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赣乡约原文译文
南赣乡约原文:
咨尔民,昔人有言: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不染而黑。”民俗之善恶,岂不由于积习使然哉!往者新民盖常弃其宗族,畔其乡里,四出而为暴,岂独其性之异,其人之罪哉?亦由我有司治之无道,教之无方。尔父老子弟所以训诲戒饬于家庭者不早,薰陶渐染于里者无素,诱掖奖劝之不行,连属叶和之无具,又或愤怨相激,狡伪相残,故遂使之靡然日流于恶,则我有司与尔父老子弟皆宜分受其责。呜呼!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故今特为乡约,以协和尔民,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戒,息讼罢争,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呜呼!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尔等父老子弟毋念新民之旧恶而不与其善,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毋自恃为良民而不修其身,尔一念而恶,即恶人矣;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尔等慎思吾言,毋忽!一:同约中推年高有德为众所敬服者一人为约长,二人为约副,又推公直果断者四人为约正,通达明察者四人为约史,精健廉干者四人为知约,礼仪习熟者二人为约赞。置文簿三扇:其一扇备写同约姓名,及日逐出入所为,知约司之;其二扇一书彰善,一书纠过,约长司之。一:同约之人每一会,人出银三分,送知约,具饮食,毋大奢,取免饥渴而已。一:会期以月之望,若有疾病事故不及赴者,许先期遣人告知约;无故不赴者,以过恶书,仍罚银一两公用。一:立约所于道里均平之处,择寺观宽大者为之。一:彰善者,其辞显而决,纠过者,其辞隐而婉;亦忠厚之道也。如有人不弟,毋直曰不弟,但云闻某于事兄敬长之礼,颇有未尽;某未敢以为信,姑案之以俟;凡纠过恶皆例此。若有难改之恶,且勿纠,使无所容,或激而遂肆其恶矣。约长副等,须先期阴与之言,使当自首,众共诱掖奖劝之,以兴其善念,姑使书之,使其可改;若不能改,然后纠而书之;又不能改,然后白之官;又不能改,同约之人执送之官,明正其罪;势不能执,戮力协谋官府请兵灭之。一:通约之人,凡有危疑难处之事,皆须约长会同约之人与之裁处区画,必当于理济于事而后已;不得坐视推托,陷入于恶,罪坐约长约正诸人。一:寄庄人户,多于纳粮当差之时躲回原籍,往往负累同甲;今后约长等劝令及期完纳应承,如蹈前弊,告官惩治,削去寄庄。一:本地大户,异境客商,放债收息,合依常例,毋得磊算;或有贫难不能偿者,亦宜以理量宽;有等不仁之徒,辄便捉锁磊取,挟写田地,致令穷民无告,去而为之盗。今后有此告,诸约长等与之明白,偿不及数者,劝令宽舍;取已过数者,力与追还;如或恃强不听,率同约之人鸣之官司。一:亲族乡邻,往往有因小忿投贼复雠,残害良善,酿成大患;今后一应斗殴不平之事,鸣之约长等公论是非;或约长闻之,即与晓谕解释;敢有仍前妄为者,率诸同约呈官诛殄。一:军民人等若有阳为良善,阴通贼情,贩买牛马,走传消息,归利一己,殃及万民者,约长等率同约诸人指实劝戒,不悛,呈官究治。一:吏书、义民、总甲、里老、百长、弓兵、机快人等若揽差下乡,索求赍发者,约长率同呈官追究。一:各寨居民,昔被新民之害,诚不忍言;但今既许其自新,所占田产,已令退还,毋得再怀前雠,致扰地方,约长等常宜晓谕,令各守本分,有不听者,呈官治罪。一:投招新民,因尔一念之善,贷尔之罪;当痛自克责,改过自新,勤耕勤织,平买平卖,思同良民,无以前日名目,甘心下流,自取灭绝;约长等各宜时时提撕晓谕,如踵前非者,呈官征治。一:男女长成,各宜及时嫁娶;往往女家责聘礼不充,男家责嫁妆不丰,遂致愆期;约长等其各省谕诸人,自今其称家之有无,随时婚嫁。一:父母丧葬,衣衾棺椁,但尽诚孝,称家有无而行;此外或大作佛事,或盛设宴乐,倾家费财,俱于死者无益;约长等其各省谕约内之人,一遵礼制;有仍蹈前非者,即与纠恶簿内书以不孝。一:当会前一日,知约预于约所洒扫张具于堂,设告谕牌及香案南向。当会日,同约毕至,约赞鸣鼓三,众皆诣香案前序立,北面跪听约正读告谕毕;约长合众扬言曰:“自今以后,凡我同约之人,祗奉戒谕,齐心合德,同归于善;若有二三其心,阳善阴恶者,神明诛殛。”众皆曰:“若有二三其心,阳善阴恶者,神明诛殛。”皆再拜,兴,以次出会所,分东西立,约正读乡约毕,大声曰:“凡我同盟,务遵乡约。”众皆曰:“是。”乃东西交拜。兴,各以次就位,少者各酌酒于长者三行,知约起,设彰善位于堂上,南向置笔砚,陈彰善簿;约赞鸣鼓三,众皆起,约赞唱:“请举善!”众曰:“是在约史。”约史出就彰善位,扬言曰:“某有某善,某能改某过,请书之,以为同约劝。”约正遍质于众曰:“如何?”众曰:“约史举甚当!”约正乃揖善者进彰善位,东西立,约史复谓众曰:“某所举止是,请各举所知!”众有所知即举,无则曰:“约史所举是矣!”约长副正皆出就彰善位,约史书簿毕,约长举杯扬言曰:“某能为某善,某能改某过,是能修其身也;某能使某族人为某善,改某过,是能齐其家也;使人人若此,风俗焉有不厚?