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评价电影《善恶无赦》和《罗生门》
《善恶无赦》毫无疑问这是今年泰国制作最精良的影片,服装摄影音乐化妆都精美到令人咂舌,Ploy的演技提升很大,而阿南达在前半段无一句台词,仅靠眼神演戏表现出色。剧情前3/4堪称精彩纷呈,后1/4却沦为喜剧,实在可惜。影片对于人性善恶的描述颇具新意,善恶无赦这个译名恰当至极。
《卖链敬罗生门》结合中慎了芥川龙之介小说的情节,采用一种多重平行叙述的独特手法,讲述了丛林中的死亡事件,每个人物的独白都是整个事件的碎片,经过人的自私本性的折射,这些独白本身是不可靠的,同样的道理,转述这些独白的叙述者本身也是不可靠的,死亡使人性暴露在夏日的阳光下,人的可悲与渺小,人的伟大与真诚。并通过讲述死亡理解了自己的灵魂,赋予死亡本身更深刻的哲理唤好内涵。
⑵ 急求:黑泽明的(罗生门)电影的观后感,从法律角度。
法律在与不在,都是问题——影片《罗生门》的法律解读
时间: 02-05 08:49 作者:谌洪果 新闻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我的一位朋友曾说,黑泽明的《罗生门》是一部让你看了以后虽然觉得有必要再看上一遍,但却没有勇气重温的电影。我不知道他的这番评论是不是有些过头,但就我来说,当我今天再度观看《罗生门》时,距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已是三年。三年了,我对法律和社会的理解应该说已经有所长进,但可以说,正是在这过程中与日俱增的困惑驱使我又一次想起《罗生门》,试图品味它所蕴涵的法律意义。
可是,我似乎走错了地方。对于《罗生门》这部伟大的作品来说,带着任何一种特定目的、关注或取向走进它都注定会失意而归。这种失意并不是黑泽明无法满足你的疑问的那种失望,而是说你的视角成为了你进入“罗生门”的最大障碍。你本来想从电影所反映的某一方面获得对社会、人性以及制度的深度认识,可是在黑泽明博大的关怀及深邃的洞察面前,你的这些企图都成为了对影片的一种肢解,这样的结果是使观看电影者面临更大的困惑。然而我仍然于心不甘,因为这部电影毕竟讲述了罪恶,也讲述了对罪恶的审判,所以我相信用法律的眼睛审视这部电影,一定会有所发现。
《罗生门》中出现的人物总共不过以下几个:樵夫、武士妻子真砂、强盗多襄丸、丈夫武弘、庶民、和尚,以及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故事的发生地点只有三处:罪案发生地树林、审判地纠察使署、重述案件地罗生门。片子讲述了一个普通的案件:强盗多襄丸在树林里偶遇武士和他的妻子真砂,心生歹念、捆绑武士、强奸妻子,随后杀害了丈夫。影片的重点是是围绕这个案件,不同参与者如何从自身立场叙述案件经过的故事。所以说,它是一部直接以人的“叙述”为表现对象的影片。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以下四人对案件的不同叙述:
樵夫的叙述:在影片开头的第一次叙述中,他穿过树林途中碰上那妻子和武士的丢弃的头幞,一个市女笠,绳子,以及最后碰上和毁那武士的尸体。然后他吓跑了,径直向差人报告。影片结尾他的第二次叙述是:他看到强盗完事后请求真砂嫁给自己,妻子割断丈夫身上的绳子,希望两个男人决斗,武士拒绝为她而战,认为她是“无耻的婊子”。强盗也开始看不上她。她愤怒了,说这两个男人才是真正的懦夫,从而怂恿两个男人拔出剑艰难打斗,最后筋疲力尽的强盗用剑而不是匕首杀了武士。在他看来,女人是狡猾的,两个男人都是胆小鬼。
