同宽站立,身体放松,微闭双眼,两臂轻轻向前平举至头顶,同时吸气,停一会儿,两臂自然下落,伴以深呼气,每日数次,每次10分钟。
2.俯卧撑或持哑铃做两臂前平举练习每日3--4次,每次10分钟。
3.单双杠上翻筋头,每日清晨空腹进行,但不可过于劳累。
4.慢跑有助于增强内脏活动,扩大呼吸量,改善胸廓发育不良状况
我可以帮助你,你先设置我最佳答案后,我网络Hii教你。
㈣ 2018年,你最希望实现哪三个小心愿
每年年底都是总结复盘加对明年规划许愿的时候,既有惊喜又有憧憬。2018年即将来临,你最希望实现哪三个小心愿?
以上三个小心愿也是每年都会许的愿望的一部分,在我们不断坚持的努力下,自身和生活都变得越来越好。希望每个人困袭都如同我们许下的美好心愿,个人和生活都一步一步变得越来越好。
㈤ 求推荐入门医书
《中医古籍大全》
这是一套从网络上搜集的中医古籍大全.一共699本.全都是.TXT格式的.这样方便大家从电脑,手机,甚至是PSP上观看.里面的内容从古代经典到各类医家对经典的诠释,医案的等等着作都有,同时也包括:内,外,骨,妇,儿,方剂,针灸,本草,医案等书籍,是一套很全面的医书集成.可供同道们和中医爱好者们阅读学习.
说到中医古书,个人认为这才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统宗!以中国古代哲学方法论为统,以两经一论为宗,以辨证论治为标,以理法方药为榜.这样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中国古代医学的精髓.
当然或许有很多人会说有些古人的书籍里有许多令人质疑的东西在,可能在现代的学习和研究当中在已经被抹杀掉了,干嘛还要去看呢?我想也许正是如此,中医也才这么磕磕绊绊的发展到了今天,也正是因为人们在对中医理论不断的质疑与研究,中医学才取得了十分辉煌,丰硕的成果.我们看古书不仅仅是学习历代医家的精彩论述,更要学习他们那种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的治学态度.相对于今人对于学习中医学的态度,或者一些所谓"名家",学术上的沽名钓誉者,深感悲忧.不知道照这样下去,中华医学在当今的混乱环境下还能走多久..............
在此,希望各位同道以及中医爱好者们积极努力,学好中医理论,可轿配以更好的在应用临床上,发挥出中医学应有的疗效,以修身利人!
注意:如果直接用"记事本打开txt文档会出现排版错误或者乱码.请用写字板,WORD,WPS或者其他txt阅读软件打开.在手机和PSP中一切正常.
特别是584-《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着。集《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之精华。此书辩症精准,用药简单,而又大胆,突破了传统中医书籍的只有药方,而没有实例病案,方便读者可对慎昌症而用药。
现代中医师有高达70%受此书深远影响。
张锡纯中国医学家。中西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寿甫。河北盐山人,是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
目录:
000-神农本草经.txt
001-吴普本草.txt
002-本草经集注.txt
003-新修本草.txt
004-食疗本草.txt
005-海药本草.txt
006-本草图经.txt
007-本草衍义.txt
008-汤液本草.txt
009-饮膳正要.txt
010-滇南本草.txt
011-本草品汇精要.txt
012-本草蒙筌.txt
013-本草纲目.txt
014-本草乘雅半偈.txt
015-本草征要.txt
016-本草易读.txt
017-本草新编.txt
018-本草备要.txt
019-本经逢原.txt
020-本草经解.txt
021-本草从新.txt
022-神农本草经百种录.txt
023-本草纲目拾遗.txt
024-本草崇原.txt
025-本草求真.txt
026-神农本草经读.txt
027-本草述钩元.txt
028-食鉴本草.txt
029-本草思辨录.txt
030-本草纲目别名录.txt
031-本草便读.txt
032-本草撮要.txt
033-本草问答.txt
034-神农本草经赞.txt
035-本草择要纲目.txt
036-得配本草.txt
037-本草害利.txt
038-本草分经.txt
039-雷公炮炙论.txt
040-炮炙全书.txt
041-炮炙大法.txt
042-雷公炮制药性解.txt
043-濒湖炮炙法.txt
044-要药分剂.txt
045-珍珠囊补遗药性赋.txt
046-药鉴.txt
047-药征.txt
049-五十二病方.txt
050-名医别录.txt
051-千金翼方.txt
052-孙真人海上方.txt
053-外台秘要.txt
054-医心方.txt
055-太平圣惠方.txt
056-苏沈良方.txt
057-博济方.txt
058-史载之方.txt
05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txt
060-圣济总录.txt
宽帆扒061-鸡峰普济方.txt
062-洪氏集验方.txt
063-杨氏家藏方.txt
064-千金宝要.txt
065-卫生易简方.txt
066-全生指迷方.txt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txt
068-瑞竹堂经验方.txt
069-世医得效方.txt
070-奇效良方.txt
071-医方集宜.txt
072-医方考.txt
073-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txt
