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加快步频
最好的办法就是上下坡跑和皮带拉人跑(拉轮胎)练习,既然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只能多做原地快速高抬腿跑等练习了。
1.原地快速高抬腿跑:练习要点,原地站立,计时20秒以上,从计时开始身体稍微前倾,双臂用力摆动,双腿快速做高抬腿跑动作(与地面45度角左右即可),要求最大限度的快。这个练习可以锻炼双腿的频率和摆臂的频率,要经常做。
2.30~50米高抬腿跑,要求大腿与地面平行,频率尽量快。这个练习可以锻炼抬腿能力,短跑的抬腿动作是非常重要的。
3.50米以上快速后蹬跑,要求蹬伸充分,身体有一个小腾空,这个练习与高抬腿跑结合可以锻炼步幅和频率。
另:短跑不能一味强调频率,也不能一味强调步幅,频率和步幅是有一个比例的,因人而异,这个比例是需要在训练中摸索的。在保证步频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练习增大步幅是锻炼的目的。
如果有条件的话,你还可以做一做杠铃负重弓箭步走,这个对步幅的提高有一定好处。
❷ 校园跑总是步频过高
频快就是你腿的爆发力强。
步频,即脚步的频率,竞走或跑步时两腿在单位时间内交替的次数。是决定走、跑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用步/秒表示。竞走步频可达3.5-3.7步/秒;短跑步频可达4.6-5.1步/秒。其快慢主要决定于人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与快肌(白肌)纤维在肌肉中的百分比,运动器官的协调性,肌肉力量及收缩速度等,是一个先天性较强的因素,被列为田径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科学的训练,步频可以提高。
❸ 运动模拟器怎么调步频
跑步软件。
跑步软件里面都有个节拍器,打开设置成180,跟着节奏跑半个月,步频就180了。训练步频的时候别听歌,别听歌,别听歌。
❹ 步频190,步幅84,如何提高步幅
看你配速表:步频197,步幅94厘米,那么你每分钟跑步距离是197×0.94米=185.18
米,1公里你需要5.4分钟,跟你图上每公里配速5分30秒吻合,所以软件基本没错,如果保持步频,要增加步幅,你需要提速,当你每公里配速4分钟的时候,步幅就1.26米了,所以讲究的是步频稳定,最经济的步频是180左右,不管快跑和慢跑都是180,区别就在步幅上
❺ 怎么提高跑步的步频和步幅
先说步幅吧:想提高你的步幅主要是需要把髋关节完全打开,需要有往前送往后收的动作;可用蹬跳、下坡跑、单脚跨栏、侧向跑等方法训练提高,平时跑步的时候也要经常注意运用髋关节;步频主要是需要到肌肉的反应能力和爆发力,可以运用短时间内快速原地蹬地跑或者后面拖一个重物跑等方法训练提高。如果身体条件不够的人就要注意了,步频和步幅两个是比较矛盾的,步幅越大,步频肯定会相应地减小,不能一味的追求步幅大或者步频快,你需要的就是找到这两个的平衡点,让自己速度更快。
❻ 如何提高你的跑步步频
什么是步频?
所谓步频是指走路或者跑步时,每分钟脚步落地的次数,例如:在 1 分钟内,左右脚共踏出 150 步,那么你的步频就是 150 次/分钟,如果左右脚共踏出 180 步,那么步频就是 180 次/分钟。
跑步实质就是一项双脚在地面不断进行转换的运动,一旦开始跑步,身体向前的动量就带着身体的重心超越原有重心,因此另一只脚必须要向前一步身体才不会跌倒。于是,通过双足连续和交替的向前实现了前进,而双脚转换频率的快慢(也即步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跑步效率的高低。
步频越快,效率就越高吗?