强盗的叙述:树林里的风吹起了女人的面纱,使他心生歹念。他先诱骗武士同他 取盗墓之宝,随后将贪婪的丈夫捆绑起来。出于对武士的妒忌,他当着丈夫面凌辱了的妻子。当他准备动身,离开那对遭到袭击的夫妻时,那妻子扑倒在他脚下,说“不是你死,就是我丈夫死”,不愿在两个男人面前出丑。他割断武士绳子,在决斗中英勇地杀死了武士。他佩服那个武士,能和自己斗二十个回合以上,以此显示自己的勇猛。
妻子的叙述:被强盗占了便宜后,苦苦祈求丈夫的帮助,但哭泣的她面对的是丈夫的冷漠和鄙夷,她痛苦回忆说:“到如今我一想起那副眼神,还觉得浑身的血都要凝冻似的。在他眼睛里闪着的,既不是气忿,也不是悲伤,……只是……只是鄙视我的冷酷的光芒。”极度绝望的她手里拿着匕首扑向丈夫,她昏倒了,醒来后,看见那把刀插在了丈夫的胸口。
丈夫的叙述:将灵魂附在巫婆身上说话。强盗强奸了他的妻子后唤晌备,好言安慰她,他见妻子从来没有如此容光焕发。她背叛了丈夫,并要求强盗杀了他:“如果他(丈夫)活着,我就不能嫁给你。”但强盗因而鄙视妻子,将妻子摔在地上,问丈夫如何处置这样的女人。这时妻子逃跑,强盗追去。后来武士在绳索被解开后,羞辱中将匕首刺入自己的胸膛。
我们发现每个人的叙述在关键之处都大相径庭。完全一致的情节只是:妻子被强奸;丈夫被杀害,而这两个事实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但至于丈夫如何被杀害,被谁杀害等,却无法从四人的供词中清楚判断。正如樵夫最后说的话:“谁都只会为自己自私自利的行为辩护。” 樵夫的谎言是想要掩盖自己偷走匕首的行径;而强盗、丈夫、妻谨侍子的供词又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软弱,特别是他们三个的叙述都力图证明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杀害了丈夫。事实的真相飘摇不定,却反而表明这些与案件有关的人都有着某种人性上的一致的和不变的东西,正是这种人性当中永恒的自私自利倾向、以自己坚强而不是软弱为荣耀的心态,成就了对法律的超越,使得故事的讲述者对是否能以法律来捉拿真正元兇并不在意,也成为导演黑泽明在片中刻意回避法律在场的理由。
这一点在纠察使署的审判场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法官的角色被刻意隐去了,法官始终没有现身,没有发言。导演以平面拉开的镜头,使每一个接受审判的目击者和当事人都长跪在观众面前。但虽然没有法官,讯问的过程仍然能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所以整个片子并不缺乏程序,缺乏的其实只是最后的结论和宣判。没有法官,既说明审判者的不必要,也说明审判的无所不在。惟其没有法官,所以所有的观众都有机会成了法官;也正因为没有法官,所以这些被审判的目击者和当事人也无形中变成了法官。他们每次显得急迫的交待都是在审问观众,挑战观众(你们在这样的情境下,不也一样要撒谎吗?),并使得跪着的受审者比我们这些坐着或站着的审判者似乎更有尊严。应当注意的是,在审判中,作为证人身份出现的樵夫和和尚,以及抓到强盗的商人,看上去都要谦恭和卑微得多,相反,作为当事人的强盗、丈夫、妻子,在叙述问题和表现自己的形象时,个个振振有辞,掷地有声,甚至是义正词严。所以这里的审判竟成了当事人对自我行为的彰扬和又一次表演,审判的权威和神圣性最终丧失殆尽。