074-普济方.txt
075-肘后备急方.txt
076-普济本事方.txt
077-严氏济生方.txt
078-药征续编.txt
079-仁术便览.txt
081-祖剂.txt
082-古今名医方论.txt
083-种福堂公选良方.txt
084-汤头歌诀.txt
085-急救便方.txt
086-奇方类编.txt
087-医方集解.txt
088-绛雪园古方选注.txt
089-医方论.txt
090-串雅内外编.txt
091-成方切用.txt
092-时方妙用.txt
093-时方歌括.txt
094-长沙方歌括.txt
095-金匮方歌括.txt
096-医方证治汇编歌诀.txt
097-验方新编.txt
098-十剂表.txt
099-经验丹方汇编.txt
101-药性切用.txt
102-退思集类方歌注.txt
103-华佗神方.txt
104-集验方.txt
105-大小诸证方论.txt
106-奇效简便良方.txt
107-神仙济世良方.txt
108-是斋百一选方.txt
109-小品方.txt
110-惠直堂经验方.txt
111-绛囊撮要.txt
112-经验奇方.txt
113-古方汇精.txt
114-外治寿世方.txt
115-文堂集验方.txt
116-回生集.txt
117-本草简要方.txt
118-增订医方歌诀.txt
119-济世神验良方.txt
121-医方歌括.txt
122-医方简义.txt
123-女科切要.txt
124-傅青主女科歌括.txt
125-产宝.txt
126-女科百问.txt
127-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txt
128-妇人良方大全
129-沈氏女科辑要.txt
130-济生集.txt
131-婴童百问.txt
132-女科证治准绳.txt
133-小儿药证直诀.txt
134-幼科切要.txt
135-婴儿论.txt
136-活幼心书.txt
137-儿科要略.txt
138-儿科萃精.txt
139-痧疹辑要.txt
140-小儿推拿广意.txt
141-幼科证治准绳.txt
142-女科旨要.txt
143-女科折衷纂要.txt
144-女科指要.txt
145-女科指掌.txt
146-女科要旨.txt
147-女科秘旨.txt
148-女科秘要.txt
149-女科经纶.txt
150-女科精要.txt
151-女科撮要.txt
152-小儿痘疹方论.txt
153-小儿卫生总微论方.txt
154-内府秘传经验女科.txt
155-幼幼集成.txt
156-幼幼新书.txt
157-幼科心法要诀.txt
158-幼科折衷.txt
159-幼科指南.txt
160-幼科推拿秘书.txt
161-幼科发挥.txt
162-幼科概论.txt
163-幼科类萃.txt
164-幼科铁镜.txt
165-竹泉生女科集要.txt
166-儿科醒.txt
167-保幼新编.txt
168-保婴撮要.txt
169-活幼口议.txt
170-胎产心法.txt
171-胎产指南.txt
172-胎产秘书.txt
173-家传女科经验摘奇.txt
174-妇人规.txt
175-妇科心法要诀.txt
176-妇科秘方.txt
177-妇科秘书.txt
178-妇科问答.txt
179-专治麻痧初编.txt
180-张氏妇科.txt
181-产鉴.txt
182-陈氏幼科秘诀.txt
183-麻科活人全书.txt
184-麻疹备要方论.txt
185-麻疹阐注.txt
186-痘疹心法要诀.txt
187-评注产科心法.txt
188-慈幼便览.txt
189-慈幼新书.txt
190-毓麟验方.txt
191-经验麻科.txt
192-达生编.txt
193-盘珠集胎产症治.txt
194-竹林女科证治.txt
195-原要论.txt
196-产后十八论.txt
197-脚气治法总要.txt
198-济阴纲目.txt
199-卫生家宝产科备要.txt
200-邯郸遗稿.txt
201-鬻婴提要说.txt
202-颅囟经.txt
203-婴童类萃.txt
204-医林改错.txt
205-金匮翼.txt
206-养老奉亲书.txt
207-医门法律.txt
208-笔花医镜.txt
209-血证论.txt
210-外科精义.txt
211-立斋外科发挥.txt
212-外科枢要.txt
213-杂病心法要诀.txt
214-跌损妙方.txt
215-杂病广要.txt
216-江氏伤科学.txt
217-伤科大成.txt
218-跌打秘方.txt
219-跌打损伤方.txt
220-外科集验方.txt
222-跌打损伤回生集.txt
223-疡医大全.txt
224-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txt
225-疡科心得集.txt
226-外科大成.txt
227-阴证略例.txt
228-发背对口治诀论.txt
229-集验背疽方.txt
230-外科正宗.txt
231-中风论.txt
232-内外伤辨.txt
233-内科摘要.txt
234-少林真传伤科秘方.txt
235-仙授理伤续断秘方.txt
236-外科十三方考.txt
237-外科心法要诀.txt
238-外科方外奇方.txt
239-外科全生集.txt
240-外科启玄.txt
241-外科理例.txt
242-外科传薪集.txt
243-外科精要.txt
244-外科选要.txt
245-外科医镜.txt
246-正骨心法要旨.txt
247-正体类要.txt
248-何氏虚劳心传.txt
249-周慎斋遗书.txt
250-奇经八脉考.txt
251-金疮秘传禁方.txt
252-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txt
253-青囊秘诀.txt
