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游戏发展史!
呵呵,看来你很念旧哈
一、红白机时代
据说世界上第一台家用游戏机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只能呈现简单的方块线条,而且还是单色的,那时还不能称这是一个“产业”,改变历史的是日本任天堂(Nintendo),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任天堂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红白机时代,这时,真正意义上的家用游戏机FC开始风靡世界,并逐步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家用游戏机产业。
任天堂FC 世嘉MD 任天堂SFC
发布日期 1983年7月15日 1988年10月29日 1990年11月21日
累计销量 6291万台 3075万台 4910万台
其中日本 1935万台 875万台 1717万台
其中美国 4256万台 2200万台 3193万台
CPU 摩托罗拉6502 摩托罗拉M68000 摩托罗拉65836
CPU运行频率 1.79MHz 7.67MHz 3.58MHz
画面分辨率: 256X240 320X224 512X448
最大发色数 52色 512色 32768
同屏发色数 16色 64色 256色
最多活动块数量 64个 80个 128个
内存 2KB 64KB 128KB
显存 2KB 64KB 128KB
软件载体 32KB卡带ROM 容量为4MB的卡带 容量6MB的卡带
日本游戏产业的起点
任天堂的FC全称为Family Computer,是日本任天堂公司1983年生产的游戏主机,现在很多游戏的前身就是来自于FC。FC为游戏产业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FC游戏机是日本游戏产业的起点。FC也曾在80年代风靡中国大陆,那个时候很多人管它叫红白机。FC上出了非常多的经典游戏,例如大名鼎鼎的魂斗罗、勇者斗恶龙、超级马里奥、沙罗曼蛇、塞尔达传说、最终幻想、恶魔城、洛克人等等……
FC上市之后,Sega(世嘉)同期的游戏机SG-1000被彻底压制。不过FC上市不久,由于首批FC的硬件设计存在可能导致死机的严重Bug。为了挽救任天堂的声誉,山内溥毅然决定回收主机,因此而损失了15亿日元。不过这起事件让任天堂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次年FC重新上市后于一年内卖出了165万台。FC在美国的首发更加成功。1985年10月NES在纽约率先上市,首发游戏共15款。到1985年底,NES在纽约卖出了5万台。随后NES开始在美国全国上市,一年内卖出了100万台,让一度崩溃的美国家用机市场开始复苏。
16位主机时代
16位主机时代是以日本世嘉(SEGA)1988年推出的16位游戏机MD(Mega Driver)为起点的。对于世嘉而言,美国市场才是真正的战略重心。1989年9月15日该主机在全美上市,售价为190美元。由于当时美国游戏市场已经基本被任天堂垄断,世嘉决定开拓较高年龄层的新玩家群体,推出了大批面向成年玩家群体的游戏。
之后任天堂的SFC上市,世嘉与任天堂的竞争进入白热化。1992年,世嘉占领了北美55%的市场份额;1993年,世嘉家用机业务达到了空间绝后的顶峰,占据市场份额高达65%。
2D游戏最后的王朝
1987至1988年间,FC丰厚的收入让任天堂对于开发次世代主机毫无兴趣。然后,世嘉MD的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迫使任天堂不得不开始投入16位主机的开发。SFC在设计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两颗图形协处理器。
SFC最初预定于1989年7月发售,其后数度延期。不过由于任天堂有大批第三方的支持,SFC虽然姗姗来迟,却毅然是日本玩家最关注的主机。在SFC发售之前,任天堂已经接到了150万台的订单。11月21日当天,东京街头的各电器店充满了排队等候SFC的人群,很多家长为了能给孩子买部主机而旷工排队,庞大的人流甚至严重影响了东京的交通。1991年8月13日,任天堂在美国推出了经过重新设计的SNES。可惜SNES的上市时间实在太晚,当时MD已经在美国建立了足够庞大的群众基础。SNES发售第一年就被MD轻易击败。任天堂势力的削弱业为其后PS轻易占领美国市场提供了契机。
然而这时候,任天堂的好日子却快要到头了。
二、索尼的PS帝国
1993年,任天堂和SONY开始合作并研发次时代主机,然而在研制期间,任天堂和SONY在游戏的存储介质上发生了严重冲突,SONY提出应该用CD光盘来做游戏的介质,因为光盘储存容量大,成本低,方便轻巧,而任天堂坚持使用卡带,认为卡带读取速度更快。双放争执很大,最终,任天堂单方面终止了合作。这无疑激怒了SONY,为了不让成型的产品流产,SONY决定独自将计划进行下去,SONY可能也没有想到,这个决定将会改变整个家用游戏机的发展进程。