然而,到底是什么促成了这一切?我们知道黑泽明的这部影片恰好拍摄于二战之后几年,也许他想表达,对于过去的事件,其实是不需要审判的,也不需要追究事实的真伪,因为这些都不会取得什么结果。但是,在此我并不关心电影所透出的政治寓意,因为黑泽明的伟大恰好在于他的电影能揭示某些具有普遍性的东西。法官此时的隐没也许正昭示了法律的沉默。黑泽明想借此高扬道德的力量以及人性在道德力量之下恢复光辉的可能,他也在进行自我探索和道德反省,所以就有了樵夫与和尚在罗生门对庶民重述案件的一出戏。
如果说纠察使署中目击者和当事人所做的是面对着审判的叙述策略与自我辩护,那么在罗生门底下,樵夫和和尚这两个在法庭上出现过的人,面临不是法官的庶民的质问时,所做的就是重述和重新面对事件的垂询。只有在这种重述面前,他们才感到了困惑。重述从而开始具有了反思的意味。黑泽明以其高明的执导手法告诉我们:对于案件的真正解决其实必须等到审判之后,而内心的审判是没有终结的。法庭上的申辩此时转变为巨大的不安和恐慌,樵夫不断喃喃自语:“不明白,不明白”,和尚作为道德正义的化身——虽然这种化身表现在他的身上是那么无力,这时也和玩世不恭的庶民展开了一次对话:
庶民:兵荒马乱年月,死个把人算什么。罗生门上每天都有五六个无主的尸体呢。
和尚:是的,兵荒、地震、风暴、火灾、荒年、疾病等,哪一个都比这死的人多,但没有哪一个比这一桩更可怕。为什么呢?“照方才这方事看起来,世道人心,简直就没法让人相信了,这可比什么强盗,什么疫病,什么荒年,火灾,兵灾都更加可怕。”
和尚的反思直接指向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不稳定感和不信任感。他相信是这种维系人与人关系的道德意识在支撑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因如此,我们就不能以兵荒马乱作为自己不勇于担当责任的托词。道德于是取代了法律成为了人性复苏、人类拯救的希望所在。这种反思在影片的最后达到了高潮,那就是叙述完案件后,罗生门里恰好出现了一个哭泣的弃婴。如何对待这个弃婴,便成为对审判和反思成功与否的最后检验。庶民要剥去婴儿的衣服受到樵夫的阻拦,庶民狡辩说:“这是个人不如狗的世界,谁要不自顾自个就活不成。”那把婴儿无情遗弃了的父母难道不更邪恶吗?而樵夫将匕首拿走不也是龌龊之举吗?惭愧的樵夫无言以对,但故事结束时,樵夫终于说服和尚让自己收留了弃婴。他说:“我自己有六个孩子,多一个也没有什么,对吗?”这时候雨停了,阳光出现了,黑泽明用这样的象征性结局为道德的胜利和人性的光明划上了完美的一笔。
也许这就是电影《罗生门》的核心寓意:人类如何面对自己的心灵,面对一切的审判和拷问。但是,不借助于外在的力量,光靠内在的道德,能完成这样的洗礼吗?我们又想起了强盗在阳光下的罪恶,想起了电影中衬托着这罪恶的滂沱大雨。这一切都在放大着案件参与者对自身行为的壮烈性的追求——有了崇高,也就泯灭了同情;这一切也在预示着法律,以及法律之后的道德在这样的人性尊容面前的威风扫地。它们都不再具有力量。在现代性的生存语境下,有了制度和法律当然不能从根本上纠正人性的邪恶,避免人类的灾难,但假如缺乏了制度和法律,所有的道德终究也无法表现其力量及其力量的边界。这是一种双重失落的结局,所以导演最后刻意表现的樵夫收留弃婴的情节就实在有些老套甚至让人厌倦。这是黑泽明的失误还是必然?