254-急救良方.txt
255-急救广生集.txt
256-订正太素脉秘诀.txt
257-症因脉治.txt
258-秘传外科方.txt
259-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txt
260-脉症治方.txt
261-脉确.txt
262-接骨手法.txt
263-救伤秘旨.txt
264-理虚元鉴.txt
265-虚损启微.txt
266-诊脉三十二辨.txt
267-伤科方书.txt
268-伤科汇纂.txt
269-伤科补要.txt
270-慎柔五书.txt
271-杨成博先生遗留穴道秘书.txt
272-痰火点雪.txt
273-万氏秘传外科心法.txt
274-解围元薮.txt
275-刘涓子鬼遗方.txt
276-疯门全书.txt
278-增订十药神书.txt
279-疠疡机要.txt
280-医学从众录.txt
281-疡科纲要.txt
282-医门补要.txt
284-仙传外科集验方.txt
285-外科十法.txt
286-脉诀乳海.txt
287-脉诀考证.txt
288-痰疠法门.txt
289-证治汇补.txt
290-外科证治全书.txt
291-眼科秘诀.txt
292-银海精微.txt
293-审视瑶函.txt
294-目经大成.txt
295-针灸大全.txt
296-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txt
297-针灸易学.txt
298-针灸聚英.txt
299-针灸大成.txt
300-针灸逢源.txt
301-针灸甲乙经.txt
302-针经节要.txt
304-杨敬斋针灸全书.txt
305-宋本备急灸法.txt
306-刺灸心法要诀.txt
307-一草亭目科全书.txt
308-口齿类要.txt
309-子午流注针经.txt
310-子午流注说难.txt
311-尤氏喉科秘书.txt
312-尤氏喉症指南.txt
313-白喉全生集.txt
314-白喉条辨.txt
315-银海指南.txt
316-普济方·针灸.txt
317-灸法秘传.txt
318-走马急疳真方.txt
319-明目至宝.txt
320-金针秘传.txt
322-重订囊秘喉书.txt
323-重楼玉钥.txt
324-重楼玉钥续编.txt
325-原机启微.txt
326-神灸经纶.txt
327-神应经.txt
328-秘传眼科龙木论.txt
329-针灸神书.txt
330-针灸素难要旨.txt
331-针灸问对.txt
332-针灸集成.txt
333-针灸资生经.txt
334-针经指南.txt
335-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txt
336-推拿抉微.txt
337-理瀹骈文.txt
338-异授眼科.txt
339-眼科心法要诀.txt
340-眼科阐微.txt
341-喉舌备要秘旨.txt
342-喉科指掌.txt
343-喉科秘诀.txt
344-喉科集腋.txt
345-焦氏喉科枕秘.txt
346-黄帝明堂灸经.txt
347-经穴汇解.txt
348-经络全书.txt
349-经络考.txt
350-经络汇编.txt
351-包氏喉证家宝.txt
352-炙膏肓腧穴法.txt
353-凌门传授铜人指穴.txt
354-厘正按摩要术.txt
355-灵枢经脉翼.txt
356-广嗣要语.txt
358-西方子明堂灸经.txt
359-友渔斋医话.txt
360-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txt
361-吴鞠通医案.txt
362-冷庐医话.txt
363-柳洲医话.txt
364-医贯.txt
365-古今医案按.txt
366-侣山堂类辩.txt
367-临证指南医案.txt
368-存存斋医话稿.txt
369-丹溪治法心要.txt
370-医经溯洄集.txt
371-叶天士医案精华.txt
372-一得集.txt
373-丁甘仁医案.txt
374-三家医案合刻.txt
375-上池杂说.txt
376-也是山人医案.txt
377-客尘医话.txt
378-王氏医案绎注.txt
379-市隐庐医学杂着.txt
380-未刻本叶氏医案.txt
381-先哲医话.txt
382-回春录.txt
383-何澹安医案.txt
384-吴医汇讲.txt
385-奇症汇.txt
386-知医必辨.txt
387-肯堂医论.txt
388-花韵楼医案.txt
389-证治心传.txt
391-眉寿堂方案选存.txt
392-研经言.txt
393-重订灵兰要览.txt
394-重庆堂随笔.txt
395-凌临灵方.txt
396-孙文垣医案.txt
397-塘医话.txt
398-马培之医案.txt
399-张聿青医案.txt
400-张畹香医案.txt
401-曹仁伯医案论.txt
403-寓意草.txt
404-程杏轩医案.txt
405-慎疾刍言.txt
406-叶选医衡.txt
407-对山医话.txt
408-质疑录.txt
409-丛桂草堂医案.txt
410-归砚录.txt
411-医原.txt
412-医暇卮言.txt
413-医学课儿策.txt
414-医学读书记.txt
415-医医医.txt
416-续名医类案.txt
417-读医随笔.txt
418-医学源流论.txt
419-王旭高临证医案.txt
420-邵兰荪医案.txt
421-八十一难经.txt
422-内经博议.txt
423-素问六气玄珠密语.txt
424-医经读.txt
425-医经原旨.txt
426-素问玄机原病式.txt
427-类经.txt
428-类经图翼.txt
429-内经知要.txt
430-黄帝内经素问集注.txt
431-黄帝内经灵枢集注.txt
