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软件问题 > 如何讲解软件系统功能

如何讲解软件系统功能

发布时间:2022-07-28 13:56:07

‘壹’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所谓软件是指为方便使用计算机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组织的程序以及用于开发、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文档。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由一组控制计算机系统并管理其资源的程序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启动计算机,存储、加载和执行应用程序,对文件进行排序、检索,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等。实际上,系统软件可以看作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它为应用软件和用户提供了控制、访问硬件的手段,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统完成。此外,编译系统和各种工具软件也属此类,它们从另一方面辅助用户使用计算机。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功能。 1)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 操作系统是管理、控制和监督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协调运行的程序系统,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组成,它是直接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系统软件的核心。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发展中的产物,它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比如用户键入一条简单的命令就能自动完成复杂的功能,这就是操作系统帮助的结果;二是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发挥计算机的效率。操作系统通常应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块: (1)处理器管理。当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时,解决处理器(CPU)时间的分配问题。 (2)作业管理。完成某个独立任务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数据组成一个作业。作业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计算机的界面使其方便地运行自己的作业,并对所有进入系统的作业进行调度和控制,尽可能高效地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 (3)存储器管理。为各个程序及其使用的数据分配存储空间,并保证它们互不干扰。 (4)设备管理。根据用户提出使用设备的请求进行设备分配,同时还能随时接收设备的请求(称为中断),如要求输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负责文件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为用户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统的种类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依同时管理用户数的多少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适合管理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网络操作系统。按其发展前后过程,通常分成以下六类: (1)单用户操作系统(Single User Operating System) 单用户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系统内一次只能支持运行一个用户程序。这类系统的最大缺点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微型机的DOS、Windows操作系统属于这一类。 (2)批处理操作系统(Batch Processing Operating System) 批处理操作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运行于大、中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当时由于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的CPU使用效率低,I/O设备资源未充分利用,因而产生了多道批处理系统,它主要运行在大中型机上。多道是指多个程序或多个作业(Multi-Programs or Multi Jobs)同时存在和运行,故也称为多任务操作系统。IBM的DOS/VSE就是这类系统。 (3)分时操作系统(Time-Sharing Operating System) 分时系统是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操作系统:在一台计算机周围挂上若干台近程或远程终端,每个用户可以在各自的终端上以交互的方式控制作业运行。 在分时系统管理下,虽然各用户使用的是同一台计算机,但却能给用户一种“独占计算机”的感觉。实际上是分时操作系统将CPU时间资源划分成极小的时间片(毫秒量级),轮流分给每个终端用户使用,当一个用户的时间片用完后,CPU就转给另一个用户,前一个用户只能等待下一次轮到。由于人的思考、反应和键入的速度通常比cpu的速度慢得多,所以只要同时上机的用户不超过一定数量,人们不会有延迟的感觉,好像每个用户都独占着计算机。分时系统的优点是:第一,经济实惠,可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第二,由于采用交互会话方式控制作业,用户可以坐在终端前边思考、边调整、边修改,从而大大缩短了解题周期;第三,分时系统的多个用户间可以通过文件系统彼此交流数据和共享各种文件,在各自的终端上协同完成共同的任务。分时操作系统是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UNIX是国际上最流行的分时操作系统。此外,UNIX具有网络通信与网络服务的功能,也是广泛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4)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在某些应用领域,要求计算机对数据能进行迅速处理。例如,在自动驾驶仪控制下飞行的飞机、导弹的自动控制系统中,计算机必须对测量系统测得的数据及时、快速地进行处理和反应,以便达到控制的目的,否则就会失去战机。这种有响应时间要求的快速处理过程叫做实时处理过程,当然,响应的时间要求可长可短,可以是秒、毫秒或微秒级的。对于这类实时处理过程,批处理系统或分时系统均无能为力了,因此产生了另一类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配置实时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实时系统。实时系统按其使用方式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广泛用于钢铁、炼油、化工生产过程控制,武器制导等各个领域中的实时控制系统;另一类是广泛用于自动订票系统、情报检索系统、银行业务系统、超级市场销售系统中的实时数据处理系统。 (5)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且独立的计算机联结起来的一种网络,有了计算机网络之后,用户可以突破地理条件的限制,方便地使用远处的计算机资源。提供网络通信和网络资源共享功能的操作系统称为网络操作系统。 (6)微机操作系统 微机操作系统随着微机硬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简单到复杂。Microsoft公司开发的DOS是一单用户单任务系统,而Windows操作系统则是一单用户多任务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从Windows 3.1发展到目前的Windows NT、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它是当前微机中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之一。Linux是一个原码公开的操作系统,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采用,是Windows操作系统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2)语言处理系统(翻译程序) 如前所述,机器语言是计算机唯一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程序语言。如果要在计算机上运行高级语言程序就必须配备程序语言翻译程序(下简称翻译程序)。翻译程序本身是一组程序,不同的高级语言都有相应的翻译程序。