1994年是游戏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SONY发布了32位基于CD的家庭电视游戏系统索尼PS游戏机(PlayStation)。秋叶原等地出现了数百人排队购买的浩大场面,首批出货的10万台在中午前被抢购一空,甚至连索尼社长大贺典雄的孙子都不得不空手而归。由于PS的品牌号召力使得众多知名软件厂商纷纷加盟,PS主机上开始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直至两大白金级游戏厂商Square与Enix陆续宣布将携巨作《最终幻想VII》与《勇者斗恶龙VII》投奔PS,它们所引起的雪崩效应无异于提早宣判了32位主机时代战争的完结。
世嘉SS 索尼PS 任天堂N64
发布日期 1994年11月22日 1994年12月3日 1996年6月23日
累计销量 926万台 1亿台以上 3293万台
CPU 日立32位SH2 32位RISC 64位MIPS R4300i
CPU运行频率 28.6MHz 33.8688MHz 94 MHZ
画面分辨率: 640X480 640X480 640X480
最大发色数 1677万色 1677万色 1670万色
多边形处理能力 30万/秒 36万/秒 15万/秒
内存 32Mbit 28Mbit 4MB RDRAM
软件载体 2倍速CD-Rom CD-Rom 64MB的卡带
世嘉土星SS的溃败
1994年,世嘉也发布了自己的新一代游戏机,世嘉将该主机定名为“土星”(SS,SEGA SATURN)-太阳系的第六行星,代表世嘉的第六部主机。
在主机发售前一个月,首批20万台土星几乎已经被全部预订,首发当日15万台主机迅速售罄。购买土星的玩家多数都是冲着《VR战士》而来。1994年底,土星在日本总共卖出了50万台,销售成绩超过了同一时期的PS。1995年5月7日,索尼与世嘉同时宣布PS和SS销量超过100万台,两大32位主机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
然而在美国市场,世嘉却没有继承MD的市场优势。美版土星的价格比PS高100美元,实际性能却不及PS。1995年世嘉与索尼狂打价格战,土星以微弱的优势领先,然后由于土星的造价比PS高,到了1996年之后,世嘉再也无法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土星在美国和日本全线溃败。
短命的任天堂N64
N64虽然比SS和PS晚上市了一年半,但是在日本由着雄厚根基的任天堂依然得到了玩家的广泛支持,N64在日本的首发规模比PS和SS强大得多,首批50万台主机只用了10天时间就已售罄。1996年9月30日,N64在北美上市后同样大获成功。人们对于在游戏机市场上垄断了十年的任天堂依然信心十足,N64似乎比PS和SS更受欢迎。
然后由于采用卡带为媒体,让所有第三方大失所望。N64的卡带制造成本高达25美元,而CD-ROM只要10美分,因此N64的游戏售价一般比PS高20~25美元。N64时历史上游戏种类最少的主流游戏机,其发售之后的好几个月内一直缺乏软件支持,而PS和SS却有着空前强大的游戏阵容。N64首发的强劲势头很快被《生化危机》等大作牢牢压制。由始至终,N64基本上都是任天堂只身作秀的舞台。
世嘉的末日之作DC
由于主机设计的缺陷,世嘉的SS在与PS的竞争中吃了大亏。在开发下一代主机时,当时世嘉的社长中山隼雄决定外聘IBM的高级工程师在美国成立了一个单独的开发组,而日本方面由佐腾秀树率领团队叶在同时进行主机设计,1997年7月,世嘉高层决定采用日本组的方案,并定名为Dreamcast,是梦(Dream)与传播(Broadcast)的合成词。意思是将梦传播给玩家。
该主机在发售之前,世嘉已经拿到了50万台的订单,然而世嘉的生产合作伙伴NEC却碰上了严重的生产问题。由于图形芯片的生产速度跟不上,DC在日本的首批出货只有15万台。1999年9月9日,DC在美国上市,当天就卖出了22万台。
截至1999年2月,DC在日本的总销量为90万台,未能达到当初预计的100万台。尽管尽管DC的性能远远高于PS,但是在《最终幻想VII》等PS大作的冲击下,缺乏软件支持的DC开始呈现颓势。进入2000年,随着PS2的上市,DC在日本和美国全面溃退。2001年3月,世嘉宣布DC停产,并彻底退出主机市场。
赢家和输家的经验教训
在这一次的游戏机大战中,索尼的PS成为最后的赢家,关于索尼的PS战胜劲敌世嘉的土星,原因很多,一些说法是土星的价格比PS高,而实际性能却不及PS。虽然土星和PS都不凡有大作支持,但是PS的大作相对多一些,最终决定PS命运的可能是那些名垂青史的游戏大作,例如《生化危机》、《寂静岭》、《合金装备》、《最终幻想》等等。
而任天堂的失败在于其落伍的观念,直到1996年,任天堂推出的游戏机N64还是基于游戏卡的主机。任天堂为他的这个愚蠢的决定付出了代价,而等到任天堂清醒过来,并于2001年推出以光盘做为介质的NGC(NINTENDO GAME CUBE)游戏机时,SONY的PS/PS2早已成为游戏机领域的新霸主。
三、索尼的PS2帝国