432-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txt
433-六因条辨.txt
434-素问灵枢类纂约注.txt
435-黄帝素问直解.txt
436-素问经注节解.txt
437-黄帝内经素问.txt
438-黄帝内经素问校义.txt
439-黄帝内经太素.txt
440-中西汇通医经精义.txt
441-内经评文.txt
442-内经药瀹.txt
443-医效秘传.txt
444-读素问钞.txt
445-灵素节注类编.txt
446-古本难经阐注.txt
447-难经正义.txt
448-素问识.txt
449-灵枢识.txt
450-难经经释.txt
451-黄帝内经素问遗篇.txt
452-素问要旨论.txt
453-黄帝素问宣明论方.txt
454-难经集注.txt
455-难经古义.txt
456-万氏秘传片玉心书.txt
457-伤寒论.txt
458-伤寒捷诀.txt
459-伤寒总病论.txt
460-类证活人书.txt
461-注解伤寒论.txt
462-伤寒九十论.txt
463-伤寒百证歌.txt
464-伤寒发微论.txt
465-伤寒明理论.txt
466-仲景伤寒补亡论.txt
467-伤寒寻源.txt
468-伤寒直格.txt
469-伤寒标本心法类萃.txt
470-伤寒六书.txt
471-伤寒论条辨.txt
472-张卿子伤寒论.txt
473-伤寒证治准绳.txt
474-伤寒论注.txt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txt
476-伤寒溯源集.txt
477-伤寒括要.txt
478-伤寒缵论.txt
479-伤寒贯珠集.txt
480-伤寒法祖.txt
481-伤寒大白.txt
482-伤寒悬解.txt
483-伤寒论类方.txt
484-伤寒论辩证广注.txt
485-伤寒论辑义.txt
486-伤寒医诀串解.txt
487-伤寒审证表.txt
488-伤寒补例.txt
489-敖氏伤寒金镜录.txt
490-伤寒舌鉴.txt
491-增订叶评伤暑全书.txt
492-伤寒论翼.txt
493-伤寒附翼.txt
494-伤寒指掌.txt
495-中寒论辩证广注.txt
496-河间伤寒心要.txt
497-刘河间伤寒医鉴.txt
498-金匮要略浅注.txt
499-金匮要略方论.txt
500-金匮要略心典.txt
501-金匮玉函经二注.txt
502-金匮玉函要略述义.txt
503-脉诀.txt
504-脉经.txt
505-诊家枢要.txt
506-濒湖脉学.txt
507-诊家正眼.txt
508-三指禅.txt
510-形色外诊简摩.txt
511-金匮玉函要略辑义.txt
512-脉理求真.txt
513-脉诀刊误.txt
514-脉诀汇辨.txt
515-高注金匮要略.txt
516-临症验舌法.txt
517-望诊遵经.txt
518-诊宗三昧.txt
519-医灯续焰.txt
520-察病指南.txt
521-察舌辨症新法.txt
522-温疫论.txt
523-千金食治.txt
524-温热暑疫全书.txt
525-疫疹一得.txt
526-温病条辨.txt
527-温热逢源.txt
528-时病论.txt
529-温病指南.txt
530-女丹合编选注.txt
531-运气要诀.txt
532-备急千金要方.txt
533-食疗方.txt
534-心医集.txt
535-西池集.txt
536-性命要旨.txt
537-松峰说疫.txt
538-寿世传真.txt
539-陆地仙经.txt
540-宁坤秘笈.txt
541-温病正宗.txt
542-寿世保元.txt
543-温热经纬.txt
544-温热论.txt
545-达摩洗髓易筋经.txt
546-广瘟疫论.txt
547-养生秘旨.txt
548-养生导引法.txt
549-重订广温热论.txt
550-养生导引秘籍.txt
551-随息居重订霍乱论.txt
552-修昆仑证验.txt
553-寿世青编.txt
554-养生类要.txt
555-饮食须知.txt
556-瘴疟指南.txt
557-华氏中藏经.txt
558-三因极一病证方论.txt
559-扁鹊心书.txt
560-玉机微义.txt
561-明医指掌.txt
562-明医杂着.txt
563-此事难知.txt
564-金匮钩玄.txt
565-卫生宝鉴.txt
566-校注医醇剩义.txt
567-脉因证治.txt
568-杂病治例.txt
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txt
570-丹溪心法.txt
571-诸病源候论.txt
572-儒门事亲.txt
573-古今医鉴.txt
574-医说.txt
575-医宗金鉴.txt
576-医经国小.txt
577-医学入门.txt
578-医学启源.txt
579-医学纲目.txt
580-医垒元戎.txt
581-兰室秘藏.txt
582-韩氏医通.txt
583-医学正传.txt
584-医学衷中参西录.txt
585-卫济宝书.txt
586-三消论.txt
587-石室秘录.txt
588-丹溪手镜.txt
589-古今名医汇粹.txt
590-轩岐救正论.txt
591-痧胀玉衡.txt
592-医学三字经.txt
593-辨证录.txt
594-医学指归.txt
595-医学实在易.txt
596-医学摘粹.txt
597-冯氏锦囊秘录.txt
598-简明医彀.txt
599-医述.txt
600-辨症玉函.txt
601-医学心悟.txt
602-类证治裁.txt
603-医碥.txt
604-医学真传.txt
605-张氏医通.txt
606-中国医籍考.txt
607-脉象统类.txt
608-丹台玉案.txt
609-伤寒论纲目.txt
610-幼科释谜.txt
611-妇科玉尺.txt
