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找一部电影 或电视剧 里面的插曲有《送别》 就是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你要找的应该是《城南并桐誉旧事》
该影片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82年。影片讲述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垣颓院、残阳驼铃、闹市僻巷等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轮侍,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让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本片荣膺中国电影金鸡奖最绝段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乐奖。
B. 送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送别》为题的歌曲有好多,这里介绍一首老电影《怒潮》的主题曲《送别》。
老电影《怒潮》的主题曲《送别》这首歌曲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均由郑洪作词,巩志伟作曲,着名歌唱家孟贵彬演唱。《送别》是该片的主题曲,这首歌是在影片中农友们含泪相送他们的领指掘烂路人之时,渔鼓老人唱的一首凄楚、悲壮的送别曲。本歌是一曲充满友谊深情的歌,歌曲层层抒发了处在革命关头的散芹农友乡亲,送别受错误路线排挤打击、被迫离开战斗岗位的革命领路人时的感人情景,表达了他们对革命领路人的崇敬、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愤懑、对胜利的向往以及与战友话别时的苦痛惆怅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情。这首歌痛而不悲,忧而不伤, 歌声将主人公错综复杂的感情深沉地交织在一起,抒发了革命人民对党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歌曲创作时,以《孟姜女》等民间小调为范本进行了再创作,感情深沉细致,旋律宛转流畅。歌曲在烘托电影主题、创造气氛表现主人公内心情感等唯漏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流行全国,成为多年来久唱不衰的电影歌曲。
孟贵彬,男,1926年出生,男高音歌唱家。直隶(今河北)深县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一二0师战斗剧社演员、西北军区战斗剧社音乐股副股长。建国后,任西南军区文工团歌剧队队长。195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进修班。后历任总政治部歌舞团独唱组组长、国防科委文化部副部长兼文工团团长。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4年获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优秀创作奖。
以下是电影怒潮插曲《送别》的简谱。
C. 《送别》--电影《城南旧事》插曲
陈绮贞圆吵的《送毁高别》 http://www.bingling.net/blog/UploadFiles/2008-3/42213325010.mp3
满意请采纤腔尺纳
D. 《送别》这首歌最早出现在哪一部电影
《送别》最早是1983年的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
《城南旧事》讲述了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英子与“疯”女人秀贞成为朋友。
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知,下落不明。
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英子一家搬家到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花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逗埋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祥指丛。
(4)送别老电影免费观看扩展阅读
《谨樱城南旧事》,改编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说,由吴贻弓执导,沈洁、郑振瑶、张闽、张丰毅等主演,1983年于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获得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
E. 跪求一部电影名讲的是一个老师要走了全班同学都依依不舍来到火车站唱起《送别》场面非常感人....拜托了...
去年绫濑遥主演的影片《巨乳排球》最后有你说的情节,但不知是不是你穗茄启想要的电影。
说明,别以为这是一部A片,这可是去年非常纳肆有名的猜如喜剧励志片!
F. 送别原唱是谁
歌曲送别原唱是谁?哪年的歌?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就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盛极一时的着名校园歌曲《送别》,系五四时期着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先生于1910年前后所作,是根据美国人j.p.奥特威所作的曲调填以新词而成的新歌。
李叔同,就是1918年在杭州虎跑泉出家为僧的弘一法师。
这首《送别》歌,在解放前的知识界几乎无人不知,在江南一代更是家喻户晓,数十年中,成千上万的大、中、专学生,就是唱着这首歌告别母校、老师,走向社会的。正因为如此,它先后为不少中外影片所引用,有的还作为影片的主题歌,比如《早春二月》,日本影片《啊,野麦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李叔同的这首《送别》作为主题歌的,它使《城南旧事》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这么个简单的短歌,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魅力、几乎不受时间的限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首先,作者在创作这首歌词时,借鉴、学习、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且学而化之,更上一层楼。大家如果注意,就会发现,李叔同在这首歌的创作上,无论在遣词造句上,还芦扰是在意境上,都受到了《西厢记》《长亭送别》的影响。我们不妨将《西厢记》有关段落引证如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大家只要稍做对比,就可以发现两者的许多共同之处。只不过李的歌词,将《西厢记》情人相别的内容上升、扩展到了学子告别朋友、师长、母校的离请别绪,进而引申到对生命、自然、宇宙和时间的思考。
我们不是说要继承传统文化么?这就是一例典型的继承!
