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 电影 活在当下的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JSaWARMu6Q-O4cwKDYs4NQ
《活在当下》改编自杰妮·唐纳姆的小说《我死之前》。由奥尔·帕克执导,达科塔·范宁、帕迪·康斯戴恩联袂主演的励志电影,于2012年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17岁的女孩Tessa(达科塔·范宁)被诊断出患有绝症,她决定用剩下不多时间的每一刻尝试一个少女应该体验的10件事的清单的故事。
② 求2017年美国播出的一部电视剧《活在当下》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谢谢
《活在当下》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pn_XDopSeyHZ-YVd-URS2Q
《活在当下》改编自杰妮·唐纳姆的小说《我死之前》。由奥尔·帕克执导,达科塔·范宁、帕迪·康斯戴恩联袂主演的励志电影,于2012年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17岁的女孩Tessa(达科塔·范宁)被诊断出患有绝症,她决定用剩下不多时间的每一刻尝试一个少女应该体验的10件事的清单的故事。
③ 《大赢家》免费看: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这部电影里
在2020年这个极其特殊的春节,原本定于春节档上映的《唐探3》,《姜子牙》,《囧妈》等万众期待的影片,被纷纷撤档。
但是,字节跳动给了广大喜欢电影的朋友们一个大大的惊喜,2020年大年初一,电影《囧妈》在 字节跳动旗下 的今日头条,抖音等各大平台免费播映, 开创了线上上映电影的先河 ,独此一份的《囧妈》也成为了茶余饭后人们的谈论焦点,打开手机就要问一句,看《囧妈》了吗?
然而,惊喜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字节跳动又一次为大家送来了免费的线上电影——《大赢家》, 那么这部大咖云集的作品又有哪些特征呢?
姓名 :《大赢家》
上映时间与平台 :2020年3月20日在西瓜视频、抖音、今日头条App和智能电视鲜时光线上首映
导演、演员 :于淼指导,大鹏、柳岩、代乐乐主演,田雨,臧鸿飞,腾格尔,孟非等参与演出
观众评价 :目前豆瓣评分6.8,评论区好评如潮,口碑超越《囧妈》
前身 :《大赢家》改编自日本电影《游戏永无结束时》
顺利上映的坎坷路 :
中国的《大赢家》也好,日本电影《游戏永无结束时》也罢,都源自于日本作家都井邦彦的同名小说《游戏永无结束时》。
这部小说创作于三十多年前,如今的作者 都井邦彦 已然白发苍苍,使用现代智能手机和电脑对他来说比较困难, 很难联系到他本人。
为了取得这部作品的改编权,费尽多番周折后,终于与他取得联系,拿到了该作品中文电影的独家授权,并且获得了日本电影编剧齐藤的改编授权。
拍摄制作完成后,原定于2020年的开年上映的《大赢家》,后因疫情影响,无法如期上映。
终于,字节跳动获得了《大赢家》的首播权限,这部几经波折的作品才与大众见面。
电影剧情简介 :
行事严谨,军人出身的严谨(大鹏饰),意外接到了一项匪夷所思的任务,参加一场警匪演习,它的任务是假扮劫匪抢劫银行,严谨的他力求把劫匪演到最逼真,而他的领导和同事们,却把这场演习当做了游戏,毫不在意。
严谨认真和满不在意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人,碰撞出了一系列的精彩火花,最终按照规则,认真的严谨成为了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大赢家》。
1.改编的电影,本土化效果到位,成功克服首因效应
对于大多数翻拍电影来说, 本土化的成功,往往是整部电影走向成功的关键 ,为何呢?
因为在每一个观众的心里,都有 首因效应 在作祟,往往第一部作品在他们心中是最后的,一有翻拍的作品上映,他们就会情不自禁的和原版做对比,从首因效应上来讲,改编的电影,具有天生的劣势。
然而这部电影却不输原版,就在于他做好了本土化的工作。
如此多的中国元素的融入,让观众觉得这部电影离自己更近,更贴近自己的生活,这就是这部电影本土化成功的地方。
2.演员的选择具有吸引力(严肃版的大鹏会是什么样的呢?)
