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后一抹蓝——我的韩国留学日记》最新txt全集下载
最后一抹蓝——我的韩国留学日记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2月23 星期二 雨雪
飞机着陆时,韩国时间2点一刻。从青岛到釜山只有1个小时零5分的航程。邝美常开玩笑道,打个哈欠,还没闭上嘴,人就落地了。记得第一次出国来釜山读书时,妈妈常自我安慰道:“这么近,就当是又回青岛读研究生了。”其实从家到青岛坐火车最快也要12个小时呢。
天上开始飘起细碎的雪末。釜山的雪下不大,冬天气温在零下的时候很少,比青岛要暖和湿润。取了行李,第一件事就是开机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妈妈若知道釜山在下雪不定又急成什么样呢。所以我回家从不提前告诉母亲航班日期 ,怕她担惊受怕,影响到血压。釜山的国际机场很小,但井然有序。离大学开学还有2周,又是星期二,机场很是冷清。出境手续不到10分钟就办完了。给我办手续的海关人员,一个头发斑白的大叔,检查完我的护照,竟然用中文对我笑道:“新年好! ”
一队穿羽绒服背小包的老头老太太从我身边悄然经过,不看也知道肯定是日本的旅游团。有人曾笑谈,在机场,凡是规规矩矩安静的……
❷ 日记如果我出国留学了300字
假如我出国留学,我认为这是对我是个很好的机会,或许我的人生会就此不同。 我可已在很好的环境中学习,学习那些与国内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国家文化,这样不仅增长了我的眼界,更让我学到了不同的社会经验。
假如我出国留学,我会到另一个文化的发源地从而让我进一步了解与中国文化的不同,我学到一些新的东西,我懂得怎样才能更好的与外国人沟通,怎样做才能接近完美。这会让我变得沉着,变得冷静。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场完全不同的生活,一些陌生的面孔和一个人寂寞的生活,我不会缺少朋友,我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结识那些不同皮肤,不同文化的朋友。这给我的是勇敢,是信心,困难的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它们。这就是我来到另一个地方给我的经验。
假如我出国留学,在没有家人的帮助下,你需要依靠自己去改变.每当我遇到麻烦,我会告诉自己不要打电话给父母,我不希望将自己的困难加在父母的身上,这会让他们担心,在我的生活里,那是一些毕经历的问题。正是它们的存在,我不畏惧打击,通过这些问题,就像在阳光滋润下茁壮成长的大树,我变得坚强。
留学的另一方面,让我学习了很多。让我看到我在同一世界是不同的生活。与我携手的朋友,让我的友谊得到更好的美化,成功的到来,敲响了我生命的钟声。
这一切需要我的付出才能换回成功的贺礼。我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出国留学后的所得。我坚信。假如我出国留学,未来也与变得不同。
❸ 澳洲留学生活日记:如何面对这六大挑战
吃的讲究
在悉尼那些日子,吃喝技巧方面长进不少。比如,参加澳大利亚人主办的聚会最好先垫垫肚子,而赴中国同学之宴,则要怀揣酵母、山楂,以宽松休闲装取代紧身的牛仔。
平日里,同学之间总在抱怨:没的可吃!一见面包、薯仔胃就饱;一闻香肠、奶酪头就大。结论:没劲!这里长期机械化饲养的结果就是:牛肉不腥,羊肉不膻,猪肉柴,鸡肉粗。
汕头来的梁同学,在我们学生公寓的公用厨房是公认的“第一把(勺子)”,爆炒清蒸外加一锅鲜汤,常引得各色邻人驻足而立,口水大咽。就这样,梁同学还说:“吃得太差,吃不消哇!”
厦门来的小黄笑眯眯地炖他的“啤酒鸡”:“在家时,都是全家人吃一只鸡,在这里我自己吃一只,好过瘾”。“啤酒鸡”是小黄的“周末一道菜”。转过天来见他脸发了绿:“吃伤了!我可再不要吃鸡了”。
对这儿的中国留学生来说,主要是谁也没那么多时间和兴趣猫在厨房里蒸煮炖炸。有些人在餐馆打工,自家不起灶,好与坏全凭老板和大厨高兴。大多数人是靠周末或聚会时打牙祭。平日里有条件的,中午吃得起食堂。学生用餐可以打折,经济实惠,省时省力,但味道有如嚼蜡,实难恭维。早上很多人宁愿多睡觉省钱,也不愿啃面包。晚上,有意学人家的“潇洒”:冰箱里拎出啤酒面包香肠奶酪,再扯两片生菜叶。时间久了,人没有长,肚子却先大了起来。不是因为那事,别想歪了!