凡我同约,当取以为法!”遂属于其善者;善者亦酌酒酬约长曰:“此岂足为善,乃劳长者过奖,某诚惶怍,敢不益加砥砺,期无负长者之教。”皆饮毕,再拜会约长,约长答拜,兴,各就位,知约撤彰善之席。酒复三行,知约起,设纠过位于阶下,北向置笔砚,陈纠过簿;约赞鸣鼓三,众皆起,约赞唱:“请纠过!”众曰:“是在约史。”约史就纠过位,扬言曰:“闻某有某过,未敢以为然,姑书之,以俟后图,如何?”约正遍质于众曰:“如何?”众皆曰:“约史必有见。”约正乃揖过者出就纠过位,北向立,约史复遍谓众曰:“某所闻止是,请各言所闻!”众有闻即言,无则曰:“约史所闻是矣!”于是约长副正皆出纠过位,东西立,约史书簿毕,约长谓过者曰:“虽然姑无行罚,惟速改!”过者跪请曰:“某敢不服罪!”自起酌酒跪而饮曰:“敢不速改,重为长者忧!”约正副史皆曰:“某等不能早劝谕,使子陷于此,亦安得无罪!”皆酌自罚。过者复跪而请曰:“某既知罪,长者又自以为罚,某敢不即就戮,若许其得以自改,则请长者无饮,某之幸也!”趍后酌酒自罚。约正副咸曰:“子能勇于受责如此,是能迁于善也,某等亦可免于罪矣!”乃释爵。过者再拜,约长揖之,兴,各就位,知约撤纠过席,酒复二行,遂饭。饭毕,约赞起,鸣鼓三,唱:“申戒!”众起,约正中堂立,扬言曰:“呜呼!凡我同约之人,明听申戒,人孰无善,亦孰无恶;为善虽人不知,积之既久,自然善积而不可掩;为恶若不知改,积之既久,必至恶积而不可赦。今有善而为人所彰,固可喜;苟遂以为善而自恃,将日入于恶矣!有恶而为人所纠,固可愧;苟能悔其恶而自改,将日进于善矣!然则今日之善者,未可自恃以为善;而今日之恶者,亦岂遂终于恶哉?凡我同约之人,盍共勉之!”众重曰:“敢不勉。”乃出席,以次东西序立,交拜,兴,遂退。
译文:
告诉你们这些老百姓,荀子说过:“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白沙在泥,不染而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民俗的善恶和环境关系很大,从前有些人不熟宗族规矩,祸害乡亲,到处惹是生非,轻者为流氓,重者为盗匪。这并非是他天生如此,罪过也不能全算到他的头上。官府有更大的责任,应反思“治之无道,教之无方”的原因。另外就是家教,这些人的家教中,家长和父母不能及时地教育和管束,没有有效地对其引导扶持、奖励、劝勉,甚至他们本人也没有做到和他人的持续和睦相处,孩子们耳濡目染,自然就形成了极不良的生活态度和作风。当遇到事儿时,就会学着家人的样子,愤怒以待,虚伪狡猾以应,逐渐地进入到恶的环境,却隳然不知,这件事上,我等父母官和父老都有责任啊!唉,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我们要把握当下。所以今天我立下这份乡约,希望你们以此乡约打造和谐社会。从今天起,你等都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教育子孙睦邻友好,守望相助,互相劝勉,共同行善,摒弃恶念和恶行,少打官司,诚信待人,和睦相处,做个良善之民,共同打造仁厚淳朴的风俗。哎!纵然是最愚笨的人,教训起别人来也特别聪明;纵然是极顶聪明的人,反省起自己来也是愚笨异常啊。诸位父老乡亲们不要对那些有恶行的人置之不理,他们只要现在有一善念,就是善人了,你们不要自以为是就不修身修为,自以为是,良民就放肆起来,要知道有一恶念,就是恶人了。人是善是恶只有一念之间,你们用心考虑一下我的话,一定要加以重视。第一,参加乡约的人应推荐一德高望重的人为约长,再推荐两位为副约长,然后由三位约长主持推举公正果断的四人为约正,通达明察的四人为约史,廉洁干练的四人为知约,熟悉礼仪的二人为约赞。文件分为三份:一份写乡约的花名册以及记录日常行为,由知约负责;一份为好人好事录,一份为坏人坏事录,由约长负责。第二,参加乡约的人每次开会每人赞助费三分银两,知约用赞助费购置饮食,不必大摆宴席,只是为了开会时大家免于饥渴。 第三,乡约的会议定在每月的阴历十五,天如果有人生病而无法到场,应事先请假,无事缺席的要列入坏人坏事录,再罚款白银一两以作公用。 第四,乡约的办公室要设在交通方便之地,最好是村镇中心,乡民来往路途大致相近,办公环境尽量宽敞明亮。第五,好人好事录的文字要明目张胆,大肆渲染;坏人坏事录的文字要隐晦而委婉。做人要厚道,做事要忠厚。我举例说明一下:比如有人对兄弟姐妹不悌,不要直接写他不悌,要这样写:听说某某对待兄弟姐妹不太好,因为只是听说,没有确凿证据,所以先放在这里,以待查证;有些人的恶很难改,不要直截了当地纠正,使其无地自容,如果触发了他的恶性,他恼羞成怒,更有恶上变本加厉。遇到这种人,先有副约长出面和他谈心,谈心要委婉曲折,让他自己发动良知,知道错误,观察他的表现,如果感觉他意识到了错误,虽然口中不承认,也要把他记录到好人好事录中;如发现她仍不知悔改,就把他记入到坏人坏事录中;再不改,就要把他的恶行和简历传递到官府那里备案;尚若这个小子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改,那就要把他本人送进官府了,如果已经成了气候,没发抓捕,就要与官府共同谋划,请兵剿灭他了。 第六,凡是遵守乡约之人,如果遇到难处,约长要和众人为他排忧解难,必须要解决他的问题,不能对于他的事坐视不理,让其在困难时陷入到恶的念头里,而做出恶的行为,如果有这样的人,约长等有义务把他告于官府。