第二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作者在创作上,屏弃了政治的说教,而是紧紧抓住人性做文章。政治有时间、阶级的限制,不可能像人性那样永恒。“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人抓住这个“别”大做文陪嫌旦章,还专门写了个《别赋》,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个“别”,是人类经常遇到的东西,它触及了人类最为敏感的情愫,拨动了人性最为敏感的神经。通过这个“别”,人们往往会涉及到生命与时间、时间和空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许多重大问题的思考,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时世的变幻和人类感情的伤痕,所唤起的人类的沧桑感,是刻骨铭心的。文艺作品如能准确反映人类在此时的人性的特征和要求,都会成为不朽的作品。
这就是李叔同《送别》成功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想到平时在网上看到的一些诗歌,它们的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就......>>
歌曲 《送别》 的原唱是谁?
这首李叔同作词的〈送别〉的曲调是选用美国歌曲作者J·P·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至于到底谁才是最早的原唱,早已无从考证。《城南旧事者亮》里是合唱版的,上影乐团演奏。
送别这首经典的歌曲原唱是谁啊
《送别歌》,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
原唱不详。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1970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
送别
作词:李叔同
作曲:John Pond Ordway
演唱:朴树
发行时间:2013-03-29
所属专辑:《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今千里 酒一杯 声声喋喋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送别的歌词的原唱是谁
《送别》 陈绮贞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送别》作于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之时,当时是作为音乐教学之用而创作的学堂乐歌。不料却广为传唱,影响深远。而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采用它作为插曲或主题曲之后,更使这首歌在几代人口中传唱不衰。其实《送别》的曲子并不是李叔同的原创,它是美国通俗歌曲作者j.p奥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做《梦见家和母亲》。 多年以后,林海音在创作小说《城南旧事》时写到了这首歌,不过小说中的歌词与李叔同的原词有很大的出入,应该说是逊色了许多。不妨抄录如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离别多。 导演吴贻弓在拍摄影片《城南旧事》的时候,选用了《送别》的主旋律贯穿影片始终,不过,在选择《送别》作为主题歌时,毅然将歌词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显然是很有见地的。 我想大家很多都跟我一样,从《城南旧事》这部电影中听到这首歌,并喜欢上这首歌,继而了解这首歌,知道这首词,知道了李叔同这个人,知道了弘一法师的传奇一生。这首歌一直影响着我们,也一直喜爱这首歌直至现在!
歌曲送别原唱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就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盛极一时的着名校园歌曲《送别》,系五四时期着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先生于1910年前后所作,是根据美国人j.p.奥特威所作的曲调填以新词而成的新歌。
李叔同,就是1918年在杭州虎跑泉出家为僧的弘一法师。
这首《送别》歌,在解放前的知识界几乎无人不知,在江南一代更是家喻户晓,数十年中,成千上万的大、中、专学生,就是唱着这首歌告别母校、老师,走向社会的。正因为如此,它先后为不少中外影片所引用,有的还作为影片的主题歌,比如《早春二月》,日本影片《啊,野麦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李叔同的这首《送别》作为主题歌的,它使《城南旧事》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这么个简单的短歌,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魅力、几乎不受时间的限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首先,作者在创作这首歌词时,借鉴、学习、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且学而化之,更上一层楼。大家如果注意,就会发现,李叔同在这首歌的创作上,无论在遣词造句上,还是在意境上,都受到了《西厢记》《长亭送别》的影响。我们不妨将《西厢记》有关段落引证如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大家只要稍做对比,就可以发现两者的许多共同之处。只不过李的歌词,将《西厢记》情人相别的内容上升、扩展到了学子告别朋友、师长、母校的离请别绪,进而引申到对生命、自然、宇宙和时间的思考。
我们不是说要继承传统文化么?这就是一例典型的继承!