‘贰’ 解释系统应用软件基本功能

4.2.4.1 概述

解释系统应用软件是为了满足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的需要而编制的应用软件。目前这类软件产品很多,主要软件公司有:Landmark、Schlumberger-GeoQuest、PetroSystems、WESTERN ATLAS Software、CogniSeis Development、Dynamic Graphics,lnc.等,各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系列产品。例如Landmark公司的软件产品有OpenWorks(开放系统综合平台)、SeisWorks/3D(三维资料解释)、ZAPⅢ(层位区域自动追踪)、3DVI(三维解释可视化)、SyntheSeis(合成记录制作)、SeisWorks/2D(二维资料解释)、GeoDataWorks(井数据库图形管理与查询)、LogE-dit(测井曲线编辑)、StratWorks(测井曲线解释、横剖面建立和作图)、PetroWorks(测井曲线岩石物理分析)等。GeoQuest的解释应用软件有Seis3D(三维资料解释)、AutoPix(层位自动拾取)、GeoViz(地质可视化显示)、Seis2D(二维地震解释)、SeisTie(二维闭合差校正)、Sei-sAn(地震数据分析)、FaultView(断层解释与管理)、MapView(解释数据作图与显示)、DMS(数据管理)、LogView(测井曲线处理分析)、StratView(地震地质模型生成)、PetroView(岩石物理计算与分析)以及RM(油藏描述系统)和PGS(测井处理、解释和地质分析系统)等。CDS公司的典型软件产品有:GeoSEC(地质横剖面的建立、恢复与平衡)、DLPS(地震地质模型)、GeioDES(倾角测井解释和模型)、Focus(地震数据处理)、AIVIS(交互速度解释)等。WESTERN公司的软件产品WINGS综合系统由OMEGA(地震数据处理)、OASIIS(二维和三维地震解释)、CPS-3(网络化和等值线作图)、SigmaView(静态油藏模拟)、Express(测井评价)、SGM(三维地质模型)、Geolink(模型可视化显示)、VIP(油藏模拟)等软件组成。DGI公司的Earth Vision综合软件系统包括ISM(交互层面模拟)、GMP(地质模拟程序)、IVM(交互数值模拟)、DWD(定向井显示)、SGS(专门的网络化系统)、RGF(油藏网络编辑)等软件。

4.2.4.2 解释系统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

以地震资料解释为例,其基本功能包括:①工区建立、数据输入与管理;②数据显示与控制;③地震地质层位标定;④层位和断层解释;⑤等值线作图;⑥层位数据分析;⑦数据输出。

‘叁’ 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

地下水系统三维可视化软件的研制目标是解决地下水系统的有效显示问题,能够方便地生成和浏览地下水系统的三维结构,据此总目标设计本软件的具体功能。

(一)地下水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功能

用于实现对所有与地下水三维系统相关原始信息的管理,这些数据信息包括:DEM和影像数据、水文地质钻孔、物探测深、断裂带(层)、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动态监测等内容。主要功能分解如下:

(1)图形数据的显示功能,包括放大、缩小、移动等;