刚来澳大利亚不久,一日见房东太太将自家花园里种的鲜灵灵的瓜果青菜呼啦啦往垃圾桶里倒,大惊。“你没听说最近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再次泄露了吗?”可我怎么也想不通,何以商店卖的菜能够防辐射?看来房东太太:高,实在是高!
去年又有报载,匈牙利一带的青椒有遭核污染之嫌。商店马上挂牌正名:本店是“西班牙青椒”,看上去确实跟“西班牙女郎”似的均匀乌亮。
鸡蛋营养丰富,但吃多了不但不吸收,据说还增高胆固醇。近又爆出新闻:澳大利亚一最大的鸡蛋供应商被捕,原因是饲料中添加了尼古丁,以达到省饲料、增加蛋产量的目的。据说吃了这样的蛋会伤害人的神经系统。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少澳洲家庭早餐桌上的煮鸡蛋消失了。
总之,归纳起来,吃在澳大利亚,实在不敢消受。可毕竟这是自己真正自立的日子,但是很多时候鬼才想再去面对这样的成长。生活的变化带来喜悦,但是对于希望有个安定生活的我来说,做饭实在是件疲惫的事。当时常常想起在国内的时候,八大菜系,听着就爽!
打工与租房
在悉尼留学更不简单,因为除了学习,你还得生活。要生活,就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说,怎样才能在悉尼找一份工作资助学习和生活,怎样才能租到合适的房子或公寓,周末怎么过,诸如此类的问题会使初来乍到的你汗颜肝儿颤,应接不暇。
澳大利亚政府对留学生打工有详细的规定,每周最多只能打20个小时的工,打黑工则可尽随你的心情,打100小时也没有人管,只要你能安排好学习、休息和工作。大多数留学生能够找到临时的工作,但工资很低,大概1小时10—15澳元吧(税前工资)。这点儿钱对于在悉尼的消费来说真可谓杯水车薪。让我们先来看看悉尼的生活消费水平究竟是怎样的吧!普通的房租大概每周要300澳元。为了省钱,很多学生就二三个人一起合租,这样每人每周均摊100澳元;水、电、煤气和电话费也一样,每人每周要均摊40澳元。除此以外,我们还得准备吃饭、坐车的钱。如此计算下来,如果你能够在学习之余找到一份临时工(20小时以上)做的话,还将就能够应付日常的生活开销。
找工作和租房都有人为你代劳(当然要收钱的,别想没用的!)。在悉尼市里有很多代理公司可以为你提供就业服务,他们拥有大量的临时工的招聘信息。通常学生们都是到这些代理公司登记注册,然后由代理公司提供工作的信息。一旦找到工作了,代理公司就会向你收取一定数额的服务费——大概是你第1周酬金的一半吧,而你的临时工作通常也就能干三四天。代理公司特别喜欢留学生,因为他们有理想,乐于奉献!而且,从不夸夸其谈(一句英语整话都不会,怎么夸夸其谈?)。
还有很多代理公司愿为你提供租房服务,只要你还有“钱”力可挖。如果想省下这笔钱,你就可以通过有关房屋租赁的报纸获得信息。就像我刚才说过的,可以二三个人在一起共同租房(一定要慎重,轻易别玩火!),分担费用。但如果交租时,有一个没钱交(或不想交),你就也只能干瞪眼; 如果另两个都没钱交(或不想交),那你就最好还是交完三份钱后,赶紧搬家。否则,可能会有虽然第一次替交了钱,但却不能(或不愿)持之以恒,坚持三个代表与时俱进,而有被那两位损友饱以老拳变成国宝的危险!