不得不说《大赢家》在演员的选配上非常成功。我们分主角和配角来讲。
主角:
提起大鹏(董成鹏),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屌丝男士》中的 搞怪奇葩的形象 了,喜剧,搞笑,仿佛已经成为了大鹏的代名词,而严谨又是一个 非常认真的角色 ,演惯了喜剧的大鹏来演一个这么“轴”的角色,会有怎样的精彩呢?在这里,成功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除了这些,和大鹏强相关的,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柳岩, 这对生活中好友,电影中搭档的骨灰级组合 ,近年来为我们呈现了许多好的作品,从《煎饼侠》《受益人》,到现在的《大赢家》,这对组合又将为大家带来怎样的惊喜?再次将观众的胃口牢牢抓住。
配角:
不难发现,《大赢家》的配角阵容依然豪华。
除此之外, 屈菁菁 (《流浪地球》的周倩), 代乐乐 (《来电狂响》的戴戴),《非诚勿扰》的 孟非 ,《奇葩说》的 臧鸿飞。 都在给这部电影,进行着名气的加持。
3.笑料密集,不落俗套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新颖不俗的笑料,自然是它的核心,那么这部电影有什么新的笑料呢?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就算是演习,装备也得专业些不是?然而大鹏准备的装备一出场就让人哭笑不得,萌萌的皮卡丘头套,玩具水枪,后来又拿出了纸折的手枪。这一切都和劫匪的身份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感,称得上是高级且持续的笑料了。
严谨和他妹妹的摩托车梗,在抢劫开始的时候,严谨成功拿到了一箱子钱,搭乘妹妹摩托离开的时候却把箱子落下了,本以为这就结束了,谁知他们有折返回来拿箱子,这次竟然把大鹏和箱子一起落下了,双重转折制造出高级笑点。
机器人看着张子贤上厕所那段,“你这么看着我,我能尿的出来吗?”,机器人还配合的吹着口哨。我们看过和人一起上厕所的,可是很少有见过和机器人一起上厕所的吧。这个笑料违反常识,不落俗套。
除了这些,影片中还有很多高级梗,热点梗(严谨妹妹的“塞班”梗),保证了整场电影的笑声不断。
4.最终传递出有利于人们成长,社会发展的思想价值观,认真,才会赢。
一部电影的内容只是它的肉体,而传达的思想才是它的灵魂。
这部电影真正的做到了有血有肉有灵魂,在于它传达出了有利于社会发展,人们成长的思想价值观, 坚持认真,你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部电影最出人意料的莫过于,最后是劫匪获得了胜利。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往往在一开始,观众就能看到电影的结局,比如《战狼》系列,开播就知道最后是邪不压正,冷锋(吴京饰)战胜雇佣兵,成功解救人质。
在《大赢家》开始的前一个小时内,你是否也觉得,最后一定是占了极度优势的警察获胜?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那个认真严谨的劫匪却成了真正的赢家,不光 赢了演习,还赢得了爱情 。
这个结局充分向观众表达出,哪怕身处逆境,也要坚持自我,认真做事,谁知道下一秒会不会有奇迹发生呢?坚持,认真,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小时候我们看喜剧,觉得演的是喜剧,长大后看喜剧,才发现原来演的都是悲剧。
伊朗着名导演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说过:
所以,一部无法引发观众共鸣的电影不是好电影,而《大赢家》在这方面也做的非常好。我们都能在电影中看到那个曾经或者现在的自己。
1.严谨——与环境格格不入者
人如其名的严谨,常常因为自己认真对待生活,被人叫做“一根筋”,甚至被认为是“缺根弦儿”。父母的不理解,同事的不尊重,都在无形中逼迫着他突破自己的底线。
这个角色,让我们想起班级里那个努力的老好人,被人背后说着像傻瓜。让我们想起不被理解的时候,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傻瓜。
2.代乐乐饰演的银行大龄女职员——大龄女青年的现状
根据大数据显示,中国的一线城市中,28—45岁的女性,四分之一处于单身状态,他们收入水平处于中高水平,为了面包和爱情兼得,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催婚压力。
这个角色,让无数女青年感同身受。
3.张弛夫妇——最普通的现代夫妻
中国夫妻面临的问题无非三类,婆媳关系,财产分配,孩子归属。
而这对夫妻就其中两个问题就产生了分歧,房产证上该填谁的名字,这是每一对夫妻买房时都要讨论的问题,这不免让没有买房的看到自己的未来,让已经买房的回想起自己的过去。
4.爷孙俩——彰显现代爷孙隔辈亲的社会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出现了一个略为悲情的名词,叫做“留守儿童”。据统计,中国大约有六千万的留守儿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有的孩子甚至七八岁还没叫过爸爸妈妈。
这对爷孙的小故事,无疑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一丝温暖。
5.严谨的父母,急着去见丈母娘的职员——为婚姻操心的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婚姻问题成了当代青年的一个大问题,跟着操心的,还有孩子们的父母。不少朋友都饱受被相亲的摧残。
好不容易有个对象,还一点不敢马虎,恭恭敬敬,约了丈母娘的银行职员,用“命”换来了见家长的机会。
6.机器人——(有多少人是在机械般的生活呢)
那个先可爱,后暴躁的机器人,又何尝不像是生活中的我们呢?