步频的提升代表的是每步用时减少,而真正决定跑步效率的是每步中的触地腾空时间如何分布,越长的触地时间说明我们对地面发力的时间越长,也就越耗体力,跑起来也就越容易疲劳,所以步频越快,每步触地腾空时间越短,所以跑起来会更轻松,跑步效率会更高。
❼ 步频的提高,及训练方法有什么
身高、体重、步幅和跑步能力都决定最佳步频。普通跑者通常每分钟跑160~170步,而精英运动员每分钟步频可以达到180次或更多。
提高步频的4种方法:
1、高抬腿跑:高抬腿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大腿前侧肌肉群力量和髋关节韧带的柔韧性,也是体会跑步“送髋”的最佳练习之一。在练习时去感觉髋部的转动,将髋视为发力的中枢,以髋带动腿。提高对髋关节肌肉的支配能力。
训练方法:原地或扶墙高抬腿练习,每组定时10-15秒或每组50-60次;行进间练习,节奏从慢到快,逐渐对渡到途中跑(亦可加信号节奏)。
2、原地摆臂:短跑时摆臂幅度更大且更长,可以让身体尽可能向前提升步频和增加步幅,肘部弯曲时的屈伸角度也会大于120度,手掌位置从胸口接近下巴处,借由手肘后顶的力量带至臀部后方。训练时肩关节应尽量放松。
训练方法:原地站立听击掌信号做练习,击掌要有快慢节奏。一般是:慢-快-慢,每次练习2-3组,每组15″-20″。
3、跑绳梯:这也是球类运动中常常用来提升敏捷性和协调性的训练。
训练方法:两脚交替踏在绳梯格内,以最快速度通过。要求下压积极蹬地发力迅速,上体放松配合摆臂,提高身体协调性。
4、下坡跑:通过下坡时的重力,增加人体向前的力,使身体被动加快步频。
训练方法:练习时需选择下坡的坡度,长度不宜过大。练习时注意适当减小步幅,控制好重心和速度,以免摔倒。
(7)运动软件步频太高怎么办扩展阅读:
绳梯又称为敏捷梯。乍看有点像是小时候常玩的“跳格子”游戏,但可别小看这感觉只是“跳进跳出”的动作,绳梯借由限定的格子数,强迫利用较快的步频前进,除了可以训练腿部的肌肉,进而提高步频,也能训练身体的敏捷度、平衡性与协调性外。
绳梯的应用方式有许多种,初阶如“单脚跳一格”、“并脚向前跳”等,稍微进阶则可以变化成“左右快速垫步”、“侧向进出”、“交叉步进出”,或是搭配加速跑等。
觉得练跑太乏味、肌力练腻了,或是遇到下雨天的时候,不妨找个室外(内)场地,跟着影片示范的15种玩法,试试绳梯训练,持续为马拉松备战。
❽ 如何有效优化跑步步频增加你的跑速
▲先了解自己的步频:只有了解自己的步频,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训练,所以优化步频前先按前面提到的计算方法测试下自己的步频范围。
▲跑步时常变换跑速:在跑步训练中穿插高频率跑、加速频率跑和碎步频率跑等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步频。
▲尝试摆臂练习:肘部弯曲成90度,在较高的位置摆臂,可以带动肩胛骨运动,并把力量传导至骨盆,从而带动迈腿,有助提高步频。
建议在平时多做原地快速摆臂练习,每组持续5、10、15秒左右,每次做4-6组。
▲练习下坡跑:在下坡跑时,两大腿的夹角变小,膝关节角度与蹬地角度较大,有利于势能与动能的转化,进而使动作速率加快,有利于帮你优化步频。
❾ 怎样提高步频
①发展上肢力量练习
A、哑铃上举(快速)20次*2组
B、哑铃弯举20次*2组
C、手握哑铃摆臂30次*2组
要求:从慢到快
②发展腰背腹肌力量练习
A、负重仰卧起坐:手握哑铃置于脑后20次(30秒内完成)*2组
B、负重俯卧起:手握哑铃置于脑后20次(30秒内完成)*2组
要求:尽量抬高上体
③发展腿部力量练习
A、后蹬跑(在专门练习中进行)20米*3次
要求:体会前摆送髋和后蹬的技术动作。
B、立定跳远10次;立定三级蛙跳5次。
C、斜坡跑(上坡跑在加速跑后进行)5次。
要求:抬腿送髋、后蹬。
D、橡皮带练习:
a、俯卧垫上,脚系橡皮带做屈伸小腿动作。