另外就是家教,这些人的家教中,家长和父母不能及时地教育和管束,没有有效地对其引导扶持、奖励、劝勉,甚至他们本人也没有做到和他人的持续和睦相处,孩子们耳濡目染,自然就形成了极不良的生活态度和作风。当遇到事儿时,就会学着家人的样子,愤怒以待,虚伪狡猾以应,逐渐地进入到恶的环境,却隳然不知,这件事上,我等父母官和父老都有责任的。唉,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我们要把握当下。所以今天我立下这份乡约,希望你们以此乡约打造和谐社会。从今天起,你等都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教育子孙睦邻友好,守望相助,互相劝勉,共同行善,摒弃恶念和恶行,少打官司,诚信待人,和睦相处,做个良善之民,共同打造仁厚淳朴的风俗。哎!纵然是最愚笨的人,教训起别人来也特别聪明;纵然是极顶聪明的人,反省起自己来也是愚笨异常啊。诸位父老乡亲们不要对那些有恶行的人置之不理,他们只要现在有一善念,就是善人了,你们不要自以为是就不修身修为,自以为是,良民就放肆起来,要知道有一恶念,就是恶人了。人是善是恶只有一念之间,你们用心考虑一下我的话,一定要加以重视。第一,参加乡约的人应推荐一德高望重的人为约长,再推荐两位为副约长,然后由三位约长主持推举公正果断的四人为约正,通达明察的四人为约史,廉洁干练的四人为知约,熟悉礼仪的二人为约赞。文件分为三份:一份写乡约的花名册以及记录日常行为,由知约负责;一份为好人好事录,一份为坏人坏事录,由约长负责。第二,参加乡约的人每次开会每人赞助费三分银两,知约用赞助费购置饮食,不必大摆宴席,只是为了开会时大家免于饥渴。 第三,乡约的会议定在每月的阴历十五,天如果有人生病而无法到场,应事先请假,无事缺席的要列入坏人坏事录,再罚款白银一两以作公用。 第四,乡约的办公室要设在交通方便之地,最好是村镇中心,乡民来往路途大致相近,办公环境尽量宽敞明亮。第五,好人好事录的文字要明目张胆,大肆渲染;坏人坏事录的文字要隐晦而委婉。做人要厚道,做事要忠厚。我举例说明一下:比如有人对兄弟姐妹不悌,不要直接写他不悌,要这样写:听说某某对待兄弟姐妹不太好,因为只是听说,没有确凿证据,所以先放在这里,以待查证;有些人的恶很难改,不要直截了当地纠正,使其无地自容,如果触发了他的恶性,他恼羞成怒,更有恶上变本加厉。遇到这种人,先有副约长出面和他谈心,谈心要委婉曲折,让他自己发动良知,知道错误,观察他的表现,如果感觉他意识到了错误,虽然口中不承认,也要把他记录到好人好事录中;如发现她仍不知悔改,就把他记入到坏人坏事录中;再不改,就要把他的恶行和简历传递到官府那里备案;尚若这个小子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改,那就要把他本人送进官府了,如果已经成了气候,没发抓捕,就要与官府共同谋划,请兵剿灭他了。 第六,凡是遵守乡约之人,如果遇到难处,约长要和众人为他排忧解难,必须要解决他的问题,不能对于他的事坐视不理,让其在困难时陷入到恶的念头里,而做出恶的行为,如果有这样的人,约长等领导人是难辞其咎的。第七,很多寄庄人在本籍以外置备土地,常在官府征收粮赋和差役时,躲回原籍,往往给官府造成损失;今后,约长要劝这些人纳税完毕再回原籍,如果他还旧习难改,重蹈覆辙,那么就告官惩治,把他们的土地收回。 第八,本地大户和外地客商,放高利贷收利息的,应按常规,不得算复利;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该让债主放宽还款期限;如果有人还要强行收款、霸占百姓田地,让百姓生不如死,去为盗贼,就应该和官府合作,将这种人绳之以法。今后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各位约长要向其说明道理,如数偿还的,劝其放宽期限;多收取的,要予以追索归还百姓;如果恃强凌弱不听劝告的,应率领同约百姓向官府告发,绳之以法。 第九,乡里乡亲之间,因为一点儿小事儿而起纠纷,甚至弄出人命,酿成大祸,今后凡是与他人有矛盾在起冲突之前,必须请约长公论是非,如果不经约长公断就擅自好勇斗狠,约长有权利率领众人将其押送官府。第十,军队、百姓等如果有人表面上善良,却暗地里有人私通盗匪,贩卖牛马,向盗匪通风报信而获取利益,殃及他人,约长有权(率同约之人)对其进行教诲,教而不改者,扭送官府处理。第十一,凡是官府人员下基层,有徇私舞弊,以公谋私的,约长有权力将其扭送官府治罪。 第十二,乡约之前,有人仗势欺人,霸占他人田产,今已退还,众人不可再怀前仇,如这些人还屡教不改,仍如从前,约长有权力将其扭送官府。 第十三,改过自新的盗贼,能改过自新就是一善念,但这并不代表其从前的罪过就可以一笔勾销了,你应该痛下苦工,克己自责,加大改过自新的力度,用心尽力工作,万不可因自己从前做过盗贼,就破罐子破摔,约长等人要常常找这种人谈心,如果发现这些人有重走老路的年头,即刻报官惩治。 第十四,无论男女,到了成婚年龄就该成婚,不要为了嫁妆和聘礼纠缠不清,约长等人应该晓谕已到成婚年龄的男女,无论家境如何,都该马上成婚。第十五,关于丧事,应量力而行,不应倾尽家财,大摆筵席,大作佛事,这些表面文章与死者有何益处?约长等人要晓谕众人,只需遵守基本的丧葬礼法就可以了,如果有人还把丧事大操大办,就把他写进坏人坏事录中,批注为不孝。