第二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作者在创作上,屏弃了政治的说教,而是紧紧抓住人性做文章。政治有时间、阶级的限制,不可能像人性那样永恒。“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人抓住这个“别”大做文章,还专门写了个《别赋》,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个“别”,是人类经常遇到的东西,它触及了人类最为敏感的情愫,拨动了人性最为敏感的神经。通过这个“别”,人们往往会涉及到生命与时间、时间和空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许多重大问题的思考,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时世的变幻和人类感情的伤痕,所唤起的人类的沧桑感,是刻骨铭心的。文艺作品如能准确反映人类在此时的人性的特征和要求,都会成为不朽的作品。
这就是李叔同《送别》成功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想到平时在网上看到的一些诗歌,它们的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歌叫什么?原唱是谁?
原唱是英文歌,指路→梦见家和母亲
军歌《送别》的原唱是谁?
这是60年代的电影《怒潮》主题曲。由当时中国四大抒情男高音之一的孟贵彬演唱。 查看更多答案>>
长亭外 古道边 ..的名字 原唱
“长亭外,古道边”出自歌曲《送别》,原唱是李叔同。
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该歌曲的歌词有以下多个版本
1、李叔同版
送别(广泛版本)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2、林海音版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在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送别》这首歌。她记录的《送别》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3、陈哲甫版
可能是因为《送别》比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后有人续填歌词。而有的续词随原词一起传播,时间一长,被人误当作李叔同《送别》的第二段。最着名者当属陈哲甫续词。
全词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4、陈绮贞版
《送别》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袂。
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
聚虽好,别离悲,世事堪玩味。
来日后会相予期,去去莫迟疑。
5、《城南旧事》版
电影《城南旧事》对《送别》的使用,并没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实际是把李叔同版和林海音版合二为一,但又有个别差异。两段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6、朴树版
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片尾曲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今千里 酒一杯 声声喋喋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离别的列车原唱是谁
[00:03.6]离别的车站
[00:07.2]演唱:赵薇 by:陈皓
[00:57.1]当你紧紧握着我的手
[01:02.1]再三说着珍重珍重
[01:07.3]当你深深看着我的眼
[01:12.3]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01:17.5]当你走上离别的车站
[01:22.5]我终于不停的呼唤呼唤
[01:27.6]眼看你的车子越走越远
[01:32.6]我的心一片凌乱凌乱
[01:40.2]千言万语还来不及说
[01:45.6]我的泪早已氾滥氾滥
[01:50.6]从此我迷上了那个车站
[01:55.8]多少次在那儿痴痴的看
[02:00.6]离别的一幕总会重演
[02:05.8]你几乎把手儿挥断挥断
[02:11.1]何时列车能够把你带回
[02:16.1]我在这儿痴痴的盼
[02:21.3]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02:26.8]请为我保重千万千万
[02:33.0](music)
[03:15.1]当你走上离别的车站
[03:20.3]我终于不停的呼唤呼唤
[03:25.1]眼看你的车子越走越远
[03:30.2]我的心一片凌乱凌乱
[03:37.5]千言万语还来不及说
[03:42.7]我的泪早已氾滥氾滥
[03:48.1]从此我迷上了那个车站
[03:53.3]多少次在那儿痴痴的看
[03:58.2]离别的一幕总会重演
[04:03.5]你几乎把手儿挥断挥断
[04:08.6]何时列车能够把你带回
[04:13.5]我在这儿痴痴的盼
[04:18.9]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04:23.6]请为我保重千万千万
[04:31.5]千言万语还来不及说
[04:36.5]我的泪早已氾滥氾滥
[04:41.7]从此我迷上了那个车站
[04:46.8]多少次在那儿痴痴的看
[04:51.6]离别的一幕总会重演
[04:56.9]你几乎把手儿挥断挥断
[05:02.1]何时列车能够把你带回
[05:07.2]我在这儿痴痴的盼
[05:12.3]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05:17.9]请为我保重千万千万
[0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