(2)属性数据的编辑功能,包括追加、删除、修改等;

(3)数据信息的综合查询功能;

(4)与时间相关的动态曲线的绘制功能;

(5)数据信息的打印输出功能;

(6)友好的用户界面。

(二)地下水三维系统生成辅助编辑工具

地下水三维系统生成辅助编辑工具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进行地下水三维系统动态生成和编辑的工作环境,并为地下水数值模拟提供单元剖分功能以及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配准。

1.地下水系统基础数据预处理功能

对可以反映地下水系统三维结构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水文地质钻孔、物探测深等数据,以形成经过概化的、以点表示的含水层垂向分层数据,这个过程是一个半自动化过程。具体功能如下:

(1)钻孔标志层的确认,按区域范围可确认多个标志层;

(2)考虑标志层条件下地层的一次概化功能,按各个钻孔进行,具体算法另行研究;

(3)具有人工合并钻孔垂向地层(综合层)的功能;

(4)选定系列钻孔自动绘制剖面图功能,并可进行人机辅助修改;

(5)概化后地层的存储功能,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

2.地下水系统三维模型交互编辑功能

根据经过预处理的地下水系统基础数据,具有自动生成地下水系统各种界面的功能,并可进行人机交互编辑,依据这些经过多次修改的面能够自动生成地下水系统三维结构数据。具体功能如下:

(1)具有依据地下水系统预处理数据自动生成地下水系统空间介质面的功能;

(2)具有依据剖面图对地下水系统空间介质面进行矫正的功能;

(3)能够依据标准点进行有限范围内地下水系统空间介质面修正的功能;

(4)具有人工进行地下水系统空间介质面三角网点编辑的功能;

(5)具有多种形式的空间面相互裁切功能,并保持拓扑一致;

(6)具有依据空间面自动生成空间体的功能;

(7)具有对空间对象(空间面和空间体)的管理功能;

(8)具有针对空间对象的数据编辑与管理功能;

(9)具有针对空间对象的查询功能。

3.地下水系统三维空间几何剖分系统

对于任意一个已经生成的三维水文地质模型,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要求的空间几何剖分,如三角网剖分、六面柱体剖分等,并可根据需要生成不同的数据格式。具体具有如下功能:

(1)能够进行四面体和六面柱体的剖分功能;

(2)在剖分过程中用户可以提供剖分精度与剖分参数;

(3)可对剖分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参数配准,并可参数进行修改;

(4)剖分结果可进行人工编辑,并维持拓扑关系不被破坏;

(5)可对剖分结果与配准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存储,并提供明码格式以便其他用户调用。

(三)地下水三维系统可视化系统

利用生成的三维水文地质模型数据信息,系统可提供多种形式的地下水系统三维可视化显示,并可将这些成果用于保存和输出。

1.基于空间面的可视化飞行

为清晰地展现不同面(如地表面)的空间分布状态,采用飞行可视化技术,依据软件实现飞行观察。飞行的空间面对象只要包括地表面、含水层界面、地下水流体界面,其中地表面飞行的对象是DEM和卫星影像合成的三维表面;含水层界面飞行针对的是一个地下的空间界面,要求建立虚拟的地下环境;地下水流体界面飞行针对地下水的一个自由面,侧重考虑水体本身的界面效果。具体功能如下:

(1)依据空间面进行飞行观察,地表面时依据DEM和卫片合成的三维影像;

(2)飞行过程可以使用鼠标进行引导;

(3)可以为飞行过程预先设计飞行路线;

(4)可自动记录飞行过程而形成视频文件;

(5)可以任意调整画面的进度;

(6)要求飞行过程是连续的,注意解决大数据量问题。

2.选定范围地下水系统三维体的生成与动态显示功能

用户可以在有效区域范围内任意选定特定区域,系统将自动按垂向提取范围内的地质体进行动态显示。这个过程应根据人的视觉感受,通过针对数据对象的提取与运算,生成基于地下水系统不同对象的三维显示效果;通过对图形观察视角的不断改变,显示三维立体对象的不同侧面,形成动态变化效果。具体功能如下:

(1)系统自动提供可进行三维动态显示的区域范围;

(2)用户可用鼠标绘制进行三维数据提取与显示的范围,同时提供使用坐标串确定范围的功能;

(3)可将选择范围内指定深度的地质体进行数据提取,并进行三维显示;

(4)可以对地质体显示的各种参数进行设置,如光照、角度等;

(5)可以对地质体进行旋转,也可按一定速度进行自动旋转;

(6)地质体的各种切剖面需要进行用专业图案进行贴面;

(7)可对显示的地质体的空间对象进行属性查询;

(8)提取的地质体需要保留地表面的DEM数据和影像数据;

(9)可以将当前图形一图像的方式存储和打印。

3.含水层任意剖面生成

提供用户观察与X-Y平面垂直的任意剖面数据分布情况的功能,要求剖面将指定深度范围内的剖面图绘制出来,具体功能如下:

(1)用户可用鼠标直接绘制剖面性,也可以通过使用起止点来确定剖面线的位置;

(2)按剖面线绘制指定深度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剖面,并根据含水层的性质填充图图案;

(3)可以查询含水层/隔水层的属性;

(4)若是潜水含水层,要标出潜水面;

(5)自动计算剖面线的方向,并予以标注。

4.任意含水层的等值线绘制

基于地下水系统三维数据模型,绘制选定范围内任一空间面的等值线,绘制结果可采用公共数据格式存储。具体功能如下:

(1)用户可用鼠标或坐标串生成等值线绘制空间范围;

(2)自动检索该区域范围内包括的空间面对象,并有效显示以供用户选择;

(3)按选择对象可自动生成等值线,并能有效解决跨断层问题;

(4)用户可以对等值线进行修改;

(5)等值线数据可采用公共格式存储并能打印输出。

(四)地下水流体运移的动态仿真

1.地下水体运移的动态仿真

依据三维的水文地质模型信息和经过配准的地下水体信息(如地下水位等),结合水文地质过程,配以适当的水文地质计算模型,实现地下水移动的动态仿真。具体功能如下:

(1)从剖面或三维地质体上能够观察选定时间段的水位变化状况;

(2)从剖面或平面上能够仿真地下水的流动状况;

(3)从剖面上仿真抽水状态下地下水体的流动状况。

2.地下水流场的动态模拟

利用地下水位监测数据,或系统模拟分析某时刻的水位数据,生成指定含水层指定时刻的地下水渗流场图。具体功能如下:

(1)用户选定模拟对象,包括含水层和区域范围;

(2)自动完成渗流场的计算,并绘制图形;

(3)该图形可存储或打印。

参阅:平面仿真地下水的流动状况,具有相类似的地质意义。

(五)地下水三维系统的网络服务体系

地下水三维系统的网络服务体系运行于INTERNET网络环境,以多种形式向社会提供地下水系统三维结构数据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普教育的作用。具体功能如下:

(1)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可提供服务的地理区域范围;

(2)提供多种形式的用户需求范围选择;

(3)依据单机模式的地下水系统可视化功能,提供网络可视化服务,包括:空间对象的等值线、任意剖面图绘制、三维立体图绘制、地下水流场图绘制;

(4)提供基于SOAP协议的数据传输功能,供用户下载实际数据;

(5)记录用户的成功交易过程,包括用户使用的服务类型、服务区域、下载数据量等内容,为今后的有偿服务奠定基础。

‘肆’ 如何设计软件系统框架结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

摘要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指的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数据的组织形式。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 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 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 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 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 引技术有关。 我们把数据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甚至数据文件设计等统一称为数据模型设计。 在数据模型设计中有一个重要概念:持久数据操作,它包括写入、查询、更新和删除四类基本操作以及由它们复合而成的业务数据操作。 在很多软件系统中,数据是其核心,因此,对数据元素的格式、结构、访存、表示等机制进行良好建模和优化,是提高软件设计质量和系统性能的基础,对软件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组件设计