第十六,在乡约会前一天,知约应先布置会议室,提前在会场内打扫卫生,摆放桌椅等物,设置告谕牌,面南背北摆放香案。会议当天,乡约全体必须到会后,约赞击鼓三下,众人都有序站到香案前,面北背南跪听约正朗读告谕;约正朗读告谕完毕后,约长和众人高声说:从今往后,凡是我们同约的人,祗奉戒谕,齐心合德,同归于善;若有二三其心,阳善阴恶者,神明诛殛。众人要异口同声说:“若有二三其心,阳善阴恶者,神明诛殛。”然后大家再拜,按顺序走出会所,分东西站立,约正读完乡约,大声道:“凡我同盟,务遵乡约。”众人都要说:“是。”东西站立的人互拜后按次序就位,年轻人给年长者倒酒,知约此时拿出好人好事录,南向放置笔、砚,约赞敲鼓三下,众人都必须站起。约赞唱“独举善”,众人回答:“实在约史”。约史就走在好人好事录前,高喊道:“某有某善,某能改某过,请书之,以为同约劝。”约正要询问众人“怎么样”,大家回答,“约史做得对”。约正此时就请出好人好事录的主人公们,向他们行礼,让他们站在早准备好的彰善位,这些人也是分东西站立,再向众人道:“我只知道这几个人啊,你们可以再举出几件好人好事来,众人如果知道好人好事就举出”若没有则说:“约史所举是矣!”此时约长们都站到彰善位,约史书写完毕,约长举杯道:“某能为某善,某能改某过,是能修其身也;某能使某族人为某善,改某过,是能齐其家也;使人人若此,风俗焉有不厚?凡我同约,当取以为法!”然后,做了好人好事的也倒酒感谢约长:“此岂足为善,乃劳长者过奖,某诚惶怍,敢不益加砥砺,期无负长者之教。”双方喝完,做了好事的再拜约长,约长答拜,然后各就各位,知约彰善席撤掉。喝酒三巡以后,大家站起了,在阶下设置纠过的席位,北向放置笔、砚,摆放坏人坏事录。约赞敲鼓三声,大家都站起来,约赞说:“请纠过”,众人皆道“请约史”,约史走到纠过的位置,高声道:“闻某有某过,未敢以为然,姑书之,以俟后图,如何?”,约正询问众人:“如何?”众人皆曰:“约史所言极是”。约正把做了坏事的人请到纠过位,面北而立,约史再次询问大家:“某所闻止是,请各言所闻!”众人又知道的就说,没有就说:“约史所言甚是”。于是,约长们都走进纠过位,分东西站立,约史写完,约长对坏人讲:“虽然姑无行罚,惟速改!”坏人跪下道:“不敢不服罪”,自起倒酒跪饮道:“敢不速改,重为长者忧!”约正、约副、约史都说:“某等不能早劝谕,使子陷于此,亦安得无罪!”然后倒酒自罚,坏人再跪下说:“某既知罪,长者又自以为罚,某敢不即就戮,若许其得以自改,则请长者无饮,某之幸也!”,然后倒酒自罚。约正约副都说:“子能勇于受责如此,是能迁于善也,某等亦可免于罪矣!”于是坏人再拜,大家拉他起来,约长作揖,大家各就各位,知约把纠过席撤掉,酒过二巡,开饭。吃完饭,约赞起身,鸣鼓三下,拉长嗓音道:“申戒”。大家都站起来,约长站在中央,高声说道:“呜呼!凡我同约之人,明听申戒,人孰无善,亦孰无恶;为善虽人不知,积之既久,自然善积而不可掩;为恶若不知改,积之既久,必至恶积而不可赦。今有善而为人所彰,固可喜;苟遂以为善而自恃,将日入于恶矣!有恶而为人所纠,固可愧;苟能悔其恶而自改,将日进于善矣!然则今日之善者,未可自恃以为善;而今日之恶者,亦岂遂终于恶哉?凡我同约之人,盍共勉之!”众重曰:“敢不勉。”乃出席,以次东西序立,互拜,然后就散了。
㈡ 跪求小说《我,C位出殡》,谢谢!!!
我,C位出殡。
作者:轻侯
1吓的人三魂不稳;2喊你的名字,你应一声;3开动!――那么,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恶鬼张子鹤有个储备粮,叫赵胤,万里挑一的纯阳体少年。所谓“纯阳体”,必符合以下三条:1大暑、晌午出生;2性别男;3是个雏;所以赵胤,你不可以喜欢别人!别人喜欢你,也是不可以的!不可以!当张子鹤以赵胤主人自居,管东管西时,突然发现:赵胤私底下居然兼职专业捉鬼的殄官???――他,张子鹤,c位出殡!
㈢ 无为而治
【20.1】咨尔民,昔人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不染而黑。”民俗之善恶,岂不由于积习使然哉!往者新民盖常弃其宗族,畔其乡里,四出而为暴,岂独其性之异,其人之罪哉?亦由我有司治之无道,教之无方。尔父老子弟所以训诲戒饬于家庭者不早,薰陶渐染于里闬(hàn)者无素,诱掖奖劝之不行,连属叶和之无具,又或愤怨相激,狡伪相残,故遂使之靡然日流于恶,则我有司与尔父老子弟皆宜分受其责。
呜呼!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故今特为乡约,以协和尔民,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戒,息讼罢争,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
呜呼!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尔等父老子弟毋念新民之旧恶,而不与其善,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毋自恃为良民而不修其身,尔一念而恶,即恶人矣。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尔等慎思吾言,毋忽!