612-古今医彻.txt
613-药症忌宜.txt
614-脾胃论.txt
616-洗冤集录.txt
617-古今医统大全.txt
618-格致余论.txt
620-推求师意.txt
621-褚氏遗书.txt
622-诸病主病诗.txt
623-医旨绪余.txt
624-医宗己任编.txt
625-医学妙谛.txt
626-医学见能.txt
627-顾松园医镜.txt
628-医医小草.txt
630-医学传灯.txt
632-证治准绳·类方.txt
如有需要请及时留言,24小时内发送,谢谢
㈥ 徐志伟是谁
徐志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个人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2009年6月底因博士生论文造假被着名电视台凤凰卫视曝光 男,1954年6月出生,江苏溧阳人。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简历
1977年12月,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 1985年0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医学硕士闹辩学位; 1986年00月,在中山医科大学进修医学心理学; 1987年02月至1987年07月,在大连外国语学院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学习; 1987年10月至1989年10月,由国家教委派遣赴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研究生院留学进修; 2002年09月至2005年07月,在职攻读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 1993年01月至1993年07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委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学习; 2002年04月至2002年08月,在中山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合办的广东省首届高级公务员公共管理研究班学习。
获奖情况
一、成果奖 1、 “中医药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 2004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中医望诊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获2000年度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3、《痰瘀相关理论及其防治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得200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中医诊断学诊法(望诊)CAI软件研制开发》获1999年度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5、《中医望诊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获2000年度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6、《适应科技创新人才需求建立科学招生管理体系》获2000年度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7、《跨越世纪走向未来》1998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8、《痰瘀相关理论及其防治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应用基础研码逗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
9、《调肝治法调控心理应激NIM网络的作用研究》获2004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荣誉奖
1992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1993年被广东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
1992年被评为广州中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1995年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先进工作者
1999年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199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被评为“教学先进单位”
1998年广州中医迟弯卖药大学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从1995年起,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就是这些啦~不知道是不是你想知道的那个人哦~