2000年初,PS2的网上预约正式开始,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网站竟然在开始的1分钟内接到了10万多份的订单。服务器不堪重负,当场瘫痪。狂热的预约活动一直持续到2月底,共有38万份PS2被订了出去。
2000年3月4日,PS2的发售引起了新一轮的抢购热潮。东京秋叶原电器街甚至出现了5000余人的长队,排在队首的几人则在四天前就已经搭好了帐篷,狂热度令人叹为观止。最后SCEI再次创造了业界的神话:三天内PS2总计销量达到了98万台,成为有史以来销量速度最快的电视游戏主机。
PS2在日本地区的首发出货量为115万台,超过了当年的初代PS主机。但由于市场需求量极为庞大,最终还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价格炒作现象也开始在eBay等拍卖网站上蔓延,许多PS2被以数倍于官方零售价的价格拍卖,即便如此,照价买单的玩家依然大有人在。
PS2在2000年首发之初的游戏数量并不算少,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大作并不多,再加上首发缺货情况严重,软件的销量也因此十分低靡。然而到了转年,随着主机供货的逐步趋于稳定和大作的陆续发售,PS2的销量也开始扶摇直上,直至最后坐上现有主机平台霸主的宝座。
该主机上诞生的着名游戏系列包括:《鬼泣》、《鬼武者》、《真三国无双》、《王国之心》。
世嘉DC 索尼PS2 任天堂NGC 微软Xbox
发布日期 1998年11月27日 2000年3月4日 2001年9月14日 2001年11月15日
累计销量 1045万台 1.11亿台以上 1850万台 2200万台以上
CPU 128位SH4 128位EE IBM PowerPC 750CXe Intel特制Pentium III
CPU运行频率 206MHz 295MHz 485MHz 733MHz
GPU PowerVR2 GS,主频 147.456MHz ATI Flipper 主频162MHz nVidia NV2A
最大发色数 1677万色(16位色) 1677万色(16位色) 1677万色(16位色) 429496万色(32位色)
多边形处理能力 300万/秒 7500万/秒 1200万/秒 1.165亿/秒
内存 16MB 32MB RDRAM 24MB 64MB
显存 8MB 4MB 16MB 显存和内存共用
软件载体 GD-Rom 4倍速DVD-Rom 特制8cm DVD DVD-Rom
任天堂NGC的反击
1999年3月3日,在索尼公开PS2的第二天,任天堂与松下共同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了新一代游戏机的开发,并宣布其性能规格将会在PS2之上。然后NGC的首发游戏阵容太过薄弱,NGC首批出货共有45万台,而首周之内只卖出了30万台,与其他主机普遍存在的缺货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NGC的仓促上阵不仅没有起到压制PS2的作用,反而让任天堂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NGC的美版首发又很不幸地遇到了Xbox这个强劲的对手,结果其在北美的首批销量为46.9万台,比Xbox少了将近10万台。游戏阵容薄弱,这是NGC从发售日起就从未跳脱的窘境。在《光环2》发售后,NGC在欧美被Xbox远远抛在了身后。
微软XBOX的挑战
2001年11月15日,微软发布了Xbox游戏主机。虽然Xbox在美国上市时,PS2的全球销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台,然而来势汹汹的Xbox依然令人畏惧。微软在纽约和旧金山举办了盛大的Xbox午夜首卖活动,比尔盖茨亲临纽约时代广场,并在零点一分亲自将第一部Xbox递给热心的玩家,并与其一同体验了Xbox的魅力。
不过,相对于Xbox强大的硬件性能而言,299美元这低廉的售价在当时而言简直与恶性倾销无异。以这样的价位销售,每卖一台Xbox,微软将会亏125美元。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现在全球销量两千万台的Xbox已经稳稳坐上了第二把交椅,但这些年来微软在硬件上10亿美元/年的蒸发式挥霍实在有些惊人。“第一代就像一局游戏,如果你玩得好,那么到最后他会说:‘你可以再玩一遍了。’就是这样!”比尔盖茨说。几十亿美元的亏损仅仅是为了“再玩一遍”!世界首富的耐心令所有人胆寒。
索尼帝国的成功
到这里,索尼的游戏机帝国已经初具雏形,索尼也从游戏的门外汉摇身一变成了电视游戏界最大的赢家。虽然在2001年微软的突然杀出和任天堂的蓄力反击为市场的走向带来了一些变数,但历史和事实证明,PS2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游戏主机。
四、次世代游戏机
时光流转,三大厂商的新世代主机已经全面上市,SONY、微软和任天堂都拿出了自己的侃价本事来推广各自的新产品,这一次游戏机大战到底是鹿死谁手呢?