幸与不幸之间
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因为想尽早结束噩梦(学业),所以得在周末进行额外的学习。在悉尼留学的好处之一是学生可以在一个学期里选学更多的课程(期末考试没通过,后悔可来不及),这样就可以缩短获得学位的时间。许多中国学生都选择这种方式,周末也就自然成为他们加班加点的日子了。所以,学习、打工和额外课程的学习把中国学生每周的7天时间填充得满满的。当然,除了学习,中国学生偶尔也在一起聚聚,吃饭、开个Party或者去附近的风景区郊游。在这里留学最好应该舍得花钱结交几个酒肉朋友(满世界到哪儿去找真朋友呀,悉尼也不例外,还是现实一点儿吧),否则就有可能先被孤独击溃。因为中国学生比较难突破隔阂,毕竟兜里没钱,讲话又嗑嗑巴巴,当地的文化交际圈子也从未犯贱,拉我们入伙。
我属于幸运的一类,因为在上学之前已经有一份工作了,在悉尼还有一个很舒服的窝。但是,对大多数持留学签证而来的中国学生来说,在打工的时候会有很多的限制。此外,房租也不会很便宜。在我们班上有一个中国学生,他每周要打30小时的工才能支持他的学费和生活费。按照澳洲政府的规定,每周20小时是留学生打工的最高限度,所以,这位同学额外的那10个小时的工作实际上是非法的。他白天打工晚上上课,当打工的时间和上课的时间出现冲突时,就不得不牺牲上课的时间了。因此,我经常会碰到他开课1个小时了才姗姗来迟,不得不对老师道对不起。这对于那些随身没有带很多钱来的中国学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与银行打交道
留学生到澳大利亚后,一旦安顿下来,最重要的事就是和银行打交道。在澳大利亚主要有四家大银行:国民银行(National Bank),联邦银行(Commonwealth Bank ),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 Bank)和澳纽(ANZ Bank)银行。其中西太平洋银行和澳纽银行在相当多的营业部都雇有讲普通话的华人职员,并且澳纽银行素有亲学生的好名声,对学生储户不收或少收账户管理费。
首先,要去开一个银行账户,有了账户才可以存钱,也可以让国内的亲友把钱汇到你的账户上。开好账户后你就得到一张ATM自动取款卡(可不是信誉卡,不能透支!)。澳洲所有银行的取款机都是联网的,在全国范围内通存通兑,而且分布极广,24小时开放。日常小开销的钱可通过ATM提取。但如想提取超过1000澳元的钱,你就非得到银行柜台办理了。在澳洲,银行的营业时间是周一至周五,上午9:00 到下午4:00。
你在银行开户后,银行会定期通报你的收支情况,每周或每月都会寄给你一张Statement。澳大利亚的利息表非常复杂,你如果想存钱,最好先向银行工作人员询问最佳的存款利息方案。你也可以开一个支票账户,经手大额交易如交学费时用支票比较方便,但银行会根据支票的金额在你的账户里扣除一定的支票手续费。
国内有外汇管制,因此许多留学生换不到足够的澳元,而需要到澳洲后再换。在澳大利亚,去银行换外汇是最合理和安全的。不同的银行开出的汇率是不同的,一些大银行如联邦银行、国民银行等的汇率往往压得低,不如小银行理想。留学生可在银行里按当日的外汇牌价,卖出美元,购入澳大利亚元,没有金额大小的限制。
❹ 求《胡适留学日记(上、下卷)》电子书免费百度云网盘下载地址
胡适留学日记(上、下卷)胡适.mobi
链接:https://pan..com/s/1560WAKUgbDayfw4znV3S1w
❺ 留学生的故事
这篇文章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http://www.white-collar.net/wx_bzj/xslc/990105_13.htm
不知你看没看过郁秀的花季雨季。这个作者还写过一本书,叫做太阳鸟,是有关留学生的。
http://www.xxsy.net/xd/y/yuxiu/tyn/
言情小说作家亦舒写过一部小说,留学生日记
http://www.xiaoshuow.com/dsyq/125/
还有老舍先生的不朽之作,二马。不过,严格来说,这是部说中国人在外国的小说,可能不合你的要求。
❻ 藤校留学生日记:一流美国大学读本科是什么体验
一流美国大学读本科是一种锻炼实际技能的体验。
❼ 留学日记胡适日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1910- 1917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30年代时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时期出任中国驻美大使。1946―1949年任北大校长。1957―1962年为台弯“中央研究院”院长。“五四”时期的胡适是首创文学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着名人物,也是提倡白话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主将;他是白话新诗的首写者,他的新诗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胡适自1910年开始记日记,直到去世之前,前后坚持半个世纪。本书主要选收胡适“五四”前后及二三十年代的日记,少量选收了40年代日记片断。这些日记是胡适思想流程和寻知求识的记录,是他参加文学活动的真实再现,也是他的的事追踪和交友的实录。本书是“中国现代作家日记”丛书之一。
❽ 英国留学日记:你交地方税了吗
你交地方税了吗?