进入社会的前几年,我们还能满怀信心,老板指哪儿,我们打哪儿,可后来,我们脾气越来越大,动不动就发火。
机械般的生活,机器人也忍受不了,更何况我们呢?
7.局长——正义的守护者
在这场《大赢家》的游戏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警察局长了,他是真正的规则的制定者,正义的守护者。
如果没有他对演习规则的维护,那么这场演习肯定无法正常继续下去。
正如正在全球肆虐的疫情,需要医护工作者,抗疫工作者的领导和努力,我们最终才能战胜疫情。
........
老人,孩子,青年人,公务人员,《大赢家》尽可能的让剧情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引发更多人的共鸣。
不难发现,每一个人在经历了这场演习后,对待事物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他们所有人的改变,都是因为严谨坚持了认真做事的风格,可能这就是那句台词的真谛。
原来,曾经你认为的家人的不理解,同事的排挤,与周围人的格格不入,都只是你看到的表象,认真去看,就会发现,这些表象的背后,都藏满了温暖。
原来我们都活在这部电影里,活在那表象后的温暖中 !
尽管喜剧的背后都是悲剧,但是《大赢家》也在告诉着我们,哪怕是悲剧,哪怕不顺利,我们也要拼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因为,万一有奇迹呢?
严谨的性格确实为他带来了一些困扰,但是试想,如果这次演习,他没有秉承一贯的认真风格,而是迫于行长的压力,同事的不认真,而糊弄过去,将一场演习彻底变成了形式主义的代表。那么他只能是继续的碌碌无为下去。 坚持自我,可能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为一件事负责,可能不会有什么改变,为十件事负责,也可能不会有什么改变。 但是为每一件事负责,每一件事都会在某个时刻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着名教授,管理大师曾仕强曾说:
如果严谨没有认真的做好这场演习,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吗?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人,又如何成为最后的《大赢家》呢?
最近很火的《安家》女主扮演着 孙俪 ,她敬业在娱乐圈是出了名的,无论是台词功底还是演技,都可圈可点,她说: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源于两个字,“发心”。用心做事,怎么会做不好呢?
2003年孙俪的第一部电视剧《玉观音》片酬每集5000元,到了2016《那年花开月正圆》片酬已经达到了每集150万元。
15年的片酬增长300倍,除此之外,她的家庭,亲子,养生,运动,文化造诣也都令人难以企及,因为我们有几人能做到,事事“发心”呢?所以谁又能说,用心做每一件事的人不会成功?