【20.2】一:同约中推年高有德为众所敬服者一人为约长,二人为约副,又推公直果断者四人为约正,通达明察者四人为约史,精健廉干者四人为知约,礼仪习熟者二人为约赞。置文簿三扇:其一扇备写同约姓名,及日逐出入所为,知约司之,其二扇一书彰善,一书纠过,约长司之。
【20.3】一:同约之人每一会,人出银三分,送知约,具饮食,毋大奢,取免饥渴而已。
【20.4】一:会期以月之望,若有疾病事故不及赴者,许先期遣人告知约。无故不赴者,以过恶书,仍罚银一两公用。
【20.5】一:立约所于道里均平之处,择寺观宽大者为之。
【20.6】一:彰善者,其辞显而决,纠过者,其辞隐而婉,亦忠厚之道也。如有人不弟,毋直曰“不弟”,但云:“闻某于事兄敬长之礼,颇有未尽,某未敢以为信,姑案之以俟。”凡纠过恶皆例此。若有难改之恶,且勿纠使无所容,或激而遂肆其恶矣,约长副等,须先期阴与之言,使当自首,众共诱掖奖劝之,以兴其善念,姑使书之,使其可改。若不能改,然后纠而书之;又不能改,然后白之官;又不能改,同约之人执送之官,明正其罪;势不能执,戮力协谋官府请兵灭之。
【20.7】一:通约之人,凡有危疑难处之事,皆须约长会同约之人与之裁处区画,必当于理、济于事而后已。不得坐视推托,陷人于恶,罪坐约长、约正诸人。
【20.8】一:寄庄人户,多于纳粮当差之时躲回原籍,往往负累同甲。今后约长等劝令及期完纳应承,如蹈前弊,告官惩治,削去寄庄。
【20.9】一:本地大户,异境客商,放债收息,合依常例,毋得磊算。或有贫难不能偿者,亦宜以理量宽。有等不仁之徒,辄便捉锁磊取,挟写田地,致令穷民无告,去而为之盗。今后有此告,诸约长等与之明白,偿不及数者,劝令宽舍,取已过数者,力与追还。如或恃强不听,率同约之人鸣之官司。
【20.10】一:亲族乡邻,往往有因小忿,投贼复仇,残害良善,酿成大患。今后一应斗殴不平之事,鸣之约长等公论是非。或约长闻之,即与晓谕解释。敢有仍前妄为者,率诸同约呈官诛殄。
【20.11】 一:军民人等若有阳为良善,阴通贼情,贩买牛马,走传消息,归利一己,殃及万民者,约长等率同约诸人指实劝戒。不悛,呈官究治。
【20.12】一:吏书、义民、总甲、里老、百长、弓兵、机快人等若揽差下乡,索求赍发者,约长率同呈官追究。
【20.13】一:各寨居民,昔被新民之害,诚不忍言。但今既许其自新,所占田产,已令退还,毋得再怀前仇,致扰地方,约长等常宜晓谕,令各守本分,有不听者,呈官治罪。
【20.14】一:投招新民,因尔一念之善,贷尔之罪。当痛自克责,改过自新,勤耕勤织,平买平卖,思同良民,无以前日名目,甘心下流,自取灭绝。约长等各宜时时提撕晓谕,如踵前非者,呈官惩治。
【20.15】一:男女长成,各宜及时嫁娶。往往女家责聘礼不充,男家责嫁妆不丰,遂致愆期。约长等其各省谕诸人,自今其称家之有无,随时婚嫁。
【20.16】一:父母丧葬,衣衾棺椁,但尽诚孝,称家有无而行。此外或大作佛事,或盛设宴乐,倾家费财,俱于死者无益。约长等其各省谕约内之人,一遵礼制。有仍蹈前非者,即与纠恶簿内书以不孝。
【20.17】一:当会前一日,知约预于约所洒扫、张具于堂,设告谕牌及香案南向。当会日,同约毕至,约赞鸣鼓三,众皆诣香案前序立,北面跪,听约正读告谕毕。约长合众扬言曰:“自今以后,凡我同约之人,祗奉戒谕,齐心合德,同归于善。若有二三其心,阳善阴恶者,神明诛殛。”众皆曰:“若有二三其心,阳善阴恶者,神明诛殛。”皆再拜,兴,以次出会所,分东西立,约正读乡约毕,大声曰:“凡我同盟,务遵乡约。”众皆曰:“是。”乃东西交拜,兴,各以次就位,少者各酌酒于长者三行。知约起,设彰善位于堂上,南向置笔砚,陈彰善簿。约赞鸣鼓三,众皆起。约赞唱:“请举善!”众曰:“是在约史。”约史出就彰善位,扬言曰:“某有某善,某能改某过,请书之,以为同约劝。”约正遍质于众曰:“如何?”众曰:“约史举甚当!”约正乃揖善者进彰善位,东西立。约史复谓众曰:“某所举止是,请各举所知!”众有所知即举,无则曰:“约史所举是矣!”约长副正皆出就彰善位,约史书簿毕,约长举杯扬言曰:“某能为某善,某能改某过,是能修其身也。某能使某族人为某善,改某过,是能齐其家也。使人人若此,风俗焉有不厚?凡我同约,当取以为法!”遂属于其善者。善者亦酌酒酬约长曰:“此岂足为善,乃劳长者过奖,某诚惶怍,敢不益加砥砺,期无负长者之教。”皆饮毕,再拜会约长,约长答拜,兴,各就位。知约撤彰善之席,酒复三行,知约起,设纠过位于阶下,北向置笔砚,陈纠过簿。约赞鸣鼓三,众皆起。约赞唱:“请纠过!”众曰: “是在约史。”约史就纠过位,扬言曰:“闻某有某过,未敢以为然,姑书之,以俟后图,如何?”约正遍质于众曰:“如何?”众皆曰:“约史必有见。”约正乃揖过者出就纠过位,北向立,约史复遍谓众曰:“某所闻止是,请各言所闻!”众有闻即言,无则曰:“约史所闻是矣!” 