活了快26年,人生中第一张法院传票就被无私的献给了大英,前后来了三张。
那一年,在伦敦电视上初识了雷帝gaga,还是那一年,在伦敦家中初逢了雷帝Council
tax。想必ga姐就不用我多说了,那咱就聊聊我的崎岖Council
tax吧。在北京的时候,就知道得交物业费,没想到在大英就成了地方政府税,还上升到了法院传票的程度。活了快26年,人生中第一张法院传票就被无私的献给了大英,而且前后来了三张。
那一年,刚来伦敦,我还简单,还学语言,只知道上学下学回家,只知道买东西前£先换算成¥,不好奇不凑热闹不招事不惹事。那一年,我天真的以为,只要老实待在家,就不会被麻烦砸着。确实,麻烦没来敲我门儿,直接扔我信箱里了。
催账信
亲,你知道吗?Council tax的催账信,有白色的,绿色的,还有粉红色的,五彩斑斓~信封上未必有你的名字哦~我的就写着Flat
xxx。我一直提醒自己,出门儿不能让人给骗了,再加上对大英的生活了解微乎其微,把那些信当宣传单一样塞进碎纸机了。直到粉红色的‘最后通牒’出现,我才拿着它找到我房东太太咨询。
她的回答也很简单,让我找学校开一封在读证明,给Council寄回去就成了,因为学生免缴。于是我就傻了吧唧的把粉色通牒和学校证明信原件给寄回去了。不过,怎么那么寸!信Council就没收到,怎么就那么寸!在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发现了新的粉红通牒。于是还得去学校开一张并且多复印了一份儿,亲自登门拜访Council小楼。
Council小楼的下班时间可早了,排号儿的人可多了,不过服务态度还不错,不知是不是因为大家都来交钱的缘故。跟办公室的女士连说带比划解释半天,女士让我填了个表儿,拿走了我的复印件。另外让我补交了在开学前两天,我已经到达伦敦准备调时差的£5来钱儿。那一年,是我刚来伦敦的第一年,一待就是一年多。
未住也要交税
英国法院的传票
在那一次学习结束后,我就回国办签证了。没想到刚好赶上缩减留学生数量,这个假一放就是个意外,长达半年。那段时间我还没退房子,交着月供。半年后,我在伦敦的叔叔和姐姐接我回到那一亩三分地儿,信箱都满了,我来都边闲聊边拆封。突然!叔叔惊呼道“哎呀闺女,你怎么还有两张传票呢?!欠了Council小£800,好几个月前就让你上庭了”。当时我就一懵,首先想到的我这种不去也不通知的行为算不算蔑视法庭,还有我下一次的续签,这要是有点儿什么事儿,那我可以直接卷铺盖卷儿回老家了。
于是隔天再次登门拜访小楼,朋友替我向办公室的先生一通解释,不过都不奏效。先生说,这些税钱是不管你在不在英国都要交的,我说我对这个区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没有消耗,先生说你租着就得交。软硬兼施都没辙,想来还是传票为大,交了钱Council就撤诉。于是,在我的概念中,我一套没舍得给自己买的化妆刷,就这样无私的贡献给了这个区的环卫劳动者,给汽车贴条的劳动者等等,那些比我更需要这些钱的朋友们(不管阅读的朋友们是不是认同,我当时真是这么自我安慰的)。
在这次被罚款之后,我马不停蹄的到学校再开一张新学期的在读证明,因为我那个是语言学校,我只买了3-4个月的课程。本着能省就省的态度,第三次步入小楼的小门儿。办公室的女士看了看学校信说,亲爱的,我很抱歉,你仍然要缴纳Council
tax,我说我是学生,不是说学生免费吗,她说法律规定了,只有读满一个英国学年的学生才能给免。我说我明年就读研究生,而且我是学生签,我真就是个学生。女士摇摇头,热情的给了我个网址说,你回去看看,这是大英的法律规定,那里面白纸黑字的我也没有办法,你现在只能有一个单身住的折扣价。回想当时,我觉得我出那个小门儿的时候一定是灰头土脸,是学生都不是学生了,暗怒:“太不讲理了!!”