正如严谨所说:
或许我们还没有得到那个想要的结果,但是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我们每个人都会是《大赢家》。
作为学生,我们认真做好每一道题,作为老师,我们认真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工作者,我们认真做好手中的每一份工作。因为对每一件小事负责,你才有能力对大事负责,这,也就是生活的意义。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别人可能看不见,但时间会看见,并且有一天时间会让所有人看见。因为生活不会亏待每一个认真努力的人。
反思: 看完这场电影,有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假如这不是一场演习,而是一场真的犯罪,结局真的让人害怕。但因为有了这场演习,警察们也有了应对此类案件的经验和能力。这就是演戏的价值。
就像学校每学期组织的地震,火灾演练,关键时刻就会派上巨大的作用。还记得汶川地震那个全校生还的奇迹吗?他们就是演习最大的受益者。
结语:非常喜欢一句话, 人生不会有任何一天是演习,我们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所以我们更应该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尽力活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 认真无错 。
④ 跪求 活在当下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活在当下》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LJMXVl_wlYE0A2PLR33qyg
《活在当下》改编自杰妮·唐纳姆的小说《我死之前》。由奥尔·帕克执导,达科塔·范宁、帕迪·康斯戴恩联袂主演的励志电影,于2012年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17岁的女孩Tessa(达科塔·范宁)被诊断出患有绝症,她决定用剩下不多时间的每一刻尝试一个少女应该体验的10件事的清单的故事。
⑤ 哪里有电影〈〈活着〉〉的免费观看网站
dy.huo5.com 你看看有没有
⑥ 我想问问活着韩国电影什么时候能看
1、电影《活着》早在2020年6月24日上映就可以看了。
2、《活着》是由赵一亨执导,赵一亨和马特·奈勒编剧,朴信惠、刘亚仁共同主演的电影。
3、影片讲述的是在突然被不明病毒感染,并失控扩散的城市中,城市开始失控,被孤立在公寓里的生存者们在没有移动数据、WIFI、短信、电话的状态下为了生存而殊死搏斗的故事。
更多关于活着韩国电影什么时候能看,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799b7b1615836072.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⑦ 有哪位达人知道电影《活在当下》的观看地址可以发给我不是达科塔范宁和杰瑞米演的,2012年5月25日在英
你上暴风影音看吧,很清楚
⑧ 求活着韩国电影高清版百度网盘资源
《活着》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CDlT_WPhVJ45lqFG8TXCWg
《活着》是由年代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出品的剧情片。该片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
⑨ 你读过《活着》,但并不知《活着》创造的奇迹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
——余华
余华的名字取自于母亲和父亲的姓余和华,低调的如同他本人。
父亲一辈子只念过六年书,三年是小学,另外三年是大学,中间的课程都是他在部队当卫生员时自学的。
父亲在余华1岁的时候,离开杭州到一个叫海盐的县城,从而实现了他最大的愿望,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父亲迫不及待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将海盐这个地方花言巧语了一番,于是母亲放弃了在杭州的生活,带着哥哥华旭和余华来到了海盐,母亲经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她初到海盐时的感受。
“连一辆自行车都看不到。”
从此,余华在这个江南小城开始了漫长的童年生活。
每当余华犯了错,并根据自我判断有可能招致父母的责骂和惩罚时,他通常的首选方式便是逃跑。
跑到一个自认为安全而隐秘的地方,然后等待父母焦急的寻找和反省,使自己获得逃脱的可能。
父亲来找他的时候,他会发出哭声,哭声是故意给父亲一个信号弹。要不找不到他,就没得台阶下了。
有时候躺在稻田里一直躺到睡着,有时候父亲也不来找,因为他在动手术,所以只好自己灰溜溜地回家了。
父亲经常在余华睡着以后才回家,醒来之前又被叫走了。在余华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几乎每个晚上,他都会在睡梦里听到楼下有人喊叫:“华医生,华医生……有急诊。”
1967年,余华在海盐县向阳小学上学,同时对医院环境越来越熟悉,人们都觉得医院里气味难闻,余华却很喜欢闻酒精和弗尔马林的气味。
余华和哥哥去医院找父亲的时候,推门进去,父亲正动手术,然后父亲看到他们说‘滚出去!’
余华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全家搬到了医院的职工宿舍,他家对面就是太平间。
差不多隔几个晚上余华就会听到凄惨的哭声,各种不同的哭声,男女老少都听了不少。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能听到两三次。
他常常在睡梦里被吵醒;有时在白天也能看到死者亲属在太平间门口嚎啕大哭的情景。
小余华搬一把小凳坐在自己门口,看着他们一边哭一边互相安慰。
家里没有卫生间,只能去医院上卫生间。每次上厕所的时候,一定要经过太平间,太平间没有门,男女厕所也没有门。一旦装上木门,就被人半夜里扛走,回去做家具了。
余华还常常跑去太平间睡午觉,一觉醒来,异常凉爽。后来他读到海涅一句诗: 死亡是凉爽的夜晚 。惊觉酷像自个在太平间睡午觉的感受。
那时候,余华一放学就是去医院,在医院的各个角落游来荡去。
童年余华早已对从手术室里提出来一桶一桶血肉模糊的东西习以为常。
父亲给童年余华最突出的印象,是他从手术室里出来时的模样: 胸前是斑斑的血迹,口罩挂在耳朵上,边走过来边脱下沾满鲜血的手术手套。
文革开始之后,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脾肿大病人,医院在手术室外面的空地上搭起了一座很大的草棚,作为临时病房,有时也会用它来召开一些单位内部的批斗会。
这座大草棚让余华兄弟俩充满了好奇,他们常常在棚里棚外钻进钻出。
有一次,不知是谁突然来了灵感,兄弟俩决定来一场消防演习的 游戏 :哥哥华旭负责点火,余华则负责用小便充当消防龙头,及时将火扑灭。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小便不可能成为源源不断冲出水来的消防龙头。结果哥哥点燃了一堆枯草,而余华的小便无论如何也灭不了它,反而火借风势,眨眼间就烧到了草棚。
兄弟俩一看势头不对,立即“三十六计,走为上”,溜得不见踪影。
这次“纵火”事件的后果是,兄弟俩被母亲当即送到一个同事家里,关了整整一个月,并且在回家的那天,各自的屁股又被父亲狠狠地揍得像天上的七色彩虹。
更有意思的是,随着公安局调查的结束,兄弟俩的照片还像模像样地贴在了大街的墙上,以此告诫孩子们不要玩火。
余华小学时和一位同学有过一个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地球最近?