要求:屈快伸慢,20次*3组
b、手扶助木,斜支撑,一脚系橡皮带做下压后摆练习。
要求:抬腿送髋,支撑腿充分蹬地。30秒*3组
E、原地蹲起(深蹲)25次*3组
要求:蹲慢起快
还有:
50米跑是一项强度较大且又有趣的体育运动,它是人体运动系统和内脏器官在缺氧条件下,用最短时间跑完较短距离的一项快速运动;它能有效地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能提高自己快速跑的能力;能培养自己刻苦耐劳,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还能从奔跑中享受到无限乐趣。50米跑是中考体育的必考项目,而且是最容易拉开分数的项目。既然它对我们身心发展大有好处而且对中考如此重要,我们就要认真地愉快地多练习。
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1、教学方面
1.1. 50米跑的完整技术分成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四个部分。除起跑姿势以外,其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明显逐渐变化的动作过程,其中途中跑是最重要的部分。
1.2. 起跑。
采用蹲踞式起跑方法,起跑的“预备”姿势时,将重心稍前移,以肩关节投影到或稍超过起跑线为佳。听到“预备”口令时,要集中注意力听“跑”或“枪声;听到“跑”或“枪声后,后、前两脚依次用力蹬地,同时手也用力推地,要注意用力方向。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蹬推地作用力越大,提供由静止状态变运动状态的反作用力就越大。保持身体重心逐渐升高,避免产生停顿,有效地发挥蹲踞式起跑所创造的运动惯性。在起跑教学中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① 让学生体会后蹬力量。方法:采用对抗性练习。② 如何集中注意力。方法: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③ 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要保持长期性的练习,可在每节课的准备或结束部分进行。④ “预备”时的重心位置。过高,过低,过前或过后都不好,这个尺度应根据学生的身高和运动水平而定,老师该在实践中观察、揣摸。
1.3.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后就转上加速跑,前几步要小步,保持身体向前倾斜,让身体重心慢慢地升高,千万不要一下子抬起身体重心。在加速跑教学中要注意:① 掌握好第一步的落地点。② 掌握好步幅,逐渐加大。③ 掌握好重心高低和上体的抬起速度。④ 掌握好步长与步频,随跑速增大而增大。⑤ 注意后蹬角度和前摆高度。后蹬角度小,蹬地动作幅度大,则加速快。前摆稍低,加快动作周期的速度。
1.4.途中跑。
加速跑后就进入途中跑,这是50米跑的重要的部分。要注意:
1.4.1.眼看前方,不要昂头或低头。昂头,看不见前方路易出现抢道、造成碰撞摔倒和自己失重跌倒危险;低头,没有方向感。无论昂头和低头都不利维持身体平衡,易产生分力阻碍向前运动。要看准目标,保持斗志,一鼓作气,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要半途而废,或减速跑,特别最后10米左右,最易减速。
1.4.2.正确的摆臂能为向前运动提供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若左右或其它摆臂都会产生分力,阻碍向前跑进。摆臂应以肩关节为轴,两手半握拳头,快速有力做前后摆动,前摆时手一般不超过身体中线和下颌水平位置,后摆时肘稍向外。
