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侠”的三重境界
本篇文章参与侠影盟第二期主题写作活动。
在世纪之交前后的数十年里,武侠是最受欢迎的文学创作题材之一,金庸、古龙等一大批武侠作家被热捧,他们的作品被不断搬上银屏,成为红极一时的“爆款”。
行侠仗义,行走江湖曾是多少70后、80后和90后的童年梦,如今却在岁月的潮汐中日渐隐没。
当今中国,年轻人更加注重个性张扬,活出真我,打抱不平、挺身而出的侠义精神不再被尊崇,“侠”文化存在的必要性更屡屡被质疑。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侠以武犯禁“。既然“侠”是规则和秩序的破坏者,所谓乱世出英雄,盛世中国又何须拯救万民于水火的大侠?
久在红尘里,难舍江湖梦。
尽管当代武侠作品日渐衰微,武侠文化也不再像昔日那般流行,却仍有一大批“侠”文化坚守者和追随者始终不忘初心和梦想。
究竟什么是“侠”?武侠宗师金庸先生对”侠“有着深刻的见解和阐释。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算是一种侠,韦小宝为了营救好朋友康熙、师傅陈近南,数次宁愿牺舍身牺牲自己。
“路见不平一声吼“的锄强扶弱也是一种侠,胡斐为了毫不相识的平阿四一家四口被杀,历尽艰险孤身挑战强权。
”为国为民“则是最高境界的一种侠,郭靖为一方百姓安宁独守襄阳数十年,乔峰为调解宋辽两国纷争自绝于天下。
“侠”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
在我看来,“侠”有三重境界。无论是否懂武功,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达到三重境界者均可称之为“侠”。
第一重境界为“善”。 “百善孝为先”,善待自己的父母、子女和家人,便为首善。郭靖的母亲李萍,历经雪地产子之难、大漠风霜之苦、异域育儿之累,呕心沥血,尽心培育,终能让郭靖成长为一代大侠。所有无私的父母、孝顺的子女、患难的夫妻都具有“侠”的精神和境界。推己及人,善待所有人乃至生命,则是“侠”的重要内涵。
第二重境界为“正”。 “人间正道是沧桑”,正道并不好走,因为前路上有无数艰险。令狐冲一路上被小师妹的甜蜜爱情所迷、被师父岳不群的师徒之情所困、被唾手可得的高深武学所诱,却始终秉承正道,坚守正义,最终战胜了东方不败、左冷禅等奸邪之徒。当今社会仍存在不少不公或不平,心向光明、毫无私心地与之对抗之人,均可称之为“侠”。
第三重境界为“仁”。 “仁者方能无敌”,电影《一代宗师》曾提及武道的三种层次“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乔峰达到了最高的“见众生”层次,在他心中更在乎的是受苦受难的百姓,这份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他超脱了国仇家恨的藩篱,一力促成了宋辽之间的和平。那些一生为了谋求国家富强和百姓幸福,不惜牺牲自己健康、财富、名望甚至生命的人,都是人人值得敬仰的“侠”。
当代社会不需要毫无价值的“键盘侠”,需要的是胸怀“善”“正”“仁”的“真侠”。
我们需要教师界的“师侠”张桂梅,劳碌半生只求为无数失学女童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我们需要医生界的“医侠”张定宇,坚定逆行只求为战胜病毒挽救无数濒临破碎的家庭;我们需要科学界的“科侠”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只求让所有普通人都能吃一顿饱饭……
这些达到“侠”境界的人难道当代的中国不需要?事实上恐怕恰恰相反。
有一位名叫林俊德的将军院士,隐姓埋名一辈子,坚守罗布泊52年,参与了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任务。不幸的是,他晚年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确诊后只活了27天。
在这27天里,林俊德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十多根管子,坚持着在电脑前工作。在他的电脑里,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技术文件,藏在几万个文件夹中。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林俊德病情恶化,9次请求甚至哀求医生同意自己下床工作,强忍着巨大痛苦,甚至手开始颤得握不住鼠标,眼睛也渐渐看不清东西。
当时病房人很多,但没人说话。最后,他的老伴儿说了一句“医生想叫你休息一会儿”,他则回答:“坐着休息,坐着比躺着好啊。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起不来了!”