在这部电影里,黑泽明其实无意向我们展示什么批判,他只是在进行一种深度挖掘。也因如此,他就不会在这部有关“自我审问、自我解答”的电影里探询法律能否拯救爱情、生命、人性的问题,或者法律能否被这些爱情、生命和人性所拯救的问题,就像基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所刻意揭示的那样。所以《罗生门》中所表现的还是东方人特有的对于人自身的自得与自失的关注,它无法暴露人与制度,人与法律,甚至人与人之间实际存在的剧烈冲突。所以电影中不同的叙述者各自的对立的谎言背后乃是极为一致的共谋,他们有着同样的自私,同样的害怕软弱和同样的想要在法律和旁人面前展示骄傲。但是,害怕软弱本身就是极大的软弱。这样也就没有了冲突之中的挣扎,没有了生存的困境和对困境的焦虑。因此,电影中的叙述者们可以嘲笑别人,但对自身的却不敢投上哪怕是轻微的一瞥。他们以为固守着这种谎言之下的合谋就可以实现自我安适和相安无事。这一点也深深反映在黑泽明导演近乎执着的叙述手法上:他似乎早就预定好了所有的情节,所有的故事都不过是换种方式的重复,都在他的精心策划和安排之下,包括里面的阳光、树林和雨水。这时,我似乎明白了我的朋友的那句评论:为什么我们没有勇气再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我们有着和电影中人同样的逃避心态,逃避一切面对自己的反复审判。
黑泽明的《罗生门》是一部能够实实在在地敲在观众心上的电影。它没有《布拉格之恋》那样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也没有基斯洛夫斯基的影片那样的凝重甚至压抑。黑泽明所表现的不是感动和人间真情,也不是法律和道德、人生相冲突的剧痛,所以他也就无意面对这些问题并提出现代性的解答方案。我不知道这种“实在”如果不再是我们所期望的制度、历史意义上的实在,它还能是什么?是人性吗?而它所展示的人性明明处处蕴涵道德的危机。黑泽明没有给电影中的案件一个答案,似乎也就堵塞了回答人类疑问的一切答案。
这是我的困惑。作为法律人,我们似乎更愿意从电影中看到对规则的追寻,对法律的依赖,看到法律和制度在拯救人类的过程中所扮演的巨大作用。我们甚至愿意看到法律与道德、政治以及人的欲望之间无尽的冲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法律是一种独立和独特的力量。带着这样的期望进入《罗生门》,法律人当然会倍感失落。也许有人会说,黑泽明本来就没有把法律纳入他的视野,可是这明明就是一部与法律紧密相关的电影,其中有了杀人、有了强奸,也有了审判这一切的机构,却偏偏遗忘了法律这个最重要的武器。黑泽明展现了法律缺席后人类寻找自我的过程,因为剧中破败的罗生门也许本来就暗示人类出现过这种没有规则、没有法律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类还得生存下去,这是问题的所在。那么,在有了法律可以依凭、而且不得不以法律为依凭的时代,如何在法律中避免人类的屈辱,完成法律真正参与到人类事务中的壮观表演,并从而实现法律对人类文明的拯救,这也是我们要面对的根本问题。
===============================
===============================
上文是从法理角度观电影
你看是否有启发
没看电影,从剧情简介看,其中的证据采信、自由心证等问题可以一谈。
⑶ 暑假第一本书《罗生门》
《人间失格》看了30%就放弃了,感觉敏感到无病呻吟。而《罗生门》却爱不释手,有些事用大道理概述,很难令人接受与信服,小说的形式更具感染力,芥川笔下每个短篇都像一杯意式咖啡,浓缩的苦涩,却回味无穷。
【罗生门】黑泽明电影的小说原型——到底是精神世界引领物质?还是物质保障精神世界?在物资贫乏时,人性立刻变得满目苍夷,触目惊心。
【地狱变】画师良秀为大公绘制地狱变的屏风,期间良秀为了画作惟妙惟肖,不惜让猫头鹰攻击爱徒进行素描。而大公垂涎良秀女儿的美貌,求而不得心生怨恨。在良秀面前焚其女,而良秀在痛苦之余仍不忘艺术创作。地狱变的屏风完成了,最终良秀也因痛失岁袜爱女而自尽。——恃才傲物的画师良秀和骄奢淫逸的大公都是自私人设,习惯将自己的信仰无限放大,当艺术和权力两方对垒时,被用来殉道的却是唯一象征纯洁美好的良秀闺女和忠心耿耿的猴子,何其悲哀?