随着微软的XBOX360、索尼PS3和任天堂Wii的发售,次世代游戏机大战日渐白热化。自从索尼PS系列一直领军游戏机市场独占鳌头以来,十年间都没有这样激烈的“战争”了。如今索尼、微软、任天堂三强鼎立,各自的次世代游戏机都有其优势和弱势,目前看来很难预料最后的结果会怎样,而且更大的竞争应该在于索尼和微软之间。任天堂很聪明的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
索尼PS3 任天堂Wii 微软XBOX360
发布日期 2006年11月11日 2006年11月6日 2005年11月22日
累计销量(截至07年4月) 184万台 584万台 1000万台
CPU Cell处理器,每秒2.18T浮点运算 IBM Broadway 90nm IBM PowerPC
CPU频率 3.2Ghz 729MHz 3.2 GHz
GPU 550MHz RSX(NVIDIA) ATI Hollywood 定制的ATI图形处理器
视频 分辨率最高1080i;HDMI输出端子(60GB版本),支持HDMI1.3标准 分辨率最高853×480;输出端子AV多重 分辨率最高1080i;输出端子:标准AV线、HDAV线
内存 512MB(256MB XDR主内存;256MB GDDR3显存) 系统内存650MHz;512MB闪存 512 MB GDDR3 内存,700 MHz DDR 频率
网络功能 网络平台:PlayStation Network Platform 网络平台:Wii Connect24 网络平台:XBOX Live是目前最成熟的游戏网络平台;服务:Live Anywhere
控制器 PS3手柄使用蓝牙技术,搭载动作感应技术,6轴感应系统,无震动功能。无线手柄有效距离30英尺 Wiimote,支持四个控制器,支持蓝牙,信号有效范围达到10米。具备震动功能,内置3轴动作感应器。 无动作感应功能;具备震动功能;最大支持4个无线手柄;无线手柄有效距离10米,电池时间40小时。
媒体和其他功能 USB2.0 × 6;
向下兼容PS、PS2;
Blue-ray 光驱,5.1声道的声卡
MemoryStickDuo记忆卡或SD记忆卡或CF卡;10/100/1000Mbps宽带以太网络接口;可外接2.5吋的硬盘;
可与PSP连动,通过无线LAN或者USB 2.0与PSP连动 USB2.0 × 2;
内存扩展槽:2个SD插槽;
向下兼容GameCube、NES、SNES、N64游戏;
光驱兼容8厘米GameCube光盘、12厘米Wii光盘;Wii主机GameCube存储卡插槽2个 USB2.0 × 3;
2个记忆卡插槽;
硬盘可拆卸并可升级的;
支持更换个性主机面板;
可拆卸并可升级的20GB硬盘;
12 速双层 DVD-ROM;
64 MB 起始的记忆卡容量;
对应视频摄像头
微软的XBOX360先发制人
2005年11月22日,微软推出了XBox360游戏机,这台“潘多拉的魔盒”实在充满了诱惑。次世代战争的帷幕已由Xbox360率先掀起。XBOX360拥有众多欧美玩家用户,在欧美占天时地利。提前发售的一年之中,占有了大量的欧美游戏市场,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XBOX360始终难以打入日本市场。
索尼的PS3出师不利
直到2006年11月11日,索尼才推出了新一代的PS3游戏机,由于PS3使用的CELL处理器、蓝光DVD的成本都非常高,因此就算PS3的价格比Xbox360与Wii加起来还多,外界都一致认为SONY还是赔本在卖,如果按照SONY预期的,PS3要在发售半年内达到全球600万台的数量来预估,PS3在发售第一年就可能让SONY赔本20亿美金。
任天堂的Wii另辟蹊径
任天堂在2006年11月6日发布的Wii游戏机,虽然也加入了次世代游戏机的战役,但是游戏机的性能和XBOX360及PS3相差实在太大,因此不要指望Wii上的游戏画面能达到前两者的水准。
不过,Wii的成本是三个之中最低的,耗电量也非常低,Wii最大优势在于它独特的动作感应控制器,Wii能识别出玩家做出的动作,它将创造一种全新游戏方式。Wii的游戏手柄和其以往的手柄形状完全不同,它采用了一个运动感应控制器,用无线蓝牙与主机直接相连。这款新手柄突出“仿真体验”,通过放置在显示设备中的感应器,感知玩家的手臂运动。
Wii的这种建议操作使得很多非传统玩家(女性和中老年人)都乐意来玩这种游戏,有些人认为Wii可以用来健身。
谁会笑到最后?