那一刻,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
两个小时之后林俊德累得再也支撑不住,大口喘着气,眼神也暗淡下来,躺倒在病床上。
他再也没能起来,见证罗布泊每一次巨大轰鸣的将军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林俊德代表着最高境界的“侠”,我们普通人也同样可以化身为“侠”。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主角周炳坤,代表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形象,他把“侠”的前两种境界体现得淋漓尽致。
周炳坤并没有决定或改变国家命运前途的能力,却不妨碍他成为“善良”和“正直”的人,对父母孝,对妻子忠,对子女仁,对朋友义,历经再苦的生活都默默一力扛下,遭遇再难的困境始终不忘初心。
正如主题歌歌词中所写:
我们今天读武侠作品,并不只是为了看打打杀杀;我们如今论侠义精神,也绝不只是空谈水月镜花。
“侠”的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吸收了无数优秀传统文化后淬炼凝结而成,是无数先贤前辈在辉煌民族印记中留下的不朽精华。
近百年来,欧美文化一直引领着时代风气之先,个人主义风靡世界,好莱坞电影里美国超级英雄无数次拯救世界,但现实中却并非如此。
进入新时代,中国崛起已在渐渐打破西强东弱的格局,国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战狼》《流浪地球》等作品传递的集体主义精神再次引发全世界瞩目。
我坚信,终有一天,中国特有“侠”文化必将再次重获新生,焕发耀眼的夺目光芒。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侠”的作品好好打磨淬炼,把“侠”的精神发扬光大。
2. 三重境界的出处简介
《人间词话》是着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着的一部文学批评着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着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着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着作之一。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着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王国维接受西方哲学的影响,奉叔本华、尼采为精神导师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清朝词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词致力纠正明词末流迂缓淫曼的毛病,崇尚清灵,学习南宋姜夔,张炎的词,不愿迫近北宋词人,不师秦观,黄庭坚,只学张炎,其流蔽在于主清空而流于浮薄,主柔婉而流于纤巧。于是常州派词起而纠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闳约,沉着醇厚,以立意为本,发挥意内言外之旨,主张应有寄托,推崇周邦彦而轻薄姜夔,张炎。这的确使词论前进了一大步。 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更是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篱,克服两者之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浙派词主清空柔婉,结果导致浮薄纤巧,不真切,王国维的境界说提倡不隔,以纠正浙派词的流弊。他强调写真景物,真感情,要写得真切不隔。这确实击中了浙派词的要害。对于常州派,他反对所有词都必须有寄托的说法,认为并不是有寄托的词才是好词。他指出:“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并引牛峤等词,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他认为,伫兴之作,写情语,写景物,只要真切不隔,有境界,便是好词。这种观点有利于纠正常州派词偏于追求寄托的狭隘见解。王国维论词,指出境界说,又主张要写得真切自然,并且有格调,气象,感情,韵味,无疑突破了浙派词和常州派词的框框,去除了他们的偏弊,论词较为全面;同时,这些观点,对文学创作也有一定贡献。
3. 三重境界的意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网络,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4.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人的认知有三重境界:第一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达顶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境界的提升,到一定程度,其实回归于表象,但只是表象,其中无所不包。所以你看着好像还是那个山,还是那个水。但是这个山和水是经历过量变后质变了的,无所不包,堪称宇宙。
简介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 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
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 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5. 三重境界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表达: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细细品味琢磨,实感哲理深刻,意味深远,真乃人生的经典写照。形象深刻的描述了人生历程不同的三个阶段:人之初,幼小单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随着年龄渐渐长大,走进了山水之间,发现山水不是我原来想象中的山水,因此,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到中年,通过自己多年的修炼,茅塞顿开,回归初心,做回自己,走出了山水之间,回头再看,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道德经》讲:”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意思是:含德深厚的人就如同出生的婴儿一样。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人生之初,就像一张白纸,在上面画山是山,画水是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春秋交替;寒来暑往。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历经了世事,渐渐变得不再那么单纯,而是,越来越成熟,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天下,有理寸却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