㈦ 望闻问切中的“闻”是什么意思
中医中的闻是有两方面。主要方面是听患者是气息,如说话、呼吸的快慢、缓急、强弱、清浊、高低等之类的变化,另一方面是闻桐侍,也就是嗅,雹困闻患者身源轮念上的味道。
问是询问患者病情,如症状有哪些,病多久了,饮食如何等等。
㈧ 历史人物小报——扁鹊 内容:(需多)(介绍、故事等......) 图片:(一张) 谢谢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姬姓,秦氏,名越人,又扰友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醢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着。
目录
简介概述
姓名和时代之谜
人物生平简介
扁鹊拜师
扁鹊遇害
故事传说
成就发明四诊法
医学思想
预防思想
治疗原则
扁鹊学派
《史记》原文
鹊山祠
扁鹊遗址简介 概述
姓名和时代之谜
人物生平 简介
扁鹊拜师
扁鹊遇害
故事传说
成就 发明四诊法
医学思想
预防思想
治疗原则
扁鹊学派
《史记》原文
鹊山祠
扁鹊遗址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概述
扁鹊,春秋战国时代名医,医术精湛,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 扁鹊像
的名字来称呼他。《史记》中记载他是渤海郡的一名大夫,而卢医则是指他的出生地在卢国。由此可见,“扁鹊”是古代医术高超者的一个通用名词。秦越人也被称为“扁鹊”,按照古人的传说,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将安康和快乐带到哪里,好比是带来喜讯的喜鹊,所以,古人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称作“扁鹊”。而这个出生在卢国、名叫秦越人的医生医术高明、学识渊博,走 南闯北、治病救人,顺理成章地被人们尊敬地称作“扁鹊”。 扁鹊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世人敬他为神医。从司马迁的不朽之作《史记》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可以看到扁鹊既真实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扁鹊所处的年代,正是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发生着激烈变革、动荡的年代,也是人才流动,人才辈出的时代,各国的竞争机制,形成了一个尊重人材,招纳贤士的社会风尚。为增强实力,各国都在拢络有用之材。秦国地处西陲,被中原诸侯以夷翟遇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秦国的几位先公先王,非常重视从东方各国招徕人才。为广招贤能,秦国采取了兼收并取之法,为各类人才创造了一个各显其能的用武之地。秦国除重视治理国家的人才外,对医生也很尊重。《庄子.列御寇》载:“秦王有病,招医,破费溃痤者得车一乘,所治愈下,而所得愈多。”给予医生以极好的待遇,各国名医纷纷到秦。扁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秦人的。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巧李启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 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 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中医理论的奠基人。 因为扁鹊一生游历四方,所以去过的很多地方.以至于关于扁鹊的籍贯有一些争议。有古书记载的是渤海莫人(今河北任丘)扁鹊见蔡桓公写到渤海莫人。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引《黄帝八十一难》说:“(秦越人)家于卢国,因命之曰卢医也。”卢国,在今山东长清。“渤海郡”在今山东省中南部和西北部。“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一生创有:《难经》,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姓名和时代之谜
翻开《史记》,会发现扁鹊有三个名字:一为扁鹊。字义上看,扁鹊是指一只鸟,喜鹊也。“扁”字,一读biǎn;一读pian(篇),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说扁鹊之扁是“取鹊飞鶣鶣之意”,即指一只喜鹊在自由自在地飞翔。二为秦越人。《史记》说:“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三为卢医。《史记正义》说,扁鹊“家于卢国”又称卢医。 分析以上这三个名字,会发现,扁鹊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一位医生,他到处行医,治病救人,人们非常尊敬他。因为他所到之处热心给人治病,解除了人们的痛苦,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医生比作一个会给人带来喜讯的喜鹊。由此可知扁鹊是一个传说人物。 在山东出土的汉代石刻中孝如,曾有扁鹊的形象,他人手人面,头戴冠帻、鸟身禽立、拖着一束长尾。