两个人不知疲惫地开始了马拉松式的争论,每天见面时,都是陈述自己的理由,然后驳斥对方的观点。这样的废话说了不知道有多少遍后,他们开始寻求其他人的支持。
余华拉着他去找哥哥,哥哥自然要维护自己的弟弟,他向同学挥了两下拳头,威胁他:“你再敢说早晨和傍晚最近,小心老子揍你。”
余华对哥哥的回答方式深感失望,他需要的是真理,不是武力。
余华和同学又去找了其他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有支持同学的,也有赞成余华的,始终难分胜负。
他们之间的争论竟长达一年,小镇上年龄大一些的孩子都被拉出来当过几次裁判,都厌烦了,只要看到他们两个争吵,就会吼叫:“滚开!”
他们两个人继续争论不休,直到有一天余华在情急之中突然编造了鲁迅的话,冲着这个同学喊叫:“鲁迅先生说过,太阳中午的时候离地球最近!”
他哑口无言地看了余华一会儿,小心翼翼地问:“鲁迅先生真的说过这话?”
余华小学毕业时,适逢海盐县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父亲为他办了借书证,从那时起,余华开始阅读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
他几乎将那个时代所有的作品都读了一遍。
余华上中学的时候,开始读到一些被称之为毒草的小说。
那些逃脱了销毁的幸存者,开始悄悄流传。每一本书都经过了上千个人的手,传到余华时已破旧不堪,前面少了十多页,后面也少了十多页。
当时阅读的那些毒草小说,没有一本的模样是完整的。没有开头没有结尾,不知道故事的开始余华还可以忍受,不知道故事是怎么结束的实在是太痛苦了。
每次读完一本没头没尾的小说,余华都像是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窜,找人打听这个故事后来的结局。
他读到的第一本外国小说也是一样的没头没尾,文革结束以后,文学回来了。那期间余华买了很多外国小说,其中有一本莫泊桑的小说《一生》。
有一天,他开始阅读这本《一生》,读到三分之一时,余华惊叫了起来:“原来是它!”多年前阅读的第一本没头没尾的外国小说。
余华是在文革期间读完小学和中学的,十年里他没有好好学习。
1983年余华开始写小说时,认识的汉字也就是四千个左右,几年以后中国的批评家们纷纷赞扬他的语言简洁,余华告诉他们:“ 那是因为我认识的字不多。”
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的年代,除了学工学农之外,余华和大多数学生一样,经常在下课铃响时匆匆地冲进教室,或者在上课铃响时,却依然满校园的闲逛。
百无聊赖,集体躁动。
有段时间,余华迷上了音乐简谱,并试图将鲁迅的《狂人日记》谱写成音乐。
青少年时期余华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三个火枪手》,三十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一口气读完了。
后来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太好看了,比《三个火枪手》更看得如痴如醉、废寝忘食。
只要描写谈恋爱的部分余华就跳过了, “我看金庸就是看打架的啊。”
1977年,余华中学毕业,参加了文革恢复的第一次高考,但是落榜了。
便由父母安排,进入海盐县武原镇卫生院当牙科医生。
余华上班第一天就给人拔牙了,他的师傅是没有上过医学院的,师傅上来就让余华看拔牙,说你看一遍,下一个就你干了。
等到余华上场的时候他很紧张,好在病人主要是农民,农民是到牙齿已经不得不拔的时候才会来,所以一看就知道是哪颗牙,很顺利地拔下来。
拔了整整五年,大概拔了一万颗牙,实在是不想再拔了。
余华每天看到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从来不用正常上班,非常羡慕,“觉得他们的工作对我倒是很合适的”。
余华对自己一番掂量之后,认为文学最有可能使自己进入文化馆。
于是余华开始写作了,而且很勤奋 。
他并没有写小说的基础,先找了一本杂志《人民文学》看,看什么时候应该是引号,什么时候应该是逗号,什么时候应该是句号。
大概看了两页,余华觉得好了行了,自己可以写小说了。
开始写小说,然后往所有的杂志寄,所有退回来的小说在中国旅行过的城市,比他现在去过的地方还要多。
他们家里边有一个院子,每次邮递员总把退稿从围墙外面扔进来,父亲一听到啪嗒一声,就说退稿来了。