目前进行的次世代游戏机大战到底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呢?其实看一看前几代游戏机大战,我们都会知道决定因素是什么,主机的胜败很大程度上在于第三方软件厂商的支持,而不是游戏机的机能。因此,越多的游戏开发商支持、越多的游戏大作的出现,将决定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⑵ 电子游戏发展史的发展
电子游戏专用机产生在70年代初。1971年,一个还在MIT(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的叫NolanBushnell的家伙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业务用游戏机,这个街机游戏的名字叫《电脑空间》(ComputerSpace)。《电脑空间》的主题是两个玩家各自控制一艘围绕着具有强大引力的星球的太空战舰向对方发射导弹进行攻击。两艘战舰在战斗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克服引力,无论是被对方的导弹击中还是没有成功摆脱引力,飞船都会坠毁。这台业务机用一台黑白电视机作为显示屏,用一个控制柄作为操纵器,摆在一家弹子房里。不过很可惜,这台祖母业务机遭到了惨痛失败,失败的原因是当时的玩家认为这个游戏太过复杂,和当时美国流行的弹子球相比,这个游戏确实复杂了一点,不过我还是很怀疑当年美国玩家的素质。至此,历史上第一台业务用机以失败结束了它的命运。制作者NolanBushnell承认失败,但他仍然相信电子游戏的发展前景。
他在《电脑空间》推出的次年,和他的朋友TedDabney用500美金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个公司就是电子游戏的始祖——Atari(雅达利)。成立之初Atari的业务重点仍然放在了街机上。事实上,他们获得了成功,世界上第一台被接受的业务用机就是Atari推出的以乒乓球为题材的游戏Pong,据说当年Atari的工程师把这台机器放在加利福尼亚Sunnyvale市的一家弹子房内,两天之后弹子房的老板就找上门来说机器出了故障,无论如何不能开始游戏了,雅达利的人前去检修的时候,惊讶地发现了造成故障的原因——玩家投入的游戏币把这台机器塞满了。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电脑空间》都意味着电子游戏产业的开始,因为它是第一台专门的游戏机,是第一个让大众接触电子游戏的工具。而之后Pong的成功,标志着电子游戏开始作为一种娱乐手段,被大众认可并接受。
平台
狭义的电子游戏是一种软件,因此必须有相应的硬件设备,两者是一种模组化(molized)的关系。例如魂斗罗(Contra)一代所对应的游戏平台就是红白机(FC)。
一般而言,游戏的平台各有市场,因此不宜以相同的标准来比较,即使它们之间的游戏常常相互移植。
家用主机
家用主机(Console)是最常见的游戏平台。雅达利的雅达利2600是公认的第一个最成功的商业化的专为游戏所设计的平台,它确定了:一个主机,分离的控制器,可更换游戏节目卡带。此后的任天堂的FC皆是此架构的延续。初期的雅达利2600画面相当简陋,主机内存也不过4k,而此类平台发展沿革至今,运算效能已经远远超过当初,向着更真实化的画面发展。而且在最新的XBOX360与PS3上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游戏主机,而是希望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客厅的多媒体娱乐中心,包括游戏,视频,图片,音乐,网络等等。
常见的家用主机:Famicom(即红白机)、SuperFamicom、SegaMegaDrive、PC-Engine、Nintendo64、SEGASaturn、Sony的PlayStation系列、Dreamcast、Gamecube和Microsoft的XBOX系列。
掌上主机
掌上主机(Handheld)是1980年代后期以后,个人使用的行动化(mobilization)电子元件成为一种潮流,例如移动电话,而新形成的一种消费模式,当然各游戏厂商也开发了可以携带的游戏主机。最初的掌上主机叫做GAME&WATCH,他的软件是完全烧死在机板上的ROM,无法替换游戏。而第一个可以替换游戏的掌机是在1979年,但第一个最成功的商业化掌上主机仍然是由任天堂开发的初代GameBoy。
常见的掌上主机:GameBoy系列、PlayStationPortable(又称PSP)、NintendoDS。
街机
街机(Arcade)即是流行于街头的商用游戏机,以此名称别于个人电脑和家用游戏机。
对进一步的知识,请参阅街机。
着名的机版:CapcomCPS-1与CPS-2、SNKNeo-Geo、Sega的Model系列和Naomi系列。另外制作机版的公司还有Namco、ATARI、Konami、Irem、Midway等等。
个人电脑
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关于个人电脑游戏平台,请见电脑游戏。
分类
电子游戏传统上按体裁分为:
角色扮演游戏,RPG(RolePlayingGame)
动作角色扮演游戏,ARPG(ActionRPG)
模拟角色扮演游戏,SRPG(SimulationRPG)
冒险游戏,AVG(AdventureGame)
动作冒险游戏,AAVG(ActionAdventureGame)
动作游戏,ACT(ActionGame)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FPS(FirstPersonShooting)
格斗游戏,FTG(FightingGame)
射击游戏,STG(ShootingGame)
即时战略游戏,RTS(Real-TimeStrategy)