于是约长副正皆出纠过位,东西立,约史书簿毕,约长谓过者曰:“虽然,姑无行罚,惟速改!”过者跪请曰:“某敢不服罪!”自起酌酒跪而饮曰:“敢不速改,重为长者忧!”约正、副、史皆曰:“某等不能早劝谕,使子陷于此,亦安得无罪!”皆酌自罚。过者复跪而请曰:“某既知罪,长者又自以为罚,某敢不即就戮,若许其得以自改,则请长者无饮,某之幸也!”趋后酌酒自罚。约正副咸曰:“子能勇于受责如此,是能迁于善也,某等亦可免于罪矣!”乃释爵。过者再拜,约长揖之,兴,各就位,知约撤纠过席。酒复二行,遂饭。饭毕,约赞起,鸣鼓三,唱:“申戒!”众起,约正中堂立,扬言曰:“呜呼!凡我同约之人,明听申戒:人孰无善,亦孰无恶。为善虽人不知,积之既久,自然善积而不可掩;为恶若不知改,积之既久,必至恶积而不可赦。今有善而为人所彰,固可喜,苟遂以为善而自恃,将日入于恶矣!有恶而为人所纠,固可愧,苟能悔其恶而自改,将日进于善矣!然则今日之善者,未可自恃以为善,而今日之恶者,亦岂遂终于恶哉?凡我同约之人,盍共勉之!”众皆曰:“敢不勉。” 乃出席,以次东西序立,交拜,兴,遂退。
㈣ 求一个耽美文受事恶鬼攻是殄官
然后解决了一个恶鬼道的事件发现自己和攻前世的事情慢慢找回同求想看
㈤ 生前喋血沙场,死后六个儿子很有出息,这是哪位
作为曹操的本家,曹氏和夏侯氏在曹魏的地位尊荣,第一代和第二代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曹休、夏侯尚,曹真八人名气最大,能力也最强,不过他们的后代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能力和际遇却是各不相同,那么曹魏八虎骑,谁的后代最为出色?夏侯惇和曹仁远不如他,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曹真
曹氏第二代属曹真能力最强,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铩羽而归都和曹真不无关系,可惜虎父犬子,其子曹爽为曹叡托孤大臣,以大将军之尊力压司马懿一头,他和几个弟弟也就是曹真的几个儿子手握兵权,却被老狐狸司马懿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放手一搏,攫取了曹魏大权,曹氏几代人的心血毁于一旦。
夏侯尚
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子,曹真的妹夫,曹魏征南大将军,因为爱妾被曹丕所杀,为情所伤郁郁而终。
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后,曹氏和夏侯氏有一搏之力的只剩下征西将军夏侯玄,而夏侯玄正是夏侯尚之子,不过一则大势已去,二则夏侯玄掌握不了雍凉军,因为雍凉军还有一个强力人物郭淮,夏侯玄最后被司马师杀害并被夷灭三族,同时被杀的还有夏侯尚的另外一个儿子夏侯徽。
㈥ 《王守仁全集》卷二1(5)
批南昌府追征钱粮呈
据南昌府所申凋弊征求之苦,本院缪当斯任,实切忧惭!部堂诸公,非无恤民之念,但身司国计,不得不以空乏为虞;在外有司,非无国计之忧,但目击民痍,不能不以抚恤为重。若使平民尚堪肱削,一时忍痛并征,以输国用,岂非臣子之心;但恐徒尔虐民,无济国事,非徒无济,兼恐生虞,斟酌调停,事在善处。仰布政司会同二司各官将该府所申事理,即加酌议:或先征新粮,将旧粮减半带征;或尽其力量可及,分作几限,令民依期逐渐办纳;但可通融调摄,皆须悉心议处,务使穷民不致重伤,而国用终亦无损。一面备行各该府县查照施行,一面具由呈来,以凭咨奏。此缴。
褒崇陆氏子孙
据抚州府金溪县三十六都儒籍陆时庆告,看得宋儒陆象山先生兄弟,得孔孟之正传,为吾道之宗派,学术久晦,致使湮而未显,庙堂尚缺配享之典,子孙未沾褒崇之泽,仰该县官吏陆氏嫡派子孙差役,查照各处圣贤子孙事例,俱与优免。其间有聪明俊秀堪以入学者,具名送提学官处选送学肄业。务加崇重之义,以扶正学之衰,俱依准缴。
告谕安义等县渔户
告谕安义县等渔户,及远近军民人等,地方不幸,近遭大变,加以师旅征输,人民困苦已极,府官思欲休养赈恤而无由。近闻渔户人等曾被宁王驱胁者,虑恐官府追论旧恶,心不自安,往往废弃生业,询其所以,皆由仇家煽动,意在激使为恶,因而陷之死地,以快其愤;不知朝廷已屡有榜文,凡被宁贼驱胁者,一概释而不问;况访得安义等处渔户,各系诗礼大家,素敦良善,虽或间有染于非僻,及为王府所胁诱者,然乡里远近,自有公论,善恶终不可混。
近据通判林宽禀称:“各户痛惩既往,已将渔船拆卸,似此诚心改行,亦复何所忧惧。”为此特仰南康府通判林宽,将本院告谕,真写翻刊,亲赍各户,逐一颁谕,务使舍旧图新,各安生理,不得轻信人言,妄有疑猜,自求罪累;其素敦诗礼良善者,愈加劝勉,务益兴行礼让,讲信修睦,以为改恶从善者之倡。族党之中,果有长恶不悛,不听劝谕者,众共拘执送官,明正典刑,以安善类,毋容茛莠,致害嘉禾。若旧虽为显恶,今能诚心改化者,亦不得怀记旧仇,搜求罗织,激使为非,事发究竟,责有所归。