人们将扁鹊刻画成人首鸟身的模样,既反映了原始鸟图腾的崇拜意识,也说明扁鹊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神人。 而秦越人,应该说是确有其人,他就是《史记》上说的,在渤海郡郑的一位医生。卢医则是指他出生的地方在卢国。 可以说,扁鹊原来是个医术高超的传说人物,秦越人到处行医,受到人们的尊敬,因此也被称为扁鹊。 搞清了扁鹊的姓名之谜,又有一个问题使人困惑不解。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 在有关扁鹊的史料中,记载扁鹊活动的时间跨度非常大。如扁鹊最早给蔡桓侯治病的时间是在公元前695年;给虢太子治病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55年左右;给齐桓侯(桓公午)看病,大约在公元前385—357年之间;《战国策》记载的扁鹊见秦武公,大约在公元前309年,这是他看的最后一个病人。 如此一算,扁鹊的活动时间范围在300多年之间,人不可能活这么大岁数。以致人们很难断定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 我认为,秦越人作为受百姓欢迎的民间医生,人们对他已经赋予了许多神话的色彩,因此有些活动并非全是他的个人所为,而是后人附加上去的,甚至有张冠李戴的可能。那么,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呢? 界定扁鹊生活的大致年代,有以下三个方法: 第一,依据《汉书·古今人表》。班固在《古今人表》中,将上古到秦朝间一千四五百人列入表中,依据人物的品格高低排列,把扁鹊和赵简子、越王勾践放在同一时代。赵简子即赵鞅(?—前458年)春秋末年晋国正卿。越王勾践(?—前456年)越国国君。如此看来,扁鹊应是春秋战国之际人。 第二,从扁鹊行医的故事中选择你认为最可信的一个,界定扁鹊活动的具体年代。不少人认为他到秦国见秦武王的事较为可信,因为他是在秦国被杀害的。因此把扁鹊的生卒年代定在大约公元前407年到公元前310年比较合适。 第三,如果很难准确地考证出扁鹊的活动时间,笼统地说扁鹊是东周(或春秋战国)人即可,扁鹊诊病的故事有真事也有不少是寓言,有的可信,有的不可信,不必太较真。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简介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着。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酰妨忌杀害。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着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扁鹊拜师
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对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 据司马迁记载,扁鹊当时看病可以直接看透人的内脏,如同现在的透视一样,至于望闻问切都是掩人耳目的。很多反 济南扁鹊雕像
对中医学的人借此攻击中医。聂文涛认为,从中医学文献上看没有扁鹊透视眼的记载。这说明,是书所记属于医学之外的文化内容。如同牛顿的苹果落地,本来莫须有,且不符合逻辑,然而也会流传。文化的传奇必然覆盖一切,包括古代和当代的科学发展过程,不能作为评判科学的依据。这种传奇只能反应了扁鹊医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扁鹊具有高明的医术。他的行医事迹及医学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时期的医药水平和医药特点。先秦不少着作载有扁鹊的事迹,《史记·扁鹊列传》: 殷常公,号丘宣。欲觅其徒而傅其术,至邯。邯有姜姓子曰殳,以慧闻名。常公见而欣庆,随携之逰。年余至长桑,适逢弃儿于道,以秋深,名曰扁,故择居长桑,授徒乳子矣。殳随常公七年,闻之即知,知而能程其事,言对甚得,常公悦之。扁侍常公侧,讷而少声,龄或八岁,公亦任之。 又三年,殳二十有三。常戯于扁曰:‘汝貌若獬,声若鹊,其闻不能知,知无其所谓。后先生去,留之为吾司户可也’。扁对曰:‘汝闻之能知,知,先生少督,非智也。汝知之能辧,辧,先生心懈,非识也。吾貌若獬,父母施也,吾声若鹊,乃能鸣也’。殳大笑之,言于常公,公笑而已。扁自请之,遂名扁鹊。 异日,常公谓殳曰‘十年成汝,今可去矣。吾言于汝:居细无祸,灾其自妄;且记’。殳去之,常公望其道问扁曰‘汝谓殳之去,可得安乎’?扁对曰‘初安,再妄,复牢之’。公诧然曰‘行乎?性乎’?扁对曰‘兼有也,谓有:争于势,不敌者死矣’。自此,扁日奉而夜读,勤勉而事焉。 又三年,殳因治而涉罪,囚于牢。扁随侍常公西行,途有不明,告先生,先生所释,皆能记之。故其传者,非言止矣,实心领而神会之跃也。扁鹊三十有二,始治于人。先生出而自叹曰‘吾自谓殳之可才,然吾知殳不亟扁。扁常曰不足以治,习耏其心。吾常自叹其拙,今其学优于吾,安矣’。先生亡于镐。扁鹊居镐南守孝三年,静悟眞髓而不以物动,治疾疗人不为利往。四十有四歳名闻天下,曰‘长桑扁鹊,神乎其人哉’。然殳之聦,二十有三语谓皆尽其传。四年而牢,禁其终生。岂非过于知辧之害,而无智识之果者耶?
扁鹊遇害