【奉教人之死】罗连若从小被庙堂收养,潜心修佛,不料被诬陷与女子私通。因此被逐出庙堂,众人非议,连视同兄弟的西美昂也疏远。但,最终罗连若却扑入火场救出了诬陷他私通女子的孩子,当众人以为是血浓于水使罗连若奋不顾身时,才惊诧罗连若居然是女儿身。——我们都是凡人,对人性的善良尚能认可和同情,但倘若升华到神性太过美好的人和事,我们却往往抱着谨慎怀疑的态度。
【老年的素盏鸣尊】素盏鸣尊是《古事记》三位主神之一,年老后与女儿独自居住在孤岛中,生活安逸。但是苇原的出现却吸引的女儿的注意并打破了原先的平静,素盏鸣尊想尽办法刁难和陷害。最终,素盏鸣尊跳脱嫉妒、阶级固化和对女儿控制欲,祝福女儿和苇原双宿双飞。开明的素盏鸣尊和朝阳般的青年,这是芥川龙之介笔下难得一见人性光辉耀眼的一面。
【秋山图】烟客翁是个画痴,通过介绍鉴赏了久负盛名的《秋山图》,《秋山图》空灵淡荡令他一见倾心难以忘怀。可是,时隔数年,《秋山图》辗转到朋友处,随时可见时,却不过尔尔。人的记忆对于梦寐以求的东西自带滤镜,意外总是惊喜,回忆始终美好。得不到总是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莽丛中】一个命案三人口供造就了各执一词的罗生门。——谁说了谎?没有,只是每个人习惯将自己在复述案情时美化人格,连自己都骗了,能算说谎吗?
【报恩记】一个江洋大盗通过抢劫报恩于曾经放过自己濒临破产的弥三右卫门,而弥三右卫门之子又代替江洋大盗在刑场被砍头。——在利己道德观裹挟之下慎枝的报恩记,虽有鹿林好汉般的仗义,但却助长恶的延续。
【阿富的贞操】手持枪械的老新以猫为要挟调戏阿富,阿富几番争斗和犹豫后愿意妥协,以贞操换得主人心爱的猫,但老新却因为良知未泯并未实施。多年后,阿富嫁入小康再遇飞黄腾达的老新,心中回忆当时见老新感觉就非同寻常。——女性的“第六感”到底算神奇还是荒谬呢?
【六宫公主】与许多古代官宦女子一般,六宫公主从小锦衣玉食,但随父母过世家道中落,六宫公主只能委身于人以求温饱,可惜所托之人却薄幸,无奈身若柳絮,最终抑郁悲凉而亡。最后一段,六宫公主临终超度,僧人告诫,超度的佛经需要公主亲口诵读。——又美又纯瓷娃娃般的公主,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一样,占尽世间美好却唯一缺了独立的灵魂,只是一个娇弱到需别人喂食的巨婴。
【戏作三昧】马琴是名小说家,短篇中细碎记录了他在澡堂中遇到忠粉和黑粉、他特别崇拜的《水浒传》等书籍、出版商拜访、与家人亲昵等点滴生活日常,但文散而神不散。——人的价值观形成往往来源于世俗评价和阅览书籍,而作为乎孝激一枚艺术工作者又鄙视平庸和世俗,苦恼于如何跳脱条条框框。可是,真正让他获得幸福感不就是亲情此类庸俗的事物吗?(三昧: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
【山鹬】短篇是由托尔斯泰回忆录中一则真实故事改编,讲诉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一起打山鹬,却因为是否打中山鹬而产生间隙的有趣故事。——人之间的交往,一旦产生误会,自尊心就会凌驾于彼此感情,混合着焦虑、渴望等一系列害怕友情破碎的小情绪便会爬满心头。哪怕再能言善道的人也会变得不善辞令。
【火男面具】平吉死了,在赏花船上众目睽睽之下倒地而亡,除了面具之下和酒醉之时,风趣、失态,他的一生都平庸至极。——在社交中迎合他人或酒精下过度释放,渐渐迷失了自我,只有当死神来临面具掉落的一刻,方才从表演型人格中解脱。
【孤独地狱】“但其中的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空中,到处都可以突然出现。也就是说目前的这种境界,马上就会出现地狱般的苦难。我在两三年前,就坠落到这个地狱里了。我对任何事都不会有持久的兴趣,因此我总是从一个境界转到另一个境界,不安地生活着。”——你和死亡之间隔着父母,当父母离开人世,你就直面死亡了。