呜呼!吾民同胞,不幸陷于罪戮,恻然尚不忍见,岂有追寻旧恶,必欲置之死地之理。本院旧在南赣,曾行十家牌式,军民颇安,盗贼颇息。除各该地方行分巡分守官编置外。前项渔户人等,就仰通判林宽照式逐一编置,务在着实举行,以收成效,特兹告谕,各宜知悉。
批按察使伍文定患病呈
据江西按察使呈,看得按察使伍文定茂着戎功,新膺宪命,当其众难交攻,尚以一身独任,偶兹微恙,岂防供职;谅本官自切百姓疮痍之忧,岂遑一身痛痒之顾。仰该司即行本官照旧管事,果有疾患,一面调理,毋得再呈辞,致旷职业。缴。
批临江府耆民建立生祠呈
据临江府清江县耆民董惟谦等呈立知府戴德孺生祠,看得知府戴德孺素坚清白之守,久着循良之政,今其去任,而郡民建祠报德,此亦可见天理之在人心,自不容已。仰该府县官俯顺民情,量行拨人看守,非徒激励后人,俾有所兴;且以成就民德,使归于厚。缴。
批吉安府救荒申
据吉安府申,备卢陵县申,看得所申要将陈腐仓谷,赈给贫民。此本有司之事,当兹灾患,正宜举行。但诚于爱民者,不徒虚文之举,忠于谋国者,必有深长之思,故目前之灾,虽所宜恤,而日后之患,尤所当防,以今事势而观后患,决有难测。近据崇仁县知县祝鳌申,要将预备仓谷,凶荒之时则倍数借给,以济贫民;收成之日则减半还官,以实储蓄;颇有官民两便,已经本院批准照议施行。看得各县事体,不甚相远,此议或可通行,仰布政司再加裁酌议处施行。各属遇灾地方,凡积有稻谷者,俱查照此议而行。仍仰各该掌印官务要身亲给散,使贫民得实惠之沾,官府无虚出之弊乃可。其一应科派物料等项,当兹兵乱之余,加以水灾,民不聊生,岂堪追并,仰布政司酌量缓急,分别重轻,略定征收先后之次,备行各属,以渐而行,庶几用一缓二之意,少免医疮剜肉之苦,通仰该司定议施行回报。
批抚州府同知汪嵩乞休呈
据抚州府同知汪嵩呈,看得同知嵩久存恬退,遇难复留,以尽报国忠,仍坚归田之请,出处得宜,诚可嘉尚。但本官政素获民,年未甚老,已经勉留照旧供职,而本官称疾愈笃,求退益恳,仰府再行查看,如果病势难留,准令就彼致仕,该府以礼起送还乡,仍行备原籍官司,岁时以礼优待,务奖恬退,以励鄙薄。此缴。
批提学佥事邵锐乞休呈
据江西按察司呈,看得提学佥事邵锐求归诚切,坚守考槃之操;而按察使伍文定挽留恳至,曲尽缁衣之情;是亦人各有志,可谓两尽其美。然求归者虽亦明哲保身,使皆洁身而去,则君臣之义或几乎息;挽留者虽以为国惜贤,使皆腼颜在位,则高尚之风亦日以微;况本院自欲求退而未能,安可沮人之求退。仰该司备行本官,再加酌量于去就之间,务求尽合于天理之至,必欲全身远害,则挂冠东门,亦遂听行所志。若犹眷顾宗国,未忍割情独往,且可见危受命,同舟共艰,稍须弘济,却遂初心,则临难之义,既无苟免于抢攘之日;而恬退之节,自可求伸于事定之余;兴言及此,中心怆切!
礼取副提举舒芬牌
照得当职奉命提督军务,兼理巡抚,深虑才微责重,无以仰称任使;合求贤能,以资赞翼。访得福建市舶提举司副提举舒芬志行高古,学问深醇,直道不能趋时,长才足以济用,合就延引,以匡不及。为此牌仰福建布政司官吏,即行泉州府措办羊酒礼币,赍送本官,用见本院优礼之意。仍照例起关应付,前赴军门,以凭谘访。本官职任,就委别官暂替。
南赣乡约
咨尔民,昔人有言:“蓬生蔴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不染而黑。”民俗之善恶,岂不由于积习使然哉!往者新民盖常弃其宗族,畔其乡里,四出而为暴,岂独其性之异,其人之罪哉?亦由我有司治之无道,教之无方。尔父老子弟所以训诲戒饬于家庭者不早,薰陶渐染于里者无素,诱掖奖劝之不行,连属叶和之无具,又或愤怨相激,狡伪相残,故遂使之靡然日流于恶,则我有司与尔父老子弟皆宜分受其责。呜呼!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故今特为乡约,以协和尔民,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戒,息讼罢争,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呜呼!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尔等父老子弟毋念新民之旧恶而不与其善,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毋自恃为良民而不修其身,尔一念而恶,即恶人矣;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尔等慎思吾言,毋忽!