上世纪80年代,刚刚从文革中走出来, 突然感到原来接受的教育完全是谎话,有了强烈的被欺骗的感觉,当时余华成了一个愤怒的青年。
所以那时候余华的作品里充满了愤怒, 从1986年到1989年,余华的写作处于一种疯狂状态,就是无论写什么,都是很极端的事物,特喜欢钻牛角尖。
那个时期余华写下了很多暴力和死亡的故事,洪治纲在《余华评传》里列举了他的八个中短篇小说,里面非自然死亡的人数高达28人。
列出来以后,余华自己看了也是吓了一跳。“那四年的写作里,我的精神都快要崩溃了,我白天一写作就是杀人,到了晚上睡着后,全是自己被别人追杀的噩梦,常常从睡梦中吓醒,一身冷汗”。
到了1989年底,余华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在小说里杀人了。
当时梦中的他被五花大绑,听到有人在控诉他的罪行,然后就是童年熟悉的一声‘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一杆长枪伸过来对准他的脑门‘砰’地一枪。
梦里的他摇摇晃晃站起来,对着开枪的那个人破口大骂:‘他妈的还没有到沙滩呢!’
从此以后十五年没有写杀人的故事。
1985年冬天,余华赴北京西直门的上园饭店参加《北京文学》的笔会,遇见了着名的文学评论家李陀。
余华将自己的新作《十八岁出门远行》交给李陀审读,李陀看完后说: “你已经走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前列了。 ”
后来余华说:“ 李陀的这句话我一辈子忘不了,就是他这句话使我后来越写胆子越大。 ”
1988年某一天,余华正在鲁迅文学院上学,被叫去吴滨家看电影。
当时吴滨刚刚发表了一组《城市独白》的小说,意气风发地和王塑他们搞起了一家名叫海马的影视创作公司。
看完第一部录像带电影英格玛·伯格曼的《野草莓》时,余华震惊了。
那天晚上余华走了超过三十公里的路,走回十里堡宿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平静下来。
终于活到了二十七岁以后,看到了第一部电影,以前看过的都不是电影。
这是余华有关八十年代美好记忆的开始,他此后两年的生活,差不多每个星期都会去距离更近的朋友朱伟在白家庄的家。
那时候余华住在鲁迅文学院的四楼,电话就在楼梯旁,朱伟打来电话时经常是这样一句话:“有好片子。”
余华和朱伟一起看了不知道多少部录像带电影,伯格曼、费里尼、安东尼奥尼、戈达尔等等现代主义的影片。
这些电影被不断转录以后变得越来越模糊,而且大部分的电影还没有翻译,他们不知道里面的人物在说些什么,模糊的画面上还经常出现录像带破损后的闪亮条纹。
但他们仍然全神贯注,猜测着里面的情节,对某些画面赞叹不已。
后来写出《江南三部曲》的格非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1993年,余华辞职,去了北京。
不再担心退稿的小说家余华,和妻子挤在北京一间平房的单人床上,只能从《收获》领取稿费400元。
当张艺谋把《活着》的改编费预先支付了2万元给他,他竟然担心张艺谋会不会赖掉那剩下的5000元。
25000元“巨款”压在单人床的枕头下好几天,夫妻俩甚至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发愁了 。
《活着》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
并在1998年,获得文化影响力第一国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活着》甚至打破了纯文学的销量记录。
《活着》在台湾出版了二十多年来畅销不止,刷新台湾记录;在美国出版10年后,每年依旧可以卖出4000册,一个中国作家的书能够卖1000册就极难的了;在西班牙, 第一年出版就印刷了4次。
余华曾被称为“中国残酷写作的代表人物”。
《兄弟》在出版前因为对当下现实讽刺过于尖锐,一度有封杀传闻流出。
余华说自己和那家出版社定了“霸王”条款,即:如果删改我一个字,这个非独家出版合同立刻作废,我立刻找另一个出版社印刷新的版本。
余华笑称,自己的书印出来后,他立刻检查敏感的地方还在不在,一看都在,这下才放了心。
《兄弟》(上部)出版后,销量很大,“当当网”等售书网站一度脱销。
不为人知的是李健也特别喜欢余华的作品,余华称评论家们也没有李健那么了解他。
李健不仅读余华的作品,甚至连采访他都读。只要李健一出唱片就会送给余华,《贝尔加湖畔》是令余华印象非常深刻的一首歌。
余华有一天在手机上看新闻,突然看到李健闯关还是什么踢馆成功,心想哪个“李健”啊,是不是我的朋友李健?