进入这个人生阶段,是激情的,不平的,焦虑的,困惑的,纠结的。你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了。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感叹抱怨。山自然不再是那单纯的山,水自然也不再是那单纯的水。
6. 三重境界的赏析
王国维的这三境界是我就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有幸拜读后,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王国维一生在考据、哲学、文学评论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对自己写词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说过这么一段雄视百代的话,他说:“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余阙,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王国维说这话的时候刚满三十岁,只写过百来首词,就轻易把八百年来的词人几乎全不放在眼里,写作能写到这等份上,先不说历史评价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够透彻的了。这位生于一八七七年,卒于一九二七年,在他五十岁的壮盛之年,跳入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没顶而死,其一生就是对人生问题不断追索讨问的过程。有人说他是逊节于清朝的遗臣,有人说他是忧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说他只是受不住罗振玉这位师长的长期欺压,一口怨气咽不下去,就投水自尽了。王国维戏剧性的死亡对历史学者而言是举足轻重的,但对于写作或画画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个体生命的终始短长更重要。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着作,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中,《人》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创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独树一帜,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学术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夏承焘《词论十评》),它突破清代词坛浙派、常州派的门户之见,独创一派。这《人》是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切身经验,提出了“境界”说,为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与精髓。境界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实际和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所谓境界“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写境”,即有创造的境界,有写实的境界。在此,对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确的说明,继而又对境界的构成作了具体阐述,“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虽写实象,亦理想家也”,这就是说,境界是诗人模写自然又表现理想构成,成功之诗必然是理想与写实的密切结合。譬如书中对于“境界”的阐释有:
——词以境界为最上。-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集结了六十四篇短评的《人》,是王国维写词的心得,也是他的艺术观之总结,文章虽短,但篇篇四两千斤,字字珠玑可贵,力可扛鼎。他用传统的词话形成以及反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是他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和传统诗词的最大区别是:他不再仅仅关注人的伦理世情,去重复离别相思、宠辱升降的主题;而是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它是王国维的生命底蕴,精神生气的灌注,不同于“羔雁之具”,模拟之作,是作者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基本人生问题讨问和思索的结晶。这也是我对《人》唯独钟爱原因。我喜欢他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欣赏他那三境界和他那对人生不断探索的不懈精神;更羡慕他“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的那份洒脱与自由。
最后我想借用他人对《人间词话》的一段评论结束我的这篇读后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看成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7. 《生命篇》生命的三重境界,你在哪里
人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生存,第二个阶段生活,第三阶段生命。
无数人奔波活在生存的维次,他们可能已经有房有车了,依然在生存的维次忙活了一辈子,到死的那一刻才明白自己跟那个蚂蚁没什么区别,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
第二个维次叫生活,陪陪自己的家人,种种花养养草,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叫生活。
第三个境界叫生命,只有你活到生命的维次,才算真真正正的活过。我们很多很多人都很怕死,但是我想告诉大家死亡并不可怕,如果一个人活了150岁,但是他就是庸庸碌碌在上班上班上班,我相信跟没活过没什么区别。一个人哪怕只活了30岁40岁50岁,但是他的生命开悟觉醒了,明心见性了,他每天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每天在为这个社会奉献,而且因为他此生把生命活明白了,那他才叫真真正正的活着。
有些人活一天就顶很多活一辈子了,这就是当年的孔子问道于老子讲的那句话:朝闻道夕死足矣。早上让我知道道是啥了,晚上让我死都值。
那我们活在生命的维次,用生命的维次来看我们人生的几种境界。什么才叫做生命,什么才算是活着呢?