‘伍’ 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系统功能详解

(1)以实物管理为基础,以编码技术的应用为特点
通过先进的编码技术对固定资产实物从购置、领用、转移、盘点、清理到报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准确监管,结合多种资产分类统计等报表真正实现帐、卡、物相符。
(2)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 , 为单位的每一个实物资产都赋予一个唯一的编码标识用数据采集器扫完编码标识后,传入到计算机中,准确地完成对该实物的盘点工作。在数据采集器软件中做到自动纠错实时报警功能,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往人工盘点时,难以避免的错盘、漏盘、重盘现象,确保了基层实物统计时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完全真实和可靠性。
(3)具有低值易耗品和资讯类产品的管理功能
(4)核查和盘点快速准确
(5)统计查询功能强大、界面清晰友好、操作简单
(6)自动计提折旧及其他会计信息
(7)统计报表可以方便快速导出到EXCEL中,让用户自行调整生成更多的报表 (1)基础资料定义:权限设置、资产分类、部门设置、购置方式、经费来源、使用方向、存放地点等
(2)资产录入、标签打印与张贴
(3)资产日常管理:折旧、转移、减少、价值变更、使用年限变更、存放地点变更、资产状况变更等
(4)核查和盘点:数据下转、数据上传、生成盘点报表
(5)报表统计与查询:资产总和查询、变更记录查询(转移记录、价值变更、使用年限变更、存放地点变更、资产状况变更)、资产减少报表、资产折旧明细表、各种分析表、逾龄资产统计表、资产增长趋势图等。 (1)、通过实施我们的编码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单位便随时能快速地了解从组建以来每年购置的全部资产状况。
(2)、加强了购入固定资产的管理,避免了重复购置和浪费。
(3)、对闲置资产和使用效率较低的资产进行处置(如调配、变卖、出租等),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4)、员工离职或工作变动时,可以快速、完整地进行资产交接,避免了不必要的资产流失。
(5)、核查、盘点以及折旧计算不仅快速而且准确。
(6)、为单位资产评估、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避免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上可能造成的遗漏和隐患。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它包括生产与非生产性的资产。固定资产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主要劳动手段,它的数量、质量、技术结构标志着企业的生产能力,也标志着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里实物管理和价值核算是分开的,目前由设备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负责,所以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是一项具体而又复杂的工作。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可以大大地降低核算工作量,加快收集信息的速度,通过加强管理,保护固定资产完整无缺,充分挖掘潜力,不断改进固定资产利用情况,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经济效益,不仅有利于企业增大产品产量,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而且还可以节约企业基本建设投入资金,以有限的建设资金不断扩大企业资产规模,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根据固定资产的经济性质和周转特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1)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无缺。
(2)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程度和利用效果。
(3)准确核定固定资产的需用量。
(4)采用适当的折旧方法,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
(5)科学地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预测。 (1). 固定资产的概念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 2000 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分类。固定资产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
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通过这种分类方法,可据以分析各类固定资产在全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研究固定资产的结构,便于了解生产技术的机械化水平,促使企业合理地配置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
按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分为使用中的、未使用的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通过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分析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程度,促使企业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并且保证正确计算折旧。
按固定资产的所属关系,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通过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按照产权所属关系进行管理、组织核算和计提折旧。
根据我国现行的财务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综合上述分类方法,分为以下七类:
(1)生产用固定资产。其中再按经济用途进行明细分类。
(2)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3)租出固定资产。
(4)未使用固定资产。
(5)不需用固定资产。
(6)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7)土地。 概括地讲,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有下列三个任务:
(1) 严格管理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卡片进行管理,包括卡片的增加、删除、查询、打印、按月汇总、分类汇总等。
(2) 正确、全面、及时地记录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使用等情况,保护生产资料安全完整。企业增加固定资产可以通过购置、建造等方式进行;通过出售、报废等途径减少固定资产。为了真实地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和实际情况,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簿体系。由于固定资产本身的特性,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总分类及明细核算,在固定资产核算的账簿体系中,“固定资产登记簿”总账按原值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累计折旧”账户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价值;“固定资产登记卡”对其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3) 正确计算固定资产的折和修理费用,并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的核算,保证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计算折旧的方法有多种,如“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在实际工作中,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是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来进行的,它是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系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即数据存储量大、日常数据输入量少、输出内容多。