赛车游戏,RAC(RACeGame)
模拟/战略游戏,SLG(SimuLationGame)
养成游戏,EDU(Ecation)
体育游戏,SPT(SPorT)
益智游戏,PUZ(Puzzle)
桌面游戏,TAB(TABle)
利弊
ETC美国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让两个从未玩过电脑的人,玩了一个星期的电子游戏,结果两人的注意力都比以前大大提高。益智类游戏还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玩游戏还可以协调手和眼睛的配合能力。绝大多数家长认为玩游戏不好,特别是网络游戏,家长们对其异常反感。其实,游戏只是一种双性物质,有利,也有弊。只要不沉迷其中,游戏,也是一种不错的娱乐方式。
电子游戏销量排行
本列表列举了销量在3000万以上的游戏
名称最初发售年份销量备注
马里奥1981年2亿6200万
口袋妖怪1996年2亿2500万
俄罗斯方块1985年1亿7500万
模拟人生2000年1亿4000万
极品飞车1994年1亿
FIFA1993年1亿
最终幻想1987年1亿
侠盗猎车手1997年1亿
疯狂橄榄球1988年8500万
刺猬索尼克1991年8000万
实况足球1995年7000万
GT赛车1997年6141万
塞尔达传说1986年5900万
捉猴啦1999年5890万
勇者斗恶龙1986年5700万
汤姆·克兰西1998年5500万包括幽灵行动系列、彩虹六号系列、细胞分裂系列
使命召唤2003年5500万
宝石方块2001年5000万
尼克罗顿5000万包括海锦宝宝
乐高1997年近5000万
大金刚1981年4900万
美国职业摔角联盟2000年4700万(出货)
天堂1998年4300万
生化危机1996年4300万
古惑狼1996年4000万
吉他英雄2005年4000万
哈利波特2001年4000万
铁拳1994年3900万
NBALive1994年3500万
古墓丽影1996年3500万
皮克斯3500万(出货)包括汽车总动员
TapTap2007年3500万
脑力锻炼2005年3112万
荣誉勋章1999年3100万
命令与征服1995年3000万
光环2001年3000万
詹姆斯·邦德1983年3000万
星之卡比1992年3000万
托尼·霍克滑板1999年3000万
电子游戏软件
电子游戏软件是指供电子游戏机使用的软件(如Xbox360PS3WiiPSPNDSL),属于软件性质,着名游戏软件有:最终幻想系列生化危机系列合金装备系列马里奥系列口袋妖怪系列等等。
⑶ 计算机游戏发展史。。注意是计算机游戏
电脑游戏的发展史
60年代早期
使用最原始的大型计算机,一小部分程序员开发游戏而其他人认为他们在做研究。在MIT的实验室里开发了Space War和其它早期的游戏。
1973年到1975年
Nolan Bushnell建立了Syxygy。在市场上出售SpaceWar的“Arcade”版,但失败了。在1975年下半年,推出了Pong,并使之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游戏,之后,他重新命名公司为Atarh他们始创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游戏工业。
1960年后期到1970年早期
更多的程序员使用大型计算机开发游戏;WilliamCrowther开发了流行游戏Adventure。
1976年
Rushnell以$2,600万将Atari出售给WarnerCommunications。
1980年其它游戏系统依次登台,象Pllillins的Oddessy和Mattel的Intellivision,目标都是希望取代Atari。一些小的个人计算机开始出现,但视频游戏仍处于领先位置。
1977年
Atari推出了Atari2600VCS,家庭视频游戏行业兴起!一个名叫Apple的小公司出售一种计算机Apple l,但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1979年
Atari公司的一些项尖的程序开发员从对Atari的意见不一致发展到公开的不满,成立了自己的公司Activision,其它“第三方”开发公司相应出现。
1981年
IBM推出了IBM PC。
1982年
Atari开始滑坡,视频游戏市场处于大萧条状态。Atari的主席Ray Kassar宣布销售已下跌了50%。个人计算机应时出现,许多新型计算机游戏开发者纷纷出现,其中有些成为了专业开发队伍,新出现的知名公司包括Sierra On-Line 、 Broder-bund、Synapse、Sirius及Strategic Simulations。
Electronic Arts成立,并成为现代游戏公司的楷模。
1984年
Apple推出新型计算机产品Macintosh,但该系统缺点是启动馒,此时该系统的购买者和软件开发者的主要目的不是开发游戏。
1983年伟大的视频游戏跌至最低点,Mattel宣布其Intellivision产品损失$22,500万。
1985年
Nintendo由于投入一种新的视频游戏产品—任天堂娱乐系统,而重新繁荣了家庭视膝游戏市场。16位的计算机的革命继续,Atari的产品Atari ST投入市场是对CommodOre一个沉重的打击。
1986年
CommodOre极力宣传并推出Amiga计算机,该计算机是由Atari硬件设计师Jay Miner设计的,最初是想作为下一代的视频游戏系统,但由Commodore投资的这种机型却成为机器Commodore64的继承者。不幸的是,巨大的市场打击和其它的开发埋没了该系统的远大前程。
Sega推出了Sega Master系统,在技术上要优于Nintendo Enter。tainment系统。由于Sega忽视第三方开发者,没有征集足够多的软件支持该系统,所以没有取得足够大的市场支持而失败。
1988年