活着的的第一种境界叫愉悦。什么叫愉悦?我今天知道什么是人生,从生到死之间叫人生,从生到死之间的经历叫人生。那换句话讲,我想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就给自己设计什么样的经历嘛,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什么?不就一个字“乐”吗?所以佛陀讲了,跟我学让你上西天极乐世界。耶稣说了,跟我学去天堂。都是告诉你人活着其实就一个字就是“乐”。
一个人为什么会自杀?他活着没有乐趣了,他在工作当中没有找到乐趣,生活当中没有找到乐趣,在恋爱当中没有找到乐趣,他没有找到任何乐趣的时候,他就会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所以这是人核心中的核心?
那怎么样才能乐得起来呢?第一:财富你没有财富怎么乐啊?第二:健康,你没有健康怎么乐呀?第三:爱,什么是爱?
老师经常讲这句话,人生最大的悲哀,找了一个没感觉的人,做了一件没感觉的事,人生活着的最高境界:找一个爱的人,在爱的地方做爱的事业。
当你这份工作只是一份工作,你对他不热爱,甚至很反感,觉得很枯燥的时候,那么它在消耗你能量,你永远是通过这个工作赚不到钱的;因为钱是能量的显化呀。你不但通过这份工作赚不到钱,可能还会亏钱,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负债的原因。
很多人不但打工是这样,创业都是如此,明明不喜欢干这个行业,觉得就是这个行业赚钱,觉得自己只会这个,就只能够违背自己的高我,就开始干这个事儿,所以越干越穷,干到最后还干了一身病。
但是当你做的这件事是你热爱的时候,他就不是工作了就会变成了事业,他就会变成你的生活,它就会变成你的使命,而且当你在做这件事是热爱的时候,你就会通过这件事获取到能量,他是加持你的,你的能量越来越高,那物质就等于能量嘛,钱就是一个物质嘛,那物质是能量组成的嘛,能量越高,钱就显化的越多呀。就是这个道理,
家庭也是一样,你跟一个不爱的人结婚生子,只是因为有了孩子了,没办法了,为了自己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维持婚姻,那你的家庭就在消耗你的能量啊,你会越过越差,身体越来越差,财运越来越差,能量越来越差。但是如果说你找了一个真真正正是自己爱的人,你跟他生活在一起,你的能量会越来越高,财富会越来越好,因为他在加持你能量,所以人生的第一重境界,活着的第一层境界就是愉悦。只做自己开心的事儿,当你为了愉悦而活的时候,你的人生就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说今天你在搬砖,你没钱了,你去工地搬砖去了,你可能能够想:哎呀,我怎么这么穷啊?我太倒霉了,我都穷到搬砖了,这是一个思维。你也可以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做啊:唉,你看多好,我能免费锻炼身体,还能赚钱,这就是愉悦。做你爱做的事,享受人生,如果你真的活到了愉悦这个维次,你会发现你做什么都开心!不管在哪里,你都会开心,这是一个至高境界啊,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厉害了。
但是很多很多人,他根本做不到,而且很多很多人是为了更愉悦,把愉悦给整丢了,一定要一定要活明白,一定要做自己爱做的事,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热爱,因为热爱是给你能量的。
人活着的第二重境界是什么呢?那就是找到自己的使命,找到自己的轨道,什么是使命?如果你今天干这件事,这件事只是为了赚钱,那这件事肯定不是你的轨道,如果你今天干这件事跟钱没有关系,而且你此生只做这一件事,为了这件事死都值,那这件事很有可能就是你的使命。
什么是使命,使命就是拿命去使嘛,就叫使命。就像马云做互联网一样,愿意把生命都抛到这件事上,做支付宝,当时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啊,与员工说了:如果因为这件事,我坐牢了,就算我进去了,你们要把这件事继续做下去。
他愿意为这件事牺牲所有一切,牺牲自己的名誉,为了支付宝能够做大做强,能够得到国家认可,那必须要把外资赶出中国,他就必须得用个人收购雅虎的股份,但是这件事在整个西方市场都骂他偷盗贼,商业名誉扫地,但是还要干,就是使命。因为只有支付宝做大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不是个口号。就像周老师推广财商一样,不管多少困难我都会把这件事做到底,此生只干这一件事。等你一旦找到了你的使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这辈子没白活,
那第三种境界用此生渡彼生,不是为了此生而活,是为了彼生而活。
就像孔子一样,我不是为了我这辈子,我是为了下辈子,我是为了下下下辈子而活,所以他虽然死了,他依然活在我们心中。想活2千年很简单,你活着的时候做一件事可以影响后世2千年,你就能活2千年。
假如说此时此刻是你生命当中的最后一秒钟,让你用四个字来评价自己的一生,你会给自己做什么样的评价呢?很多很多人会给自己一个评价:庸庸碌碌,平淡无奇,浑浑噩噩,一无所获。但是你知道吗?周老师,可以给这辈子做一个评价: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换句话讲,周老师过得很好啊,在外人看来,周老师你太辛苦了,太累了,我热爱这份事业啊,每帮一个人我就很幸福,我就很开心啊,这件事在给我加持呀!