【虱】短篇幽默风趣,乘船远渡的武士们分为两派:一派圈养虱子,一派食之为乐。最后,还因为虱子差点火拼。——嘻哈之余,想到一个与情节无关的佛学故事:“一位禅师见一只蝎子掉到了水里,决心救它。谁知禅师手刚一碰,蝎子便蛰了他的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旁边有人就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呢?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蝎子和虱子到底应该饲之还是灭之?由于禅师过于妙对机锋,令我都忽视他的大乘博爱了。
【猴子】短篇很简单,军舰上猴子和船员同样犯了偷窃罪,但对于猴子小事化无,而船员却难逃严惩。——同样犯了错,猴子是可以免受处分的,人却不行。猴子的兽性降低了人对他的期许和要求,社会更多依赖于人治而非法治,道德标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手绢】“先生同时注意到妇人的手在激烈地颤抖着。他还注意到两手一边在颤抖着,一边可能是由于在强抑制着感情的激动的缘故,紧紧握着手绢,只差没撕碎了。同时他还觉察到满是皱褶的丝手绢,那绣花的手绢边在颤抖着的手指中间,好像被微风吹动似的抖动着。——妇人虽然脸上浮着微笑,实际上全身早就在哭泣了!”——妇人明明是丧子之痛,内心汹涌澎湃却表面波澜不惊,褒奖“克己”以此扼杀人的正常情感输出。“信”武士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愚信”和道德绑架。
【橘子】——芥川龙之介特别擅长于在笔尖勾勒画面感,女孩冻疮发红的手和橘子都是鲜艳夺目的暖色系,让人不由联想起《辛德勒名单》里黑白人群中红衣女孩。在平淡的人生中,人们往往无视身边唾手可得的美好,却又仰望遥不可及的惊喜。
【烟草与魔鬼】短篇讲述了葡萄牙传道士与日本人之间的一则赌约,让日本猜测植物的名称,若猜中植物便归日本人,猜错则要日本人的肉体和灵魂。日本人急中生智,运用小计谋战胜了传道士......"但是我老早就认为这个传说恐怕有更深的含义。因为魔鬼尽管未能把牛贩子的肉体和灵魂弄到手,却得以使烟草遍布日本。这么说来,正如牛贩子之获救伴随着堕落的一面,魔鬼的失败也伴随成功的一面吧。魔鬼连摔个跤也不会白白站起来的。当人自以为战胜了诱惑的时候,说不定已经进了圈套呢。"
【沼泽地】这是高中时候读到过的一个阅读理解,短篇中以第一人称记述了“我”和一个时尚美术记者赏画过程中,“我”的三次情绪递进以及对画的认可。——艺术创作的难点就在于独排众议特立独行,并在流行趋势的声潮中逆流而上,艺术的感染力有时甚至源于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龙】短篇讲述一个和尚恶作剧在水池边竖起告示牌说龙要升天。最后全城轰动的荒唐事件。——众所周知,龙本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三人成虎,以讹传讹的事情还少吗?儿时读世界七大奇迹,对宙斯神像甚至倾慕,但是真正来到希腊才知道,传说只是传说,并没有宙斯神像。失望之余,抬头仰望宙斯神殿的高大立柱,想到千里迢迢的奔波,阳光斑驳透过立柱的瞬间,却又觉得无比神圣。人经常被营造的气氛和丰富的想象力所愚弄,好像又甘愿被愚弄。
【舞会】短篇跳脱东方背景,勾勒一场上流社会的西式舞会,是芥川笔下最小资的一篇。小说描写了富家小姐明子楚楚动人但涉世未深,参加一场舞会,和一位法籍军官的“浪漫”邂逅。因为不谙世事,使明子对军官很多暗喻不明就里,错将调戏当钦慕。——很惊讶,一部年轻女孩职场和社交教科书却出自一位男性之手。回顾一下作品中的隐喻,貌似我也不懂,真是倒吸一口凉气。