计算机行业从8位计算机转向16位系统,新出现的视频游戏控制台引起了新的合并,Cine。maware、Epyx等公司处于困难时期。
1987年
游戏变得更复杂了,更多的公司转向集体开发,Electronic Arts推出了第一个集体开发产品“Skate or Die1"
IBM PC系列,由于具有了好的图形适配器,开始成为可采用的计算机游戏平台。
1989年
新的16位系统初次登台,最值得注意的是Sega的Genesis。当Sega由于广告宣传和大量的EA运动游戏,占据控制台市场的领先地位时,任天堂(Nintendo)觉悟已晚,损失惨重。
1990年
Amiga和ST在市场上基本灭迹,PC系列和控制台成为主要的游戏开发平台。Electromc Arts开始成为主要的游戏开发和发行者。
1992年
PC游戏开始流行,在它迅速发展的几年里,其它一些计算机游戏平台被淘汰,把PC游戏市场推向一个新高度。
1991年
Nintendo的产品Super一NES首次推向市场,16位之战的全面爆发促进了许多控制台系统的销售。
1993年Pentium芯片出现,Microsoft预先展示了它的新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代码名为Chicago。尽管PC迅速发展,Sega和Ninter1do继续处于领先位置,控制台系统占领了世界游戏市场的80%。
1994年
Panasonic推出了Real-3Do游戏机,预示着32位控制台系统的出现。
Atati推出Jaguar 32位游戏机。但这两个产品(尤其是3DO)都不很成功。
Id Software推出了Doom,使人们意识到可以使用共享软件发行方法。
1995年
Sega生产了Sega 32位控制台系统。Sony推出了Sony Playstation 32位控制台系统。
Microsoft推出了Windows 95和windows Game SDK,使得大量的游戏开发转向Windows乎台。
Internet和Word Wide Web流行,大量的用户上网。
1996年
Nintendo推出了UItra64。大范围的多人游戏已经出现。多媒体、3D和虚拟现实等取代WWW而成为热点,主要的新技术和产品包括Java 1 ShockWare、JavaScript、Netscape 2等等。
1997年至今
Iintel推出MMX技术,并基于此推出Pentium MMX和PentiumⅡ处理器。AMD和Cyrix也基于MMX技术推出了K6和M2处理器。游戏开始大量使用MMX技术。PC与其他的控制台系统在性能上已相差不大了。
AMD推出3D-NOW技术,使其基于3D-NOW的处理器K6-3D在图象处理的方面超过PentiumⅡ。
⑷ “变化之大翻天覆地”,电子游戏60年进化史是怎样的
从1958年开始,当时的游戏机还是由美国人发明出来的,游戏机个头也是很笨重,随着后来时代的发展,慢慢的我们接触到《超级玛丽》《魂斗罗》等小霸王遥控游戏机,然后就走到了电脑游戏端,比如常见的《魔兽世界》《红警》等等,而到了现在,手机游戏和一些更有科技感的游戏也慢慢走向了大家的眼中。
后来智能手机开始进入了市场,像《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也是2010年左右特别流行的游戏,还有现在的《王者荣耀》,都是手机游戏的人气巅峰作品了,当然电脑游戏也不甘示弱,像“吃鸡”等枪战类游戏也是越来越火,感叹游戏的变化史真的很值得回味啊。
⑸ 求一个电子游戏进化史的视频!!!!!!!!!!!!!!!!!!!!!
如果找到了可以告诉我一下吗 我也想要啊
⑹ 电脑游戏怎么做视频
游戏录像软件:超级捕快 视频制作软件:数码大师
1,通过超级捕快的屏幕录像功能,录制制作游戏视频的视频素材
在软件中点击“电脑屏幕录像”,切换到该功能,并选择录制格式。超级捕快支持录制成WMV、AVI、FLV,WMV、FLV是相对体积小,清晰度高的格式,超级捕快更是可以1080P的WMV9视频,达到了全高清的标准,对于想要将精美的游戏画面保存成高清视频的朋友非常有用。在下面界面中,有一个“录制播放器视频”选项,这一选项要不要打勾,视游戏来定,像我录制仙剑视频就不用打勾,但其他一些游戏就需要了,可能和游戏的运行有关,要录游戏的朋友分别试试就行了。
接下来,使用数码大师将图片,超级捕快录制的视频素材,制作成游戏视频
2,打开数码大师,添加制作游戏视频的图片素材
图片素材可以通过超级捕快录制的游戏视频截图,或网上下载获得
3,为游戏视频插入精彩的开场片头,点击“插入视频片头”按钮
在如下界面插入,可通过拖拉滑杆,截取视频,并在预览框预览,精选自己合意的游戏视频片头
4,为游戏视频插入视频短片,点击“相片间插入视频短片”按钮
在如下界面,选择相片间插入游戏视频的短片,可通过滑杆截取视频,并可进行视频与背景音乐的混音
5,设置MTV歌词字幕,点击“MTV字幕详细设置”按钮
到如下界面选择特效
6,最后,点击开始生成
一个精美的游戏视频就制作完成了,整个过程非常简单。想要将自己玩过的游戏装裱一番留作纪念,又想要快速制作,效果精美的,可以试试本游戏视频制作教
这里看看制作的效果吧,可惜优酷对分辨率有限制,不能看到数码大师制作的DVD品质的游戏视频效果。
⑺ 游戏进化史的游戏评测
“原始”的剧情套路
请允许我用“原始”这个词来形容《游戏进化史》的剧情,游戏的故事基本就是一个最传统的路线——一个勇士为了拯救世界去对抗魔王,然后在路上遇到了女主角被怪物追杀,英雄救美之后,女主角加入了男主角的队伍,然后两人一起走上了打败魔王的道路,最后魔王被打败,世界被拯救,男女主角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好吧,以上就是《游戏进化史》整个的剧情,这样的套路的确只能用“原始”来形容。
虽然我知道,《游戏进化史》是以RPG游戏的历史进化路线来设计的,在游戏前期的进化阶段,那些简单的对话和NPC的确引起了笔者很多的回忆,但是随着游戏进化到后期,剧情上的变化就显得很少了,除了NPC的话多一些之外,剧情上很少有什么波澜,RPG里很常见的支线任务几乎没有,这就让整个游戏的故事显得很枯燥生硬.