在一般工业企业中,固定资产不仅价值高,数量也多,反映每一项固定资产的数据项也比较多,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初期,需要通过系统初始化,把当前固定资产有关数据全部一次输入计算机,从整个存储量来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数据量大、占用存储空间较多的系统。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后,日常需要输入的数据一般仅限于固定资产的购入、清理、出售以及内部调动等涉及企业固定资产变动的情况,一般来说,企业日常发生这类业务不是太多,而且发生频度也是很分散的,除此以外,需要输入的数据很少。这个特点对于计算机来说,是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因为输入的数据少,出错的机会也少。一件固定资产的有关原始数据一旦正确输入后,直到它报废或出售为止,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使用。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日常输出量较大。这是由于使用目的的不同,往往同一项固定资产的数据项指标要求反映在不同的输出账表上。在手工管理方式下,编制这种输出账表的工作量不仅很大,而且受手工条件的限制,容易出现数据不一致的差错。采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后,生产账表的速度提高了,也可以避免数据的不一致现象。
从另一方面来看,采用计算机处理后,需要建立严格的变动数据采集制度,设置专职人员负责系统的运行维护。固定资产建成或投入使用后,会分散在企业各个使用部门,涉及许多具体使用人员,使用中虽然平时变动较少,但是一旦发生变动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在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时,首先要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账实相符后,再输入计算机;另外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与变动数据采集制度,作为企业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部分,确保执行,以便能够及时采集变动数据,更新有关记录,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能够正确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 (1). 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的核算
固定资产的增加主要是设备的购入、自行建造完成,其他地位或个人投资投入、融资租入、接收捐赠、盘盈等;固定资产的减少指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盘亏等。
固定资产增、减凭证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输入数据。在进行固定资产明细账核算时,要根据原始凭证,如固定资产验收单、报废单等,详细登记“固定资产登记簿”及“固定资产登记卡”。
“固定资产登记簿”是按固定资产的类别和明细分类开设账页,并按保管、使用单位设置专栏,按各项固定资产的增减日期序时登记,每月结出余额,以汇总反映个单位、各部门各类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和结存情况
“固定资产登记卡”是按每一固定资产项目分别设置,每一项固定资产项目一张。在每张卡片中,记载所登记固定资产的详细资料,如固定资产编号、名称、规格、附属设备、使用单位、所在地点、建造时间、开始使用时间、原值、预计使用年限、折旧信息等。
核算时只要根据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的原始凭证作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制作固定资产登记卡,根据记账凭证汇总总分类账,财务人员将制作好的固定资产登记卡分别送到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并进行账、证、物、卡的核对,使其完全符合,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无缺。
(2).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按照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对于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的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以及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都应按月提取折旧费。而对于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等,不计提折旧。 (1). 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现有固定资产有关资料。
(2). 构建固定资产或外单位投入、捐赠等,交付的有关付款单、交接单、验收单等原始凭证。
(3). 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清理或投资转出的有关申报单、交接单、收付款等原始凭证。
(4). 固定资产扩建、改建或出租、内部变动等有关资料。
(5). 计提折旧和预提或待摊修理费的计算表、修理费支出等凭证。
(6). 固定资产清查报告单的盘盈、盘亏资料。 (1). 月内发生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后,将相应的原始凭证输入系统,经检测、分类后分别生成固定资产增加表、减少表及内部调动表。
特别要注意的是,系统最初投入运行时,需将原手工方式制作的固定资产管理卡片一次全
部输入计算机,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卡记录表,以后将它作为一个基本数据库使用。
(2). 根据月初的固定资产登记卡记录表,按有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生成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
(3). 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固定资产增加表、减少表,分类汇总转账数据,并将该项数据自动生成转账凭证而转入账务处理系统。
(4). 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分类汇总折旧费用并分配数据,将该项数据自动转入成本核算系统,供计算成本时使用。
(5). 月末分别用固定资产增加表、减少表以及内部调动表更新固定资产登记卡记录表,也就是自动插入增加的固定资产记录,将调出的固定资产记录自动删除,将发生调动的固定资产更改其使用部门。
(6). 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固定资产增加表、减少表、内部调动表以及固定资产登记卡记录表打印输出各种报表,如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报表、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表、固定资产分类统计表等。