点开一看,果然是他,那次余华开始看湖南卫视,一直看到李健没有为止。
有次他们在春节前吃饭,李健说他要上春晚,后来春节前第二次吃饭的时候,李健又说他决定不上了。
余华说:你当时决定要上春晚的时候,其实我心里边觉得你不应该去的,但是你已经决定要去了,我也就不说别的话了。
李健拒绝上春晚的一个原因是他不愿意唱那样的歌,那种违背内心的歌,而且要把歌词改过来,改过来后他们又不同意,又要改回去,他就不乐意唱了。
余华深知李健是一个有自我的人,不随波逐流,这也是余华很喜欢他的一个方面。
余华第一次读到巴金的作品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粉碎四人帮以后,很多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重新出版,求大于供。
余华所在的海盐县新华书店进的书不多,余华一早就去书店门口排长队领书票,领到书票以后才能买书,他买了巴金的《家》。
少年时期的余华曾经在连环画上读过《家》,读完后伤心了很长时间。当他读完真正的《家》以后,再一次感动了。
余华大概超过3/4的小说都是在《收获》上发表的,而《收获》创办者正是巴金。
1995年余华在《收获》上发表的《许三观卖血记》,那时,巴金已经不能下床了,他在床上躺着,从头到尾读完了《许三观卖血记》的手稿。
巴金说:“发表。”
1987年,《收获》推出“先锋文学”专号,上面是“一伙来历不明”的家伙,分别是马原、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等。
他们被《收获》的编辑们顶着“胡闹”的“罪名”推上了1987年第五期第六期《收获》。
余华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1987年的那个秋天:“收到第五期的《收获》,打开后看见自己的名字,还看见一些不熟悉的名字。《收获》每期都是名家聚集……却在这个节骨眼上集中一伙来历不明的名字。”
余华说:“《收获》在我心目中是中国最好的杂志,很多小说其它杂志根本不可能发,别说《许三观卖血记》,《活着》都不可能。《收获》的地位确实有原因的,感谢巴金,因为他的庇护,我们这一代作家才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成长。”
在那些年代里,那一群来历不明的家伙,白天坐着公交车去《收获》编辑部,被人戏称“好像《收获》是他们的家”。
晚上,他们在招待所里聊天、打牌,深夜饥饿时,一起爬过紧锁的摇晃的华东师范大学铁栅栏门去觅食,再饱食归来。
2005年10月17日,余华正在参加瑞典驻华大使馆的晚宴,突然传来了巴金去世的消息。
余华得到巴金去世的消息后很难受,他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就是从未见过巴金。
其实他是有机会的,只要对李小林说:我想见见巴金。李小林肯定会带余华去她家,可是余华一直不好意思说,从八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他每年次去上海,都有这样的愿望,可是一直没有说。
后来巴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以后,余华就更不能向李小林提这样的要求了。
得知巴金去世后,余华一个人坐到了角落里的沙发上,拿出手机,犹豫了一分钟,还是没有给李小林打电话,心想她现在可能不接听电话了。
余华后来打给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总编辑郏宗培,证实了巴金去世的消息。
他沉默了一会,不知道应该对李小林说些什么,最后请郏宗培找到机会转告李小林:”我问候她。”
那时余华的心情是否像极了自己曾在《活着》中所写的一句话: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