【女性】咋一看是一部从蜘蛛捕食、产卵直到死亡的昆虫类科普读物,在芥川的描述下,比看了一集动物世界还要身临其境。有密集恐惧症的小伙伴慎入。——蜘蛛生命历程仿佛妙龄少女到中年妇女的过程,应了那句“为母则刚”,蜘蛛从外貌到猎食都显示着“恶毒”,但是另一面却难以掩盖“慈母”光辉,这就是她的自然生存法则。
【一块地】画风一转,这次描写的是农村淳朴之风和婆媳矛盾。——鲶鱼效应激发潜能的同时让人倍感压力,可一旦鲶鱼消失,人就容易懈怠而丧失责任意识,导致企业或家庭由盛转衰,这就是婆婆最后意识到的悲哀:自己以往的勤劳建立于对于瘫痪儿子的责任和好强媳妇的督促,而如今压在她身上的大山再也不存在了,同时也令他们家失去了源源不绝的生命力。
【大导寺信辅的前半生】比起其他的小说,这算一个长篇,并且作者还特意在末尾加上未完待续。这篇算是一个名为信辅的孩子记录自己成长烦恼。“一触到火焰上,就过早地、令人难以置信地扑啦啦死去了。每当想起这个不可思议的美丽的灯蛾的生死,不知为什么他的内心深处就多少感到凄凉。”——信辅是个早熟敏感的孩子,阅览《罗生门》可以感知芥川龙之介本人博览群书和妙笔生花,而恰巧他塑造的信辅就是那么一个“由书本构建理想国,憎恶拮据现实,对文学有天然悟性”的人。所以,极大可能信辅就是芥川龙之介童年的自画像。虽明知没有意义,却沉迷辩论,将文坛视为战场。明知不会有结果,可还是飞蛾扑火。能力不足以支撑野心,生活也辜负了自己,所以芥川龙之介就犹如飞蛾般被梦想的火焰吞噬自杀了。果然,任何一个人在描写自己的时候颇具感染力。
【海市蜃楼】短篇记录了芥川龙之介夫妇和友人在沙滩上观看海市蜃楼的一次经历,其中有段友人点亮火柴而产生“明暗对比”。“好比是点上火柴就能看见各种东西一样吧。正因为这样反而感到可怕。觉得在我们的思想意识的界限之外还存在着各种东西似的……”——想到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申时行把人们口头上公认的理想为“阳”,而把人们不能告人的私欲为“阴”。“阴”,即不能公知于社会,却在暗中支撑着社会运作的不成文规则。又想到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意识是少部分,而大部分是埋藏于海平面之下的潜意识。”
【河童】短篇记述了一位狂人因为意外,误入河童国。不用说,河童国肯定是芥川本人对社会、历史、文学、艺术、宗教、政治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不满。——可能此类文学看得过多,感觉并不出彩。克尔凯郭尔的名言:夜莺不要求任何人听它的歌唱,这是它的谦虚;但它也毫不在乎是否有人听它唱歌,这是它的骄傲。在《地狱变》中恃才傲物的良秀身上多少可以看到芥川对艺术的执念。但也是这种格格不入导致最后他的悲剧。
【蛙】一群叽叽喳喳的青蛙变身哲学家,秉承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那么,此时天敌蛇的出现,蛇难道也能“为我所用”?哲学蛙又解释道:“蛇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蛙过度繁殖,破坏同类的生存环境。”所以,哲学蛙教导大众应该顺应天意。机锋得不要不要的。
【侏儒的话】不知从哪里看过的金句:你眼中的巨人,不过是夕阳下侏儒的影子。之前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条理分明,而《侏儒的话》更像我们的豆瓣收藏夹中未经整理的呓语。条理分明是人的前意识,而愤世嫉俗的呓语就是那冰山下的潜意识。《海市蜃楼》中芥川所恐惧黑暗中潜藏的东西。之前短篇如果比作象征平静凡高的《杏花》,那么《侏儒的话》更接近野蛮绽放的《向日葵》。之前所有小说的精致只是“阳”,而《侏儒的话》则他心中的“阴”。