秦武王与武士们进行举鼎比赛,不觉伤了腰部、疼痛难忍,吃了太医李酰(音西)的药,也不见好转,并且更加严重。有人将神医扁鹊已来到秦国的事告诉了武王,武王传令扁鹊入宫。扁鹊看了武王的神态,按了按他的脉搏,用力在他的腰间推拿了几下,又让武王自己活动几下,武王立刻感觉好了许多。接着又给武王服了一挤汤药,其病状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鹊为太医令。李酰知道后,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便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武王半信半疑,但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 李酰决定除掉扁鹊这个心腹之患,派了两个刺客,想刺杀扁鹊,却被扁鹊的弟子发觉,暂时躲过一劫。扁鹊只得离开秦国,他们沿着骊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酰派杀手扮成猎户的样子,半路上劫杀了扁鹊。相传扁鹊是四月二十八日诞生的,人们在他的家乡建造起“药王庙”,专门供祠他。每年四月二十八日这天,大家都举行盛大的纪念仪式。同时,也祈求他保佑人们无病无痛、延年益寿。
编辑本段故事传说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1]:“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秦武王有病,召请名闻天下的扁鹊来治。一天,太医令李谧和一班文武大臣赶忙出来劝阻,说什么大王的病处于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扁鹊未必能除。万一出了差错,将使耳不聪,目不明。扁鹊听了气得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对秦武王说:“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却又允许一班蠢人从中捣乱;假使你也这样来治理国政,那你一举就会亡国!”秦武王听了只好让扁鹊治病。结果太医令李谧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鹊手里,却化险为夷。在这场技术高低的较量上,扁鹊彻底战胜了李谧。李谧自知“不如扁鹊”,就产生忌妬之心,使人暗下毒手,便杀害了扁鹊。 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害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还有一次,扁鹊来到了蔡国,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10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又过了10天,扁鹊又见到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10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桓公,就赶快避开了,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果然,5天后,桓公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走了。不久,桓公就这样死了。 可见,扁鹊的望诊技术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神医了。在中医的诊断方法里,望诊在四诊当中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要达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寻常。这三个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医学故事,“起死回生”、“讳疾忌医”的成语也出于此。相传扁鹊名声过大,因为受到秦国太医李谧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黄帝内经》成书以后问世的作品,成书于汉代。其内容深奥,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着作之一。因此,古人将该书托名秦越人所着,也表示扁鹊在人们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书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怀念。
编辑本段成就
发明四诊法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看看他的脸色等)、闻诊(听听病人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问诊(问问有没有干可以导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诊(看看他的脉搏),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这些诊断技术,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如他晋见蔡桓侯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他劝蔡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其实,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判断。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