噩梦依然未结束
不过去年的9月,我的噩梦结束了!因为我搬家了!我离开了Camden
Town!来到Greenwich了!我终于可以欣喜若狂的向自己炫耀,再见吧Council
tax!我不再是短期的伪学生了!我是全年制的学生了!我终于是个真正的学生了!!好景不长…生活总是给我沉重的打击,我都搬来Greenwich快一年了,一封电子邮件冲击了我的视神经网膜…传票,是新传票,老Council
tax,来自Camden
Town。律师在信中写的很直白"我们重新看了您当年的证明信,您不是一学年的学生,您要交钱,您要出庭,我们查到您从xx年xx月xx日搬离了Camden
Town,我们查到您的新住址是xxxxxx,我们收到Camden Town Council
的委托,我们准备起诉您,或者您可以如以下方式付款"。努力地回想后,确实我那段日子因为找房子、搬家、联系学校等就忘了它了。可见大英没有法律空子可钻,该我付出的我一点儿都不能含糊。
我希望上一次是我最后一次步入那个充满我伤感回忆的小门。跟女士解释完后,女士说了很重要的话,要跟大家分享:事实上我们的税是按天算的,只是为了方便用户交钱,所以我们实行月收政策,作为居民应该自动月pay。如果收到了法院的信,那么那封信的价值是£50多,就算是执行人员敲你的门管你要钱,你也要当时就先付给他们£50多。
还有,在你搬离区的时候,都要自己到Council的楼来注销你的账户。否则价格还是累计的,在一定时间后,我们会寄信给你催款。我说我没收到信,她查了查电脑说,我们的记录是我们寄到了你的新地址,如果没有收到的话,你可以自己投诉邮政部门,但是我们的钱还是要交的。于是,又是一个付款的轮回,一个只能享受单身住折扣的学生的轮回…亲,今天你被雷帝Council
tax了吗?
❾ 胡适留学日记 下载
《胡适留学日记》网络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kD4ftnCOtEChBh_M39uoIA
《胡适留学日记》是2006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适。
简介:这本札记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期(1910-1917)的日记和杂记。全书共分成十七卷,胡适先生将他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或者把和朋友谈论的问题,或通信、或面谈的大概写在其中,有时也将自己想的问题、思想的材料、步骤、结论记在里面,还有他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等等。这样赤裸裸的记载,至少可以写出一个不受成见拘缚而肯随时长进的青年人的内心生活的历史。
《胡适留学日记》记录了十七卷留学期间的札记。十七卷札记是作者在美国留学时期(一九一零——一九一七)的日记和杂记。原来题作《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曾排印发行。
《胡适留学日记》印出的札记写的是一个中国青年学生五、七年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思想演变的赤裸裸的历史。作者把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作为一种“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他发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益处,因为这种工作是求知识学问的一种帮助,也是思想的一种帮助。它的方式有多种,读书作提要、札记、写信、谈话、演说、作文,都有这种作用。札记是为自己的了解的;谈话、讨论、写信,是求一个朋友了解的;演说,并发表文章,是求一群人了解的。这都是“发挥”,都有帮助自己了解的功用。因为作者相信札记有这种功用,所以他常用札记做自己的思想的草稿。如作者对世界注意、非战注意、不抵抗主义,文学革命的见解。这十七卷的材料,除了极少数的删削之外,完全保存了原来的真面目。