1.4.3.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缓冲,然后迅速用力后蹬。不要整个脚掌同时着地,没有缓冲,蹬伸也不充分,又易震伤脚和内脏器官。用前脚掌先着地,重力作用下,把鞋钉充分压进地面,后蹬时反作用力也大。
1.4.4. 跑自己的跑道,以免因抢道而发生危险事故。
1.4.5. 不要说话、发笑、东张西望,这样易分散注意力。
1.4.6. 心理不断暗示自己。努力,追上去!我是“行的”;后面有危险,老虎追来,快跑。
1.4.7. 在途中跑教学中要注意:
(1)观察学生肌肉的紧张程度,善于放松对抗肌和不参加工作的肌肉群,使动作协调和节省能量的消耗。
(2)注意不要后仰,保持躯干稍前倾斜,利用人体重力惯性作用。
(3)要注意身体重心的垂直位置。超前会造成摆动腿前摆不足;滞后会造成“坐着跑”,后蹬不充分。
(4)减少身体重心的上下、左右波动差。
(5)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指导学生调整步长与步频的比例关系。
1.5.终点冲刺跑。
1.5.1.终点冲刺跑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采用冲刺技术,在接近终点线的几步,身体逐渐前倾,最后一步加大前倾,用胸部或肩部加速鞭打终点线做冲刺动作; 太远或太近冲刺都不好。恰到好处时会有意外收获,那就是容易引起裁判紧张而按表动作加速,有利提高成绩。第二种方法是直接跑过去。把终点定远5-7米,保持高速跑过终点,避免减速冲刺。
1.5.2.此外:终点冲刺跑还要注意安全,那就是冲刺后要在自己的跑道上继续跑,等到同组队员都慢下来了,才横过跑道去听成绩,这样做可避免同组队员迟冲刺出现碰撞现象,特别穿上钉鞋时,更要注意。
1.5.3.在终点冲刺跑教学中要注意:① 意志的培养。② 减速现象。③ 冲线后的缓冲。
2.平时训练方面
2.1.激发兴趣方面。
2.1.1、 在每节课中,对能达到老师要求的学生,完成任务后就让他们去做自己有兴趣的活动,例如:打篮球、踢足球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2.1.2. 男追女法。
男女学生相隔一定距离打赌斗快。例如:先让女生跑出一段距离或者一定时间,然后让男生追,如果女生被男生追上的话,该女生就要表演节目,男生没有追上也要表演,具体情形具体调控。这也符合学生争强好胜心理。
2.2. 心理素质方面。
2.2.1. 让学生领做准备运动,锻炼他们的胆量,避免在考场上出现怯场的现象。
2.2.2. 采用各种测试方法。
举行各种测试和模拟试,使他们适应考场环境,消除心理压力,培养越考越勇、越考越想考的品质。
2.2.3. 教育学生:如果起跑慢了,就要马上平衡自己的心理,暗示自己:“加油!我是行的,努力跑下去。”
2.2.4. 同学之间要互相鼓励,使个个充满信心,斗志昂扬。当一组做“各就位”时,全场安静,让应考者排除干扰,集中精神听裁判发令。当起跑后同学们喊“好”,鼓掌,喊“某某加油”等,鼓励运动员增强信心,勇创佳绩。
2.2.5. 努力争分。
把评分标准告诉学生,并且经常测试,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努力进取;在练习中,要找出不足之处,不断努力改进。不要轻易放弃每一分(中考差一分上线时,一分往往就值一万多元)。力争考多一分,为自己为班为校争光。
2.3. 器械辅助:① 拿哑铃或小杠铃片摆臂,提高摆臂的力量。② 肩负杠铃做半蹲、深蹲跳,发展下肢力量。
2.4. 专门性练习:
⑴ 小步跑。作用:体会脚趾的“扒地”感觉。(后蹬模式)⑵ 高抬腿。作用:提高动作频率和增大步幅。⑶ 后蹬跑。作用:提高后蹬力量。⑷ 定点跑。作用:培养理想的跑的方式。(步幅与步频的搭配关系)⑸ 拉车跑。作用:增加负荷进行超强练习。⑹ 变速跑。作用:发展速度耐力。⑺ 变向跑。作用:提高反应速度。⑻ 10米距离的起跑与加速跑结合练习。作用:提高起跑加速能力。⑼ 30米距离的加速跑。作用:提高加速能力,改善ATP——CP供能能力。⑽ 扶墙后蹬练习。作用:提高步频。它是提高步频最有效的方法,提高50米跑成绩最有效的练习方法之一。⑾ 斜坡跑。跑20-30米,提高快速跑的能力。距离太长,消耗体能大,不利于提高50米跑的成绩。⑿ 摆臂练习。徒手与负重相结合。⒀ 反应练习。⒁ 冲线练习。⒂ 行进间加速跑。⒃ 单足跳。⒄ 跨步走等等。
3.考前的准备工作
3.1 排除一切干扰。
3.1.1. 服装。最好穿红色紧身的运动短衫短裤。因为红色能使人精神振作,象征胜利;紧身可减少空气阻力和防脱裤,运动短衫短裤是适合运动用的衫裤。减少跑步时衣服与人体产生的牵拉阻力。
3.1.2. 鞋。最好穿合适的钉鞋或赤脚,不要穿重的和鞋底滑的鞋,还要系紧鞋带,减少缓冲,增大反作用力的效果。
3.1.3 装饰物。减轻身上的负担,如除掉耳环、项链等装饰物。
3.1.4. 头发。男的尽量剪短发,女的长发要捆成一团,扎实,减少“阻坠”,特别额前头发不要阻挡视线,使人精神些。
3.2. 选择跑道、起跑器及同跑队员。选择平整、干净和冲刺时没有障碍物的跑道,根据自己的身高和运动水平安装起跑器。考试时选择成绩比自己好一点的同学同组跑,面对挑战,激发争先的斗志,有利于提高成绩。
3.3. 充分做好准备运动。
凡练习前,都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要达到兴奋,保持最佳状态,激发斗志,才可能获得超水平的成绩。一般提前5- 10分钟做好准备运动。(1)时间过早,不但兴奋性消退,而且会消耗大量体能,会造成跑时冷漠和途中跑后劲不足(2)时间过迟,还未兴奋,难以发挥水平。(3)如果热身后还未轮到跑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减少能量消耗,断续地做一些小运动,保持兴奋。(4)做好准备运动的判断标准:每分钟心率达120次左右;或微出汗;满身热乎乎时精神才抖擞。(5)充分做好准备运动还可预防运动创伤产生。
3.4. 考试前饮食卫生方面。
不要吃不卫生的东西,以免患病,影响考试;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吃面类和粉类的食物,因为它会使人精神不振;可以口含参片或喝提神饮料;中途觉得饿时,要及时补充,喝些营养饮料。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中考50米跑的成绩,必须让学生掌握50米跑的方法和技巧;必须激发学生跑的兴趣;必须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发挥一切有利因素的作用。
参考资料:
❿ 如何提高步频
1、不要主动向前跨大步。跨大步追求高步幅的人,他们的步频通常会比较低(如150~160spm)。
2、上拉动作的时机要把握住。有不少人是前脚都快落地了,后脚还没开始上拉,所以要有快速上拉的意识,当悬空脚超过支撑脚膝盖的时候就要做上拉动作了。
3、上拉动作速度本身要尽量快。要做的是一秒钟拉3下脚脚。
4、先练习原地跑的高步频。熟悉节奏之后,加前倾跑。
步频和身体前倾的关系
1、重力的能力受到身体的前倾角度和步频的关系影响。
在跑步中要运动到自身的前倾角度和步频。如果身体往前倾,但脚没有前进产生新的支撑点,下场就是摔倒。如果身体稍微前倾,加上慢慢移动脚,就可以避免跌倒。身体前倾的幅度越大,为了避免跌倒,脚步移动的速度就要越快。
2、步频和身体前倾的角度有共生关系。
向前落下的角度越大,支撑点自然就转换的越快,步频越高,自然也能跑得越快。所以,在加速时不该主动增加步频,而是先增加前倾的落下角度,然后使步频自己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