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吧,大家可以找一个安静的房间拿一张白纸和笔,把自己的简历或者叫人生的履历给写出来。如果你真的没有找到自己的轨道,你每天在委屈自己生活,你写完以后你可能会发现我这辈子真的是一无所有,当你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你生命改变的时候,就是你蜕变的时候。
假如你的生命当中还剩下最后五秒钟,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假如你的生命当中还剩下最后五分钟,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假如生命还剩下最后五天,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是灵魂拷问,我问过很多人这个问题。我的很多的学生会跟我讲,说我会跟我的家人呆在一起,我会去见我最爱的人,我会去我想去的地方,我会给这个社会留下点什么,恭喜你!你的人生不是还剩下五天五个小时,你还有五年,你还有50年,那为什么不趁现在就去做这些有意义的事情呢?
如果当你生命当中真的到了最后那一刻,没有一个人会想我要赚钱,我要买房,我要买车,每个人想的都是我要见我最爱的人,我要去我最想去的地方,我要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事。那为什么今天,现在不开始去做呢?
听周老师的话,给自己写一份履历,这份履历不用给任何人看,你可以给自己看一看,来总结一下自己的这一生,当你总结完以后,痛定思痛决定改变的时候,你的生命才有可能真真正正的开始,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活在生命的每次,而不是活在生活的维次。
可能很多人说:老师,我今天没有钱啊,我只能先生存,不是这样子!你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叫降维打击,高维打低维,如果你站在生命的维次你是不可能缺钱的,如果你真的是跟着内心去走,找自己有感觉的人,做自己有感觉的事,你的人生活瞬间开始飞翔,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加持你。
老师,我就想创业做一家美发馆,没问题啊!那就去啊,老师,我没有钱呀。你可以先去理发馆打工啊,你可以从基层的洗头工开始干到店长啊,积累了经验积累了人脉,积累了资金,然后就开一家自己的理发店,这些事在加持 你,这件事你热爱就在加持你。
希望今天的《生命篇》能够唤醒更多的生命!
8. 古人说了人的三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是庸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是伪装智者的恶心的庸人,而见
1、见山水是是山水的,表示肤浅,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
2、见山水不是山水的,表示指鹿为马、附庸风雅的人,扭曲事实本质。
3、见山水仍是山水,表示能看透事物的本质,还原事物的真想。为智者
请采纳
9. 修行日更-人生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2022-04-05
人生三重境界 :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电影《一代宗师》里宫二小姐说过:“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认识自己的心性和软弱,从而真正接纳自己,爱自己。
见天地:通过认识世界,发现自己的局限,见自身的渺小。勇敢走出去看见更大的世界。
见众生:超脱的境界。超脱于天地的局限,走出天地的牢笼,去看见众生。温凉慈悲,内心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