⑷ 《罗生门(1950)》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罗生门》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FByePm53fFw7j7Ww3wHkeQ
⑸ 如何评价电影善恶无赦和罗生门
《善恶无赦》整部电影围绕一起培此杀人案。其中,目击者是樵夫,被害人是将军,涉案人包括将军的妻子,和最终被判为杀人凶犯的强盗。而小和尚,则是整个案件中的旁观者。可能因泰国佛教的源远流长,一部普通电影对佛理的剖析竟野中散颂氏然如此深入,让人大吃一惊之余,回味无穷。
《罗生门》与原作案情的扑朔迷离不同,电影通过樵夫的第二次叙述给出了凶杀案的真相:真正的兇手是强盗多襄丸。然而,几个当事人都自称兇手,颇令人玩味,这件事从深层次上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其实,弄清真相并不重要,导演黑泽明的意图在于引导观众更多地关注人性,关注如何扬弃人性中恶的一面,走向光明的未来。
⑹ 谁能分享下《罗生门》资源,最好是高清的
网络网盘高清免费在线岁祥观看:
链困雀野汪喊接: https://pan..com/s/1tKhA_48QCkRlxWiybGQpPg
⑺ 罗生门电影
《罗生门》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_zG_OE-76ydanUwu9fqYXg
《罗生门》是由黑泽明执导,三船敏卖敏郎、京町子、森雅之、志村乔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于1950年8月26日在日本上映。该片讲述了武士被杀后,盗贼、武士的妻子以及武士的亡魂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三位当事人向审判长讲述了三个不同版本的案发经过的故事。
⑻ 跪求黑泽明的《罗生门》、《梦》、《乱》、《七武士》的蓝光片源 下载地址,感激不尽啊!!!
您好,您需要的禅尘,我以传附件
请自行【-=点击下载=-】
如果有不懂的,可以网络Hi我
如果是【-=JAR=-】:里贺雹禅面都是包含种子滴,双击即可下载
如果是【-=TXT=-】:里面就是直接的电影地址,复制就能下载了,不需肆键要任何操作
⑼ 哪里有黑泽明的《乱》,《罗生门》,《影子武士》,下载。
《乱》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nZ5j0aAkSZPZFpv5zdR8Uw
《乱》是由东宝国际公司发行,由黑泽明执导,仲代达矢、寺尾聪、根津甚八、隆大介联合主演的战争片。影片于1985年6月1日在日本上映。影片以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为灵感,取自日本战国时代的一段寓言故事,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一个虚构的一文字家族因自相残杀而走向灭亡的故事。
⑽ 泰国电影鬼门关讲什么
和尚,樵夫,苦行僧在洞穴讨论一个案件,很荡漾的女的为了维护自己形象证词说自己怎么忠烈然后失手杀了将军,懦弱的将军的鬼魂却说他为了维护尊严自~杀了,被抓的小受受强盗说他那啥女的后女的趁乱跑了还大喊大叫害怕把人引过来他就跑了,贪心的樵夫说他发现了尸~体被吓得半死连滚带爬的跑去报官,实际是女的被那啥后想让强盗和将军互砍,将军想女的为了尊严自刎,于是两人互揭短,最终高傲的将军为了证明自己不懦弱和强盗花样打架,将军一不小心摔倒被剑插中,强盗害怕逃跑,女的也早跑了,一直在偷窥的樵夫拔出了将军腹中的宝剑换上了普通剑拿去卖了钱,实际这时还有个喜欢的尸~体四处偷东西骗人的苦行僧也在偷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