‘陆’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功能

硬件系统所谓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即由机械、光、电、磁器件构成的具有计算、控制、存储、输入和输出功能的实体部件。如CPU、存储器、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主机板、各种卡及整机中的主机、显示器、打印饥、绘图仪、调制解调器等等,整机硬件也称“硬设备”。 随着电子系统的复杂化,系统设计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传统的反复试验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在系统目标要求的指导下,通过综合分析系统软硬件功能及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系统软硬件之间的并发性,协调设计软硬件体系结构,以使系统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
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
(1)单总线结构,即用一组系统总线将计算机系统的各部分连接起来,各部分之间可以通过总线交换信息。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扩充新的I/O设备,并且各种I/O设备的寄存器和主存器的存储单元可以统一编址,使CPU访问I/O设备更方便灵活;其缺点是同一时刻只能允许挂在总线上的一对设置之间互相传送信息,也即分时使用总线,这就限制了信息传送的吞吐量,这种结构一般用在微型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中。
(2)双总线结构,为了消除信息传送的瓶颈,常设置多组总线,最常见的是在主存和CPU之间设置一组专用的高速存储总线。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控制线路简单,对I\O总线的传送速率要求低;其缺点是CPU的工作效率较低,因为I/O设备与主存之间的信息交换要经过CPU进行。以存储器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中,主存储器可通过存储总线与CPU交换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系统总线与I/O设备交换信息,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信息传送速率高;其缺定是需要增加硬件的投资。
(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为了扩大系统的功能和提高系统的效率,在大、中型计算机系统中采用通道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一台主机可以连接多个通道,一个通道可以连接一台或多台I/O控制器,一台I/O控制器又可以连接一台或者多台I/O设备,所以它具有较大的扩展余地,另外由通道来管理和控制I/O设备,减轻了CPU负担,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 [编辑本段]系统软件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可分为操作系统和支撑软件,其中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软件;
系统软件是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独立的硬件,使得它们可以协调工作。系统软件使得计算机使用者和其他软件将计算机当作一个整体而不需要顾及到底层每个硬件是如何工作的。
1.操作系统是一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身负诸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也提供一个让使用者与系统交互的操作接口。★操作系统分为BeOS 、BSD 、DOS 、Linux 、Mac OS、OS/2 、QNX 、Unix、Windows等。
2.支撑软件是支撑各种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的软件,又称为软件开发环境(IDE)。它主要包括环境数据库、各种接口软件和工具组。着名的软件开发环境有IBM公司的Web Sphere,微软公司的Studio.NET等。★包括一系列基本的工具(比如编译器,数据库管理,存储器格式化,文件系统管理,用户身份验证,驱动管理,网络连接等方面的工具)。

‘柒’ 如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qNBwqvbRS5ziBSIeanLQAQ

提取码:qoyw

需求分析也称为软件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或需求分析工程等,是开发人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准确理解用户和项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具体要求,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表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从而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的过程。

‘捌’ 计算机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应用计算机的系统资源。

操作系统是管理软硬件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是位于硬件层之上,所有软件层之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一种系统软件。它对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软、硬件和数据资源进行统一控制、调度和管理。

(8)如何讲解软件系统功能扩展阅读:

计算机软件系统通常被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计算机系统软件能保证计算机按照用户的意愿正常运行,为满足用户使用计算机的各种需求,帮助用户管理计算机和维护资源执行用户命令、控制系统调度等任务。

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指担负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的一类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指为特定领域开发、并为特定目的服务的一类软件。应用软件是直接面向用户需要的,它们可以直接帮助用户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甚至可以帮助用户解决某些难题。

‘玖’ 软件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说明其功能并试举几个实例

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Software Systems)是指由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由软件组成的部分。它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分布式软件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等。操作系统用于管理计算机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运行。语言处理系统是用于处理软件语言等的软件,如编译程序等。数据库系统是用于支持数据管理和存取的软件,它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数据库是常驻在计算机系统内的一组数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用数据模式来定义,并用数据定义语言来描述;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使用户可以把数据作为轴象项进行存取、使用和修改的软件。分布式软件系统包括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程序设计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等。人机交互系统是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按照一定的约定进行信息交互的软件系统,可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善的人机界面。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结构、进程(任务)调度、同步机制、死锁防止、内存分配、设备分配、并行机制、容错和恢复机制等。

语言处理系统的功能是各种软件语言的处理程序,它把用户用软件语言书写的各种源程序转换成为可为计算机识别和运行的目标程序,从而获得预期结果。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的翻译技术和翻译程序的构造方法与工具,此外,它还涉及正文编辑技术、连接编辑技术和装入技术等。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的定义和操纵、共享数据的并发控制、数据的安全和保密等。按数据定义模块划分,数据库系统可分为关系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网状数据库。按控制方式划分,可分为集中式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和并行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模式、数据定义和操作语言、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完整性和相容性、数据库恢复与容错、死锁控制和防止、数据安全性等。

分布式软件系统的功能是管理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资源和控制分布式程序的运行,提供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和工具,提供分布式文件系统管理和分布式数据库管理关系等。分布式软件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程序设计、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人机交互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人和计算机之间提供一个友善的人机接口。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人机交互原理、人机接口分析及规约、认知复杂性理论、数据输入、显示和检索接口、计算机控制接口等。

软件 系统

分布式软件系统(Distributed Software Systems)是支持分布式处理的软件系统,是在由通信网络互联的多处理机体系结构上执行任务的系统。它包括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编译(解释)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等。

分布式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分布式处理系统资源和控制分布式程序运行。它和集中式操作系统的区别在于资源管理、进程通信和系统结构等方面。

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用于编写运行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上的分布式程序。一个分布式程序由若干个可以独立执行的程序模块组成,它们分布于一个分布式处理系统的多台计算机上被同时执行。它与集中式的程序设计语言相比有三个特点:分布性、通信性和稳健性。

分布式文件系统具有执行远程文件存取的能力,并以透明方式对分布在网络上的文件进行管理和存取。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分布于多个计算机结点上的若干个数据库系统组成,它提供有效的存取手段来操纵这些结点上的子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在使用上可视为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而实际上它是分布在地理分散的各个结点上。当然,分布在各个结点上的子数据库在逻辑上是相关的。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讲解软件系统功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脑上怎么下载班智达的软件 浏览:1157
无痕迹消除图片软件 浏览:722
免费小票软件 浏览:955
华为在哪里设置软件停止运行 浏览:961
用电脑键盘调节声音大小 浏览:1259
自动刷软件赚钱 浏览:1261
古装连续剧免费版 浏览:1415
工免费漫画 浏览:1146
手机软件专门储存文件 浏览:1509
uos如何用命令安装软件 浏览:1316
有线耳机插电脑麦克风 浏览:647
侏罗纪世界3在线观看完整免费 浏览:995
单个软件怎么设置名称 浏览:719
凤凰网电脑版下载视频怎么下载视频怎么下载 浏览:1385
明白之后如何免费获得无人机 浏览:831
如何解禁软件菜单 浏览:855
副路由器连接电脑视频 浏览:1351
内置wifi电视如何装软件 浏览:1107
手机换零免费雪碧 浏览:1589
国行苹果如何下载美版软件 浏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