我是就是历史 我为自己代言
既然游戏以“进化史”为名,那么游戏到底是怎么体验这三个字呢?首先,在画面上,随着剧情的推进,你会发现游戏的画面从最初的8位黑白画面一直进化到了如今的3D画面,虽说最后的3D画面以我们现在看惯了次世代画面的眼光来看实在是很粗糙,但是从满屏幕的马赛克到可以依稀看到人脸再到最后能有一个紧致的3D模型在你眼前,这种勾起的一段又一段的回忆,早已经弥补了画面上的不足。
其次,在背景音乐上,你也能看到进化的影子,最先的黑白画面是没有任何的音乐的,随着画面的进化,背景音乐也开始随风而至,刚开始是单音轨的电子音,后面逐渐能够听到乐器的声音加入其中,到最后就能够听到如同交响乐一样的多音轨的复杂配乐,随着它没有画面上看起来那么的直观,但是游戏的配乐其实都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听着对应画面的背景音乐,你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某个以前玩过的RPG游戏,这样的效果已经达到了“进化”的目的。
什么都有一点 生活更精彩一点
除了上面谈到的画面和音乐上的“进化”之外。游戏在最核心的游戏模式上也体现了“进化”二字。它和画面系统大面积的改变不一样,《游戏进化史》在游戏模式的改变采用了“多点开花”的方式。
首先,在主线进化上,最开始游戏只能在地图上攻击既定线路的小怪物,之后解锁了世界地图后,又进化为了随机遇敌的回合制战斗方式,再到后面的暗黑式的3D战斗模式。其次,在主线进化的过程中,游戏里还有其他的支线点也随之出现,比如各种解密、机关等元素开始出现、隐藏道具的增加、BOSS战、NPC的小游戏等,这些“天女散花”般的小元素随着游戏的进程慢慢的增加,配合着主线模式的变化,令整个游戏的“进化”显得非常的自然,同时也令主线模式的内容进化丰富许多。
“快”得不够味
虽说游戏在“进化”这二字表现得很不错,但是笔者认为游戏还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游戏的“进化”过程实在太快了。特别是马赛克到最初的3D阶段,竟然在1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完全是在走马观灯,就好像博尔特刚一加速,嗖的一声就到终点了,这样的高潮实在有点太短了,一点都不够味。而且到了3D阶段之后,变化也不是太多,时间都花费在了战斗和解密上,而游戏真正的进化则在开始的这1个小时完成了近80%,这样的设计可能是为了迎合市场,必须将重头放在3D内容上,但是既然这是一款带有回忆倾向的作品,笔者认为应该多增加一些比重在前面的进化阶段,毕竟能够有这些回忆的都是资深玩家,他们玩这样的游戏并不在乎的是画面,而是里面的内容。这样的迎合,不得不说是游戏的一大遗憾。
测评总结
因为时间的关系,笔者未能将游戏通关,但是根据笔者测试的这段时间来看,《游戏进化史》的确是一款很有特色的游戏,虽说它的整体质量肯定无法和次世代的大作相比,同时游戏过快的“进化”的节奏也影响了游戏的可玩性。好在游戏在“进化”二字上的内容做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在画面、背景音乐以及游戏模式上的“进化”都让人有种回到“儿时”的感觉,那种被勾起的记忆已经足够弥补它的缺陷。不知道各位看了评测之后,是否对这款游戏已经有了兴趣呢?
⑻ 电脑游戏用什么软件录像好要免费的
使用“电脑屏幕录像”功能
超级捕快不但支持录制游戏视频,还能录制电脑屏幕画面、播放器视频、网页视频、聊天视频等等,通过点击“电脑屏幕录像”选项卡即可实现。在录制全屏游戏时,记得设置窗口模式,或OPENGL模式,方便录制。
接着,在“录像导出格式”下拉框中选择需要的视频格式,这里提供了FLV、WMV、AVI等流行的视频格式,视频的清晰度和体积可自由设置,极大地满足了游戏玩家对录制游戏视频的各种需求。
录制游戏声音,为游戏视频加入解说
如果游戏视频缺乏声效的配合,当然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所以作为全能的录像工具,它支持我们录制游戏声音,或是录制麦克风的解说!
只需在“录像的音频端口”处选择正确的端口,并在“录像的音频设备”处选择声卡的名称,即可实现边录游戏视频边录声音了。
精准选择游戏视频录制区域
不同的游戏,其运行的界面大小不一样,因此这里提供了橙色录像区域选取工具,如下图示,点击使用,即可快速选择录像的区域,避免录制到不需要的画面区域,影响美观。
而当我们想将某部分精彩的画面放大呈现时,使用下图所示的快捷键操作,即可在不影响游戏进程的情况下,实时动态对焦画面。
使用延迟录制功能,精确控制开始时间
开始录像后,可能会因为手速慢,而错过了游戏开始的画面,或是录制到一些没有游戏视频进度的画面。
这时,延迟录制功能就帮到大忙了,我们只需设置好延迟录制的时间,在倒计时结束的同时,开始游戏,就可以完美地录制到完整,而没有冗余片段的游戏视频了!
⑼ 有哪个网站可以有很多电脑游戏的完整视频
网络找优酷
想找什么游戏的视频 基本都有
而且是全过程 还有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