一,同约中推年高有德为众所敬服者一人为约长,二人为约副,又推公直果断者四人为约正,通达明察者四人为约史,精健廉干者四人为知约,礼仪习熟者二人为约赞。置文簿三扇:其一扇备写同约姓名,及日逐出入所为,知约司之;其二扇一书彰善,一书纠过,约长司之。
一,同约之人每一会,人出银三分,送知约,具饮食,毋大奢,取免饥渴而已。
一,会期以月之望,若有疾病事故不及赴者,许先期遣人告知约;无故不赴者,以过恶书,仍罚银一两公用。
一,立约所于道里均平之处,择寺观宽大者为之。一彰善者,其辞显而决,纠过者,其辞隐而婉;亦忠厚之道也。如有人不弟,毋直曰不弟,但云闻某于事兄敬长之礼,颇有未尽;某未敢以为信,姑案之以俟;凡纠过恶皆例此。若有难改之恶,且勿纠,使无所容,或激而遂肆其恶矣。约长副等,须先期阴与之言,使当自首,众共诱掖奖劝之,以兴其善念,姑使书之,使其可改;若不能改,然后纠而书之;又不能改,然后白之官;又不能改,同约之人执送之官,明正其罪;势不能执,戮力协谋官府请兵灭之。
一,通约之人,凡有危疑难处之事,皆须约长会同约之人与之裁处区画,必当于理济于事而后已;不得坐视推托,陷入于恶,罪坐约长约正诸人。
一,寄庄人户,多于纳粮当差之时躲回原籍,往往负累同甲;今后约长等劝令及期完纳应承,如蹈前弊,告官惩治,削去寄庄。
一,本地大户,异境客商,放债收息,合依常例,毋得磊算;或有贫难不能偿者,亦宜以理量宽;有等不仁之徒,辄便捉锁磊取,挟写田地,致令穷民无告,去而为之盗。今后有此告,诸约长等与之明白,偿不及数者,劝令宽舍;取已过数者,力与追还;如或恃强不听,率同约之人鸣之官司。
一,亲族乡邻,往往有因小忿投贼复仇,残害良善,酿成大患;今后一应门殴不平之事,鸣之约长等公论是非;或约长闻之,即与晓谕解释;敢有仍前妄为者,率诸同约呈官诛殄。
一,军民人等若有阳为良善,阴通贼情,贩买牛马,走传消息,归利一己,殃及万民者,约长等率同约诸人指实劝戒,不悛,呈官究治。
一,吏书、义民、总甲、里老、百长、弓兵、机快人等若揽差下乡,索求赍发者,约长率同呈官追究。
一,各寨居民,昔被新民之害,诚不忍言;但今既许其自新,所占田产,已令退还,毋得再怀前仇,致扰地方,约长等常宜晓谕,令各守本分,有不听者,呈官治罪。
一,投招新民,因尔一念之善,贷尔之罪;当痛自克责,改过自新,勤耕勤织,平买平卖,思同良民,无以前日名目,甘心下流,自取灭绝;约长等各宜时时提撕晓谕,如踵前非者,呈官征治。
一,男女长成,各宜及时嫁娶;往往女家责聘礼不充,男家责嫁妆不丰,遂致愆期;约长等其各省谕诸人,自今其称家之有无,随时婚嫁。
一,父母丧葬,衣衾棺椁,但尽诚孝,称家有无而行;此外或大作佛事,或盛设宴乐,倾家费财,俱于死者无益;约长等其各省谕约内之人,一遵礼制;有仍蹈前非者,即与纠恶簿内书以不孝。
一,当会前一日,知约预于约所洒扫张具于堂,设告谕牌及香案南向。当会日,同约毕至,约赞鸣鼓三,众皆诣香案前序立,北面跪听约正读告谕毕;约长合众扬言曰:“自今以后,凡我同约之人,祗奉戒谕,齐心合德,同归于善;若有二三其心,阳善阴恶者,神明诛殛。”众皆曰:“若有二三其心,阳善阴恶者,神明诛殛。”皆再拜,兴,以次出会所,分东西立,约正读乡约毕,大声曰:“凡我同盟,务遵乡约。”众皆曰:“是。”乃东西交拜。兴,各以次就位,少者各酌酒于长者三行,知约起,设彰善位于堂上,南向置笔砚,陈彰善簿;约赞鸣鼓三,众皆起,约赞唱:“请举善!”众曰:“是在约史。”约史出就彰善位,扬言曰:“某有某善,某能改某过,请书之,以为同约劝。”约正遍质于众曰:“如何?”众曰:“约史举甚当!”约正乃揖善者进彰善位,东西立,约史复谓众曰:“某所举止是,请各举所知!”众有所知即举,无则曰:“约史所举是矣!”约长副正皆出就彰善位,约史书簿毕,约长举杯扬言曰:“某能为某善,某能改某过,是能修其身也;某能使某族人为某善,改某过,是能齐其家也;使人人若此,风俗焉有不厚?凡我同约,当取以为法!”遂属于其善者;善者亦酌酒酬约长曰:“此岂足为善,乃劳长者过奖,某诚惶怍,敢不益加砥砺,期无负长者之教。”皆饮毕,再拜会约长,约长答拜,兴,各就位,知约撤彰善之席,酒复三行,知约起,设纠过位于阶下,北向置笔砚,陈纠过簿’;约赞鸣鼓三,众皆起,约赞唱:“请纠过!”众曰:“是在约史。”约史就纠过位,扬言曰:“闻某有某过,未敢以为然,姑书之,以俟后图,如何?”约正遍质于众曰:“如何?”众皆曰:“约史必有见。”约正乃揖过者出就纠过位,北向立,约史复遍谓众曰:“某所闻止是,请各言所闻!”众有闻即言,无则曰:“约史所闻是矣!”于是约长副正皆出纠过位,东西立,约史书簿毕,约长谓过者曰:“虽然姑无行罚,惟速改!”过者跪请曰:“某敢不服罪!”自起酌酒跪而饮曰:“敢不速改,重为长者忧!”约正、副、史皆曰:“某等不能早劝谕,使子陷于此,亦安得无罪!”皆酌自罚。过者复跪而请曰:“某既知罪,长者又自以为罚,某敢不即就戮,若许其得以自改,则请长者无饮,某之幸也!”趍后酌酒自罚。约正副咸曰:“子能勇于受责如此,是能迁于善也,某等亦可免于罪矣!”乃释爵。过者再拜,约长揖之,兴,各就位,知约撤纠过席,酒复二行,遂饭。饭毕,约赞起,鸣鼓三,唱:“申戒!”众起,约正中堂立,扬言曰:“呜呼!凡我同约之人,明听申戒,人孰无善,亦孰无恶;为善虽人不知,积之既久,自然善积而不可掩;为恶若不知改,积之既久,必至恶积而不可赦。今有善而为人所彰,固可喜;苟遂以为善而自恃,将日入于恶矣!有恶而为人所纠,固可愧;苟能悔其恶而自改,将日进于善矣!然则今日之善者,未可自恃以为善;而今日之恶者,亦岂遂终于恶哉?凡我同约之人,盍共勉之!”众重曰:“敢不勉。”乃出席,以次东西序立,交拜,兴,遂退。
㈦ 殄官是什么意思
俗称的民间猎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